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6章 如懿傳263
寶兒下榻之處是聖祖在時就已經修建好的別宮,只是先帝時從未出宮南巡過,所以這裏一直都未曾開啓過。
在寶兒要過來前半年,四爺就已經下了聖旨,重新修建江南別宮,進忠在接到聖旨後,親自督建。
這裏格局雖說不能改變,但是裏面的亭臺樓閣,甲山花池種種都是他按照寶兒的喜好整修的。
而這裏就是“敕建安瀾龍王廟”!坐落於現今宿遷市西北20公里處的古鎮皁河。
說是行宮,實際上應該是建築羣。
史建於清代順治年間,改建於康熙23年。後經雍正、乾隆、嘉慶各代皇帝的復修和擴建,形成了現代佔地36畝,周圍紅牆,三院九進封閉式合院的北方宮式建築羣。
歷史上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頓於此,並建亭立碑,帑金修繕,故又俗稱爲"乾隆行宮"。
不過這都是歷史,現在,這裏從聖祖起,再次入住的第一人則是寶兒這位元太子!
這也是她歷經大清數朝,第一次有機會住除圓明園以外的皇家行宮!
而寶兒這次過來,其實還有另一重意義,就是代天子在此住蹕祭祀。
進忠迎御駕的地方其實距離這裏還很遠,再次出發後,又走了些日子纔算真的達到駐蹕之地。
當地朝廷官員,鄉紳早在十里外跪迎。
等寶兒下車時,是進忠一直隨侍左右,那些大臣們有認識進忠的,關係好的,嘴角都壓不住的往上翹。
而有些矛盾的,甚至說連話都說不上呢?那臉色就有點意思了。
寶兒只掃了一眼,暗自瞪了進忠一眼,倒是沒說什麼。
“龍王廟”佔地2公頃多一點,座北朝南,佈局對稱,重檐斗拱,建築雄偉,有殿閣亭臺20多處。
廟前有石獅一對,進院即獻殿,殿後左右尚存鐘樓、鼓樓;往北及御碑亭,亭高11米,飛檐斗拱,俗稱皇傘亭,設計精巧,造型別致,亭內御碑四面鐫刻聖祖皇帝南巡的御筆題詩,屋面爲黃色琉璃瓦,流光溢彩,金碧輝煌。
在御碑亭的兩旁,建有鍾、鼓二樓。
東邊爲鐘樓,西邊爲鼓樓。建築的形制、佈局、尺度相同,每座建築面積103平方米,重檐歇山捲棚頂,屋面苫蓋筒瓦。
鐘樓內懸掛着八角鐵鐘一口,鍾重2000多斤。
鐵鐘每隻角上鑄有八卦圖文,鐘體上緣鑄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八個大字,字跡端莊,蒼勁有力。
鼓樓內,擺放着1.4米直徑的大鼓一面,龍鈴虎環,鼓聲渾厚。
寶兒一路趕過來早已累的不行了,只是要說撐,那是真硬撐着的。
那些官員們得等到宣召後才能覲見。
此時,進忠展開整個行宮的構造圖在桌案上,一步步的講解這裏的格局。
這是寶兒的習慣,到一處陌生的地方,一定要了解住處每一處。
單純的看圖就已經讓人讚歎了。當皇帝是真的享受啊。
“這處就是剛纔撞鐘擊鼓的地方?”
寶兒是代天子南巡,所以一切迎駕禮儀都是帝王級。
進忠貼着寶兒站在身側,嘴角笑着輕聲說到:“正是這裏。平日裏各殿宇檐角垂掛的風鈴,在微風的吹動下發出悅耳的響聲,襯着廟內的晨鐘暮鼓,罄聲鳥鳴,迴盪於殿堂之間,傳佈於雲霄之外,使敕建安瀾龍王廟更加威嚴、雄壯、肅穆和神聖。”
說到這裏,進忠又在圖上擠出點了幾下:“其實這裏還有一樁巧,往後每當水患來臨之時,龍王廟內鐘鼓自鳴,聲可震數裏,及時喚醒百姓撤離險境,使百姓免遭洪水之災。”
感謝(´ω`)夢寶貝(๑˙˙๑)開通的月會員!加更一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