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第 236 章

作者:青色兔子
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最後的帝王青色兔子

  第二百三十六章

  楊彪不得不承認,眼前這位年輕的皇帝的確極有蠱惑人心的本事,饒是見多識廣、年近花甲的他,也爲皇帝所展望的美好前景而心神盪漾,甚至恨不能立時起身跟着皇帝幹出一番大事業來。

  這一番懇談下來,楊彪終於明白,爲什麼他的兒子楊修當初鐵了心要接遴選良才的差事,爲什麼曹昂、淳于陽、蘇危等青年俊傑跟隨在皇帝身邊忠心耿耿。

  皇帝有一種讓人忍不住想要追隨的魅力。

  如果他楊彪年輕三十歲,也會是追隨皇帝左右的其中一位。

  楊彪定定神,尋不出皇帝理論中的漏洞,但確知此事難行,垂眸思索,一時不知該從何處勸起,若是直言時弊,非但恐怕惹皇帝不悅,而且在皇帝剛剛赦免楊修大罪之後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因此沉吟片刻,道“陛下可知道,哀帝時候,民間有七亡七死”

  漢哀帝在歷史上最大的貢獻,大約就是留下了“斷袖之癖”這個成語。

  劉協因爲在秦朝做過五十多年的皇帝,對於漢朝以前的歷史故事是瞭如指掌的,但來此十年,忙於政務,雖然也爲了能做到手不釋卷而努力,到底比不得在漢朝爲官四十載的楊彪,因此道“文先請講。”

  楊彪便道“哀帝繼位之初,就用左將軍師丹輔佐朝政,發佈了限田限奴的新政。新政規定了諸侯王、列侯、公主、吏民等佔田不得超過三十頃;而諸侯王的奴婢不得超過二百人,列侯、公主的奴婢不得超過一百人,吏民的奴婢不得超過三十人;經商的人就不得佔有土地,更不許做官。若有違背新政的,家中田地奴婢一律沒收入官。”

  楊彪選的這個例子,正與皇帝在吳地所行的事情相類。

  楊彪繼續道“哀帝本意是好的,然而這政令難以推行,最終淪爲一紙空文,反倒是當時的百姓有七亡七死之苦。水旱爲災,一亡也;更賦租稅,二亡也;貪吏受取,三亡也;豪強蠶食,四亡也;徭役失農,五亡也;部落鼓鳴,六亡也;盜賊劫略,七亡也。”

  劉協全然明白楊彪的用意,一面聽他說着,一面聯繫當下,每一條都可以對應上。

  “這七亡尚可支撐,可又有七死酷吏毆殺,一死也;治獄深刻,二死也;冤陷亡辜,三死也;盜賊橫發,四死也;怨讎相殘,五死也;歲惡飢餓,六死也;時氣疾疫,七死也。”楊彪語氣沉痛,道“這都是當時名臣鮑宣上奏所言,臣無一字增減,之所以能熟讀如此,乃是因爲看的時候觸目驚心,好似在看當今天下一般。”

  劉協望向楊彪,見那張老態已顯的面上、每一道褶皺彷彿都寫着“憂國憂民”四個大字。

  楊彪最後道“老臣應允陛下,不管陛下要推行何等新政,老臣願爲馬前卒。可是老臣這些年來在旁邊看着,始終有一事不解。”

  “何事”

  “陛下富於春秋,爲何行事如此”楊彪斟酌了一下,吐出兩個字來“急切。”

  皇帝還年輕,爲什麼推行新政如此迅猛,好似怕晚一步就來不及了一樣。

  劉協沒有回答楊彪的問題,反倒是笑道“朕若是沒有熟讀前史,險些就給文先說服了。哀帝新政,不都是當時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手筆嗎哀帝自己也不能依新政行事,賞賜倖臣董賢良田萬頃,奴婢賓客無數。這樣的皇帝,不管行什麼樣的新政,都註定難成的。”

  楊彪無話可說。

  劉協起身,走到殿門處,望着深秋澄澈的藍色天空,出神了一瞬,回身道“文先以爲朕是什麼樣的人這樣苦口婆心來勸朕。朕不是那等分不清輕重緩急的人,也不是那等心急火燎的人。朕如今不過是要你們這些近臣明白,分田改制,朕是勢在必行的,這是給你們交個底,好叫你們來日不要走錯了路。否則朕也救不得你們,豈不叫人傷心你們心裏明白了,到時候遇見朝中分歧,便知道該如何行事。分田改制是極爲重大的事情,朕不會輕易行事。這事兒急不得,它有必須要走的過程。”

  楊彪聽到這一句,心中大石落地,只要皇帝不是立時就要頒佈新政、推行全國,那總還是留有餘地的。

  劉協目光如刀,向楊彪劈下去,道“文先,朕話已說到這個份上,你可千萬不要再站錯了位置。”

  楊彪忙俯首道“老臣明白。陛下推心置腹待臣,臣若還不能體會陛下苦心,真就豬狗不如了。”

  劉協淡淡一笑,道“那就好。今日的事情,朕的態度,哪些話能往外說,哪些話不能,能往外說的話又該對哪些人說,你自己掂量着來。你是辦老了事兒的,這些細事不用朕叮囑。”

  楊彪一一應了。

  “下去吧。”劉協道“回去不要再責罰德祖了。”他頓了頓,給楊彪吃了個定心丸,“朕以後還要用他。不要打壞了朕的人。”

  楊彪老淚橫流,有心想問皇帝究竟要如何善後長公主之事,但又不敢再問,只得再度叩謝天恩,擦着淚退下了。

  楊彪離開後,盧毓忐忑不安得前來。他也是接到傳召來未央殿的。

  盧毓緩步上前,臉上有羞愧之色,低着頭道“毓兒見過陛下。”束手立着,等着皇帝的斥責。他明白自己在萬年長公主的事情上做錯了。當初萬年長公主與蔡琰找到他的時候,萬年長公主已經懷孕六個月,是個凸着小腹的婦人了。盧毓的第一反應自然是上報給皇帝知曉,但他在兩個女人含淚的求肯下,猶豫了。正如蔡琰所說,哪怕皇帝不願意有這個孩子的可能性只有萬分之一,但真的發生了,就是斷送了那孩子的性命。盧毓年方十六,家中長輩早亡,也沒有女性親長,本人亦未曾成親,但他父親乃是大儒盧植,日常接觸也都是經學大師,明白女子失貞是極爲嚴重的事情。他日常與皇帝探討的議題雖然廣泛,但也從未涉及這一領域,更不敢揣測皇帝知道後的反應,所以一時心軟,應了萬年長公主與蔡琰所求,非但沒有聲張,反而暗中保護。只是他到底心中不安,給皇帝的信中雖然不好直言,卻藉着中央書局建成的名號,力邀陛下從速歸來長安。

  昨夜長樂宮中一見皇帝,盧毓便知道自己這事兒做錯了。錯在哪裏,他尚且不完全清楚;但因爲皇帝昨夜向他望來的眸中,那一抹淡淡的失望之色,卻叫他徹夜難眠。皇帝不曾訓斥他,可那淡淡的、失望的一瞥,卻比最毒辣的鞭子還要狠,抽得他整顆心都蜷縮起來。

  “陛下”盧毓望着皇帝,昨夜不曾細看,闊別一年,在君臣身份之外,只似兄弟般的情誼,也叫他想念皇帝。可是此時他只能囁嚅着“陛下”二字,不敢上前,也不敢解釋,只怕一開口,就引來皇帝失望的話語,那是他所承受不住的。

  “走吧。”劉協語氣倒還平靜,走過盧毓身邊時,腳步也輕快。

  盧毓微微一愣,忙轉身跟上,道“陛下這是要去哪裏”

  劉協笑道“不是你一再寫信,說中央書局建好了,要朕早日回來看嗎朕現下回來了,你不該帶朕去看一看嗎”

  盧毓反應過來,忙道“是,是,臣陪陛下去看書局”他小心翼翼擡眸看皇帝的神色,卻看不出端倪,怎麼也想不明白長樂宮中還有一位啼哭的嬰孩,皇帝怎麼能如此從容淡定,倒還有心思去看書局。

  出了皇宮,盧毓騎馬跟在皇帝乘輿之側,卻見所去的方向,不是城內的書局,反倒要往城外走,不禁疑心走錯了,問道“陛下,咱們不是要去看書局嗎”

  劉協道“城內的書局,裝點得再富麗堂皇,朕心裏也有數,又有什麼值得看的朕這是要往你制書的廠中去。”

  擺在店面裏的是一本本書,可背後造紙、印字、裝訂,都需要大量的工人物料,在帝都進行是不太適宜的,因此出長安城,在接近渭水的城郊,另闢了一座大廠。選址在城郊,臨近河流,那麼輸送原料也方便,工人的生活成本也低廉。

  劉協讚許道“你沒把制書場放在長安城裏,可見還算有腦子。”

  盧毓能感覺出皇帝因爲長公主之事對他不滿了,所以此時誇獎他的話,也暗含了一點貶斥的意味,也不敢笑應,只小心介紹着廠中種種事物。

  主管的吏員見盧長官竟然是陪着皇帝來的,也都不知所措,分作兩列遠遠跪迎。

  盧毓撿起陳列架上制好的一疊新紙,捧給皇帝檢視。

  其實西漢的時候,已經有麻紙問世了。等到和帝時蔡倫改進造紙術,在麻紙的基礎上,又研發出了楮皮紙,大大擴充了紙的原料,也就推廣了用紙。只是此時的紙,都還是黃紙,沒有能夠素白如霜雪的。所以此時雖然已經有紙,也能用紙,但重要的文書,豪富的人家用縑帛,餘者用簡牘,也都還是常見的。

  此時劉協接了盧毓遞過來的這一疊新紙,卻見張張妍妙輝光,表面像是打磨過一樣,與從前的黃紙不同,質量有了很大提升,不禁“噫”了一聲,看向盧毓。

  盧毓見皇帝驚奇,這半年苦工得了這一聲“噫”,便覺全都值了,忙道“陛下將督辦書局的差事交給臣,臣想着,這書局以後出的書,可是要把陛下的道理傳達給天下讀書人的,自然要用好的紙。臣原本不通工藝之事,但自幼在家中就聽聞天下讀書人最喜的三寶乃是左伯紙、張芝筆與韋誕墨。這筆墨倒也罷了,紙卻是該想想法子的。臣便命人往山東去請這位左伯來,曉以大義,請他傳授這左伯紙的奧祕。”他抖了一抖新紙,給皇帝看它綿密的質地,道“原來這左伯紙的奧祕,就在於它不是麻紙、也不是楮皮紙,而是桑皮紙。”

  漢時齊紈經絲綢之路遠銷別國,當地更是桑麻千畝,左伯會造出桑皮紙,也就不奇怪了。

  “只是這桑皮紙中,摻入一定量的麻料,出來的效果是最好的。”盧毓說到自己這半年來鑽研的事情,漸漸忘了原本的擔心,說到得意處,眉飛色舞,如從前一般笑起來,道“這樣造出來的紙,又鮮亮又結實。用這樣的紙,做出來的書,人們買回去了一準捨不得放下,自然也就熟讀了陛下想要他們知曉的道理。”

  劉協望着身邊少年略帶興奮的笑臉,微微一嘆,終是伸手撫了撫少年發頂,哼笑道“朕吩咐的事情,你倒還上心總算你還有幾分忠心。”手指用力,撥得少年搖頭晃腦起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