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萬般之罪,罪在朕躬!江陰人,寧死不投降!
房屋內,牀榻之上。
那形如枯槁的男子,瞪大了雙眼。
他強撐着,從牀榻上爬起,死死地盯着距離自己不算太遠的林珏。
隨後,眼淚,不知怎地,就從他的眼角落下。
“先生……”
林珏的表情,此刻也越發的複雜。
他剛想再說些什麼。
可就在這時。
牀榻上的男子,似乎太過着急。
身子,竟然直接從牀榻上摔下。
林珏連忙走過去。
想要將他扶起。
跌倒在地上的男子,則慌忙捂住口鼻,連連擺手。
“先生……”
“這肺疫是傳染的。”
但是林珏還是走過去,把癱在地上的崇禎皇帝扶起,讓他坐回牀榻。
“肺鼠疫……會在腺鼠疫流行結束,天氣轉暖後,開始流行……”
“京城,腺鼠疫流行剛剛結束,天氣初轉暖,本就會是肺鼠疫的高發期!”
“你被感染,並不奇怪……”
“鼠疫,不會管你是帝皇還是平民。”
“肺鼠疫一旦感染,起病急驟,寒戰高熱,在起病兩到三天之內,會發生劇烈胸痛、咳嗽、咳大量泡沫粉紅色或鮮紅色血痰,呼吸急促,呼吸困難……你什麼時候發病的!”
林珏把崇禎,抱上牀榻的時候,才發現,這個帝皇,身子骨,似乎已經比孩子還輕了。
崇禎皇帝,手裏剛剛握着的紙張也跌落在地上。
林珏去幫他撿起的時候,才發現,紙張裏,寫的,都是,江陰城,這些天來的戰報……
牀榻上,崇禎又止不住的咳嗽了幾聲。
“過了中原州……發的病。”
“不出京城,朕根本想不到,魯泰州和中原州的真實境況……”
“遍地骸骨,民不聊生!”
“鼠疫遍及的村落,十室九空,有屍體連卷着的茅草都沒有,就那麼被扔在路邊,被老鼠和禿鷲,啃食的血肉模糊。”
“朕那時才真正的意識到,大明朝到如今地步,萬般之罪,罪在朕躬!!!”
“護送朕的那批死士,有一半都發了病……好幾個,還沒等到江南,就不行了。”
“朕……撐到了江南,撐到了金陵城。”
“一開始,面對江南的那些豪紳,士林,朕還能裝裝樣子,震住他們,但是沒過幾天,連樣子也裝不住了。”
“朕咳得越來越厲害,怎麼也壓不住。”
“後來有一次,朕在朝堂上,咳出了血……那些賊臣,也就猜到了十之七八。”
“第二天,朕就看到了……上書,寫着,太子皇子,皆被俘虜,請求朕,早立傳位之人的摺子!”
“但朕還在撐着……可是越到後來,這身體越差。”
“朝堂之上,讓朕早立皇位繼承之人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朕熟悉這把戲……這些個出自江南士林的袞袞諸臣,想要做第二批,京城的東林閣老……”
“朕一怒之下,殺了一批人,本想要壓住他們。”
“但是結果,讓朕早立,皇位繼任之人的摺子更多!甚至還有人諫言,讓朕對滿清,俯首稱臣……”
“荒謬!!!”
崇禎皇帝,又一次劇烈的咳嗽起來。
林珏在一旁,親眼看到崇禎皇帝,咳出血來。
他想讓崇禎,平躺在牀榻之上。
可就在這時。
崇禎皇帝,猛然伸出手,乾枯的,如同枯枝一般的手掌,死死抓住林珏的手腕。
嘶啞的聲音,幽幽的傳來。
“對不起……”
“先生,對不起……”
“朕……讓先生失望了。”
“大明朝,沒能救回來。”
“沒能救回來啊!!!”
“明明已經竭盡全力了……”
“太子在京城被俘。”
“皇后撞死在宮殿虯柱……”
“可是大明朝,還是救不回來。”
“朕曾祈願,讓朕在金陵撐住,再撐三年,不……哪怕撐住一年!讓朕可以震懾住朝堂上的袞袞諸臣,團結諸方勢力……爲此,朕願意,死後,下十八層阿鼻地獄,永不超生!”
“可是沒有用!”
“還是沒有用……朕每天咳血的次數越來越多……身子越來越疲乏,連站都站不穩了。”
“先生……你說這是爲何啊!”
“天,就真的,一定要亡我大明朝嘛!”
林珏在一旁。
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他呼出一口濁氣,聲音嘶啞。
“肺鼠疫之後,肺部如果感染病發,絕大多數,會在兩三天內,死於中毒休克,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你能撐到現在,一直沒有病發,吊着一口氣,已經堪稱奇蹟了。”
崇禎皇帝,緩緩鬆開林珏的手腕。
他涕淚橫流。
“先生……”
“金陵被攻破後,朕得到消息……大夏各地,有野心的宗室紛紛自立,先後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應天的僞太子王之明、撫州的益王朱慈炲、桂州的靖江王朱亨嘉……都宣佈監國,但都是曇花一現,數天後就被推翻。”
“還有唐王,朱聿鍵,好像也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榕城監國稱帝……魯王朱以海也有此心……”
“這其中,可還有能着手補天,團結內外,拯救大明朝,拯救大夏的人嗎?”
林珏擡頭看着崇禎,他拳頭緊握,搖了搖頭。
“諸王自立,爲的不過是成爲皇帝的黃粱一夢,爲了自己的野心……沒有人,是真心爲了天下百姓,爲了社稷蒼生了。”
崇禎皇帝低着頭!不再言語。
但是林珏看見,有眼淚,啪嗒啪嗒的從崇禎皇帝的臉上,落在地上。
“皇兄……爲何傳位於朕……”
“皇弟……愧對皇兄,當不了堯舜……當不了堯舜……”
而就在這時。
有聲音從遠處,傳入屋內。
“砰,砰,砰……”
不是炮聲……而是有節奏的鼓點聲。
和鼓點聲搭配的,還有笙。笛,簫,琴的聲音。
所有聲音搭配在一起,互相融合!
竟然形成了,古老的楚歌……
古語昂揚,悲壯……
“殊者,死也。戰而殊,此死國也……”
隨後那曲調變化,又變成了江陰本地的小調。
“宜興人,一把槍。吳溪人,團團一股香。靖江人,連忙跪在沙灘上。毗陵人,獻了女兒又獻娘。江陰人,打仗八十餘日,寧死不投降。”
“君不見盧忠肅戰滿軍鉅鹿遺殤,也不見閻應元守孤城已八十天!雖無奈守社稷保江山氣數將亡,仍盡心拋頭顱灑英血劍氣指上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