第195章稱臣如何 作者:未知 (195) 陶然兒緊緊地跟在李信志的後面,如同他的一條小尾巴,她不放心他,孫赫武率軍來攻,江南是積極應戰還是? 以她的估計,李信海那樣的主戰派站在前朝,多半會應戰的。 李信志突然清醒過來,他停下腳步,呆了幾分鐘,然後猛地轉身,看向陶然兒,又沉默了幾分鐘,然後快步走到陶然兒面前,伸出手,緊緊地握住陶然兒的手,他凝視着她,面色蒼白如雪,彷彿電光石火間,有一個可怕的想法浮現在李信志的腦海裏,但是因爲太過可怕,他不敢說出來一般。 他哆嗦着聲音,對陶然兒說道:“然兒,我有些害怕。”一個帝君,就是在自己充分信任的人面前,纔會說出自己也會害怕。 “什麼?”陶然兒愣了愣,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李信志雖然喜歡種地,也不喜歡當帝君,但是他是一個勇敢的人,他從來不是一個膽小鬼,他不怕死,不怕上陣殺敵,他從來沒有怕過。 李信志擡起頭來,滿面愁容,他看着遠方,突然用細小的聲音說道:“我不想再開戰了,我,我想,向江東稱臣。”聲音顫抖得如同風中的樹影,在瑟瑟地發抖。 什麼?! 雖然李信志的聲音細如蚊蚋,可是聽在陶然兒的耳朵裏,卻如同一聲焦雷,她震驚得雙肩都麻木了。 頃刻間,彷彿地動山搖,江南的皇宮飛速地旋轉着,好像往天頂飛去。 李信志看着她,大眼裏有愁苦和擔心,他輕輕地說道:“娘子,如果開戰,天下又要屍骨成山血流成河,現在天下只剩下江南和江東兩個國家了,如果我向江東稱臣的話,也許,太平年代就可以提前幾年十年幾十年到來,哪怕我因此背上一個罵名,後人說我是膽小鬼,江南的家臣也罵我,九泉之下的父親母親也會罵我,但是爲了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我覺得這樣做是對的。” 陶然兒呆呆地聽着,她被李信志感動了,這是她一生中見過的唯一一個言絕名利行絕虛浮的男人,他有一顆黃金般的善良的心,一直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不喜歡當皇帝,他只喜歡過淡泊寧靜的日子,他一生勤奮節儉,喫穿用度比百姓還有節約——李信志說得沒錯,如果此時此刻,江南向江東稱臣,讓孫赫武統一天下,那麼,戰爭就會因爲李信志的一個決定匆匆畫上句號,和平年代可以提前幾年幾十年的到來,因爲如果兩國開戰,大家又勢均力敵,誰也沒辦法打敗誰,就只會僵持下去,然後年年開戰—— 到時候百姓的屍骨又要堆成山,很多家庭又要破碎,百姓又要流着淚過一輩子。 但是李信志就算願意向江東稱臣,李信海會同意嗎,李信隱會同意嗎,小七會同意嗎,李家其它兄弟會同意嗎,江南那些忠心耿耿的家臣會同意嗎? 如果他們都同意,那麼,這簡直就是一個美好的童話結局。 此時此刻,太陽躲到雲層後面去了,彷彿它也變得膽小,不敢直面現實似的,秋風大了起來,刮的已經是西北風了,梧桐樹葉子掉得精光,高大的梧桐樹遠遠看去就像海底的珊瑚枝。 一切都充滿了肅殺和淒涼。 陶然兒凝視着李信志,他面色蒼白如紙,但是他的嘴脣緊緊地抿着,他的眼睛十分堅定,他的心中只有百姓,他不在乎自己的聲名和地位。 他好像決定下來,一定要這麼做似的。 他的心,如同磐石一般,不可動搖。 陶然兒現在終於明白他害怕的原因,他決定這樣做,但是他也知道,江南的其它人絕對不會同意他這麼做的,他只要說出來,就會面臨可怕的狂風暴雨,但是他還是決定努力嘗試一下。 這就是他害怕又堅定地原因。 江南的其它人會如同一堵堵牆,讓他四處碰壁,無力反抗。 陶然兒微微笑了一下,對李信志說道:“相公,我理解你,你去做吧,我支持你,相信你。” 李信志努力笑了一下,緊緊握着陶然兒的手,對她說道:“那麼,一會,你躲在簾子後面,聽我和朝臣們的話語,危機關頭,幫我想想辦法,看能不能說服他們——” 陶然兒一直是他的定心丸。 陶然兒艱難地點點頭,她已經知道不會成功,但是李信志執意如此,她只有支持他。 風越來越大了,吹着他們的衣袂發出颯颯的響聲,兩個人的髮絲也凌亂了,好像如果不抱成一團,他們兩個人就會像紙人一般被狂風吹走。 這個時候,天空變得陰沉起來,原本明媚溫暖的太陽漸漸消失,陶然兒走在去往議事大廳的路上,她擡起頭來,只見臨安的皇宮頂上,罩着密密麻麻的烏雲。 秋風越來越大,越來越涼,陶然兒縮了縮身子,這風就像冰一樣涼,像刀子一樣狠。 她的心如同壓了一扇沉重的鉛門,每一步彷彿走在流沙裏面,她知道前面是狂風暴雨,可是看着李信志堅定軒昂的背影,她只能陪着他。 太平年代的中年夫妻,也只有互相攙扶互相幫助,才能平順地過完一生,更何況這是亂世,什麼叫亂世,就是清晨的時候你知道你和家人還好好地活着,可是到了黃昏,也許就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了! 江南降江東,對於江東的將士和家臣來說,這是絕對不可能同意的事情,李信志只要說出他想向江東稱臣,所有的家臣和大將都會無比震怒,但是對於百姓來說,從此天下只剩下江東一個國家,再也沒有戰爭,也沒有流血,是一件大幸事。 然而,這天底之下的江南人,又有幾個會像李信志一樣心胸博大,一心一意將蒼生的幸福放在首位? 人人將名利性命安全面子看得比天還要重要,在他們的心裏,根本沒有“天下蒼生”這樣的想法,相反的,李信志這種人,天天把“爲蒼生着想”放在嘴上,在他們的腦海裏,李信志和陶然兒就是極愛做戲的人,因爲這天下,從古到今,大部分帝君,都是以“爲天下蒼生謀幸福”之名,幹着爲自己謀權奪利的勾當! 因此,李信志肯定會失敗。 黃豆大的雨點落了下來,砸在青石板上,溼潤的圓印子迅速向四周擴張。 這個時候,轟隆隆的雷聲響了起來,陶然兒嚇得身體一縮,她躲到李信志的身邊,李信志緊緊地握着她的手,將她嬌小的身體護在自己的胳膊下面,對她安慰道:“不怕,不怕——” 豆大的雨點迅速落了下來,雨點很快變成雨鞭,彷彿老天爺在開閘泄洪。一道閃電如同靈蛇一般在漆黑的天頂閃過,“轟隆隆,轟隆隆”雷聲滾滾而過。 陶然兒看着這樣駭人的自然景象,剛剛還風和日麗,秋高氣爽,可是突然間就電閃雷鳴,傾盆大雨,按理來說,只有在春天,夏天,纔會有雷聲,現在是深秋,馬上就要冬天了,卻響起了雷聲,這是異常的天象啊。 天象異常的話,肯定就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陶然兒意識到這一點,一顆心更加沉重了。 不管兩個人多麼不想到前朝去,可是路總是會走完的,他們走到了議事大廳的門口,迎接過大自然的狂風暴雨,又要迎接江南家臣的狂風暴雨。 李信志看着陶然兒,嘴角浮起苦笑,他緊緊地握了一下她的手,對她輕聲說道:“娘子,我去了。” 陶然兒點點頭,臉上都是不放心。 李信志的背影無比堅定,無比疲倦。 陶然兒聽話地繞到後面,躲到了議事大廳厚厚的簾幕後面,這樣江南的家臣和大將看不到她,但是議事大廳的情況,她卻能在幕後看得清清楚楚。 李信志走過議事大廳,步履沉重地在自己的龍椅子上坐下,在他到來之前,議事大廳已經怒火沖天,李信海更是穿着鮮明的銀鎧甲,帶着武器,站在議事大廳,恨不得馬上要去應戰的樣子。 議事大廳因爲大家的憤怒,好像隨時會着火,空氣都是熾熱的,充滿了刀光劍影的聲音。鎧甲鏗鏘的聲音,大刀咣噹的聲音,在議事大廳響成一片。 李信志看到李信海的模樣,想起自己的打算,一顆心就像灌滿了鉛一般沉重無比。 雨點如同撒豆子一般落在屋檐上面,靜寂的空氣裏,只響徹着“啪啪啪”的雨聲。 李信志看着江南所有的家臣和大將,他們濟濟一堂,就等着他發佈應戰的命令。 李信志卻坐在自己的龍椅上,如同石頭雕刻的一般,不發一言。 房間裏好像沒有了空氣,李信志覺得自己透不過氣來。 李信海焦急地在議事大廳走來走去,看到李信志長時間不發話,他彷彿在傾聽外面的風聲雨聲似的,他焦躁地催促道:“大哥,孫赫武沒死,現在率領百萬大軍打過來了,你倒是發令啊。” 李信志卻看着窗外,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他們說道:“這麼大的風雨,百姓的糧食都顆粒歸倉了吧,不然的話,百姓要受災了。” 李信海氣得頭頂生煙,大哥怎麼回事,江東攻打江南,戰事都火燒眉毛了,他居然還在牽掛着百姓的收成! 李信海大聲說道:“大哥,你聽到我說話沒有,孫赫武沒有死,我雖然將他乘的船鑿了幾個大洞,但是他從海上逃了回來,他現在帶着百萬大軍,要吞併江南,現在在江南的邊境了,我們快點發兵吧。” 李信志卻彷彿沒有聽到李信海的話,他緩緩地仰靠在龍椅的椅背上,看了看其它的大將和家臣,對他們問道:“諸位,你們有何看法?” 這時年少氣盛威風凜凜的小七走了出來,對李信志大聲說道:“大哥,我和二哥的想法一樣,我們江南,不管是國力還是軍事,都不比江東差,他居然敢侵我江南,那我們就狠狠地打他們!打得他們求饒!” 李信志苦笑了一聲,看着其它的家臣,對他們說道:“其它人呢?” “對對,打他們!打得他們求饒!” 大家異口同聲,表現得特別激動興奮,彷彿只要江南應戰,江南必勝一般。只有少數幾個家臣,因爲不明白李信志的內心想法,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他們沉默地站在那裏,等着李信志發表看法。 李信海看到李信志這幅模樣,簡直怒火中燒,他大聲道:“大哥,你再不決定,就要亡國滅種了!” 李信志鼓起勇氣,緩緩說道:“好,本王表明本王的態度,本王的決定就是不打。” 什麼?!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李信志細細的話語,聽在江南所有家臣和大將的耳朵裏,比外面的雷聲還要嚇人。 李信海壓根不相信自己耳朵裏聽到的,他瞪大眼睛,看着李信志,一臉的難以置信,對李信志問道:“大哥,你在說什麼胡話?” 李信志強作鎮定,環顧了所有人一眼,對他們說道:“本王想向江東投降,向江東稱臣。” 什麼?! 議事大廳一片譁然,所有的人都震驚得呆了,他們所有人,因爲震驚,眼珠子幾乎要從眼眶裏掉出來。 小七震驚地問道:“大哥,你是不是瘋了?” 李信志堅定地說道:“本王沒有瘋,本王是想,如果與江東開戰,百姓又要過苦日子,亂世持續那麼久,百姓夠苦了,本王想讓他們餘生過一點好日子。” 站在幕後的陶然兒微微笑了起來,不過她的眼角有淚,李信志真是膽大,明知不可爲而爲之。 他像是一個頂着風暴逆行的人。 李信志的話語如同一顆石子扔進了平靜的湖心,整個湖面都沸騰起來,江南所有的家臣和大將先是像石化一般,僵了一會,突然意識到他們的主公所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真的,不是假的,立馬吵鬧起來。 李信海和小七氣得在大廳走來走去,他們的鎧甲發出“鏗鏘鏗鏘”的聲音。 看到家臣和大將如此激烈反對,李信志的一顆心也如同堅硬的石子,一直在往下沉,他有點害怕,勇氣正像沙漏裏的沙子,正在控制不住地減少,如果不是想到陶然兒就躲在他的身後,站在簾幕後面支持他,李信志覺得自己真是堅持不下去了。 李信海氣得一張俊臉漲成了豬肝色,他直接大聲吼道:“大哥,我問你,這到底是你的主意,還是大嫂的主意?” 站在簾幕後面的陶然兒聽到這句話呆了一呆,李信海居然如此懷疑她!可見她在他的心中,一直是不信任的,想到自己在江南的未來,陶然兒不由一顆心無比沉重。 在江南不信任她的,不但有李信海,恐怕還有別人吧。 陶然兒只覺得此時此刻,自己不是站在堅硬的青石板路面上,還是站在流沙裏,想起剛剛從小島逃生回來沒多久,居然又碰到這種風雲。 李信志也臉色突變,他有幾分慍怒,垂在身側的雙手握成拳頭,看着李信海,冷冷地說道:“是本王的主意,與你嫂子無關。” 李信海的大眼內都是狐疑。 李信志黑着臉,冷聲道:“信海,你大嫂對江南有大功,如果你但凡有點良心,你就不應該動不動就懷疑你嫂子。” 這些話聲音不大,卻像鞭子一樣抽在李信海的身上,他的面孔漲紅起來,他想到自己心愛的女人是陶然兒作媒介紹給他的,江南國庫一半的財產是陶然兒告訴他王家的寶庫他去尋來的,長安等數十個城池也因爲大嫂的決定現在全部歸屬於江南,他在小島上差點被孫赫武殺死了,是陶然兒利用她的聰明才智拖延了時間—— 一絲羞愧之情浮上心頭,李信海心想,如果湘竹知道他這樣懷疑陶然兒,估計又要說他了。 但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大敵當前,孫赫武率着大軍侵犯江南,大哥居然想都沒想就決定向江東稱臣,還沒開戰呢。 李信海緩和語氣,對李信志說道:“大哥,我知道你是一時糊塗,大哥,江南向江東稱臣這種話你說都不要說,我是不可能同意的,別說我不同意,我們江南其它幾兄弟也不會同意,小七,你同意嗎?” “不同意!”小七堅定地搖了搖頭,嗓門洪亮。 陶然兒和李信志聽到小七的態度,一顆心又沉了幾沉。 李信海轉過身,面對着江南所有的家臣和大將,對他們問道:“那麼,你們同意嗎?” “不同意,不同意”“寧可死,也不能同意”“馬上開戰,殺江東一個片甲不留!” 李信志苦笑起來,這些人,爲什麼沒有一個人從百姓的角度去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