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鄂州城上再掛嶽字旗!背嵬軍仍在,皆死盡耳
手背上,更是青筋鼓起。
鹹淳三年,就是公元一千二百六十七年,是嶽帥,收復燕雲的,一百一十多年後。
林珏深呼吸了好幾次。
才平靜好心情,繼續往下查閱。
草原兵馬,攻打燕雲時。
燕雲諸民,對大宋朝廷,積怨已久。
自淳熙三十六年,北地之亂被平以後,大宋朝廷,對燕雲一帶,沿境,建立邊城,但對燕雲本地百姓,未予稅減,雖大肆開採鹽礦,但本地之名,活祿極低。
遠不及江南。
派遣官吏,多貪戀斂財,豢養私軍,欺男霸女。
雖有南民北調……
自淳熙朝後,至於咸豐。
北地百姓人口,盡減三成,燕雲十六州,竟爲此前半數,不及戰亂之時。
草原兵馬,自燕雲之地進犯。
竟有燕雲百姓,開城放軍,守軍,多望風而逃。
亦如當年,金軍南下之景。
至鹹淳五年,草原騎兵,南下一路,幾近暢通。
百年前,岳家軍,傷亡無數,才奪回的燕雲十六州,於鹹淳五年八月,盡失。
朝廷震撼!
而草原之兵,繼續南下。
淳熙六年初,草原大軍,進攻襄陽!
宋軍利用漢水把物資送入城內,才能堅守城池。
守將呂文德及呂文煥堅守城池三載!
而朝中,賈似道,竟封鎖所有消息,度宗對此,竟然不知。襄
陽、樊城被圍三年後,度宗纔有聽聞。
鹹淳九年,樊城失守,襄陽城破,呂文煥最終投降,襄陽之戰結束。
襄、樊相繼失陷,大宋朝野驚慌。
朝中,有臣上書,請度宗效仿高宗之法,棄開封南渡……
但賈似道,上書辯駁,言,大宋兵強馬壯,尚有西南爲後,定可一戰!
度宗聽任。
太府寺丞陳仲微上書勸賈似道“幡然改悟”,賈似道將陳仲微貶斥出朝!
京湖制置使汪立信寫信給賈似道說“天下之勢,十去八九”,斥責倒行逆施,並獻上二策。
賈似道大怒,隨即將其罷免。
襄、樊失陷後,賈似道拒絕救亡建策,一意孤行。
德祐元年,公元,一千二百七十四年,元軍攻下襄、樊後,忽必烈下詔二十萬大軍水陸並進。
七月,度宗得病駕崩。賈似道權傾朝野,擁立全後的四歲幼子趙顯爲帝。賈似道依然專朝政。
十二月,元軍,水路進攻鄂州!
鄂州爲曾經,岳家軍駐地,奈何時過境遷!岳家軍,早已不復存在……
只有城中少股兵馬,仍保留百年前軍制——是爲,背嵬軍,軍中,仍打“嶽”字旗!
鄂州早都統,程鵬飛,欲向元軍投降。
背嵬軍,統制,嶽決,帶兵戰將!
於鄂州城頭,掛“嶽字旗”,懸,程鵬飛頭顱。
誓帶兵,與元軍,決一死戰,決不投降。ΟиЪ.ōΓG
嶽決,登城高呼……
“寒光照東海,殺氣滿乾坤。壯士擊淵憤,盡忠報國恩。傳繼鄂王義,嶽旗震九淵!雖死心猶在,魂歸百世存。”
“鄂州城仍在,岳家軍仍在,背嵬軍仍在,守城殺賊!天日昭昭,皆死盡耳!”
隨後……
嶽決,帶背嵬軍,與城中兵馬,與元軍死戰!
城中,百姓孩童,近滿城皆兵。
三月後,城破。
城中兵卒,皆死盡,多死無全屍!
元軍佔鄂州後,留四萬兵守鄂州,怕其起亂!
此後,大軍,直指開封。一路之上,諸等地宋守將望風而降!
鄂州失守,羣臣紛紛上疏,要賈似道親自出兵抗元,賈似道被迫出兵。
同時,朝中也再次提議,帶君南逃,可由開封,暫至臨安。
賈似道點頭應允。
德祐二年。公元一千二百七十五年……宋水軍潰敗。
大宋,尚且年幼的大宋皇帝恭帝,被帶着,逃到臨安。
賈似道乘船逃到揚州。
宋水陸軍主力全部瓦解。
元軍,攻佔開封。
而後,又轉兵南下,直指臨安,試要南下擒龍。
開封被破十日後,元兵繼續南侵,宋沿江制置大使、建康守臣趙溍逃跑,建康降元。
鎮江、寧國、隆興、江陰等地宋守臣棄城逃跑。
太平、和州、無爲的守臣紛紛投降,仍有池州通判趙卯發同妻子自縊殉國,饒州知州唐震不屈而死、原丞相江萬里與兒子投水而死。
伯顏率大軍逼近臨安,臨安守衛空虛。
謝太皇太后遂號召天下勤王。各地大批官員都在準備投降元朝,不予響應。
但仍有郢州守將張世傑、江右安撫副使文天祥、星南提刑使李芾率兵入援。
元兵將至臨安,臨安全城戒嚴。
朝中多數官吏,趁亂逃跑!
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日,也就是公元一千二百七十六年,元軍攻佔臨安,俘五歲的大宋皇帝恭帝,大宋大勢已去。
但是,大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捨,不斷逃亡至南方,趙昰在榕城即位,是爲端宗,改元景炎!
但是,小朝廷內部鬥爭不斷,景炎元年十一月,元軍逼近榕城,十一月十五日,陳宜中、張世傑護送趙昰和趙昺乘船南逃,從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
景炎三年春,南宋朝廷抵達雷州。四月十五日,年僅十一歲的趙昰去世。
陸秀夫與衆臣又在,洲梅尉擁戴趙昺爲帝,改元祥興。逃至新會至南海一帶。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在元軍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遷往崖山。
元將領漢人張弘範領軍緊追在後,對崖山發動總攻,宋軍無力戰鬥,全線潰敗,史稱崖門海戰。
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宋祥興二年,,被俘走投無路的南宋殘餘勢力全軍覆沒,陸秀夫徹底絕望,在安撫幼主之後,將國璽綁在幼主身上,揹着他跳海自盡。
而張世傑在崖山戰敗後本欲突圍,卻得知陸秀夫已揹負幼主跳海自盡,自己也無力迴天,最後因颶風翻船而溺死。
隨着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至此四十多年與草原抗衡以失敗告終。
崖門海戰極爲慘烈,據估算,宋軍在此役中陣亡十萬,海上都是屍體。身在元營的文天祥親自目睹慘狀,作詩云:“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
大宋國祚三百二十年有餘。
有孝宗,引大宋中興,鄂王,盡收失地,拿回燕雲十六州,直搗黃龍,壓得胡夷不敢南下牧馬!
奈何興衰往復!
崖山之後,再無大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