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魏忠賢殺還是不殺?瑜中求瑕,屎裏覓道
氣氛奇詭。
林珏半垂着眼簾。
少年的朱由檢,則在房屋內,來回踱步。
一旁的系統面板裏,彈幕則刷得飛起。
“對對對,就是這樣,大明朝在崇禎接手之前,就已經爛到骨子裏,朝堂上下都爛!主播現在應該勸住朱由檢,叫他絕對不可以殺魏忠賢,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
“沒錯,魏忠賢不能殺,魏忠賢活着,至少能遏制東林一脈,把持朝綱!”
“什麼?本來不想發彈幕的,九千歲,什麼時候也有粉絲了?閹黨做的那些事,就比東林士大夫,好得了多少嗎?”
“至少魏忠賢活着,大明朝能收上來稅吧!魏忠賢死後,朝堂如需要一萬兩銀子,內閣估計能審成兩萬兩,戶部向下通知估計得是兩萬五千兩,接下來各省總督,巡撫,布政使,知府,知縣,鄉老之類的一級加一次,加成二十萬兩都是小意思,再經過逐級盤剝,這一萬兩都不一定能到皇帝手裏!九千歲雖然很壞,很貪,但至少他能讓這幫蠹蟲吐點血!”
“瑜中求瑕,屎裏覓道。自以爲明察秋毫,而實則反助小人張目。”
“別開玩笑了,還真有吹什麼魏忠賢忠君愛國能收稅的,你們要不要先和天啓七年的秦川州的邊兵們聊聊——臨鞏邊餉缺至五,六年,數至二十餘萬;靖滷邊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鎮京運自萬曆四十七年至天啓六年,共欠銀十五萬九千餘兩。各軍始猶典衣賣箭,今則鬻子出妻;始猶沿街乞食,今則離伍潛逃……十七年後打進京城逼崇禎上吊的就是這批人。天啓七年的二月,澄城知縣酷刑催科,激起民變,被百姓殺死,明末農民戰爭正式開始,這就是魏公公“爲國聚財”的豐功偉績……”
……
系統面板裏,鑲嵌的直播間彈幕,在這一刻,又一次吵得不可開交!
林珏則神色淡然。
關於如何搶救大明朝這件事。
他在沒有開啓這次穿越之前,就已經通過官方的分析,得到了幾個方案。
這些方案裏,沒有最優解。
林珏甚至懷疑,是不是不論自己如何掙扎,歷史還是會走上同一條軌道。
但是無論如何。
林珏都想要試一試……
而就在這時。
本來在房間裏,來回踱步的白衣少年,也終於停下了腳步,他扭頭看向林珏。
“對……沒錯……”
“我大明,積弊良久,必須改革!!!”
“魏閹誤國,所有閹黨,都應殺之……要肅清朝堂!”
接着,朱由檢轉過頭,盯着林珏。
“先生……此法可對?”
林珏則眯縫起雙眼。
在官方給出的幾個方案裏。
關於魏忠賢的處理方式,的確有分歧。
但是絕大多數史學家,並不認爲,留了魏忠賢,就能保得了大明朝。
東林霍亂朝綱,魏閹一脈,也不是什麼好人。
都爛……一樣的爛。
其中一個激進的方案,甚至是一路殺過去。
林珏擡起眼皮,盯着對面的少年崇禎。
“一路殺去,的確是一個法子……”
“不過,要殺的,不僅是魏忠賢,和魏閹一脈,這些禍國殃民的狗腿子,還要殺幾個把挾上欺下當習慣當理所應當的東林閣老!”
“去你孃的諸正盈朝,都是賊,而且都是蠢賊。一個個貪的腸肥腦圓,賊兵圍城時還各各裝清苦,城破以後被拷掠,吐出來幾千萬兩銀子。”
“在現如今,大明朝的,官僚體系下,重用“能員”已經遠不足以救國了,那不如玩大一點。”
“滿朝文武,無非是官官相護,互相背書,那好辦,內閣取消,找幾個四五品的年輕狗腿子組個軍機處出來!”
“國家沒錢,弊例多,那就讓狗腿子專挑家大業大的官查,砍頭,抄家,罰沒!”
“裁撤驛路,廢漕改海,就用這些主官們的家產遣散漕丁驛卒!”
“漕運理順,最少邊軍的軍糧狀況就比以前好的多!”
“最後招募新軍,裁汰舊軍,攤丁入畝,火耗歸公!”
“這個法子,唯一的問題是,若一切順利,推進這一切的帝皇,就是再造大明的聖君,但如果其中一步走錯,本就潰爛的大明朝,怕是會滿盤皆輸……崩潰的只會更快。”
“若信王,真爲堯舜,可有魄力,廢得了閣老,殺得盡袞袞諸臣嗎?”
林珏對面,一襲白袍的朱由檢,皺了皺眉,盯着林珏,眼神帶着懷疑。
“據本王所知,魏閹雖然在朝堂之上,近乎隻手遮天,但是朝堂之上,還有志士,不肯與其同流合污!歷朝歷代,從未有帝皇,要斬滿朝文武!”
“若滿朝文武皆死盡,朝堂無人可用,還如何治理得了天下?”
林珏在崇禎對面,默默的嘆了口氣。
看來這個激進的方案,在少年朱由檢那裏,已經被直接作廢。
不過沒關係,還有別的方案。
林珏擡起頭。
調整了一下呼吸。
“信王,此間房屋裏,可有筆墨?”
朱由檢愣了一下……
但還是走了幾步,推開了房屋內的屏風,指着屏風後的桌案。
“筆墨,都在此處!”
林珏雙眼一凝,他也不客氣,直接走向桌案。
之後拿起桌案上的毛筆。
他的毛筆字,其實不太好,但是勉強會寫,古字不會寫,那就寫簡體,自己邊說邊寫,崇禎皇帝,不可能記不住。
接着,他一邊提筆書寫,一邊輕聲開口。
“激進的方案不行,那就步步爲營!”
“大明現如今面對問題頗多……首先是朝堂治吏……問題極大,未用一官,先行賄賂,一到任所,便要百姓還債。”
“土地問題上,是“田產子女盡入公室,民怨已極”。”
“財政上,是“私派多於正賦,民不堪命,怨聲四起”。”
“水利上,是“凡大挑、小挑之費,俱入上下私橐”。”
“軍事上,是“飢軍譁逃,報無虛日”。”
“往後幾年,甚至還會有接連不斷的天災……天災人禍之下,大明江山社稷,如何能保?”
“要想拯救現如今的大明朝,必須,步步爲營……錯一步,便功虧一簣……我慢慢寫講給你聽!”
“這可能是隆中對,也可能是無用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