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爭相出兵! 作者:未知 如此一來,衆人都回去美美的睡了一個回籠覺,並且還是非常安心的回籠覺之後,這才於下午時分,重新聚集到總督行轅議事的。 而等到議事開始之後,既然都已經養足了精神,包括皇帝已經安全迴歸,所以整個行轅內的氣氛,那是非常的好,非常輕鬆,每個人臉上都是面帶笑容。 (甚至包括很多武將,回去之後都是狠狠的吃了一通,要知道在之前的幾天,那都是非常憂愁,茶飯不思的,不過現在嘛……那就是好魚好肉,好好地補了一補呀) 甚至主持會議的洪承疇,都同樣如此,他在恢復了儒雅風度的同時,都使用上了對於狗韃子的最後一戰,這樣的一個標題來作爲開場白的。 當然之所以調子定得如此之高,那也是有根據的……讓我們來看看此時的雙方實力對比,自從兩軍開戰以來,我大清國一戰敗於筆架山(被消滅了近八萬人),二戰敗於乳峯山(又被消滅了九萬人!殲敵的速度都越來越快了!) 然後在之前的挾持崇禎皇帝,松山一戰中,又被幹掉了二萬人!所以在敗退到小淩河邊之後,皇太極原本指揮的二十萬大軍,只剩下2萬人不到了。 只是這樣還不算,經過昨晚一場夜戰之後,又有好幾千韃子被幹掉了!所以現在滿打滿算,皇太極一共只有1萬出頭的兵馬了(如果再加上圍困錦州的3萬清軍,也一共只有四萬多人的樣子)。 甚至就連這僅剩的四萬人,也已經只是個空架子了……因爲這四萬多人,其中各種各樣的雜牌部隊,像什麼蒙古八旗,漢軍八旗,還有朝鮮的僕從軍,這樣的貨色就要佔了近一半! 然後剩下的一半,倒是正宗的滿人,可是皇太極此次全國大徵兵,其中老弱病殘又佔了很多,所以這樣算下來,真正能戰的精銳,連1萬人都不到了! 所以想想也是悽慘,我堂堂大清國,居然都落到如此田地了?想我原本的大清國,那是何等的威風!自從崛起以來,北壓蒙古諸部,東鎮高麗一國,南挑大明王朝!小小的一個蠻夷小國(差不多也就是後世東三省的面積),居然打出瞭如此的威風!實在是武功不可一世啊! 可是現在呢?卻被三板子打回原形!我堂堂大清,一共只剩下這麼點家底,實在是悽慘已極啊…… 甚至經此一戰,也暴露出了我大清紙老虎的本質……因爲這敗亡的速度也太快了點……就好像當初皇太極傾全國之力而來的時候,一共發兵二十四萬!那種睥睨天下的氣勢…… 而發兵二十四萬是個什麼概念呢?想想之前的三國時代,曹操坐擁中原半壁江山,氣勢如日中天的時候,攻打東吳也不過是發兵二十萬! 可是現在呢?區區一個蠻夷小國,就能發兵二十四萬?全民皆兵?所以那種出兵的氣勢,是何等的氣吞萬里如虎!放眼天下再無敵手啊…… 可是實際情況呢?才經過一個多月的大戰,二十四萬人就只剩下了一個零頭,整整20萬大軍,都已經出兵出到陰間去了!二十萬無敵八旗勇士,去陰間爲我大清征戰去了,所以這樣的悽慘…… 而反觀我軍呢,雖然歷經幾場大戰下來,也有一些損失,15萬入援大軍,只剩下十餘萬人的樣子(如果再加上錦州守軍的話,一共還有十二萬人)。 可就算是這樣,雙方的戰損比,我軍依然取得了驕人的戰績!(交換比爲一比四!也就是戰死一個明軍,可以換到四個清軍!和以往倒過來的交換比相比,這是一個神話!) 至於此時雙方的實力對比,那就更不用說了——我軍已經獲得了絕對的優勢地位……12萬人對戰他4萬人?三個打他一個?更不要說這四萬人中,精兵連一萬都不到了? 所以面臨這樣的大好形勢,行轅衆將那是個個信心滿滿,戰意高昂啊!他們都知道,這就像是督師洪承疇所說的,接下來將是對東奴的最後一戰了!此戰之後,我大清國將從地圖上抹去! (或者用一些武將私底下的話說,區區塞外蠻夷也敢號稱大清?看我怎麼教你做人!又或者說什麼鳥八旗?看我把你重新打回十三副盔甲的狀態!) 當然,面對現在這種喜人的局面,衆將都是戰意高昂的情況下,楊山蘆卻適當的給衆人降了降溫,也就是他提出了接下來的作戰思想——那就是一個穩字。 也就是說,在如今形勢已經一片明朗,狗韃子也玩不出什麼花招的情況下,我軍已經不必再冒任何風險(例如制定具有風險的作戰計劃,就像之前的薩爾滸之戰一樣,這時切忌頭腦一熱,然後來個四路出兵,結果反而被狗韃子抓住機會,各個擊破……) 所以楊山蘆的意見就是,接下來已經不需要奇謀,只需要穩紮穩打,大軍抱團在一起,穩穩的進攻,就可以輕鬆的獲得勝利了。 (包括之前需要快速進兵,那是爲了救援錦州,不過現在已經有他派出的1萬玄甲軍騎兵,趕到了錦州,並和那裏的3萬清軍打了一仗,雖然差不多算是不分勝負,但是錦州的對外交通,已經被完全打通,狗韃子再無圍困錦州的實力! 包括錦州城內急需的各種物資糧米,也已經帶去了一部分,所以說已經完全不用着急的) 而對此建議,洪承疇也是深表贊同的,甚至不客氣的說,雖然此次入援之戰,兩人是第一次共事,但是打到現在,洪承疇已經服氣了!或者說他不得不承認,有的人真的是天賦異稟!他這個十二年的老督師,很多地方還真的不如楊山蘆啊! 並且他也並不擔心楊山蘆太過光芒耀眼,從而分潤了他的軍功……畢竟打到現在,狗韃子都被打的快要滅國了,還擔心軍功不夠分嗎?所以洪承疇是完全支持的。 當然這個作戰思路,也是非常正確的,屬於老成謀國之舉,所以包括行營衆將在內,也全都是支持的。 不過雖然如此,穩紮穩打,打還是需要打的,而在這個‘打’的人選上,卻是產生了分歧。 也就是打到了現在這種程度,洪承疇還沒宣佈作戰計劃呢,十大總兵已經是紛紛主動請戰了! 而那種作戰的熱情,和之前剛出兵那會,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當然像老將楊國柱什麼的,那還好一些,像薊鎮總兵白廣恩,密雲總兵唐通這樣的,那種作戰熱情,完全是天差地別啊……) 當然之所以反差如此之大,那也是很正常的,也就是在原本的歷史中,這正是明軍一貫的表現。 甚至在最糟糕的時候,朝野中都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在和東奴對戰的時候,臨陣而逃爲上勇,望風而逃爲中勇,誤聽而逃爲下勇!也就是和東奴作戰,能看見東奴的人影再逃跑,都已經算是勇敢的了!可是現在呢? 既然奴酋皇太極手中,一共也就是1萬多點的人馬(還沒匯合錦州的3萬清軍),所以這麼點可憐的兵力,甚至一個強大一些總兵的實力,都可以去滅掉他了!所以面對這種天大的機會,可以一舉擒拿奴酋的偉業!還有誰會錯過的嗎? (也就是現在不流行寫血書,不然的話,估計請戰的血書洪承疇都不知道要收到多少了!) “呵呵,諸位將軍,大家不要爭了,坐下來慢慢商量嘛——”而看到這種人人爭先,個個奮勇的局面,洪承疇那都是笑容滿面的,甚至連同遼東巡撫邱民仰,兵備道張鬥、蔡懋德等文官,也個個都是滿面笑容的…… 要知道這些人,之前都是駐守遼東的文官(洪承疇之前是薊遼總督),所以見慣了那些武將的模樣,知道要去和韃子交手的話,就是磨磨蹭蹭,畏敵如虎……可是現在呢? 只是看見十大總兵人人都要搶着去!拼命要去和狗韃子作戰,洪承疇見了,覺得也有煩惱……那到底安排誰去呢?畢竟這種明顯去摘桃子的機會,安排誰去都不太合適啊,很容易厚此薄彼啥滴…… (在這裏重新介紹一下,這次入援的十大總兵,他們分別是,宣府鎮總兵楊國柱,山西總兵李輔明,于田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大同總兵王樸,薊鎮總兵白廣恩,遼東總兵劉肇基,山海關總兵馬科,密雲總兵唐通,寧遠總兵吳三桂,集中了老中青三代,北方戰兵的精華啊)。 倒是這個時候,一直沒有表態的楊山蘆卻是說話了(他也是唯一一個沒有搶着出兵的大將,至於其他的什麼副總兵,參將什麼的,連爭得資格都沒有,只能在一旁爲自己的主將助威)。 楊山蘆就是看了看那些正在爭執不休的總兵們,甚至有幾個都已經爭的臉都漲紅了,都跟頂牛似的了!開始論資排輩!講資格,講資歷!畢竟人人都很清楚,這樣的機會一百年都不會有一次,所以絕不能錯過的! 倒是楊山蘆,他見狀就是很平和的說道:“諸位大人,此次我入援大軍能獲得如此可喜局面,實乃我全體出征將士齊心協力的結果,而值此對韃子的最後一戰時刻,楊某人有句話,不知道諸位能否聽上一聽?” ps 鞠躬感謝書友ynmzlyh的打賞!鞠躬感謝書友玉樹凌風的打賞!一天居然有二人打賞,這讓白馬很高興,白馬也會寫出更好的情節,來回報諸位的厚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