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周易》 作者:未知 “師尊走了,師弟們也要走了,我也想出去。”程起走了進來說道。 “我就知道是這麼一回事。”神偷苦笑了一下:“老傢伙,是走是留,你給句話。” “我還是留下吧。你們都走了,留下來的那些家人我便照看着。”前尊主輕嘆了一口氣說道:“這些年,起兒也與那些師兄弟感情不錯,爲了不讓他們這些孩子擔心,我就留下照應着他們。” “說得倒是動聽,還不是想靜心修煉煉丹之術。留在這棋盤山也是不錯,這山中藥物倒是可以支撐你煉上一段時間。”神偷有些不屑地說道。 “大師尊說得不錯,師兄弟都要離開,家人還真需要有人照應,有大師尊我便少了些掛念,大師尊想留便留下吧。”程起忙說道:“我便去西域一行。” “還是起兒明白事理。”前尊主瞪了神偷一眼。其實他選擇留下來,也是擔心皇族和元陽宗的通緝。他可沒有修煉盜天經,速度和易容術這些逃跑的本事沒有程起和神偷強。 留在這裏要安全得多。再說這煉丹之術的修煉也需要安靜的環境和足夠的資源支撐,這棋盤山正具備這樣的條件。 離開之時前尊主塞給程起大量的丹藥,而神偷則塞給他大把的金票。這山洞之中,還留有數十萬兩的黃金和貴重金屬,只是黃金不便攜帶,讓程起帶足金票。 程起離開伏虎山便直接向西域而去,僅一個月時間便到了伏瑞當初呆過的鎮子上。如今他已有築基的實力,雖然在空中停留的時間不長,但要越過萬雪山卻是容易多了,所以僅一個月時間便到了西域。 他在一個店鋪前停下了腳步,這店鋪前掛着一個個奇怪的揹包。還有一個樣品展示着帳篷、刀具、繩子繩釦等,只是沒有掛上一把手弩。而這些琳琅滿目的物件卻全部裝進一個揹包之中。 “店家,這是什麼?”他走過去問道。 “瑞包。”店家走上前說介紹:“這此物件都是在山中生活的必備品,可卻用一外揹包給全裝了下來,攜帶起來方便無比......”店家很會做生意,這種揹包讓他賺了大錢,甚至讓鎮上的人都賺了大錢。 “爲什麼叫瑞包?”程起好奇地問道。 “這種包是大夏帝國欽天監星官伏瑞創制,鄉親們爲了感謝伏瑞伏大人留下這稀奇物件,便把這種包叫做瑞包。”說到伏瑞那店家一臉地尊敬。 “伏瑞,他也來了這裏?”程起一路走來,也聽到過伏瑞的傳聞。心中對這個沒有見過面的師兄充滿了好奇:“這種包多少錢一個?給我來一個。” “十金。”店家歡喜地說道:“不講價的。”十金也就是百兩銀子。成本也就是一二兩銀子,這利潤之高讓人咋舌。 程起便遞給店家一錠十兩的黃金。店家給他拿了一個揹包,然後手把手地教程起如何使用這種揹包。揹包內還有很多小袋和隔層,可以把各類物品分類裝進去。甚至還有些小鐵盒用來裝鹽巴之類的粉未物。 “客官,這些盒子裏的鹽和香料是我贈送的。足夠客官在山中生活一段時間。特別是這香料添加到烤肉上,那味道特別鮮美......”店家一邊教一邊介紹。伏瑞當時並沒有藏私,把這香料的配方也送給了店家。 店家也很有經營頭腦,居然賣一送十從中賺取大利潤。程起笑了笑,並沒有不屑伏瑞師兄的奇異小技,反而認爲師兄是有大智慧的人。這等精妙的揹包也能想出來。待裝好物件,把揹包背到背上。感覺很是方便舒適。 瞭解了一些伏瑞在鎮上生活的情況,程起便起程離開。雖然知道在這西域要找尋伏瑞可謂萬難,但也很想碰碰氣運。反正一邊歷練一邊尋找,也誤不了事兒。 另一邊,伏瑞已經離開蜀山數千裏,越是往深處走,越是危險,所以速度並不是很快。這裏已經有妖獸存在,只是這些妖獸很是警惕,發現人類便隱匿起來。如給它們機會更會毫不留情地下殺手。 伏瑞利用推算之術避開了很多的危險,每準備宿營地,都要推算一番是否安全。他對大周天星辰決的推演預測之術運用得越來越精妙,也慢慢地悟出了一些風水之術。 這還得益於他在地球上對周易的研究,九宮八卦定格局在地球上很是玄奧。但結合這大周天星辰決的演算之術,很多問題便能理解和運用了。 出於好奇,他又研究了《道德經》,也慢慢地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妙處。地球上讓人讀不懂的《道德經》本身就是一門高深的修練之術。 無意之中讓他修煉出靈力,再按《周易》中的五行八卦方位運行靈力,讓他的修煉突飛猛進。這樣他就能運行靈力和星辰之力兩種力量,而且還摸索出很多運用的竅門出來。 修煉兩種力量,也不知是禍是福,反正他對修仙的方法並不是很清楚,就這樣摸着石頭過河試探着來。 能感覺出靈力的變化,讓他也有些小興奮。好風水之地便也靈力充裕,風水不佳之地便是死氣和煞氣。地理環境的變化,靈力也依勢而變化。伏瑞本來就是做科研的,越是新奇的東西便越是想探個究竟。 可惜不管是星力還是靈力,他都不太會運用。當初因爲他前世不喜歡修仙,司徒煥只是教了他逃命的步法,其他並沒有教他一招半式。所以他至今仍然不懂運用這兩股力量。 空有一身修爲,只怕先天期的修士他都不一定能鬥得過。想到當初與渾身殺意的洪疇面對面地站着,還是有些草率了。 他乾脆也不去思考這方面的問題待將來見到師尊司徒煥之後再請教。反而把心思全用到了對《周易》和《道德經》的感悟和運用。大周天星辰決主研究的是天文,而《周易》主研究的是地理,《道德經》主修的是人。 這便包含着天、地、人三才,蘊涵着天地奧妙。隱隱感覺到三部經術之間有些聯繫,只是還理解得不夠,一時找不到其是的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