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他的腦子,此時,一團亂麻。
而剛剛被他抓住肩膀的少年,則趁這個機會,掙脫了林珏的手掌,捧着一堆制式並不標準的箭矢,繼續向着城牆那頭狂奔
林珏則不斷揉着太陽穴。
整理着腦子裏的信息。
江陰……
在原本的歷史裏。
大明朝實行兩京制度,在崇禎皇帝,自盡之後,江南州府的金陵,立刻擁立新帝,創建了南明。
但是好景不長。
本來守關山海的,邊關總兵,吳三桂叛變。
滿清八旗軍,徹底入關!
本來佔據大夏北部的大順軍潰敗。
李自成捨棄京城,帶兵潰逃。
滿清八旗軍,和大順軍,同時南下!
滿清入關的第二年,三月,滿清,將大軍,東移,繼續南征。南明朝堂因爲爭權奪利的內鬥,根本沒有調集部隊做有效防守。
滿清的八旗軍,僅僅用時一個月,便打入了江南,渡淮河,兵臨揚州城下。
後揚州城池破,清軍屠城,也就是歷史裏的,“揚州十日”。隨後,清軍再渡女媧江,大軍,直逼金陵……五月十五,南明的那些王八羔子,滾滾諸臣,竟然全部投降!
金陵失陷,南明四分五裂。
落到滿清手裏的江南州府,開始推行剃髮令。
但是在江南州,有一城,拒絕剃髮。
和清軍鏖戰八十一日。
後全城殉國,無一人投降。
清軍折損三個王爺,大將十八名……
此城,守城八十一日,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內遺民僅五十三人躲在寺觀塔上保全了性命。
這座城,就叫江陰……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但是爲什麼。
崇禎皇帝,已經已經成功的,活着到了金陵城。江陰之難,卻還出現在了自己眼前。
按照那個少年說的。
現在是崇禎十八年。
也就是說,他的確,成功的在金陵,接管了江南的政權。
那樣的話。
南明應該不會發生,原本歷史裏,那荒唐至極的“太子案”,南明朝堂,應該可以避免內鬥!
可是爲什麼。
江南還是失陷了。
如果江陰已經被圍城。
那是不是代表着,揚州十日,也已經發生過……如果是這樣,那自己之前,拼死拼活,把崇禎皇帝,救出去,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林珏捂着臉,神情有些恍惚。
隨後他不自覺的攥緊了拳頭。
手背上青筋鼓起。
他想不明白的事情太多。
他必須找到崇禎。
問問他,爲什麼,明明到了金陵,接管了皇位,事態還是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周皇后,可是爲了他,撞死在虯柱之下。
林珏深呼一口氣。
神色猙獰的,直接向着江陰城,城牆的放下跑去。
按照連命鎖的效果。
崇禎皇帝,會在自己十公里範圍之內。
但是自己不可能無頭蒼蠅一般的去找他。
依照自己的經驗……
現在,需要收集情報!
而目前,最好收集情報的地方,就是江陰城牆……
這個時代的紅夷大炮,還沒有辦法,直接轟炸城內。
大炮主要還是用於攻城!只能炮轟城牆。
所以只要城牆不毀,內城就算安全。
炮火也從那個方向傳來。
火光也在那個方向。
……
江陰城確實不大。
人口只有十萬。
比現代都市的一個區,還要小一點。
更何況,林珏距離城牆的放下也不算太遠。
一刻鐘之後。
城牆已經近在咫尺。
此刻的城牆,外城牆,有火光閃爍。
但是炮聲,已經停歇。
有傷員,從城牆上,被人擡到城牆下。
城牆旁邊的居所,都已經被徵用。
林珏看到,城牆之下,滿是江陰的百姓……
不僅是男子……女子,婦孺也都在。
一根根火把,把這裏照耀的像是鬧市區。
哀嚎遍地,都是從城牆上,搬運下來的傷員!
十歲左右大的孩子,穿着草鞋,在來回的搬運兵器。
有婦人,在城下架着鐵鍋熬粥。
還有婦人,挽起衣袖,拿着斧子在劈砍木頭。
老得不成樣子的老翁和老嫗,也沒有閒着,有熟悉醫術的老翁,在幫忙處理傷員,佝僂着腰的老嫗,在分發喫食。
林珏還看到了一個六七歲大小的男童,拿着一個小刀,在火光下,削着一根木棍,木棍的一頭,被那個男童削得尖銳。
之後那個男童,提起木棍,向前狠狠一戳。
清脆的童聲,此刻卻喊着……
“殺!!”
林珏忽然覺得頭皮發麻。
什麼叫滿城皆兵。
這就是滿城皆兵。
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加入戰鬥。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而就在這時。
城樓之上,一個披甲戴盔的中年,從城樓上,蹣跚的走了下來。
那男子,身上的甲冑有些殘破。
上面還帶着不少血污。
在走下城樓之後。
他立刻衝着城樓下的衆多百姓,抱拳一拜。
隨後嘶啞的聲音,迴盪城樓下。
“諸君,今日,異族之賊,應該是不會再攻城了!”
“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但閻某知道,城中很多百姓,家中,已經無法團圓了。”
“不過,既是中秋。”
“擡頭望見的,依舊是我大明的明月。”
“明月在,大明就在。”
“城牆之上,將士仍在堅守。”
“閻某,之前命人做了月餅。”
“本來是給兵將的,諸位既然都在,那這月餅,就與諸君一起分食。”
接着,那個中年,又扭頭看向身邊,一個同樣披甲,神色疲憊的青年。
“劉良,去城中府庫,把錢銀取出。”
“給我江陰同鄉,發賞月錢!”
隨後,那中年,再次向着面前所有的百姓,躬身一拜。
這一次,他什麼都沒有說。但林珏,卻感覺,那個中年,此刻似在嗚咽。
而就在這時。
城樓下。
一個老翁,蹣跚的往前走了幾步,聲音嘶啞。
“閻典史,今日中秋佳節。”
“按照我們江陰的習俗,除了,賞月,可是還要,飲酒高歌,以笙笛簫鼓相和的……”
“老夫家中,有酒窖,藏有美酒百餘壇……”
“今日與諸位同鄉,守城諸將,一起分飲如何。”
接着,那老翁聲音一頓。
“這可能,是江陰百姓……最後一次的中秋。”
“閻大人,可千萬不要拒絕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