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辱其妻女忍,刨其祖墳忍,此等賤民何足懼?
他覺得自己的嗓子火辣辣的疼。
但是他必須得喊。
他絕不能讓滿清如意。
這是攻心之戰。
他知道滿清的套路。
滿清要征服大夏,必需要先打斷這片土地上,有志之士的脊樑,之後愚弄百姓。先是,“國語騎射”,嚴防大夏風俗再起!
之後推行“剃髮易服”,消除滿漢差別。從此華夷一體,再無齟齬。
然後分駐八旗,嚴密監控各地。維持各地方的穩定。
再大興文字獄,雖然殘酷,但消弭異聲。士民百姓,再無戾氣。頌聲載道,皆感恩德。
以修書之名,銷燬圖書,改寫典籍。愚弄思想。
又封關禁海,嚴防大夏百姓,受海外蠱惑。以柳條邊長城等爲界,禁大夏人私相出入,隔離華夷,以此圈禁漢人,防止勾連,消除隱患,以致太平。
籠絡士人,爲己發聲,避免蒙元老路。六部高官,皆爲大夏人預留官位。尊孔尊儒,傳續道統……
從此,大夏百姓,變成了一羣被圈養的豬狗綿羊,頭上留着辮子的狗奴才。
……
林珏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
之後偷偷的把頭從棺墩後探出去。
他看到,清軍陣營那邊,人頭攢動,戰馬嘶鳴。
似乎有無數人,在忍不住的竊竊私語。
那些攢動的人頭,都是清軍陣列裏的大明降軍。
清軍陣列前。
那唯一的一騎,大明叛軍的首領,劉良佐,攥着戰馬繮繩,不停回頭。
他的面色難看到了極點。
他沒想到。
自己本來是過來勸降的。
結果對面,不知是哪兒來的王八蛋。
幾乎要把自己這邊的隊伍,給策反了。
那個喊話的神祕人,和之前,在江陰城北城牆上,一邊敲鼓,一邊高歌之人,應該是一個。
該死的,此前,從未聽說江陰有這等人物。
而就在這時,讓劉良佐更加心驚的一幕發生了。
那棺墩之後……
一個青年,提刀,側身,把身體探了出來。
那個青年,一邊咳血,一邊聲音撕裂。
“滿清入關之前,滿清的輔政王,多爾袞,也層猶豫不決,因爲滿清,滿人不到百萬,而大夏。疆域數倍滿清,大夏人更有萬萬!此等差距,如何征服?”
“滿清朝堂,文臣范文程上諫……中原官吏,貪腐遍地,民衆膽小怯懦!辱其妻女忍,刨其祖墳忍,奪其地屋忍,此等賤民何足懼哉!隨後……清兵入關,摧枯拉朽。”
“大夏淪落到這種地步,就是劉亮佐太多,閻應元太少!如金陵那般王峯頭像的城邦太多,如江陰一般的城池太少!!!你們就在清軍的陣營裏,安穩當你們的狗奴才,看着滿清之人,欺辱你們的家眷,殺害你們的子嗣,豢養你們如養狗!”
而就在這時!!!
轟的一聲。
炮聲,淹沒了林珏的聲音。
清軍的陣列裏,紅夷大炮被點燃。
炮彈開始瘋狂的轟向江陰城。
一支披着藍色鎧甲的騎兵。
從清軍戰列裏殺出。
來到了劉良佐的身邊!
劉良佐看了一眼那支騎兵隊列裏,爲首的一騎。
面色一變,立刻翻身下馬,跪在地上。磕頭一拜。
“貝勒爺……”
騎兵隊列裏,爲首的那一騎,此刻,傳出陰冷的聲音。
“劉良佐,你的隊伍裏,有人譁變……”
跪在地上的劉良佐,身體本能的顫抖了一下。
他把頭貼在地上,不敢擡頭。
而他對面的那一騎,聲音依舊冰冷。
“限你立刻回營,處置好產生譁變的軍營,否則,你和你的兄弟們,項上人頭不保。”
跪在地上的劉良佐,立刻磕頭,表示遵命。
但是他猶豫了一下後,還是擡起頭。
“貝勒爺,那江陰城……”
馬背上的滿清貝勒,把他本就狹長的雙眼,眯縫成一條細縫。
“紅夷大炮,炮火不停,直到徹底轟開江陰城牆爲止,之後……屠城!!!”
……
這一刻。
江陰城北的城牆外。
炮火聲密集的無法形容。
林珏護着崇禎皇帝的屍骸,趴在地上。
之前,被他當做掩體的棺墩,也已經被轟碎了。
要不是他反應的快。
剛剛他和崇禎的屍骸,都會被炮彈炸成肉塊兒,骨頭渣……
自己剛剛的行爲,算是把滿清徹底激怒了。
江陰保衛戰的決戰,估計要提前個兩三天!
而就在這時,在清軍密集的火炮轟炸下,千瘡百孔的江陰城牆上,竟然飛出一支支,箭矢!
有的箭矢,箭頭還被點燃,赫然是一支支火箭。
投石器也在反擊。
一顆顆火球,被扔向清軍的陣營中。
可是……
這一次,清軍的炮火,轟炸得太密集了。
雙發的攻勢,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炮聲震天。
伴隨着一聲巨大的轟鳴。
林珏看見……
江陰城,北城牆的一處城垣,在炮轟中,徹底崩塌。
還有好幾處城垣起火。
赤紅的火焰,開始蔓延進入內城。
堅持了接近八十天,被滿清的紅夷火炮,轟炸了無數次,又被修補了無數次的江陰城,北城牆,這一刻……還是塌了。
與此同時。
炮聲猛然一停。
噠噠噠的馬蹄聲,在這一刻,卻近了。
是滿清八旗的騎兵!!!
不,不止是騎兵。
還有拿着火銃,長刀的步兵。
清軍,即將攻入城內。
原本還趴在地上,躲避炮彈的林珏,揹着崇禎的屍體,從地上,蹣跚的爬起。
他的面色陰沉,攥緊了手裏的長刀。
而就在這時。
噠,噠,噠,噠……
是腳步聲。
腳步聲,從崩塌的城垣處傳來。
一羣披着殘破甲冑的士兵,還有穿着粗布麻衣的城中漢子……他們有的提着戰矛,有的拿着板斧,拿短刀……甚至還有扛着扁擔的,竟然都衝了出來。
爲首的一人,是手提長刀的閻應元。
“諸君……決戰之時,到了!”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着也。”
“剃髮示降,辱父愧母,有違我心中大義。夫俯仰一世,不過匆匆百年,但求光宗耀祖,無愧於心。今賊人殺我袍澤,毀我髮膚,辱我先祖,必當以死抗之。”
“曾爲江陰典史,是應元之幸矣,江陰……死戰不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