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少年想當皇帝否?復幽雲者封侯,誅北虜者稱王!
一衆背嵬軍,招搖過市。
一路搖旗,一路嘶喊。
噠噠噠的馬蹄聲,如要把整座城邦震碎……
背嵬軍,是未時,進的臨安府。
在接近申時,才又從臨安府的東城門出的城,大軍,落榻在距離臨安,不足五里外的驛站。
但是近四個小時的搖旗吶喊。
岳家軍,攻佔開封府,光復舊都;岳家軍騎隊,生擒金國都元帥,完顏兀朮,並將其押送至臨安的消息。
已經傳遍整個臨安府。
臨安徹底躁動。
不少酒樓,今晚火爆異常。
酒樓內,談論的都是中原前線,岳家軍的消息。
不少酒樓內,文人義士也好,莽夫走卒也罷,全都神色振奮。
一家名叫“太清樓”的酒樓,更是火爆異常。
早早的便已沒有了空位。
一樓大堂裏,更是觥籌交錯,人聲鼎沸。
“我就說,兩年前,咱大宋,就不應該跟金國議和,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咱大宋就應該跟他們打到底!”
“對!看看岳家軍……他孃的,真牛啊!聽說那完顏兀朮,被岳家軍打的跟龜兒子似的。”
“誒呦……豈止哦!我可是聽到確切消息了,那完顏兀朮,被咔嚓咔嚓,直接砍成了人彘,一條命,就剩下半條啦。”
“啊……金國的都元帥,被如此對待,那以後,宋金兩國,豈不是徹底沒有和議的可能啦?”
“這話說的,嶽將軍,都要北伐,直搗黃龍府了,你還想着和金國議和呢!忘記靖康年,建炎元年,那幫金人,是怎麼欺負咱的啦?二聖北狩,開封幾被屠戮!蒼天啊,大地啊!感謝嶽元帥,替我們宋人,出的這口氣啊!”
“大勝雖好,但是你們也別忘了,打仗是要錢的,岳家軍,繼續北伐,糧草,武器,鎧甲,哪個不要花銷,哪個不要銀錢,朝廷的錢夠嗎!不夠的話,還不是又要徵稅!本來咱的稅就重,再加上去……還不如和金人議和你!”
“趙老憨,你說的這叫什麼話!岳家軍,在前線拼命,你還在這裏嚼舌根!”
“我說的本來就是實話!去臨安府外看看,有多少佃戶,多少流民……”
“他孃的,趙老憨,老子今天非要撕爛你的嘴!”
……
酒樓裏,一時之間,更加混亂!
而和酒樓大堂的混輪相比。
一樓大堂的一角。
卻有四個漢子,湊在一桌,神色平靜,坐在最裏側的一人,是一個青年,身材高大,劍眉星目,他聽着酒樓裏的熱鬧,只是不時,敲了敲桌角。
“彭帆還沒回來嗎?”
青年的身側,一個留着絡腮鬍的瘦削漢子,微微眯眼。
“還沒有,不過彭帆說,他幼時,他爹,曾經帶着他,在臨安附近,做走卒,我們這支背嵬軍中,只有他對臨安算是熟悉!”
“也只有他,能找到建國公,趙瑗……不過好漢,我們找建國公,真的有用嗎?”
說話的消瘦漢子,正是張達。
而坐在最內側的青年,自然就是林珏。
他們並沒有和大軍一起,去城東的驛站,而是趁人不注意,褪下了鎧甲,留在了臨安府內。
林珏的微微眯眼,腦子裏,分析着目前,臨安的狀況。
從他們初抵臨安,城外的禁軍情況來看。
臨安府內的趙構,對他們的態度並不友好……應該是因爲十二道金字牌發下之後,卻發現,並沒能召回岳飛。
幸好完顏兀朮被生擒的消息,同樣在之前,送抵臨安。
這才讓趙構對岳家軍的態度,又略有緩和。
所以今天未時,在臨安府外,攔截他們禁軍,奉的是宰相秦檜之命,而不是大宋官家,趙構之命。
……
不過這還不夠。
從歷史的結論來看,無論岳家軍,取得怎樣的戰績,趙構對於嶽帥的態度,都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轉折。
原本的歷史,哪怕沒有自己的插手。
岳家軍,也幾乎是把完顏兀朮,打得半死不活。
完顏兀朮,在開封,收拾行囊,準備跑路,岳家軍,馬上就要光復開封。
原本歷史的情況,並不比現在,有自己插手後,弱上多少。
可嶽帥,還是功敗垂成,十年功廢……甚至在死後,被扣上了叛國的帽子!爲何會如此……岳飛到底爲什麼會死?
究其原因,還是因爲紹興十一年金人遣使議和時,提出的和議條件之一是“必殺飛始可和”;而趙構當時已經決意放棄恢復中原的努力偏安江南,所以爲了與金人達成和議確保自己能安心享樂,就順應金人的要求,放任當時和金人裏應外合的帶路黨秦檜,殺掉了最令金人畏懼和擔憂的岳飛。
這是導致岳飛被害的惟一的原因。
而這個原因,是三個前提導致的……
一個前提是,岳飛的軍事才華是南宋諸將領中最爲突出和全面的,並且還是當時惟一擅長組織進攻、並確實在進攻中對金軍進行了毀滅性打擊的將領。
他憑岳家軍一旅孤軍策動的紹興十年北伐!把金軍,打得,喪師失地、精銳盡毀,中原兩河地區的整個行政系統,都已經因爲岳家軍的攻勢和受岳飛指揮的敵後義軍的活躍而幾近癱瘓了。“燕京以南,號令不行”,“嶽帥之來,此間震恐”,以至於二十年後完顏亮南征時,金軍將士中還流傳着一個說法:“岳飛不死,大金滅矣”。
在這個前提下,金國如果還想與南宋議和,並且保證和約的長久、穩固,就必須除掉對金國構成致命威脅的岳飛。
因爲岳飛不僅軍事才華出衆還非常年輕,南宋中興諸將和金國的將領大多是他的父輩。如果不搞定點清除肉體消滅,那麼即便南宋方面罷了他的兵權甚至把他流放、關押也沒有用,只要金國或者南宋隨便哪邊出了點什麼狀況——比如南宋那邊趙構突然掛了,支持北伐的太子趙瑗上臺;或者秦檜掛了上來個能震懾趙構的主戰派主持北伐;或者金國那邊兀朮掛了一心想統一漢地的完顏亮上臺,他仍然會被起用,仍然會讓金國有滅國的危險。
所以金人在議和時提出了“必殺飛,始可和”的條件,這是岳飛被害的外因。
與金人提出的要求相呼應的是,當時的趙構已經完全不想再嘗試進行北伐的努力。
至於爲什麼不想再努力,後世衆說紛紜,但被後世,最爲推崇的原因,據說是因爲,趙構,他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
對於這位漠視任何人類正常道德、倫理和情感的君主來說,什麼祖宗基業、黎民疾苦,甚至個人的生前身後名都是虛的,只有現實中的安穩逍遙和個人的聲色享受纔是實打實的。
而北伐的成功在當時再怎麼垂手可得,要從計劃到最終的現實總還是需要君主多少操點心。趙構在當時就是連這點力也不願意出了。惟一可能破他這點兒的就是如果有兒子,他也許還會抱着爲兒子留份基業的心思努力一下。
但是很不幸,他的獨子早在建炎初年就掛了,而他自己以後再也沒能恢復生育能力——不管他怎麼禱告上天怎麼跳大神,也特麼改變不了連一隻犬彘都不能生育的現實……
所以趙構也一心盼着和金人的和約能夠達成,自己好偏安江南;所以他只能接受金人的要求殺掉岳飛,否則自己偏安的心願就難以實現。這是岳飛被害的最關鍵的內因。
他也並不害怕,岳飛死後,金人會再次撕毀合約……因爲,南宋,要北伐中原收復失地,才必須用岳飛,但是如果只想偏安江南的話,則不必非留岳飛不可。南宋,手裏,有劉錡和吳璘就夠了。這兩個人都是戰績不錯而且非常年輕的後起名將,也是趙構爲自己的偏安大業留的底牌。
在趙構的私心和金國的長遠規劃一拍即合的情況下,趙構放縱金人的臥底、帶路黨先驅、當時的宰相秦檜一手策劃詔獄並最終殺害了岳飛。
秦檜的存在,是岳飛最終被害的另一個內因。這位帶路黨前輩一方面攛掇的趙構在不思進取滅絕人性的道路上越滑越遠,一方面和金人裏應外合促成和議相關的各種條件的實現,是岳飛之死中一個重要的加強變量或曰催化劑。
而秦檜,之所以如此行事,後世同樣衆說紛紜,推崇最多的說法是,秦檜之所以能做宰相,就是因爲他在金國有人,能夠幫助趙構實現他一直渴望的和議。否則的話,他本來沒有任何資本和能力進入紹興初的南宋中樞。
而作爲回報,金人在最終達成的和議裏也明確要求趙構“不得以無罪去首相”。
在這樣的情況下。
不對宋廷下死手。
無論幫助前線的嶽帥,取得多大的戰功,都沒有用,都沒有意義。
那句話怎麼說的來着……
攘外,必先安內!
酒館一側。
林珏一直沉默不語,只是臉上表情,不斷變幻。
而就是這樣的行爲。
讓酒桌上的張達等人,此刻,都紛紛感覺到一股無法形容的冷意。
而就在這時。
一個人影,喘着粗氣,有些慌亂的跑進了酒樓。
那人影四處張望,很快,便鎖定了,坐在角落的林珏他們。
那人影,是一個身材有些精壯的青年。
青年嚥了一口唾沫,擦了擦臉上的汗漬,之後大步流星的向着林珏他們走來過去。
而在那青年身後。
還有一個挺拔的,一襲白衣的矮小身影,跟在後面。
一襲白衣的小人,帶着斗笠遮住了大半張臉,低着頭,跟着前面的青年,一起向着林珏他們走去。
張達連忙擡手,碰了碰林珏。
林珏則在這時擡起頭,咧嘴,露出一口白牙。
精裝的青年,帶着白衣……走到林珏他們旁邊後,這才向着林珏一抱拳。
“好漢,幸不辱命!”
林珏微微頷首。
“彭帆,辛苦!”
之後他在把頭轉向那帶着斗笠的白衣。
“建國……”
只是林珏的話還沒說完。
那白衣人影連忙擡手,攔住林珏。
他從一旁,搬來一張椅子,坐在林珏對面。把頭上的斗笠,微微擡起。
斗笠下,是一張,俊朗,年輕到,甚至有些幼態的臉。赫然是一位少年郎!
“就是你要見我,你是岳家軍中的何人?又爲何要見我?”
林珏仔細打量了眼前的少年郎幾眼。
在心中,默唸了一遍這個青年的名字……趙緩。
歷史上,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生於秀州,初名伯琮,是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生父爲趙子偁。
紹興二年,他被宋高宗趙構育於宮中,翌年改名爲瑗。紹興五年,受封建國公。紹興十二年,進封普安郡王,出宮居住。紹興三十二年,被立爲皇太子,改名爲昚。同年,高宗讓位於趙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
趙昚即位之初,銳意進取,平反岳飛,起用張浚,發動隆興北伐,試圖收復中原,然而慘遭敗北,不得已與金朝締結隆興和議,恢復了宋金之間的和平狀態。
此後,他注重內政,整頓吏治,裁汰冗官,重視理財,賑濟百姓,南宋呈現安定局面,史稱“乾淳之治”。趙昚也被認爲是南宋最有作爲、最賢明的皇帝,史家譽之爲“南渡諸帝之稱首”。
也是從他開始,南宋,不再對金稱臣。
他和金國達成了《隆興和議》。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正皇帝號”。也就是不再稱臣。金國和宋國的關係改爲“叔侄之國”,雖然還是宋低一個輩分。不管怎麼說,已經不是藩屬國了。之後,不平等的歲“貢”,也改爲了平等歲幣。
在林珏的計劃裏。
自己若是殺了趙構……繼位大宋皇帝的,最佳人選,就是眼前的少年郎。
不僅是因爲他日後,本就是,大宋少有的明主。
更因爲他的年齡。
今年,眼前的少年,也不過十三歲。
少年繼位,哪怕再有雄心壯志,也難以掌握朝堂大權,勢必要依仗重臣,岳飛,就是他能依仗的最佳人選。
再加上,他本就不算昏庸。
若是能和嶽帥交好……
沒準能再譜寫出一段,歷史上少有的君臣和睦的佳話。
林珏此刻仔細的打量了眼前的少年幾眼。
看得那少年郎,心中直發毛。
但很快,少年不再是心裏發毛,他的整張小臉,都變得煞白。頭髮近乎要根根豎立。
因爲他聽到了林珏,陰惻惻的聲音。
“趙緩,你想,當皇帝嗎?”
“若是當了皇帝,你願意,殫精竭慮,不惜代價,讓大宋在你手裏重新中興嗎?”
“若是繼皇帝位,你可否,有容人之量,有冒險之心,放手一搏,全力北伐,給出承諾——復幽雲者封侯,誅北虜者稱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