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死裏逃生 作者:未知 (204) 在那一個瞬間,彷彿頻死之人,陶然兒的腦海裏如同電影的蒙太奇畫面,她一生經歷的事情全部在她腦海裏回放。她作爲一個現代人,從一個小城到大上海來打拼,她工作十年卻因爲別人黑幕沒有升上辦公室主任,她在上海沒有男友沒有房子沒有錢沒有未來,她朝九晚五的擠着地鐵,她喝醉酒穿越到這個亂世時空來,她無意之中認識了李信志,她與信志在虎村的美好生活,他們相親相愛的畫面,她與信志成親的畫面,她生孩子的畫面,她充當軍師北征的畫面,她作爲末朝的長公主回到長安的畫面,她東征的畫面,她在大海上被王思明暴打陷害的畫面,全部一一如同流水一般到她面前來了。 人生人生,生命是那麼短暫脆弱,如同清晨草尖上的露水,轉瞬即逝,她這滴露水馬上就要被太陽曬乾了! 冷汗如同黃豆一般,從她的額頭密密麻麻地滲出來,身上彷彿被汗水打溼,陶然兒閉上眼睛,全身因爲恐懼而顫抖,她感覺那些冷箭從黑暗的夜空中凌厲地射過來,帶着強勁的風聲,紛紛碰到她四周的牆上,然後一一掉落。 總會有一支箭射到她身上來的! 陶然兒恐懼地渾身顫抖,雙手緊緊地攥着繩索,她的耳畔傳來李信海的慘叫聲,他好像中箭了! 陶然兒更加害怕,下一個就是她了!恐懼讓她眼皮直跳,其實她不怕死,她是害怕死了之後李信志和小米粒怎麼辦?她擔心他們,牽掛他們,捨不得他們,她不甘心就這樣死了,他們還沒有一家團圓,她與李信志歸隱田園的夢想還沒有實現,太平年代還沒有到來。陶然兒全身大汗,她閉着眼睛喃喃地向上蒼祈禱,盼望老天爺保佑她,讓她保全性命,可是如今的局面,就算是老天爺,估計也愛莫能助。 她能怎麼辦,從牆頭墜下來,下面密密麻麻如同螞蟻的都是江東的將士,孫赫武明明知道她親自前來與他談和,可是他卻故意放箭射殺她,他征戰多年,自然知道刀箭不長眼睛,更何況是夜晚,夜色如同礦井,她必死無疑,他卻仍然放箭,這說明,在他的心中,她已經是他的切齒痛恨的敵人了,不再見他一心牽掛癡心愛慕的女子上,她與李信海等同,陶然兒心寒地想,孫赫武肯定認爲,上次她和李信志說放他走,讓他走了之後,他的船卻被江南人動了手腳,他險些在大海丟了性命,他肯定認爲是她的鬼主意。 想到這裏,陶然兒的內心一陣絕望,這一次,縱使她能活着見到孫赫武,她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冰冷的北風颳在陶然兒的身上,她全身一片冰涼,與此同時,“嗖嗖”的射箭聲不絕入耳。 陶然兒想了很多,但是許多念頭都是在那一剎那間浮現的,突然,她彷彿聽到李信志的哭喊道:“然兒,然兒你還活着嗎?!”“然兒,對不起,都是我無能,讓你涉險!”“然兒,對不起!”“然兒,你死了,我也追隨你而去,你等着我!”李信志的呼喊痛徹心扉。 他肯定以爲她在箭雨中死了。 陶然兒感覺繩索在往牆頭上走,自己的身體被繩索拉着往上面提,她愣了一愣,瞬間明白過來,李信志也發現了從江東軍營射過來的箭雨,他抱着僥倖的心理,想着她也許還活着,因此,命令手下將放下去的繩索拉上來。 他肯定想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陶然兒的內心一陣溫暖,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她彷彿看到一線光明。 她閉着眼睛,心想,死了就死了吧,只要在臨死前,知道李信志一直愛着她,從來未曾變過心,那麼,她這一生也值了。 陶然兒安心等死,她等待着利箭破空而來,射中她的身體,讓她死去的那一刻。 然而,她等啊等,那些破空而來的冷箭,卻像夏天的暴風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箭雨停了,她安全了,她還活着,沒有任何事,甚至連傷痕也沒有,不遠處的李信海在痛苦地呻吟着,很明顯,他受了傷,但是他也還活着。 繩索仍然在拼命地往上拉,彷彿害怕速度太慢就來不及似的,在信志的心裏,此時此刻,她肯定已經被江東的冷箭射得像一隻刺蝟似的吧。她的身體仍然在被人提着往半空中飛快地上升,很快,她就要被拉上城頭,重新回到李信志身邊了。 她想回到李信志身邊去!但是所有的問題不是她回到李信志身邊就可以解決的,她回到李信志身邊,只能證明這次行動的失敗,所以,她不能回去。 陶然兒清醒過來,立馬拼盡全身的力氣,對着城頭隔空喊話:“信志,我還活着,他們沒有射箭了!” 擔心李信志站在城頭因爲悲痛聽不見,陶然兒使出喫奶的力氣,反覆叫了三遍“信志,我還活着,他們沒有射箭了。”叫到第三遍,上方傳來李信志的聲音,他驚喜地道:“啊,娘子,太好了,你還活着,我馬上叫人拉你上來。” “不,不要!” 陶然兒急得汗都出來了,聲音因爲喊得太大聲,喉嚨已經沙啞。李信志關心則亂,他不知道她現在不能回去,她到了這一步,馬上可以到江東的陣營了,她不能回去,因此,她使出最後一絲力氣,大聲地喊道:“不要拉我上去,我平安了,我要去江東,他們不會射殺我,不要拉我上去!” 她本想將這一句話也反覆強調三遍的,然而,她已經沒有一絲力氣了,喉嚨口彷彿在滲血,她的嗓子沙啞得厲害,她上氣不接下氣,在那裏喘息着,只祈禱李信志能聽明白她的心意,因爲說不出太長的話,她只好簡短地重複道:“不要拉我上去,不要拉我上去!”聲音因爲沒有力氣,細弱得如同風中的蛛絲。她的一顆心急得直冒火,額頭上是密密麻麻的冷汗。 李信志聽明白了,往上提着的繩索在遲疑了片刻之下,又開始往下放,陶然兒知道信志明白了,不由欣喜萬分,她振作精神,看着自己的身體越來越接近地面。 一分鐘過去,兩分鐘過去,半個時辰過後,她的身體終於成功地着陸,受了傷的李信海也到了地面,他捂着一邊的肩膀,暗紅色的鮮血從他的手指縫裏不停地涌出來,他走到陶然兒面前,對她低聲說道:“嫂子,我現在相信,你不是江東的奸細。” 如果陶然兒真的是江東的奸細,剛纔在她放下城池時,江東的將士就不會在孫赫武的授意下向她射箭,槍箭無眼,可是孫赫武卻射殺她,因此,由此可以證明陶然兒不是奸細。 但是爲什麼箭雨會突然停下來,李信海雖然恢復了對陶然兒的大部分信任,但是對陶然兒,他的內心仍然有些存疑。 陶然兒不想和李信海多說什麼,她看了他肩膀上的箭傷,李信海已經將箭拔掉了,用手捂着傷口,鮮血從他的指縫裏滲出來,好在量不多,陶然兒想着他應該沒多大問題。 她點了點頭,轉身大步往江東的陣營走,李信志緊緊地跟在她的身後。 距離他們五十米遠的地方,是密密麻麻如同洪水猛獸的江東的將士,黑壓壓的人頭如同黑壓壓的潮水,向遠處延伸,無邊無際,江東現在到底有多少人頭,看來真的只有天知道! 前面是刀山火海,是槍林彈雨,如同此時此刻黑夜中潛伏的巨獸,讓人望而生畏。 然而,陶然兒知道這一去危多吉少,多半是去送死,可是她已經沒有退路了,她的身後是所有江南人的希望,是江南國家的一線生機。臨安城能不能作爲江南的首府迎來明天的太陽,一切在於她的行動。李信志在等着她,小米粒在等着她,皇額娘在等着她,刑寶綾,王湘竹,還有江南所有的父老鄉親都在等着她!她只能一步一步硬着頭皮往前走。 哪怕前面荊棘叢生,自己要頭破血流,她只能堅定地往前走。 天色快要亮了,東方的天空露出魚肚白,頭頂的天空輝映着彩色的雲彩,有的似黃金,有的似玫瑰花。 晨風吹在人的身上,讓人全身起雞皮疙瘩,天色漸漸看得清了,李信海看到江東將士的刀箭,雪亮雪亮的,多得如同天上的星星,他們的身影密密匝匝,整整齊齊,在白色的晨霧中,如同龐大的幽靈部隊。 李信海想想他與陶然兒,他們只有兩個人,如今隻身去敵軍的陣營,多半是有去無回了。 征戰多年的李信海,在那一個瞬間,只覺得雙腿軟得像麪條,勇氣如同沙漏裏的沙子控制不住地泄露,他想轉身而逃,不顧一切,轉身逃跑的下場就是被江東的亂箭射死,如果往前走,那麼被孫赫武殺死,一旦知道是他在他的船上動了手腳,曾經酷愛酷刑的孫赫武不知道是會將他凌遲處死,還是將他活活燒死,或者是用一口大鍋將他煮死? 李信海有些害怕,然而,當他看到陶然兒面不改色十分沉着冷靜地往前走時,他想着她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居然有如此勇氣和膽量,真是讓人敬佩,現在他也明白,陶然兒聞名天下,絕非浪得虛名,她的身上有許多常人所不能及的過人之處。 和她比起來,他作爲一個男人,真是羞愧。 李信海的面孔熱騰騰起來,他鼓起勇氣,緊緊跟在陶然兒身後。 兩個人胡思亂想着,已經走到江東的陣宮,江東的戰士拿着刀箭攔着他們。 前面是刀箭和盾牌組成的森林大軍。 江東的旗幟在晨風中颯颯地響着,江東的號角吹了起來。 陶然兒看了他們一眼,對他們說道:“告訴你們皇上,我是陶然兒,我有重要的話要對他說。” 江東的將士互相看看,然後往裏面通報,消息一層層傳上去,時間不知道過了多久,攔着他們的隊伍自動分開,然後如同海水一般,散向兩邊,在中間讓出一條路來,陶然兒和李信海互相看一眼,微微點點頭,大步往前走着。 陶然兒知道孫赫武在前面等着她,但是到底是危是吉,現在是烏鴉與喜鵲同行,不知道前景了,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不管結果如何,總要努力嘗試一下,因此,她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時間又不知道過了多久,天色已經大亮,太陽從東方的天空一躍而起,放射出萬光芒,如同幽靈般的白霧漸漸散去,陶然兒終於看到了孫赫武,他身着黑色的鎧甲,騎坐在他的棗紅馬上,他眯着眼睛看着陶然兒。 她渾身被霧氣和露水打溼,額前的劉海沾着露水,在清晨的陽光裏閃閃發光。 她依然那麼美,讓他移不開視線,內心溫柔地牽動,得不到陶然兒,江山在手,一統天下,可是對於孫赫武來說,他的心,總是有一個洞,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它會發出空空的響聲。 一輩子也不會完美,總是有遺憾。 在孫赫武凝視着陶然兒時,陶然兒向他恭敬地行了禮,對他客氣地招呼道:“江南使臣陶然兒參見皇上。” 孫赫武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因爲與陶然兒重逢,內心喜悅又難過,生氣又欣喜,他看着東方天空剛剛升起的太陽,有感而發地說道:“陶然兒,你知道你像什麼嗎?” 陶然兒愣了一愣,不知孫赫武話裏的意思。 孫赫武伸手指向天空的太陽,陽光刺得他情不自禁地眯起眼睛,他對她說道:“你就像那太陽,每天升起,永遠精神熠熠,光芒萬丈。” 陶然兒不知道孫赫武這話是什麼意思,只好客氣地說道:“皇上過獎了。” 孫赫武冷哼一聲,對她黑着臉說道:“本王雖然很賞識你,江南沒有你,早就亡國滅種了,但是不代表本王會原諒你!” 聽到孫赫武突然冷若冰霜的話語,陶然兒內心一沉,果然—— 前面一句對她極盡讚美之辭,後面一句就開始凌厲地批評她—— 孫赫武對陶然兒冷冷地說道:“陶然兒啊陶然兒,本王一直覺得你雖然喜歡李信志,忠於江南,但你是一個光明磊落有情有義的好女人,你心地善良,絕無害人之心,你不會做一些陰暗的事情,但是本王失策了,半年前,在海島上,你居然假裝答應放本王走,讓本王十分感激,可是當本王上了船,到了海中心的時候,才發現大船裏在進水!你居然叫人在本王的船上動了手腳!你這個陽奉陰爲,兩面三刀的壞女人!你的詭計讓本王九死一生,當時,本王抱着一塊木板在海上漂浮,如果不是本王從小擅長水戰,會游泳,如果不是本王運氣好,得到一個漁夫相救,如果不是本王夠狠,下屬夠忠心,他自殺讓本王喫他的肉喝他的血,本王早死了!” 什麼?! 孫赫武居然是通過喫下屬的肉喝下屬的血在海面上活下來的! 太可怕了!這樣的人什麼事做不出來?這樣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會成功。 李信海和陶然兒不寒而慄。 一個人爲了活命,居然可以喫下屬的肉,喝下屬的血,那他什麼事幹不出來?陶然兒也終於明白,爲什麼孫赫武從海上逃命之後,會江南採取了雷霆萬鈞的瘋狂報復。 她終於也明白,爲什麼江南會節節敗退,因爲一個人狂怒之下,他會具有震懾人心的力量和本事。 所以江東以破竹之勢入侵江南,江南被打得落水流水。 李信海手心手背都是汗。 陶然兒也明白過來,爲什麼一直對她癡心一片的孫赫武在明知道她要來當說客的時候,爲什麼要對她放箭,因爲他在生她的氣,他覺得她變了,她和李信海一樣,不仁不義,一心想置他於死地。 所以他懲罰她!因爲你想害朕,所以你必須受到懲罰! 陶然兒動了動嘴巴,對孫赫武說道:“所以你明知道我要當說客,你寧願射死我?” 孫赫武看着她不做聲。沉默等於默認。 李信海雖然多次懷疑陶然兒,但是他對江南是忠心耿耿的,這個時候,他站了出來,大聲道:“孫赫武,你誤會了,一人做事一人當,當時,在海島上,我大哥和大嫂是一心一意要放你走,是我叫人在大船上動了手腳,想置你於死地,你要怪就怪我好了。” 孫赫武徵了一徵,之前一直狂怒之下率着百萬大師攻打江南,現在看到陶然兒,他的怒氣居然奇蹟般的消失,積聚在心中半年多的怒火,在看到她的一瞬間,如同一盆冷水澆下來,全部消失不見,他變得冷靜和理智下來,如今仔細一想想,李信海說得沒錯,多半是李信海動的手腳,與陶然兒無關。 他認識陶然兒多年,她不是那種兩面三刀的女人,她做人極講城信,孫赫武點了點頭,憤怒地看向李信海,黑着臉沉聲說道:“你說得沒錯,本王早就應該想到,是你暗暗地叫人動了手腳,李信海,枉你尊稱爲海上王,卻是這樣一個陰險的小人,真是讓人看不起!” 面對着孫赫武嚴厲的指責,李信海的臉上如同開了染坊,紅一陣白一陣。 孫赫武咬牙命令道:“來人啊,將李信海拖出去斬了。” 李信海震驚地擡起頭來,他就要這樣死了,雙拳難敵四手,更何況,他現在在江東的百萬大軍的陣營裏? 這個時候,陶然兒站了出來,跪在孫赫武面前,對他說道:“請皇上大人不計小人過,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與你說,你且先饒了他一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