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9章 甄嬛傳+孝莊祕史156

作者:御卿卿
第8019章甄嬛傳+孝莊祕史

  這些曾被評價爲遼東最後精銳的明軍,在持有大量火器的前提下,被清軍用騎射從正面擊潰了。

  此後的戰局自不必多說。在明軍被射崩後,其他步兵也跟着四散竄逃,被蜂擁而上的八旗軍肆意追殺,全軍覆沒。

  明軍騎兵也在八旗分頭追擊之下被損失慘重,丟盡了臉面。

  如果說…...此時明軍能夠達到訓練標準的一半,就絕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甚至只用弓弩與八旗軍對射,也能佔據優勢的。

  更何況他們還裝備了火繩槍和後裝火炮,比傳統冷兵器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

  唯一的解釋就是此時的明軍根本沒有紙面上塗抹的那麼強大。

  至少,在明末時期,已經達不到開國戰力的一半了。

  而造成明軍孱弱的主要原因就是的腐敗。

  一些官員在巡視遼東防務的時候就曾發現,倉庫裏的器械都年久失修。

  大部分駐守的士兵都日子難過,喫的食物由於存放時間過長而變質,味道如同糞便一般。

  這麼一羣喫飽都勉強的叫花子,帶着年久失修的武器,能獲得勝利就奇怪了。

  按理來說,遼東軍費支出並不算少。

  從萬曆皇帝開始,明朝專門爲遼東戰事而徵收遼餉。

  此後的明軍,應該得到千萬遼餉的救濟,絕不至於連飲食問題都難以解決。

  無奈…....自古就有喝兵血傳統的文武官員們,從來都不會在貪墨公款時,手下留情。

  龐大的軍政隊伍,爲了相互牽制而設計的盤根錯節,也造就了很多不出力卻要糧餉餵飽的嘴。

  當然,明朝對於腐敗並非沒有防範。

  例如在地方上,朱元璋時代就設立了13道監察御史,監察所轄各道,具備獨立行使司法監察權,各地行政部門不得干涉。

  中央要定期從派出御史巡查各道,視察工作情況。

  在各省設提刑按察司,負責日常廉政監察工作,只對皇帝和都察院負責。

  另外各省督撫及行政長官對本地方本部門的官員同樣具有監察責任。

  當然,這也就是後來很多學者痛罵的‘明朝糟糕制度的訂立者’。

  爲什麼罵?

  可以說,在當時看來,這樣的設計已經非常完美了。

  但是結果卻是這套制度創立之初就沒起到多大作用。

  朱元璋在位期間,被殺的官員有幾十萬之多,氣的朱元璋感嘆朝殺而暮犯。

  但是朱元璋不知道的是恰恰是自己的集權才導致的如此大面積的腐敗問題。

  越是集權的系統,其官威往往也就越重。

  加上自古以來,民不與官斗的傳統,即使是村中或者是地方有名的長者,也不敢和中央派來的流官對抗。

  監察制度逐漸演變成爲中央的索賄工具。

  所以,明朝精心設計的檢查系統,因爲社會浪潮的衝擊而迅速變味。

  這幫地位不高的言官,俸祿雖低,偏偏權力極大,甚至連帝王都敢於抨擊。

  爲了凸顯自己的政績,便經常大肆攻擊各路官員,乃至憑空捏造事實也時有發生,藉機賄賂官員。

  到了明末言官糾正腐敗的功能基本喪失殆盡,完全淪爲了黨爭的工具。

  這樣的風氣自然傳染至前線的各軍。

  當朝廷的撥款首先被用於滿足無恥言官勢力的私慾後,各級軍官也就能上行下效的分一杯羹。

  明朝的軍戶制度,決定了他們家族世世代代的出路,也決定了他們必須用各種手段來餬口。

  於是,兵丁的口糧、盔甲、餉銀,便成爲了盤剝與開刀的對象。

  兵丁本身也絲毫沒有反抗的機會,只能寄希望於在潰敗中成功跑路了。

  至於明朝士兵手中的繁多火器,大部分都來自效率低下的官營作坊。

  這些體制內手工作坊一樣深受腐敗的摧殘,又不能靠市場與自身水準來緩解困境。

  所以,提供給前線士兵的也就盡是設計落後,質量不佳的次品。

  很多原本只停留下在想象階段的試驗品,也可能搖身一變,成爲某場戰役中的實戰利器。

  進而演化爲後世網絡上明朝武器吹的有力證據。

  明朝的往事告訴後人,就算有着無比好看的紙面數據,依然不代表擁有世界第一的強軍。

  事實證明,當你的軍隊一演習就跪,軍費錢一到地方就沒,縱然再捧的天花亂墜也於事無補。

  從這方面來說,這個王朝的結局從開始就註定了。

  【再苦苦不過大明邊軍,再難難不過大清國破。真特麼憋氣啊!】

  【卿卿有話說:在整理這一斷的時候,卿卿已經做好了被噴的準備了,猶豫再三還是發出來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認知淺薄下的一點點看法,沒有什麼大學識,更無法真的透徹全局。寶貝們理性理解吧,卿卿去喫兩個速效救心丸續個命!】

  而大淩河,就是八旗撕開明朝最後一層遮羞布的手!

  感謝(´ω`)暴富寶貝(๑˙˙๑)開通的月會員!加更二送上!!!!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