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穿越武大郎 第334節 作者:未知 兀顏光見狀,忙把大陣收攏,化爲陰陽五行一氣陣,且戰且退。 兩軍激戰不下兩個時辰,宋軍不知不覺,追出十五六裏,眼見兀顏光難以支撐,耶律淳,蕭幹忽領十萬遼兵殺出,切斷宋軍後路,形成兩面夾擊之勢。 至此,二十餘萬遼軍傾巢而出,同十一萬宋軍展開野戰。 三支宋軍登時大驚,西路王淵、楊惟忠、冀景三將,倒還應對自如:冀景分兵抵禦,王、楊加緊攻擊,欲搶先擊潰面前殘敵。 無奈攻勢剛剛展開,便聽得中軍一片喧譁,卻是劉光世見機不妙,當機立斷,召回勇將高世宣,保着自家先退,高世宣倒也英勇,呼名酣戰,殺透重圍,保着劉光世頭也不回逃向府城,所部五萬宋軍,隨之逃出者不足一成。 中路一崩,東路隨即便撤,兀顏光哈哈大笑,令青龍陣主將只兒拂郎、計都青龍陣主將耶律得華,擺下母子青龍陣抵擋王淵、楊惟忠,自己親自領了剩餘兵馬,猛攻東路。 宋遼兩軍絞殺在一處,天昏地暗,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正廝殺間,迎面撞見紫氣玄武陣主將耶律得忠。 那皇侄年輕氣盛,存心要幹功勞,見這白鬚老將一身金甲,頓時大喜,舞轉方天畫戟,便來交戰,雙方親兵,也自戰在一處。 卻不知老將楊溫,亦是金刀楊令公後人,自幼流落江湖,學成十八般武藝,綽號“攔路虎”,當年“山東夜叉”李貴、“細腰虎”楊達橫行河朔,無人能制,便是楊溫出手,方纔把他拿捏。 楊溫使條槍,只十餘合,殺得耶律得忠一身熱汗,正要取這遼將性命,耶律得榮、兀顏延壽雙雙殺到,一個使青纓寶槍,一個也使畫戟,三個遼國小將,圍着老節度狠殺。 潁州汝南節度使梅展,人稱“梅大郎”,當年落草武夷山,憑藉掌中三尖刀,威震天南,此刻見楊溫寡不敵衆,便要相助。 不料玄武陣主將曲利出清,黑騎黑甲,黑着印堂殺出,滿口叫道:“老宋狗不要走,且試試俺這一口刀!” 原來此人也使三尖刀,當下攔住梅大郎,雙刀並舉殺做一團。 這個曲利出清,乃是兀顏光手下第一勇將,手中這口刀展開,寒光凜冽、殺氣蒸騰,若論梅大郎當年,自然不輸他絲毫,如今畢竟年老了,倒被他壓制在下風。 曲利出清得勢不饒人,一刀狠賽一刀,正殺得得意,忽然一支利箭破空而至,穿透了腮幫,射碎兩排槽牙,疼得這廝悶哼一聲,梅展趁機反擊,一刀斷臂,再一刀斷頭,這纔看向箭來方向,高聲道:“老項,姓梅的欠你一條命。” 這放冷箭的不是旁人,正是琅琊彭城節度使,“鐵騎神射”項元鎮。 聽得梅展道謝,項元鎮哈哈一笑,又取一支箭搭上弦,瞄向兀顏延壽,要解“攔路虎”之圍。 將發未發之際,卻喫兀顏光看見要害他愛子,忙忙射出一箭。 此時殺聲四起,吶喊如潮,弓弦響動盡爲遮蔽,項元鎮只覺肋下一痛,低頭看去,見是一支鳳翎鐵箭,深入鐵甲,曉得性命難保,咬住槽牙,奮力把箭射出,兀顏延壽麪門上早中,翻筋斗落下馬去。 兀顏光見兒子落馬,心中大慟,怪叫一聲,挺戟殺來,梅大郎正要迎戰,卻見項元鎮搶先殺去,口中叫道:“事不可爲,老弟快退!” 梅大郎曉得他這是要拼死斷後,揮一把老淚,策馬殺去楊溫處,兩個合力殺退耶律得容、耶律得忠,回身就走。 奔走之間,又遭婁金狗阿哩義、鬼金羊王景、心月狐裴直三個遼將攔路,兩個老節度齊聲大喝:“擋我者死!”奮力並了上去,那三將見二人招招都是兩敗俱傷的拼命招數,不敢抵擋,被他們殺透重圍而去。 項元鎮帶着箭傷,梃槍大戰兀顏光,不過七八合,兀顏光怒吼一聲,劈了老節度下馬。 至此,東路三萬宋兵翻做畫餅,得以逃回府城者不過五千餘人,其餘若非殺死,盡數逃散。 三路兵馬潰了兩路,遼軍的精兵強將,都往西路宋軍圍殺,“河東斧魔”冀景揮兵死戰,無奈敵衆我寡,殺得分崩離析。 本要去同王淵二人匯合,卻是耶律大石率領四日神將殺到,冀景幾番衝突不出,虛日鼠徐威放了一弩,射中冀景右臂,雙刃大斧落地,耶律大石走馬一刀,砍落冀景人頭。 可憐河東猛將,至此命喪河北。 後人有詩一首,單贊楊可世、冀景兩個西軍悍將,雖非十全好人,家國大事上,畢竟不曾退卻一步,雙雙歿於王事,可謂死生壯烈。 十月西風吹正狂,將軍決戰氣堂堂。 金戈似虎凝殺意,鐵甲如潮耀冷芒。 馬踏胡兒心壯烈,魂歸漢土血玄黃。 河東子弟當榮冀,泉下不曾愧姓楊! 王淵、楊惟忠拼命狠殺,各自披創十餘處,終於把那母子青龍陣殺散,番將只兒拂郎見不妙先走,耶律得華慢了一步,喫楊惟忠揮兵殺入,正好截住。 交戰之間,王淵殺來,一刀將其剁爲兩截。 二將都是一身血污,卻是相對大笑,正在歡喜,後面潰兵趕來,哭報道:“冀景將軍戰死,遼軍扯地連天,殺將來也。” 楊惟忠神色立變,大喝道:“不怕!前方有座小山,我等殺上山去,固守待援,河間府尚有兵馬十萬餘,大帥若是將出,我等正好裏應外合,反敗爲勝。” 王淵擦了把血汗,氣喘吁吁,斜眼看着他道:“你也隨大帥久矣,如今這般大敗,他若肯出一個兵馬來接應,我把老婆都輸給你。” 楊惟忠急道:“若這般時,如何是好?” 王淵嘆道:“我宋人本不弱於遼人,我等廝殺漢,亦不曾怕死貪生,只恨不能同心,他中軍若不先退,局勢豈會如此?如今人困馬乏,若是往回廝殺,徒然送死,我的意思,遼兵如今都在身後,你我乾脆拼上一把,若是死了便算命短,若是僥倖成功,你我都是國家功臣!” 楊惟忠奇道:“計將安出?” 王淵看向北方,伸手一指:“你我索性集中兵馬,直殺往幽州去!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他傾力來打我國,後方必然空虛,我等若是一舉奪了幽州,事情便有反轉。” 楊惟忠驚得目瞪口呆,然而往河間府方向望去,遼軍旗幟如雲,此時再回頭,絕不可能殺過去,咬一咬牙,狠狠點頭道:“罷了,事已至此,本就是九死一生局面,乾脆拼一回。” 兩個當即整理軍馬,往前急行,後面遼軍只道他慌不擇路,隨後掩殺數十里,斬殺宋軍無數,卻終究被楊惟忠、王淵,領了四千多兵馬逃入北面山林中。 遼人萬萬想不到這兩個人膽大包天,異想天開要去打幽州,只道他進了山林,也必然想法子繞回本國,一時也不去管,只顧打掃戰場,抓捕俘虜,要重整大軍,圍攻河間府。 且不說楊惟忠、王淵兩個去向,單說河間府中,童貫在城上觀戰,瞧着宋軍殺得兀顏光連連退後,歡喜不勝,一直到兩軍殺出視線之外,便派了數十騎探馬,出城哨探情況。 不多時,探子回報,遼軍伏兵盡出,三路兵馬悉數被圍,童貫大驚失色,若不是扶住了城牆,幾乎軟倒。 好容易回過神,一疊聲抱怨道:“我說如何?我說如何?本帥一再同你們說了,遼人必有奸計、必有奸計,你等一個個卻只顧鬧着出兵,如今果然中了伏兵,卻又如何是好?” 衆將也都喫驚,楊可勝先前見兄長陣亡,哭得暈厥,此刻醒來,拍着鎧甲叫道:“大帥,事已至此,不妨趁勢同他決戰!此處地勢平曠,又無可用地形,便是被圍又如何?也不過是野戰罷了!我軍兵馬又不少於遼狗,索性盡起城中兵馬,大家分個勝負便是。” 王煥、張開相視一眼,都點頭道:“大帥,此計可行!他看似圍住了我軍,不過暫時形勢,我這裏再殺出去,豈不是又圍住了他?我等亦不比遼人少了手腳,大夥兒傾力一戰,必能一舉功成。” 馬公直連連點頭,慨然道:“大帥,末將請爲先鋒!” 童貫連連搖頭、擺手,不住嘆息道:“爾等所言,何其莽撞!家國大事,難道是賭博麼?你等只圖嘴巴快活,全不曾想本帥難處——” 說到此處,做苦口婆心狀,跌腳道:“官家委吾以重任,若是一旦大敗,吾又豈有面目去見官家?況且先前既然料錯了遼軍,又豈有一錯再錯之理,難道你等能想到出城決戰,遼人就想不出?他若還有後手,你等又待如何?” 馬公直聽他絮絮叨叨,越聽越怒,強捺住怒意,求肯道:“大帥,遼兵縱然智多,畢竟不能憑空變出人馬,再者說來,便是不同他決戰,總要接應了被圍的衆軍,末將願攜本部兵馬,出城接。” 童貫搖頭不允,冷然道:“城中僅餘十萬兵了,你若出兵再有閃失,豈不是越發空虛?” 馬公直還要再勸,忽見遠處煙塵大起,一彪軍丟盔棄甲,狂奔過來,失聲道:“罷了!十一萬大軍,難道頃刻間就喫他殺散?” 待那彪軍奔得近了,便見劉光世披頭散髮,打馬如飛,把後面人甩開老大一截,高聲尖叫:“開門、開門,我軍敗了、我軍敗了啊!” 尖利的聲音不斷傳蕩,馬公直只覺自身力氣,都化冷汗出了,順着城牆坐倒在地,眼淚滾滾而落,大哭道:“十一萬大軍!頃刻間便潰敗,這打的是什麼鳥仗也!” 守軍連忙開了門,劉光世跳下馬,拽開長腿,幾步奔上城頭,大哭拜倒:“悔不聽大帥良言,以至此敗!請大帥斬了末將首級號令,以警將來。” 童貫擺手嘆道:“非你一人之故,你雖是肯擔當的,本帥處置公平,也沒叫你一個人承擔的道理,此事,我自會向官家請罪。” 過得不久,梅展、楊溫領數千人殺回,人馬俱是狼狽不堪。 兩個上城來見得劉光世,不由分說,拽住便要打,劉光世急忙掙脫,長腿一邁躲到了童貫身後。 童貫喝道:“成何體統!” 兩個老將哭道:“大帥明鑑,若不是中路兵馬不戰而退,我等豈會遭此大敗?縱然難勝,大夥兒裹在一處殺出,又豈會如此損兵折將。” 劉光世大急,立刻開口爭辯,他言辭頗是便給,三言兩語推開責任,兩個老將如何肯依?三人鬧鬧嚷嚷吵個不休,童貫大怒道:“都不要囉唣,是非清白,本帥自有所見!且待王淵幾人回來再說。” 這一等,等了兩個多時辰,遼軍浩浩蕩蕩,開到城外十里安營紮寨,卻有一個副將房日兔謝武,走馬來到城下,立於弓箭射程之外,耀武揚威喝道:“呔!宋國閹帥聽真,俺家大王好意,教把這幾個腦袋納還,又勸你等早早投降,若不然打破城子,雞犬不留。” 說罷將懷裏人頭一扔,骨碌碌地上亂滾,這番將冷笑一聲,飛馬而去。 童貫派人縋下城樓,將幾個人頭十回,乃是楊可世、冀景、項元鎮三個的首級。 楊可勝見了,大哭一聲,又復暈倒。 童貫一言不發,面色一片慘白。 衆人本以爲經歷這場大戰,遼軍必要休整幾日,方會大舉攻城,卻不曾料到,當夜遼兵便派兵偷城。 耶律大石率領二十八宿中僅剩的十三員戰將,領五百精銳,趁着夜色掩至城下,用飛虎抓攀上城牆,強行殺至城下,將城門打開,蕭幹率領所部萬餘奚兵精銳一擁而入。 慌亂之中,宋軍也不知來了多少遼兵,童貫先自撤出城去,直奔凌州,其餘衆將找不到童貫,只得各自爲戰,分頭殺出逃命。 只可憐城中十萬宋軍,隨着逃出的不過兩萬之數,餘者盡數陷在城內。 童貫在凌州待了一日,劉延慶等陸續來到匯合,卻又怕遼兵尾隨而至,因此匆匆棄了凌州,直奔大名府。 黃文炳得知大驚,連忙聯繫曾頭市李雲三人,把人口馬匹,貨物錢財,開始往山東境內轉移。 這般一來,大半個河北,都在契丹兵鋒之下,只有宋將王稟尚把守着滄州一座古城。 耶律淳等人大勝童貫,搶下許多地盤,也不由志得意滿,正要安排人馬攻打山東,郭藥師卻趕到了軍前,帶來了西風軍席捲幽雲的噩耗! 這正是:男兒無卵性難剛,童貫本無守土方。猛將精兵皆耗費,城池百姓話悲涼。 第569章 西風浩蕩菊花狂 宣和二年,十月十八。 曹操假西風軍名號,佔據幽州,以花榮爲主將,率唐斌、山士奇、徐寧、鈕文忠四將,北取順州,半日而克。 同日,檀州所屬密雲縣,爲一支來歷不明的人馬侵奪,幾個腳快的縣吏逃出城來,飛奔到檀州報信。 按縣吏說法,那夥強人先派細作,裝成百姓混入城中,一舉奪了東門,隨後二三千人大舉殺入,都以黃布纏頭,打菊花大旗,甚是悍猛。 檀州城內守把的番官,乃是遼國洞仙侍郎孛堇相公,聞報大驚,忙召集麾下三個戰將,商議道:“俺這所在緊鄰着長城,位置何等要緊?魏王南征時,都不曾調俺兵馬,若是一旦有失,俺豈有面目去見魏王?” 那三個戰將聽罷,呵呵大笑,都拍着胸口道:“孛堇相公只顧放心,必是哪處山賊海匪,聽說魏王大軍南下,一時失心瘋發作,聚集起來衝州撞府。他卻不合來俺們檀州討野火,放着俺三個在此,便是一萬賊人,也自殺盡了他。” 看官不僅要問:這廝三個是誰?恁般說得硬話? 他頭一個乃是番人,叫做咬兒惟康,另兩個都是漢兒,一個楚明玉,一個曹明濟,皆是遼國有名的勇將,出兵放馬,屢有勝績。 本來此處還有個最奢遮的番將,喚作阿里奇,前歲奚王蕭幹帶兵去保懿州,途經此地,愛那阿里奇驍勇,徵調在軍中聽用,不料兵敗,阿里奇奮勇斷後,保住了蕭乾性命,自家卻是再無消息——按蕭幹言語,必已死在女真之手。 洞仙侍郎見他三個信心十足,稍寬懷抱,連連點頭道:“全仗你等用心。” 便留楚明玉把守檀州,令咬兒惟康、曹明濟二將,領兵一萬,收復密雲縣。 二將得令,興沖沖點了兵馬,便往密雲縣殺來——檀州州城距彼不過三十餘里,二將摧軍急行,日暮時分已抵密雲城下。 曹明濟看看天色暗沉,提議紮營城外,天亮再攻,咬兒惟康笑道:“兄弟你好呆,那些賊人見我大軍來到,豈有不趁夜逃走的?他逃了無妨,搶來的金銀若也逃了,我等白白辛苦一場,若依我說,就此一舉攻入,奪了賊贓,你我正好二一添作五,你就等着美吧我的好兄弟!” 曹明濟聽他一說,頓時動心,連連點頭道:“還是哥哥思慮周到。” 兩個當即下令攻城,此處城牆卻是不高,士兵們搭起人梯,不多時便攀上牆頭,自裏面打開城門。 咬兒惟康見如此順遂便搶了門,一個攔阻的敵人都無,大驚道:“不好,賊人必是逃了!” 連忙令快馬查探,不多時來報,道是數千黃巾賊人亂哄哄的,從東門逃出未久。 兩個聽說,連忙下令追趕,一萬遼兵穿城而過,殺出東門追去。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