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穿越武大郎 第135節

作者:未知
劉敏大笑,伸手拍着段鵬舉道:“段將軍,識時務者爲俊傑,這樁功勞立下,楚王豈肯薄待於你?” 當下記點戰果,這一戰,宋兵死傷一千餘人,隨陳翥殺出者兩千餘人,餘者一萬六千衆,盡數投降。 劉敏令段鵬舉挑出心腹親兵四五百人,餘者教陳捷率兩千人押回宛城,本部兩萬兵馬,飽餐一頓,開往葉縣。 行出三十里,天色已明,道旁正有一座矮山,喚作馬頭山,山下五里坡,乃是葉縣往宛城必經之路,劉敏將大軍藏在馬頭山後,令班澤領賊兵中精悍者三千人,都換宋軍服色,混跡在段鵬舉的隊列中。 期間,自葉縣方向先後過了兩撥信使,此乃前軍、中軍日常聯繫所用,都被段鵬舉拿下殺死。 直到日上三竿,童貫大軍自葉縣緩緩開來,因信使去了未回,童貫心中有些猶疑,但仗着兵多將廣,依舊按原計劃行軍,只是加派出許多探馬。 不多時,有探馬來報:“五里坡處,遇見了敗陣的先鋒軍,副先鋒段鵬舉報稱正先鋒陳翥勾結王慶,趁夜在營中動亂,外面有王慶麾下驃騎將軍劉智伯呼應,段鵬舉率本部睢州死戰,得脫者只三千餘人。” 童貫聞報大驚,連忙令加速行軍,前往接應。傳令官正待往下傳令,忽然不遠處,隨在劉延慶身後的曹操高聲叫道:“樞相不可!段都監所言不實,小將料其必然有詐,倉促而去,必爲所乘。” 童貫聽了雙眉一皺,神色不善,身邊幾個親信參謀頓時大怒,指着曹操道:“帥令一下,三軍奉行,你何等人,膽敢質疑大帥?當斬汝頭,以正軍法。” 盧俊義等人聞言,手中兵器都是一緊,曹操面色不變,大聲道:“吾深感樞相贈槊恩德,故此不避禍福,諫以良言。樞相,吾生死是小,大軍成敗,卻是在此一舉也。” 童貫聽了,面色愈沉,旁邊親信正要喊人拿曹操,童貫伸手止住,喚曹操上前:“你且說來,如何有詐。” 曹操不慌不忙上前,侃侃而言:“樞相,探馬回報,道是陳翥勾結王慶作亂,既然如此,陳翥何不哄騙段鵬舉到帳內,先將其殺死,省了多少手腳?” 童貫緩緩點頭,旁邊一個親信卻冷笑道:“此言大謬!那陳翥堂堂一州兵馬都監,竟然勾結王慶,可知其蠢,既然是個蠢貨,做事不密,自也尋常。” 曹操看也不看那廝一眼,點點頭道:“就算陳翥愚蠢,但是樞相請想,亂出於內,敵圍於外,內外交攻,以有備算無心,便是霸王在世,呂布重生,也最多僅以身免,他卻能領三千兵殺出,豈不怪異?” 那個親信怒道:“汝何等身份,也配臆測大將?” 曹操恍若未聞,又道:“最要緊處,就算他人困馬乏,一時趕不到葉縣,而今探馬既到,他一介敗軍之將,不隨其來請罪,難道還敢等樞相去看他?” 那親信張了張嘴,臉色瞬間漲紅。 童貫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問道:“既然識破,可有應對之策?” 曹操道:“他只三千人,如何敢衝大軍?我料附近必有伏兵,樞相且喚探馬詢問,段鵬舉所處周圍,可有山丘或密林,若有,必是伏兵所在。” 童貫喚來探馬一問,果然有座馬頭山在旁,曹操道:“不消說了,伏兵必在山後,既然如此,樞相不妨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話說完,童貫仰天大笑,笑罷看向曹操,點頭道:“賊兵不過烏合之衆,吾破之亦無歡喜,所以歡喜者,得汝這等人才也!汝姓甚名誰?” 曹操笑道:“在下姓武名植。” 童貫默唸兩遍,點頭道:“武植,你且好好爲某家出力,某自保舉你前程。” 又扭頭喚來劉延慶:“劉總管,此將既然是你麾下,這一仗,便交由你部去打。” 劉延慶大喜抱拳:“末將遵令!” 當下領了曹操回去,點起本部一萬人,分兩路而動,童貫自領大軍隨後緩緩而行。 曹操跟着劉延慶,帶着孫安、耿恭,領三千人馬走在前面,來到五里坡,只見段鵬舉部下三千餘人,整整齊齊列隊而坐。 曹操掃了一眼,高聲笑道:“段都監,敗軍還這麼齊整,倒似你是打勝了一般。” 段鵬舉心裏一慌,瞪起眼喝道:“你這廝是誰?懂得什麼,若不是我治軍有方,內外交困,如何殺得出來?” 曹操笑道:“莫要演戲了,陳翥早就交待了明白,分明是你降了王慶。” 段鵬舉驚道:“不可能!他分明往西去,豈有這麼快……啊呀!你詐我。” 他身邊班澤一躍而起,大罵道:“姓段的,你這等蠢貨,怎麼做上的大官兒?兄弟們,隨我殺官兵啊!” 三千賊兵同時跳起身,口中吶喊着殺了過來。 孫安大怒道:“識破了爾等詭計,還敢來觸虎鬚?”縱馬當先殺出,正和班澤相遇,班澤挺槍戳來,孫安左劍盪開,右劍只一劈,將班澤連頭帶肩,斜劈了半個身體落地,馬不停蹄衝入敵軍,雙劍攪起腥風血雨。 段鵬舉臉白如紙,恨聲道:“既然不留我活路,便拽你同死!”他恨曹操揭破他計謀,挺着牛頭鏜殺向曹操,耿恭大喝一聲,挺槍上前擋住廝殺,曹操將大槊一揮,帶着三千軍馬直殺入對方陣列,那三千賊兵雖系精選,奈何上來便折了將領,挫動銳氣,孫安又是個無敵的猛士,獨自一個便透陣殺入,兇猛之姿,令人見而膽寒,再被曹操領兵一摧,頓時四分五裂。 山後劉智伯聞報,臉色大變道:“竟然識破了我的妙計,宋軍中必有能人,罷了,他既有了準備,敵衆我寡如何能戰?也只好壁虎斷尾,領了這一萬七千人先退避了去。” 話音未落,卻聽後面有人高聲大喝:“淮西賊,認得西軍潑韓五麼?” 有分教:智伯縱火燒先鋒,乘勝追擊欲建功。片語說穿詐敗策,一番算計終成空。 第265章 前世今生終不同 劉敏猛回頭,只見塵土飛揚,旌旗招展,官兵不知多少人馬,竟已繞到了山後來。 劉敏心中一跳,面色卻是不顯,眼珠轉了一轉,想起陳翥誆段鵬舉的計策,暗自道:勿以善小而不爲,這條計雖然淺顯,卻妙在實用。 當即大喝道:“張壽,你領三千人阻擋敵鋒,待敵人士氣稍挫,我整軍殺出,可操必勝。” 張壽乃是山南一代著名悍匪,爲人毒辣殘忍,卻是不甚聰明,自同劉敏聯手以來,連取襄陽、樊城、宛城三座大城,又大破宋軍先鋒,對劉敏“智伯”之能,早已欽佩的五體投地,聽他說可操必勝,信之不疑,大笑道:“智伯料敵如神,好似諸葛之亮,張某遵計而行,彷彿趙子之龍!” 劉敏見他如此信任自己,微微一呆,急忙堆起笑道:“有你這等悍將,楚王大業何愁不興?” 張壽聽了大喜,只覺渾身是力,一心只要殺人,當即領兵三千,大吼道:“殺官兵啊!”直迎着宋軍殺將過去。 兩軍甫一交鋒,一邊是淮西悍匪,缺操少練,器械雜亂,唯膽氣尚足,一邊是禁軍精銳,身強力壯,兵甲精良,只血性頗缺,彼此長短分明,一時間倒也難分高低。 張壽麾下,卻有五百弓手,躲在隊後把弓箭亂射,禁軍的弓手也取出弓箭還擊,兩邊前軍交擊、後軍對射,淮西賊兵穿得是自鄭州、睢州先鋒軍身上扒下的掩心皮甲,有的更是隻着布衣,箭矢落處,頓時射倒一片,禁軍都是鐵甲,大多隻是帶傷,少少死了十餘個人,都是運氣不好被射中了面門頸項的,饒是如此,宋兵卻先自難支起來,陣型不斷退後。 韓世忠見禁軍一個個盔明甲亮,卻打得保守無比,一羣人擁成一團,把長槍遠遠支出,不求有功先求無過,反而是淮西那些賊兵,一個個破破爛爛黑黑瘦瘦,射翻了前面的,後面的接踵而至,大呼小叫彪悍生猛,竟然佔據了上風,不由心中大怒,暗自道:俺韓五領軍,若是和這等花子兵都打敗,倒不如死在此處算了。 當下狂呼一聲,縱馬猛衝,手中大刀如秋風掃落葉,殺開條血路,竟是仗着勇力,獨自踏破敵陣。 張壽見了大怒,拍馬舞叉迎了上去:“宋將休狂,認得楚王麾下大將張壽麼?” 韓世忠也不答話,手起一刀劈去,張壽橫叉一架,震裂虎口,兩條胳膊篩糠般亂抖,韓世忠再補一刀,頓時張壽人頭飛起一丈多高,只留個無頭身子坐在馬上,雙臂兀自抖動不休。 張壽倒不愧是個悍匪,一顆腦袋飛起多高,不去害怕,兀自還在生自己氣:啊呀,不料這個宋將如此勇猛,我誤了劉智伯大事也。 想到這裏,腦袋轉了一個圈,正好看向背後:劉敏帶着一萬多大軍,已跑出數十丈外了。頓時又是一喜:不愧是劉智伯,真正算無遺策,竟是算到了吾要敗陣,預先便已逃離——唔,似乎哪裏不對…… 眼見這宋將一招取了張壽首級,賊兵們無不大駭,韓世忠趁機放手大殺,盧俊義、許貫忠、燕青、竺敬四個也殺上前來,賊兵中沒有戰將抵擋,便如虎入羊羣一般,宋軍有這幾個猛將領頭,慢慢也放開了手腳,兵刃盔甲的優勢頓時彰顯,不多時,殺得賊兵漫山遍野而逃。 山外五里坡,曹操、孫安兩個領兵三千,早將段鵬舉三千餘人殺得哭爹喊娘,段鵬舉見局勢大壞,虛晃一槍就要奔逃,被耿恭飛出手中長槍,正中馬股,那馬驚嘶一聲倒地,將段鵬舉甩落馬下,跌得昏沉難起,有眼快的軍卒立刻撲上前按住,五花大綁縛了。 曹操眼觀六路,忽見山後浩浩蕩蕩大軍倉皇回奔,將大槊一指,高喝道:“賊兵主力逃了,衆將士,建功立業便在今日,且隨武某再廝殺一場!” 說罷一拍馬,當先追了上去,孫安長笑一聲,緊緊相隨,耿恭也自拍馬追了上來。 誰知底下的三千士兵,有一半充耳未聞,依舊四處追殺早已潰散的賊兵,另一半倒是跟了上來,卻以每十丈一百人的速度飛速掉隊,待曹操跑出兩三裏地,追上那一萬多賊兵時,回頭一看,只有孫安、耿恭兩個還在相隨。 曹操心裏咯噔一下,猛然想起前世初起兵時,十八路諸侯伐董卓,各懷鬼胎踟躕不進,唯他抱以公心,獨自領兵去追,卻遭呂布、徐榮殺得大敗,甚至身中箭傷,爲兩個小卒所擒——若不是曹洪趕來,拼死相救,哪還有後來的王圖霸業? 再看此刻,明明自己帶着千軍萬馬追殺敵軍,忽然轉眼只剩自己三人,賊兵一旦反應過來,豈不是比當年追董卓還慘? 心中一慌,便欲勒馬退去,忽聽左邊孫安高聲大笑道:“禁軍廢物,終究無能!待我們兄弟三人擒下敵酋,讓那些軟蛋們看看何謂真好漢!” 不待曹操喝止,這猛漢一摧戰馬,直扎入敵軍後陣,雙劍如絞肉機一般,殺得賊兵鬼哭狼嚎。 耿恭面色蒼白,驚叫道:“孫兄真正膽子包天!若無他打頭陣,有一說一,小弟當真不敢向前。”說話間大槍飛舞,緊跟着孫安殺去,那些僥倖沒死的賊兵頓時倒了血黴。 曹操目瞪口呆,萬萬沒料到這“屠龍手”如此豪勇,苦笑一聲:罷了,難道棄他二人而去? 打疊精神,高喝道:“兩位兄弟,爲兄的來也!” 將馬一催,那條用了兩世的大槊,捲起龍吟般怪嘯,大開大合,所過之處,賊兵非死即傷。 卻說智伯劉敏,正自率軍逃竄,忽聽得後陣大亂,一時魂飛天外,以爲官兵追殺了上來,正要再次施展壁虎斷尾之絕技,忽然發現陣後塵煙不高,心道:“難道官兵只有小股追來?” 忙派親信打探,須臾回報:“只三個人殺來。” 劉敏聽了大怒:“區區三人,也敢欺我劉智伯?”當即喝令停軍,要集萬軍之力,攪殺對方三將:“不信他三個有萬人之勇!” 誰知這一下令,頓時露出馬腳——他終究只是個盜匪出身,雖然有些智略,卻也是初次率領千軍萬馬,若是他以往數百人的盜夥,大家廝混已久,自然令行禁止,但統帥大軍,道理卻又不同。 這一萬多敗軍之中,有先前投降的官兵,有來自不同山頭的嘍囉,有被官兵或盜匪劫了錢財、無計生存來喫軍糧的丁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雖經過簡單操練,但若想如臂使指,韓信來了都沒轍,何況他區區劉智伯? 若是打順風仗倒還無妨,但此時卻是因官兵勢大、伏擊失敗,大夥兒逃回宛城的路上,劉敏知道只有三個人追,那一萬多人又何嘗知道?大家正逃得來勁呢,是你說停就停的?主帥?主帥也不鳥你。 曹操喝令衆軍來追,結果只有孫安、耿恭。劉敏喝令停兵圍殺,倒是好一點,有個二三百人停下,基本都是他做大盜時故舊班底,特意作爲親兵留在身旁的,其餘一萬多賊兵,一個個充耳不聞,兩眼發直,只顧跟着大隊奔走。 劉敏望着大軍呼嘯而去,一時間目瞪口呆,曹操卻是大喜過望,當下掛住長槊,持弓在手,搭箭開弦,踩着馬鞍立起身,手上彎弓如滿月,覷定劉敏就是一箭! 有分教:孟德放膽衝敵陣,劉敏無腦停大軍。狹路相逢生死淡,飛來一箭裂風雲。 第266章 童大帥初戰告捷 老曹這一箭,存心殺人立威,因此瞄正了劉敏的眉心。 誰知孫安勇武過人,雙劍揮斬,殺人如割草一般,劉敏一個親兵被他斬裂,屍塊飛出,一滴鮮血甩得老遠,無巧不巧,正濺入劉敏左眼。劉敏本能地一縮頭,只聽頭上風響,身邊衆軍齊聲驚叫,下意識往上一摸,頂上紅纓已被一箭射了去。 曹操暗叫一聲慚愧,面色卻是威嚴肅殺,順手又抽支箭搭在弦上,引而不發,高喝道:“呔!武某平生不用冷箭傷人,方纔那箭且給你提個醒,識相的下馬投降,否則這一箭便射你心窩。” 劉敏大驚,連忙緊緊捂住心口。 孫安這頃刻間已斬殺二三十人,聞聽曹操言語,劍指劉敏,虎吼道:“投降!” 耿恭也挑殺了十餘人,同樣將槍一指,喝道:“投降!” 可憐劉智伯,茫然四顧,大軍早已跑遠,身邊二百多親兵悽悽惶惶,曹操這裏雖只三個,氣勢卻一個比一個驚人,再往北看看,斬了張壽的那員將已帶了大軍殺來,不由長嘆一聲:“誰料我劉智伯,初出茅廬未久,便遭垓下之圍,如今四面楚歌,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曹操怒道:“憑你這塊材料,也配自比諸葛亮、楚霸王?”準星微移,弦開箭出,正中劉敏左肩,一箭將他射落馬下。 賊兵見了大驚,盡皆匍匐請降。那劉敏顫巍巍爬起身,捂着肩膀罵道:“吾又未說不降,如何放箭傷我?” 曹操冷笑道:“吾怕汝說,‘今日固決死,願爲諸君快戰,’只得先下手也。” 原來昔年霸王兵敗垓下,麾下只餘二十八騎,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爲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爲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霸王說得此話後,分兵疾戰,衝突披靡,斬將奪旗,盡顯絕代武將風采。 然而劉敏哪裏有這般本事?說什麼天亡我非戰之罪,不過粉飾自身之語,卻白白捱了一箭,不由瞠目結舌,懊悔不已。 可見裝逼遭雷劈一節,古今所同理也。 不多時,韓世忠等引數千人殺至,把俘虜細細一問,知道所擒便是賊之主將劉敏,都是大喜,許貫忠大笑道:“武兄,以三騎逐萬餘人,擒其主將,此等功績,小弟遍讀史書,未嘗見也。” 曹操擺手笑道:“此皆孫、耿兩位賢弟勇猛——亦託童帥之虎威也!” 許貫忠聽他聲音陡然提高,扭頭看去,果然童貫引數百鐵騎,風馳電掣而來。 童貫只聽得後半句,笑吟吟道:“如何便託我虎威?中箭之將乃何人?” 曹操道:“回稟樞相,此賊乃淮西賊僞驃騎大將軍劉敏,封爲智勇候,是宛城賊兵主將,賊中號其爲‘智伯’。若非樞相虎威鴻福,如何能一舉擒獲這等大賊?”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