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赤子淪爲盜賊,良田化爲榛莽!罪皆在朕
他扭頭看向一旁,在王承恩背上的崇禎皇帝。
卻發現,此時的崇禎皇帝,也正趴在王承恩的背上,扭頭盯着自己。
他的雙眼,如幽室明燈。
林珏明白崇禎的意思。
江陰百姓,此刻,羣情激昂。
滿清的軍隊,數萬大軍,兵臨城下……但雙方還沒有交戰開火。
現在,就是宣讀崇禎遺詔的最佳時機。
林珏拍了拍閻應元的肩膀。
“江陰城北,戰鼓何在?烽火臺何在?”
閻應元,扭頭看了一眼林珏,又回頭看了一眼趴在王承恩背上的崇禎皇帝。
擡手,向着林珏的西邊一指。
“都在西側!”
林珏呼吸加重。
他扭頭直接向城牆的西面跑。
王承恩揹着崇禎皇帝,立刻跟上。
閻應元,也提着刀,跟在最後。
一邊走,他一邊招呼城牆上的士卒。
“跟我走!”
“跟我去……護皇帝駕!”
……
江陰北城城牆上的烽火臺,並不大。
和那萬里城塹上的烽火臺相比,着實有些袖珍。
不過裏面倒是堆滿了蓬草,隨時可以點燃。
蓬草是很久之前,就備好的,用以聯繫援軍。
江陰守城初始,閻應元和其他幾位守城的將領,都曾向江陰城外,發出過求援信。
可惜,這近八十天來……江陰從未見過援軍。
烽火臺不遠處,是一面大鼓。
那是江陰,北城城牆的戰鼓。
林珏此刻毫不猶豫,從懷裏拿出火摺子,火摺子着火之後,直接扔向烽火臺。
蓬草燃燒,赤紅的火焰,在夜色下忽然竄起。
閻應元,則收起了手中長刀。
親自,擊鼓!!!
“咚!咚!咚……”
燃起的烽火臺搭配鼓聲,在這一刻,很快吸引了江陰城,內外,所有人的注意。
就連北城城外。
那個被清軍護着,原本抱頭鼠竄,肩膀中箭的老翁,也不自覺的擡起頭。
而與此同時。
林珏走到烽火臺下,緩緩展開手中紙卷。
接着,他深吸一口氣,聲音近乎嘶吼。
“大明百姓……聽崇禎皇帝詔!!”
江陰城內外,這一刻,似乎寂靜了一瞬。
林珏則不斷深呼吸,聲音撕裂。
“朕嗣守鴻緒十有八年,深念上帝涉降之威,祖宗託付之重……朕爲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爲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穢,貽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誰任其責?”
“政不加修,禍亂日至。抑聖人在下位歟?至於天怒,積怨民心,赤子淪爲盜賊,良田化爲榛莽;陵寢震驚,親王屠戮。國家之禍,莫大於此……”
“今日朕困於江陰,肺疫病膏,時日無多,江陰諸民,護國邦至此,朕深感愧念!大明江山創於太祖之手,驅除韃虜,恢復大夏,今日異族再至,要屠朕子民,親王不可考,羣臣不可信,大明江山,託付何人焉?”
“江山,非朕之江山,江山,爲天下百姓江山。朕薨後,凡大明子民,大夏百姓,可再驅除韃虜,光復大夏者,無論出身,姓氏,籍貫,皆可既然大明正統,繼皇帝位!此詔,佈告天下,諭中外百姓聞知……”
林珏的聲音激昂。
他覺得自己的喉嚨,到最後,已經帶着血腥味。
但是自己喊得已經足夠大聲。
江陰城池內外。
怎麼也能聽個七七八八。
最重要的是。
聽到這份遺詔的,不僅是江陰的百姓。
還有城外的大清士卒。
江陰北城城門外的大清的軍隊,足足有數萬人。
裏面還有不少,是明朝的降軍……
這份遺詔,一定會一石激起千層浪。
之後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傳遍大夏的萬里江山。
星星之火,最後燎原……
江陰城下。
那個之前,本來勸江陰百姓投降的老翁,黃凝道,一把推開自己身邊,原本攙扶自己的大清士卒。
跌跌撞撞的跑到城門下,震驚的看着烽火臺的位置。
一時之間,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哪怕是江陰城城北的城樓上面。
所有的百姓,士卒,也震驚的擡起頭。
滿眼的不可置信。
有人忍不住的低聲喃喃。
“這……這能是真的嗎?”
“驅除異族,便可繼任皇帝位?”
“等一下,這份遺詔,怎麼來的,沒在金陵那邊,聽說有遺詔啊!只聽說,崇禎皇帝,趁亂,又跑了……跑了兩次了。”
“誒,也不能這麼說!那不跑能怎麼辦,城又守不住。”
“可是他是皇帝啊……治不了國,那不就是昏君……”
……
而就在這時。
北城城樓之下。
那老翁,忽然聲音撕裂。
“胡扯!!!”
“閻應元,你這無恥小人。”
“爲了哄騙江陰百姓,竟連這種下作手段,都做得出來。”
“僞造詔書,是要誅連九族的。”
烽火臺下,林珏冷冷的看着那個老翁。
“呸!老登,你都投降滿清了,還記着大明朝的律法啊!”
“你到底是大明子民,還是滿清的子民?”
“我看你都不是,你不過是個沒骨頭的老蛆蟲!”
“我這詔書上,蓋着玉璽皇帝印,上面寫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城門下。
那老翁也咧嘴冷笑。
“僞造紅印,是什麼稀罕事嗎?中原駐地,這些天,多少親王,自稱監國,有人認嗎?”
而就在這時。
林珏的身後一個身影攢動。
是從王承恩背下,緩緩挪騰下來的崇禎皇帝。
那個形如枯槁的中年,蹣跚的走到烽火臺下,身影搖晃。
要不是林珏連忙擡手,抓住他的臂膀。
他都有可能會從烽火臺前,栽倒下去。
而就在這時。
他緩緩擡手,摘下自己的臉上的面巾。
他披頭散髮的看着城門下的黃凝道。
接着,他用自己最大的力氣,嘶吼出聲。
“黃閣老,自你辭官歸鄉,已多年不見……”
“再見,竟是如此境況……令人唏噓。”
“不過你已不算是大明的閣老,你背後的貝勒呢!讓他出來。”
“大明,崇禎皇帝,要見他!”
“你就跟他說,崇禎皇帝,今日會死於江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