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皇帝偏心的結果

作者:未知
這細細想來也是,如果邊兵一個個都是玄甲軍、虎賁軍的水準,每一個都能以一當十,以一戰百,還需要他大老遠的跑到慶州來做什麼? 只要不是無能的人指揮,手握數萬玄甲軍,絕對輕易的就能將突厥幹翻。 要知道玄甲軍是天下驍銳,滿員也不過三千人,是從大唐所有精銳中挑選出來的悍勇之士,經過嚴苛的訓練而成的強兵。玄甲軍陣亡一人,需要補充名額的時候會向從關中十二衛每一軍中選出十位代表,相互比試之後,擇優勝者補充。 要知道關中十二衛是大唐的核心強兵,每一軍的人數都在一萬上下。玄甲軍便是從十萬精銳兵卒中,選出最優秀的那一個。 論戰鬥力,隨隨便便的一個玄甲軍都不會遜色於校尉級別的統帥。 李世民在虎牢之戰,敢以三千五百騎兵硬衝十萬以上的竇建德大軍,三千人玄甲軍便是他的底氣。 若邊兵人人都是玄甲兵,突厥真的不用混了。 李世民作爲手握天下兵權的天策上將,對於邊兵的情況,不可能不知道。千里迢迢的將他安排過來,必然是因爲相信他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將邊兵練得如狼似虎。若就這樣夾着尾巴,灰溜溜的逃回長安,就太丟人了。更何況李靖、李世績他們遇到的情況也應該差不多。他們在努力的練兵,他秦風又有什麼理由放棄? 都是一個腦袋,爹媽生的,誰怕誰啊! 秦風如此琢磨着。 “明天開始,搞對抗賽!他們不是沒有脾氣嗎?就把他們打出脾氣來。泥人都有三分土氣,更不說是處於險惡環境中的邊軍了。一次不夠就打二次,二次不夠,三次,四次……直到把他們打成百鍊鋼爲止。”秦風惡狠狠的說道:“仁貴,明天就讓你的虎賁二營挑戰這羣軟骨頭,給我狠狠地打,只要不出人命和殘廢即可。一千五百對一萬,想必他們也沒有臉面說三道四,出了事算我的。對抗賽連續進行三天,輸了放他們回去,晚上再來,晚上過了,第二天雙開始。周而原始,直到三天爲止,第四天,統一全裝備訓練,常規項目一個不落。淘汰一個放棄一個。想領國這俸祿不做事,門兒都沒有。真要不想,不願做事,就安心回家養老去,別佔着茅坑不拉屎。” 次日,慶州一萬邊軍讓虎賁軍二營將士收拾得非常悽慘,一個二個都鼻青臉腫的,有的甚至給揍得連他親人都認不出來了,本以爲,多少有幾個刺頭站出來發飈一下,可讓秦風與薛仁貴等人失望的是,這些個傢伙似乎逆來順受習慣了,竟爾一聲不吭,這份抗壓能耐讓人不得不佩服。 晚上,對抗還未結束,整個晚上,虎賁軍都在搞偷襲,直接衝到軍營,一桶冰寒的水澆下去,把那些邊軍弄得雞飛狗跳!但,愣是沒有人出來找事,弄得虎賁二營好沒意思。這樣一支奇葩的軍隊,讓他們找不到絲毫的成就感。可上峯有令,二營將士還是很好的執行了秦風認命,三天的對抗賽下來,邊軍不爽快,虎賁軍同樣覺得沒意思,有種成年人欺負小孩子的感覺。 第三天的時候,蘇定方與張士貴等人也分鐘從綏州、延州趕來了,因爲綏州與慶州之間隔着一個延州,兩者之間相差了一個白天的時間。 果然如秦風預料的一樣,蘇定方所帶來的情況與張士貴帶來軍情與慶州的如出一轍,像差不了多少。都是強調,邊軍兵無戰心戰意。個個都是逆來順受。混喫等死的作風狀態,一點軍人的朝氣,軍人的精神都沒有。 爲着此事,大家徹夜長談,大家最初存着相同的看法,在他們的印象中,邊兵應該很強的。他們常年受到異族的威脅,生活在戰火之中,護衛着邊疆的安寧。所以古往今來,邊軍都是勇悍之士的代名詞,在許多朝代,邊軍的實力甚至遠勝於中央軍。 因爲中央軍遠離戰場,很容易受到奢華生活的侵蝕,受到利益的蠱惑。以致將校之間愛財惜命,影響到了全軍的戰鬥力,不堪一擊。歷史上因爲邊境失陷,中央軍不堪一擊的事件,數不勝數。最典型的例子無疑是宋朝了,當時的禁軍已經腐朽到了極點,全國可用之兵,唯有西北种師道种師中兄弟的種家軍,以及折家軍,明朝後期亦是如此,可用之兵只有關寧鐵騎,王朝內部是無兵可用。 但是在唐朝,這種情況卻是反着來的。 內強外弱 無疑是唐軍的真實寫照。 這也跟唐朝的崛起密不可分。 唐朝立足關中之後便採取了以關中戰天下的國策軍制,在關中秦川一代建立十二軍府,也就是耳熟能詳的關中十二軍。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將關中分爲十二道,即十二個行政區域;每道置一軍,共十二軍;又設若干驃騎府、車騎府,分別隸屬於十二軍。武德三年分別授予此十二軍軍號:萬年道參旗軍、長安道鼓旗軍、富平道玄戈軍、酒泉道井鉞軍、同州道羽林軍、華州道騎官軍、寧州道折威軍、岐州道平道軍、邠州道招搖軍、西麟州道苑遊軍、涇州道天紀軍、宜州道天節軍,每軍設將、副將各一人,督率府兵且耕且戰。 大唐征伐,必調關中十二軍,幾乎可以說整個大唐江山絕大部分都是十二軍打下來了,關中十二軍的強弱能夠直接代表着大唐王朝的戰鬥力幾何。 因爲關中十二軍過於強勢,大唐軍隊的發展也向着關中十二軍。一切優良的裝備先滿足關中十二軍,有賞賜先給關中十二軍,有榮耀也是關中十二軍的。長此以往,關中十二軍越來越強,而邊軍心底各種不平衡,也就喪失了因有的鬥志。 也造成了突厥大軍一來,邊軍龜縮着,護着主要城鎮不讓突厥攻陷,而如狼似虎的關中十二軍在李淵的調派下奔向了前線戰場。 如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大唐太過依賴十二軍了。 歷史上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李淵覺得天下大定,關中十二軍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撤銷了十二軍建制。結果突厥大軍襲來,唐軍被打的落花流水,以至於將士懾懼,三軍大駭,不敢與戰。 李世民不得不親自率領玄甲軍百騎掠陣,領着百人在突厥五萬大軍面前叫陣,鼓舞士氣,這才逼退了突厥大軍。 李淵亦在此戰後,恢復了十二軍建制,足可見大唐對於關中十二軍的依賴。現在,撤十二軍設十二衛,名目不同,功能卻是一樣,但是大唐對於十二衛的依賴是依舊的。 這也是爲什麼邊兵弱如綿羊的緣由所在。 這種情況與民國時期一模一樣,十二衛相當於蔣校長的嫡系部隊,而各地邊軍就成了爺爺不疼娃娃不愛的棄兒。抗戰初期,蔣校長的嫡系部隊打得很英勇,幾場大型戰役下來,嫡系部隊都打殘了,而當時很多地方部隊對蔣校長陰違陽奉、各行其事,這也怨不得人家,平時你愛理不理的,還想方設法的整治人家,關鍵時期,又有幾人能夠像川軍那樣懷着一顆愛國心腸,腳穿草鞋的爲國廝殺呢? 同理,亦然!邊軍現在的心態與蔣校長時期的地方軍毫無二致,明面上都配合得很好,讓你抓不到一點把柄,但是,一到戰時,個個都是出工不出力。而且理由還很充分,你們是嫡系部隊,平時你們喫穿用度都是最好的,戰時,你們打頭陣,理所當然;撤退時,你們墊後,理所當然;攻城掠地、攻堅克難、送死……理所當然! 這一些都是秦風經過反覆思索、結合古今,並詢問慶州刺史關於邊軍各方面的待遇的問題後,最終得到的答案。 “這種情況在其他時代不正常,但是在前朝與我大唐發生這等問題再正常不過的了。”秦風嘆息了一聲,這個問題必須飛馬向李世民彙報,要不然後果實難預料。 “將軍,你找到邊軍弱的原因了麼?”蘇定方、張士貴等人驚喜的詢問,只要找到了問題之所在,就好對症下藥了。 “沒錯,這是軍制上的先天缺陷以及陛下與太上皇的‘偏心’造成的,其實,也怪不得邊軍。”秦風將這些原因對着一衆心腹大將細說。 李業詡、程處默、尉遲寶慶、蘇定方、張士貴、薛仁貴、房遺愛、劉仁軌、馬周、杜荷等人面面相覷,方纔明白過來。 “原來如此!”蘇定方頷首道:“將軍說的不錯,十二軍過於強勢,以至於邊軍的風頭都讓搶了過去,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這軍心不定,人心不在,長此以往,也就成了今日毫無上進心的邊軍。” 張士遺擔憂道:“因爲他們覺得就算是在努力,遠在朝堂的陛下大將軍也看不到,覺得朝中的文武都將重心放在十二軍上,忽視了他們的存在。他們越這樣想,表現的越不經如人意,表現的越差,越得不到軍人的一切。直接墮落成今日的邊軍,不知上進,不思進取,混喫等死。” 羅通道:“這樣也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持續發展下去,邊軍就要廢了!”(未完待續。)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