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大豐收(爲‘菸灰黯然跌落’白銀大盟加更7) 作者:未知 “那個年輕人很不錯。” 趙禎和曹皇后在喫午飯。 天氣熱起來了,可趙禎中午依舊要喫羊肉。 羊肉很嫩,而且還是紅燒的,看着格外的有食慾。 曹皇后也有一份,但她只是吃了兩片,然後就停住了。 她看了紅燒羊肉一眼,想着自己出錢開小竈是否可能。 不可能吧,這樣不符合節儉的皇室作風。 她用手絹抹去了嘴角的汁液,問道:“他又做了什麼?” 趙禎吃了一片羊肉,舒坦的道:“他不但剿殺了那股遼軍,南京道的那些遼官要倒黴了。” 這個是預料中事。 趙禎忍不住用炊餅蘸着紅燒羊肉的湯汁吃了一口,甜鹹的口感讓他滿足的不行。 “他還設法讓遼人相信那位皇叔和大宋勾結……” 曹皇后忘記了紅燒羊肉,歡喜的道:“如此遼人就要內亂了嗎?” “目前不會。” 趙禎舒坦的道:“不過耶律重元定然不會再蟄伏了。” 這是好事,也是喜事,曹皇后趁他不注意吃了一片羊肉,在他擡頭前嚥了下去。 “官家,臣妾都忍不住想讓家裏人和他親近些。” 她說話時低着頭,彷彿是在看那幾道菜。 趙禎笑道:“儘可去。” 沈安交好的是趙仲鍼,而曹家壓根就不可能再次得到重用,至少在曹皇后死之前不會。 所以他不擔心這個。 但算計依舊是他的本能。 …… “哥哥!” 才進家門,果果就如同以前一樣飛奔過來。 沈安笑着站好,等她跑過來之後就俯身摸摸她的頭頂,問道:“哥哥走了之後,你可乖嗎?” “乖,我和嫂子睡。” 果果的臉有些圓潤,顯然在沈安離開的這段時間裏,楊卓雪並沒有控制她的飲食。 沈安擡頭,就見到了楊卓雪。 “見過官人。” 遠行歸來,妻子的迎接是最好的解乏劑。 “辛苦你了。” “不辛苦。” 夫妻倆才成親就分開了,驟然相聚,生疏感一時還消除不了。 “哥哥,我和嫂子粘了好些蟬,你說能喫,可炸了好難喫……” 沈安不禁大囧,說道:“能喫的是蟬蛹……以後可不許胡鬧。” “嫂子也吃了。” 沈安看了楊卓雪一眼,見她羞澀,就說道:“沒事,以前我小時候不知道,喫貝殼的時候,連殼一起咬着喫……然後貝殼被咬破了,才發現喫不下去……很好笑吧?” 楊卓雪點點頭。 “還有,第一次喫炒螺絲,不知道里面是內臟,就一口全吸進去,結果不但有內臟,還有脆生生的卵……” 楊卓雪的臉上漸漸多了笑意。 她不時看一眼沈安,心中的生疏在消散。 “妾身小時候也喫羊肉,喫到羊骨頭就覺着該是脆骨,結果咬不動就哭……” 夫妻倆的再見重逢,就用揭短來相互熟悉。 隨後沈安就去了隔壁。 趙宗實看着白了不少,沈安見到他時,他正在屋檐下看書。 聽到腳步聲,他擡起頭來,然後笑了笑。 “聽聞你弄的那個金肥丹很好?” …… 趙宗實沒問雄州的事,只是關心金肥丹的效用。 這人的思維在漸漸向帝王靠攏。 沈安不知道這是本能還是本事,但終究是一件好事。 第二天,沈安並未睡懶覺,而是起牀去弄早餐。 “在雄州喫的牛羊肉多,可喫多了那些肉,卻想着家裏的醬料……” 沈安做了拌麪。 麻辣的醬料把麪條變成了深色,楊卓雪試着吃了一口,然後就讚道:“好喫。” 果果也擡頭道:“哥哥做飯最厲害。” 來自於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的誇讚,讓沈安心滿意足了。 吃了拌麪,趙仲鍼就來了。 “安北兄,今日要稱重。” 沈安想歇息一日,可聽到這個消息後也只得出門。 “我出門一趟,午飯估摸着就不回來了。” “知道了。” 楊卓雪很自然的應了,就像是老夫老妻般的,但她依舊在抱怨。 “也不知道黛玉如何了。” 沈安一路到了城外的莊子上,管事帶着幾個老農等候多時了。 “見過郎君。” 沈安在雄州剿匪的成功讓莊上的人也頗爲自豪,老農們在說着金肥丹的好處,趙仲鍼在邊上發現他們的記憶力很好。 那麼那天所謂的仙丹就是忽悠人的說法。 晾曬場上,那些莊戶在裝袋。 秤已經準備好了,幾個健壯的莊戶在邊上準備擡麥子。 “會有多少?” 趙仲鍼有些期待的問道。 他希望能真的多一斗,那樣的話,金肥丹的推廣就方便多了。 莊戶人家農閒時節沒事幹,收集些東西堆肥不是難事,只要有效果,天下人都會效仿。 這可是活人的功德,功德無量! “見過郎君。” 衆人叉手行禮。 沈安笑眯眯的道:“免了免了,開始吧。” 於是幾人配合開始稱重。 “上次他們說能多一斗,安北兄,若能如此,你就要青史留名了。” 青史留名? 沈安矜持的道:“只是爲大宋做些事罷了,哪裏值當青史留名。” 留名吧! 嘉祐七年,沈安制肥,畝產增一成,海內歡呼。 先稱的是普通田地收的麥子。 這個速度很快,連續三畝地稱下來,有人說道:“郎君,一石一不到。” 沈家莊的地還算是不錯,一石一的產量也算可觀。 沈安點頭讚道:“都是勤奮的。” 將軍的本職是保家衛國,文官的本職是治理國家,工匠的本職是打造器具…… 農戶作爲大宋的根基,他們的本職就是種地。 被人誇讚本職工作幹得好,莊戶們都有些得意和赧然。 開始稱那三畝地的麥子了。 一袋袋的麥子被稱重,然後記錄。 “三畝地分開稱。” 沈安很輕鬆,趙仲鍼很糾結。 “究竟能有多少?” 他坐不住了,一會兒過去看看稱重,一會兒回來長吁短嘆。 他也進入角色了。 歷史上的幾年後,他登基爲帝,然後就心急如焚的準備革新。 這般急切從何而來? 眼前就是答案。 “他們說大宋穩的很,遼人不敢南向,西夏人自顧不暇,交趾俯首,大宋能太平一百年。可弱小本就會被欺凌。今日這裏造反,明日那邊造反……如今人不多,看似不打眼,可以後呢?” 趙仲鍼的呼吸有些急促,“官員越來越多,軍士越來越多,耗費越來越大……錢糧從何處來?還得從百姓的身上來。可百姓本就生活艱難,怎能肆意盤剝?” “冷靜。” 沈安很滿意他的態度。 大宋的問題就是這個。 “大宋的問題就是日益增長的耗費轉變爲盤剝百姓的理由,解決了這個,再加緊操練軍隊,這樣的大宋誰能敵?” 沈安勸慰了他幾句,稍後那邊出結果了。 被一羣人簇擁着的莊老實在哆嗦。 那一羣人識字的也在哆嗦…… 什麼意思? 你倒是給個話呀! 哆嗦個什麼? 趙仲鍼仰頭,陽光漸漸灼熱。 你這是大白天遇鬼了嗎? “郎君……” 莊老實一聲喊,感覺有些悲痛。 老子還活着呢! 沈安沒好氣的道:“報來。” “一石……一石三還多……還多……” 沈安愕然,但神色卻很平靜。 我曰…… 竟然增收那麼多? 大宋的土地就那麼多,自耕農的日子爲何不好過?就是因爲土地的產出不足以養活一家子。 而肥料作爲增收的利器,在後世廣爲人知,無比重視。 可現在的肥料能有什麼? 現在的關鍵是種子。 占城稻進入大宋後,在南方迅速普及開來,這就給人口爆炸提供了基礎。 華夏自古人口爆炸都是在糧食能得到保障的基礎上,若是糧食產量不變,土地數量不變,幾十年後自然就養不活那麼多人…… 然後就是民不聊生,內亂開始。 大宋得了占城良種之後,糧食產量迅速攀升,這就給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可時至今日,人口膨脹的速度已經抵消了糧食增收的部分,而人口還在增加…… 三冗是個大問題,可一切的根源還是在於糧食不夠。 每年都有人造反,現在只是小規模,爲何? 因爲現在的糧食多多少少還能保證不餓死。 再過幾十年,人口繼續膨脹,而糧食增長卻乏力,會帶來什麼後果? 百姓活不下去了。 咋辦? 造反! 幾十年後的徽宗時期,造反的規模一次比一次大。這裏面固然有君臣腦殘的因素,可根子還是糧食不夠喫。 糧食,從一開始就是這個老大帝國的痼疾。 趙仲鍼嗖的一下就衝了過去,然後一把搶過那張記錄的紙。 他跟着沈安學過心算,所以在莊老實遞過毛筆時粗魯的拒絕了。 他從上面開始看起,一袋袋的重量此刻重若千斤。 數字不算多,按照他的心算水平應該很快。 可他仔細的在看着,從左到右,從右到左…… 他的呼吸有些急促,突然擡頭看着沈安。 “安北兄……” 沈安矜持的道:“多少?” 化肥的作用有多大? 儘管會造成什麼土地板結,可沒有化肥,後世的十多億人口就會餓肚子。 而這個金肥丹就是土化肥。 趙仲鍼激動的道:“一石三還多五升……安北兄!” 周圍的農戶已經是呆住了。 “一石三多五升?” 有人哆嗦着說道:“那邊是一石一,這邊多二斗五升……我的天……” …… 感謝書友“瘋閱青九”打賞盟主,青九是倉庫的老盟主,感謝。 最後一天月票雙倍了,有月票的書友,懇請投給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