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諸位可能力挽狂瀾,爲大明擡手補天闕?
乾清宮內,朱由檢,扶着額頭。
面色難看。
他的桌案旁。
那本《萬策言》在桌案上,已經被翻閱的泛黃。
他前些天,剛剛向秦川州下令……秦賊蔓延,雖因無歲,總由貪官,不恤軍民,恣行剝削,以致轉徙爲盜。自今邊方文武,俱宜遴才選補,不得聽人規避,徒取備員。其官兵分合事宜,兵部密行督撫,相機剿滅……
原本這一方針,是取得了效果的。
一批起義者,也成功被朝廷招安。
但是由於西北一帶,土地變法,推行遇阻。
甚至派遣下去,負責土地變法的戶部官吏,接連暴斃。
有水溺而亡的,有遇火而亡的,還有赴任期間,遭遇盜匪,不知所蹤的。
西北地區,土地變法一事,直接陷入僵局。
如此情況之下。
原本被招安的起義者,竟在數月之後,接連“復叛”。
朱由檢敲着桌子。他咬着牙,暴怒到了極點。
但是他很快調節好情緒,摩挲着一旁的《萬策言》!
“先生,土地變法,阻力重重……各地如今不僅民不滿,吏也不滿……戶部幾個月內,派遣下去的人,死了一百餘個……”
“接下來,當如何?當如何?”
崇禎五年,六月。
中原州洪災,河水決堤。
國庫虧空。
朱由檢,下令,要求各地藩王,捐款賑災。
結果各地藩王都在哭窮。
朱由檢,震怒之下,抄了一位藩王的家。
但僅僅半月之後。
各地藩王,藩地附近,匪患四起……甚至多了數支起義軍。
有閣老上書。
如今國力不盛,流寇久蔓,錢糧闕額,各地需要藩王維穩。陛下不可嚴壓羣藩,以表薄恩……
那個閣老的意思很簡單。也很直接……
大明朝根基已經不穩了,到處都是流寇,這時候再對藩王,宗室下手,這些羣藩,若是爲了自保,效仿明成祖朱棣,也來個清君側,那大明朝,就真的完了。
各地藩王封地附近,接連出現的匪患,就是預警啊!
乾清宮內,朱由檢看着那名閣老的奏摺,攥緊了拳頭,但是最後,也只是無奈的閉上了雙眼。
……
崇禎六年。
河右州大旱,一年不雨。
土地變法,在西北,徹底擱置。
其他地區的土地變法推行,也舉步維艱。
遼東方面。
大明和後金的戰事不停。
但因爲按照《萬策言》的佈置。
之前幾年,大明朝,戰果顯著。
甚至一度壓得後金的女真,不敢露頭。
但在崇禎六年,形式急轉直下!
魯泰州,忽然發生兵變。
朱由檢,雖然按照《萬策言》所書,此前就嚴查,邊關各軍,是否有人叛國和後金死通,甚至砍了數名叛國官吏的腦袋!
但是魯泰州,登、萊地區,仍然有士兵譁變,登萊巡撫抗拒朝廷,公然叛國。
甚至帶人,直接叛逃後金。
此事完全超出朱由檢預料。
他以爲,按照《萬策言》的所書佈置。
至少遼東可以安定。
但是他還是小瞧了,那個該死的皇太極!
他嚴查之下,才發現,魯泰州,晉商八大家,公然違規朝廷禁令,和後金已經通商多年!
而除了魯泰州的商賈之外……和後金通商,有交易的商賈,遍及全國,甚至包括江南的鄉紳。
邊關不穩。
而更讓人憂慮的是,叛逃後金的大明士卒,爲表誠意,將紅夷大炮的技術傳到後金,後金由此開發出漢人炮兵與滿清步騎兵協同作戰的戰術,邊關守軍,防守形式,急轉直下。
但更恐怖的是……
軍餉,連年虧空。
崇禎十年。
幾年之內,先是河東大旱,江淮洪災!
接着,河東開始大饑荒,人相食!
而到了今年,旱災已經蔓延全國,甚至江南都已經大旱,中原州,魯泰州蝗災!
全國的土地變法,和清軍屯,都已經徹底擱置。土地都結不出糧食,把田收回來,又有什麼用?
目前要緊之事,是安撫各地災民。
這一年,天下士子,入殿,接受殿試。
龍椅上的朱由檢,望着宮殿上的士子們,輕聲念出他準備好的考題。
“與朕一起,共治天下的是士大夫,但如今,士大夫皆品行不端,朕想讓士大夫們恢復古道,有何辦法?”
“關外女真,近年爲患,地窄人寡,稱兵屢犯大明,東夷,凜寒之國,本爲大明番邦屬國,如今已被女真攻陷,想要解決後金之患,有何辦法?
“如今三協關寧,登萊之處,都需要朝廷重兵把守,導致朝廷軍費激增,想要消滅後金,恢復疆土,有何辦法?”
“現今流寇蔓延,朝廷缺錢缺餉,一些人不奉公體國,一味讓朝廷減免錢糧,但國庫虧空!既要撫卹百姓,又要充實軍費?有何辦法?”
“清軍團,改土地,是解決國庫虧空和軍費的良方!但此法推行,阻礙重重!漕糧和馬匹都是軍隊所緊缺物資,又總是被拖欠?想要杜絕此類問題?有何辦法?”
“如今有沒有辦法收復河套?對於歸降的草原人如何安排?”
“流寇勢大,海盜也時常騷擾,加上水災、旱災頻發,想要安撫東南,又有什麼方法?”
“唐、宋之時文武分的不是那麼細緻,本朝太祖對人才的任用也頗爲靈活,但如今,武將散亂……想要歸攏軍權,提拔善戰武將,以守邊關,又應如何?”
“諸位,可能力挽狂瀾,爲大明,擡手補天闕?”
宮殿上,在崇禎問話之後,陷入詭異的安靜。
他坐在龍椅上,看着殿上的士子,咧嘴笑了笑……隨後無奈的嘆了口氣。
有士子,躬身一拜,勉強開口,回答的,卻要麼磕磕巴巴,要麼前言不搭後語!
朱由檢扶着額,最後卻也只是,衝着宮殿裏的士子們,擺了擺手……
崇禎十一年,燕趙州,江南州、中原州、魯泰州,大旱災、大蝗災;秦川州,河東州依然大旱!
崇禎十二年,燕趙州、魯泰州、中原州、河東州,繼續大旱、蝗災蔓延!
崇禎十三年,各地久旱災,朝廷求雨……無果!燕趙州、中原州、江南州、魯泰州、河東州、秦川州,旱災、蝗災,人相食!
崇禎十四年,朝廷久旱求雨;依舊無果。全國鼠疫。京城疫病死二十萬;大名府疫病死亡超過半數;燕趙鼠疫;中原州鼠疫,部分縣人近乎死絕;魯泰州鼠疫;江淮州鼠疫;廬州府病死大半,百姓十不存一……
乾清宮裏,朱由檢,看着坐在椅子上,盯着眼前的《萬策言》……涕淚橫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