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圍困蜀城 作者:未知 蜀州水江,夏武沐的封地在江北有數縣,現在盡數落入蜀國之手。夏武沐與舒怡現在相當於劃江而治。夏武沐見讓厲世遺調停不成,峨山派反而加入蜀國。他便馬上向皇族求援,又向蜀山和崑崙派出說客。 然而卻都沒有迴應,這讓他越來越惶恐不安起來。每日得到的消息便是蜀國正在建立水寨和船塢,大量的戰艦停在水寨之中,更是讓他膽顫心驚。 其實蜀國要侵入夏武沐的封國之中,根本就用不上戰艦。她的軍隊隨時可以從空中橫渡水江。至於補給,她可是擁有大量的空間戒指。現在大軍行軍作戰,根本就無需後勤保障了。 不過祖界的修士大戰,就必須要有船隻了,修士可以跨越水江,但器械和被給就必須要艦船來運送了,總不至於讓修士來做搬運工吧? 水江的對岸便是蜀城,也是舒怡的傷心之地。她的父親便是死於蜀城的牢獄之內,然後被人拋屍水江之中。而她也是從蜀城逃出。 當舒怡把兵力集結在水江對岸之時,夏武沐也把整個南蜀的兵力全部調集在蜀城附近。舒怡除了在蜀城對面佈置了數百萬大軍,在上游和下游都佈置了一支強大的軍隊。 這些年在真陽仙宗和蒙山的經營之下,修士大軍也有一千萬,再加上峨山的護宗軍三百萬,也就是一千三百萬。 因爲真陽仙宗是宗門性質,所以對護宗軍採取了精兵之策,走的是精兵線路。進入軍隊的標準也是參照大商和大周。能選出一千萬已屬不錯。 峨山交到她手中的護宗軍就有些弱了。有近一半的築基修士,她接手之後便進行整訓,補充了一批金丹修士進去。更換了一些軍中將領,才讓她稍微有些認可。 所以蜀國1軍隊仍然保持着一千三百萬的建制,她自領三百萬於蜀城對岸,上游五百萬,下游五百萬。可夏武沐卻不敢主動進攻。 明知舒怡這般佈局,但他卻還是不敢主動出擊,只能把兵力集結於蜀州城下。他也有一千多萬的軍隊,但實力就要差上許多。至少有一半還是築基修士。 精銳居於城中,炮灰佈防於城外。這些年仙界弟子傳承下來,祖界也流傳着不少的丹道器道和陣紋符咒一道修煉之術。 自然也開始應用到戰爭之中。夏武沐爲了保命,花了巨大的價錢在蜀城建了一道堅固的防禦陣紋。城牆也不至於那麼容易損毀,城池也不至於那麼容易攻破。 再加上祖界道紋之力的變化,城池的堅固度也變得更強。只要歸元境出手,這城牆還是能破開的,但結道道紋之力的防禦,難度也是大增。 這也是夏武沐據守蜀城的信心所在。但還是做了一些準備,暗中把一些直系弟子送入中州,求皇族保護。夏武烈對這個要求到是很乾脆地應了下來。 舒怡並沒有急於進攻,她在觀望,觀望時局的變化。雖然她隨時可以發起攻擊,但她並沒有動手。反而讓幽冥盯着各方勢力的變動情況。 她不時去新軍看看,蜀國最近建立了一支數百萬的新軍,都是由青年組成,也都接受過學院的培養教育。這也是一支特殊的軍隊,每一支萬人軍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組織,那便是內政分隊,包括許多的基層學院導師。 從她的安排就明白這支軍隊是用來幹什麼的。蜀國終於還是動了,上游和下游兩支軍隊也先一步行動了。他們快速地渡過水江,然後從兩翼包抄上去,然後控制蜀城的外圍城池,把蜀城和蜀王祖地團團圍住。 夏武沐正準備奮起抵抗之時,蜀國的軍隊卻突然消停下來,只是與夏武沐的外圍軍隊對峙着。但他們也完全封鎖了蜀城通往外面的通道,大有把蜀城大軍困死在蜀城之中的意思。 可卻又讓人不解的是,蜀國並沒有封鎖水江水道。船隊仍然可以進出蜀城。這讓夏武沐更回焦慮起來,在這種壓力之下活着,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新軍從西東兩個方向進入夏武沐的封地。然後佔領城池,驅除夏武沐的官員,重啓新的內政。由於夏武沐的軍隊都集結到了蜀城,後方幾乎沒有任何抵抗。一座座縣城府城被蜀國控制。 僅僅只是一兩個月時間,夏武沐所有封地盡失。可他卻並不知情,他所有兵力佈防於蜀城和他的老巢,距離蜀州西北不遠的山脈之中。 那是大千山的餘脈,也是整個蜀州平原的靈脈之地。可卻全部被蜀國包圍,並且封鎖了所有的消息。各縣府的兵力也肯定空虛,蜀國新軍幾乎沒有遇上有效的抵抗。 幽冥傳來情報,中州集結重兵,楚國集結重兵。接着蜀山崑崙大量的修士在西北境集結。舒怡根本就沒有動搖。這事早有定計,各方勢力自有應對之術。 就在蜀國快速佔據夏武沐封地州縣之時,楚國所集結的重兵撤退。這一路完全是想趁亂把手抻入蜀州。卻沒有想到蜀國的反應會這麼快。來得快,退也退得快。 按計劃,新軍還要遲一些纔開始行動。正因爲幽冥偵知楚國集結兵力,舒怡纔不得不提前行動。要先楚國一步佔據這些府縣,以免被楚國所趁。將來想要拿出這些地盤,又要費些心思。 讓舒怡沒有想到的是,她原本擔心大夏暗中派出巡龍衛來干擾,卻沒有想到大夏會對蜀州蜀國用兵。 中州大軍要進入蜀國,就必須要經過蒙山,當中州大軍剛進入蒙山範圍之時。卻有一女子顯身出現在他們的面前。 山崖之上,夏佩正在撫琴。面對數百萬的修士大軍卻安然自若。一將飛身上來恭敬地向夏佩行了一禮說道:“見過公主大人。” “你且回稟父皇。大夏疆域盡失,僅餘中州一地。”夏佩停下撫琴,聲如幽蘭地說道:“也不必在意蜀州數府之地。 與其爲他人所趁,還不如送與女兒爲嫁妝。峨山厲尊主嘗且以一府之地作爲嫁妝,父皇貴爲大夏皇帝難道還不如厲尊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