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披肝瀝膽,上書千言;大名府外的相逢!
劉浩爲元帥府前軍統制,趙構命他南趨濬州、滑州方向以作馳援開封的疑兵,自己則率領元帥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岳飛奉劉浩的命令,帶一支三百人的騎兵小隊往李固渡進行偵察,在侍御林與金兵遭遇,飛重鎧躍馬,潛出賊右,突其陣,所部從之!
岳飛殺死敵將,擊退金軍,射殪金將,大破其衆!!
而劉浩軍至濬州渡女媧河卻受阻,只得追隨元帥府人馬北上。
同一時間,副元帥宗澤也趕到大名,趙構不納宗澤全力營救開封之言,與汪伯彥等又繼續向東平府轉移,只與宗澤一萬人馬往援開封。
岳飛隨劉浩部隸屬宗澤,這是他初次成爲宗澤的部將。
他那時看着那個並不高大,也不年輕的大將軍……
有些不懂他一定要回守開封。
只是隱約間,他聽到那位大將軍,低聲的喃喃……
“食祿而避難,不可也。”
而後……
宗澤率部衆進軍開德府,與金軍十三戰,每戰皆捷。
每一場大戰。
岳飛,都充當先鋒將。
每次衝殺……都是左挾弓,右運矛,橫衝其陣,金賊遂亂。
岳飛,也因此,以軍功遷爲修武郎。
時間在一次次的征戰中,也漸漸過去。
靖康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七年,二月,岳飛隨軍轉戰曹州,他揮動雙鐗,身先士卒,直貫敵陣。宋軍以白刃近戰打敗金軍,追奔數十里。岳飛因功遷武翼郎。gōΠb.ōγ
同一時節,劉浩的兩千兵馬進駐廣濟軍定陶縣,柏林鎮後,元帥府又命他改隸黃潛善,不再讓宗澤指揮此軍。
這時的黃潛善,掌握着三萬六千人馬,卻只知保存實力,按兵不動,使只有二萬五千人的宗澤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
而作爲抗金一派主將的宗澤,雖取得了一些勝利,隊伍卻也有不少損耗,難以傷及金軍元氣。
同年四月,金軍從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滿載着金帛、珍寶北上,宋徽宗、宋欽宗和皇室成員、機要大臣、百工等三千餘人都做了俘虜。
北宋就此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五月初一,康王趙構在應天府即位,是爲宋高宗,改元建炎。
趙構雖起用了抗戰派名臣李綱爲左相,但仍舊對投降派黃潛善、汪伯彥等人頗爲器重。
而同一時節的岳飛,剛過二十五歲的生辰,沒有多久。
因爲軍功卓越。
在軍營裏,和一衆兵卒,打成一片。
軍營裏,軍餉錢緊。
但是士卒們,也能苦中作樂。
岳飛有時候也回仰天望月。
惦念家裏的母親和妻兒。
那一天。
又是一場大勝。
岳飛率領的軍隊,大敗了一小股金軍。
飛時出視戰地,望見黃塵蔽天,自以四十騎突戰,敗之。
此次勝利,不僅有戰功。
還劫掠回了不少金人的物資。
吃了好些天,糠咽菜的兵營,這一天,終於能開一場葷腥。
當晚的軍營很熱鬧。
岳飛臉上帶着笑容。
看着軍營裏的士卒嬉笑。
這也是他難得的放鬆的時候……
但就在這時,他隱約聽到,有兵卒在交談。
“聽說了嗎?官家,打算採取黃潛善,那些狗官,避戰南遷的政策,預備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長安、襄陽、揚州……具體哪裏不知道,反正是往南邊跑!”
“啥!那咱們怎麼辦?這麼長時間,死了那麼多弟兄,豈不是白打啦!開封也不要了!”
“噓……別亂說,官家估計,也是有自己個兒的打算吧。”
……
不遠處,哐噹一聲。
岳飛的碗,掉在地上。
在周圍士卒震驚的目光中,他猛地從椅子上,竄起。
大腦一片空白!
怎麼會這樣?
官家和朝中重臣,竟然如此行事,真要捨棄北地,置北地百姓於水火之中?
他當晚,回到自己的營帳。
不顧自己官卑職低,披肝瀝膽,向趙構“上書數千言”!
其略雲:“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換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批語,並且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
他離開軍營的那一天。
之扛着一杆鐵槍,帶着簡單的行囊。
軍營裏的衆多兵卒,都聚集在軍營的大門口,爲他送行。
有人看着他的背影,直接紅了眼眶。
還有人,張了張嘴,最後直接嗚咽出聲。
岳飛扛着一杆鋼槍,走得倒是灑脫。
他甚至還回頭,衝着軍營裏的兵卒,擺了擺手。
衝着他們喊了一聲。
“諸位,有緣,自會衝鋒!”
……
離開軍營那一天。
岳飛向北走了很久,很久。
從日落走到日出。
要回家嗎?
不……
他的背後,有孃親給他刺的“盡忠報國”!
他答應過父親,不怕爲國家,徇國死義!
他還要抗金!他要收拾舊山河。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七年八月,岳飛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京都大名府,經燕北西路招撫使幹辦公事趙九齡推薦,會見了當時“聲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抗金的招撫使張所。
這是他第四次從軍。
岳飛面見張所的那一天。
張所大人,坐在座椅上,打量了他良久。
只說了一句。
“我這大名府,地處邊陲!”
“總有金軍隊伍來往,與敵交戰,怕是不會少!”
岳飛擡起頭,只會應了一句話。
“飛,只怕遇到的金賊不夠多!”
張所當時坐在座椅上笑了笑。
留他在“帳前使喚”。
並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爲統領,後又升爲統制,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
而就在他剛加入大名府的第二個月。
在一次帶騎兵,巡遊,大名府外的時候。
他遇到了一個人。
一個被金軍包圍。
卻如同飢腸轆轆的惡虎,不斷噬人的青年。
那青年,拿着兩把長刀。
把金賊殺得人頭滾滾。
人,尤其是軍人。
在看到和自己相似的人的時候,總會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在和那個青年,對視的第一眼時,他就知道了。
他或許,找到了,能和自己,一起,收復山河的同袍。
他們都是金賊眼中的惡虎。
萬軍從中取上將人頭的萬人敵……他們的眼神相似,但又不同……
但是或許,如果這個青年和自己一起在營中的話,自己未來,收復山河的道路,可能不會無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