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裸婚日常 第163節 作者:未知 陳茶思來想去,召集全村人開了個會。 “現在咱們有了新的宅基地,所以之前村莊舊址就都廢棄了。只是這次黃河發大水留下了厚厚的淤泥,這些土還可以長几年不錯的作物。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想繼續種莊稼還是咱們再淤一下舊村址,整改下土地種成溫室大棚?” 有村民疑惑地提問:“村長,什麼是溫室大棚?” “就是種植蔬菜的溫室大棚。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在電視上看過?那種用竹子和木頭搭起來的架子上用塑料布蒙起來的棚子。裏面可以種水果蔬菜。重要的是冬天也能種。” “我見過。”一個家裏有點事的村民舉手,“聽說蓋一個大棚老貴了!這剛修了房子大傢伙可沒錢蓋。” “就是!我也沒錢。” 還有人有不同的意見:“村長,這也不光是有沒有錢的事。就是有錢,咱蓋上那麼貴的大棚,種上那麼精貴的蔬菜,往哪賣啊?賣不出去可就砸手裏。那東西可不好保存着哩!” “……” 衆人七嘴八舌的提意見,卻沒有一個人直接說“我不想蓋大棚,我就想種地。”這種話。 這就意味着他們是心動的,只是出於對新鮮事物的未知心生茫然和牴觸而已,同時也對新的財富來源十分感興趣。 陳茶坐在自己專屬的椅子上,曬着秋天的太陽昏昏欲睡,艱難地聽着他們七嘴八舌的議論。 孕後期,每一天都是痛苦的。 肚子越來越突出,坐也累站也累。 不能仰躺,不能趴着,側睡腰累。 這幾天還好,前陣子最忙的時候,陳茶難得噁心頂胃。 喫幾口東西胃就脹的難受,失眠到天亮。 這會兒雖然不失眠了,坐久了也受不了。 她打個呵欠打斷衆人的談話:“你們商量好了嗎?” 一聽她開口,村民們突然想起來,這事是陳茶提的。 陳茶做過賠本的買賣嗎? 沒有。 所以村民們巴巴地圍在她跟前,問她:“村長,那你覺得咱們種大棚合適嗎?能種好嗎?菜能賣出去嗎?” 陳茶因爲打呵欠的緣故,桃花眼蒙上一層霧氣,看起來奇美無害,說出的話卻像麥穗上最尖銳的刺。 “你不如干脆問我是不是弄這個蔬菜溫室大棚穩賺不賠?如果賠了是不是我給你們承擔損失?” 問話那人被擠兌地尷尬地笑了笑,“村長,你看你這話說的,哪能呢?” “知道不能就還有救!做生意哪有穩賺不賠的?種蔬菜大棚跟你種小麥大豆一樣,除了看每個人努力的程度和種植技術以外,也要看運氣的。”陳茶揉揉腰,語速又快了些,“首先,別打我主意。我不會種大棚的。” 這一句話讓很多人瞬間耷拉了腦袋。 他們雖然不聰明,但是知道一件事,村長乾的就是好的。村長不幹的就是賠錢的。 村長不做,那……這大棚怕是不行。 陳茶一眼掃過去就知道他們想什麼,搖搖頭,懶得跟他們置氣,直接挑明:“但是,我會入股。咱們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誰家也沒富裕錢蓋大棚了。更別提淤土也要不少錢。所以我直接拿一萬塊入股村裏的大棚種植。等收入了我來分紅。具體的比例和事項回頭我會跟會計簽訂好。想種大棚的到會計這報名。咱們村地方就這麼大,先到先得。” 第117章 、變洪爲寶 村民之中有些腦子反應慢的,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太明白陳茶這什麼意思。 這是看好大棚還是不看好大棚呢? 還有些腦子快的村民,張嘴就問:“那要是賠了呢?” “賠了也是我賠大頭。” 其實就是相當於陳茶出錢, 村裏出地,想種大棚的村民出點力。 見陳茶這麼說, 當場就有人報名。 “我報!” 報名的不是別人, 就是王山。 陳茶見是他, 挑了挑眉, 不是很意外。 王山比錢榆村其他人都要有商業眼光,只是格局有點小。點撥一下, 倒也還能用。 “行,你們先報名。我去鎮上跑一趟, 看能不能再申請點扶貧款。” 萬一報名的人多了,一萬塊蓋大棚可不夠。 鎮上部分領導現在跟錢榆村的老村長一樣,一看見陳茶就頭疼。聽完陳茶的來意, 直接拒絕:“沒有扶持。” 不等陳茶開口,領導先開始哭窮:“陳村長啊,你也知道這次黃河發大水, 一下淹沒了咱們鎮上數十個村。雖然這些村受災情況不一樣,但是像你們錢榆村這樣需要遷村的也有小十個村子。不說前後救災的花費,單單給百姓蓋房子一口氣就掏光財政口袋了, 我上哪給你弄扶貧款去?” 這事不用領導哭,全市都知道。蓋一棟磚瓦房得兩千兩塊錢。像錢榆村小還有三百來戶人家,大村得千八百戶人家。 爲每戶按承擔一千塊算, 光錢榆村鎮上就得支付三十萬。 十個錢榆村就三百萬。 光鎮上肯定沒這麼多錢, 這錢是從省裏或者更上面一層層申請批下來的。 “您看您說的!現在多難誰都清楚, 我怎麼可能那麼不懂事找您要錢?我就要點其他不值錢的。”陳茶義正嚴詞。 “你想要什麼?”領導還是一臉防備。 “前幾天泄洪, 我看見有很多抽水泵接了這麼粗……”陳茶比劃了一個大大的圓,“的管子往外抽水。現在洪水沒了但是機器是不是就閒置了?” 鎮上的領導也不能事事鉅細,陳茶說的這事他有印象,但是機器什麼的他還不清楚,便把祕書叫了進來讓他去問相關負責人。 負責人說,機器確實還在,正想辦法準備處理。 這些機器是鎮上買了一部分,市縣各批了一部分,還有本土企業和油田給捐了一部分。 不過因爲搶洪的時候使用過於暴力,加上作業環境極其惡劣,現在能使用的大約就還剩一半。 陳茶一聽立馬道:“領導,要不您低價賣給我兩臺?都說這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洪水。點再背也不能一年來一回。但是這機器都泡過水塞了泥,時間長了鎮上也只能當廢品賣。” 領導略一思量,點了頭:“這個可以。一會兒你去找相關部門談。” 這確實不是什麼爲難人的事,可以答應。 “另外,我還想幫您個忙。”陳茶並不着急走。 鎮上現在一堆事,領導頭大的很,要不是因爲陳茶是個女村長,還是個懷孕的女村長,他早把人轟出去了。 這不睜眼說瞎話呢嗎?一個連村都快淹沒的小村長能幫鎮上什麼忙? 所以領導捏了捏眉心,想都不想直接拒絕:“不用你幫忙,你快回去吧!肚子這麼大多休息少亂跑。” 陳茶當沒聽見這明晃晃的逐客令,她來一趟不容易,想說的話還是得說出口的。“據我所知這兩年咱們國營廠的生意都十分不好做。各個廠裏積壓了不少貨物。比如雙河塑料布廠?” 雖說大經濟在發展,但是小地方有些行業受到的衝擊相當大。 再加上大鍋飯容易養懶人往往一個人的工作三個人幹還幹不好。 導致國營廠的工人越來越多,但是生意越來越差。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用在養閒人上,以至於沒有錢革新技術和更換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老舊,慢慢就被市場淘汰了。 越來越多的國營廠可謂是舉步維艱。 領導長嘆一聲,點點頭,納悶道:“你問這做什麼?” “您幫我搭個線,讓塑料布廠低價賣我一批塑料布唄?” 領導奇怪地看陳茶一眼,“這事你自己就能搞定吧?” 以陳茶這三寸不爛之舌,低價買庫存塑料布哪裏需要鎮上幫忙? 再說鎮上政務繁忙,哪有時間什麼雞毛蒜皮的事都管? 陳茶搓搓手,難得有幾分貨真價實的不好意思:“這塑料布不是我個人要,是村裏買。您也知道這洪災剛過,今年百姓們顆粒無收,村裏的帳上更是比我臉都乾淨。哪有錢買塑料布?我的意思是能不能請鎮上做個擔保,讓塑料布廠先賒給我們一批塑料布?” “你們村要那麼多塑料布做什麼?” “蓋大棚。”陳茶把自己的計劃說了。 領導沉吟了一下,“事是個好事。今年地裏沒什麼收成。你這大棚要真能蓋起來確實給老百姓帶來不少收益。這一點鎮上十分支持。但是,各個村都有各個村的困難。大家都儘量靠自己努力克服的嘛?你不能動輒就來鎮上借錢,讓鎮上擔保,對不對?” 全鎮幾十個村,都學陳茶,那鎮上早破產了。 “這不特殊情況嘛!就一次,下不爲例。”陳茶舉手發誓。肯定沒有下次了,還幾個月她就卸任了。 最後領導還是答應了。 因爲陳茶這要做的確實是對錢榆村村民十分有益的好事。錢榆村現在的狀況人人都知道,確實再掏不出一分錢。 有鎮上牽頭,塑料布廠當然賒得十分痛快,還表示會按時給陳茶送貨上門。 陳茶先讓人開着拖拉機到鎮上把抽水用的大機器給拉了回去。 買了兩臺還又軟磨硬泡借了幾臺。 爲了追求效率她先是僱了一輛挖掘機沿着水稻田以北,也就是原來錢榆村村界線邊緣挖了一道特別高的堤壩,高到幾乎跟護河堤持平。 然後組織村裏以中青年婦女爲主的剩餘勞動力對堤壩進行夯實加高。 因爲在家門口就能賺工錢,村民們參與性還是比較高。 沒幾天一個跟水庫很相似的工程就弄好了。 有村民特別納悶得問陳茶:“村長,咱們建個水庫幹啥?” 陳茶笑笑,回他:“裝洪水。” 村民:“????”你說裝啥? 陳茶一邊組織人架好機器,把抽水用的塑料管從黃河邊一直鋪到這個新水庫裏。一邊讓人把村裏原來的河岸加高,尤其是水稻田北側,簡直修的跟防洪堤似的。 村民們都紛紛好奇,陳茶說好了要種大棚,怎麼還改幹工程了,這一天天不是挖溝就是修堤壩。 陳茶哪有功夫解釋這些,離預產期越來越近,她必須爭分奪秒。 要不然也不至於放着周邊村這麼多勞動力不用僱挖掘機了。這玩意一個小時就好多錢,夠僱十個壯勞力還有剩。 不過錢沒有白花的,挖掘機效率是真的高。 等把村裏那條繞村半周的河改造的跟條大大的溝差不多,還是一條有着高高溝渠的河溝之後,陳茶一聲令下開始往新建的水庫裏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