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穿越武大郎 第521節

作者:未知
趙桓也爬起身,狠狠跺腳道:“哥哥,你我肝膽相照,日月天地可鑑,哪個敢說閒話,哪個便是無恥小人!再者說,你不看小弟面上,也看天下萬民面上!好歹做了這個皇帝。” 曹操連連擺手:“做不得做不得,我爲天下做事,大可封王拜相,也不必一定要做皇帝。總而言之,萬萬不可。” 二人這一番對話,滿城百姓有耳皆聞,老曹身後隊伍中,李逵坐在一輛鋪得軟軟的車兒上,拼命伸頭往外看去,牛皋輕輕把他一拍:“鐵牛哥哥你看,趙家皇帝三請讓位,我家哥哥三次推辭,此乃三請三辭的規矩,你以後當文官,卻要懂得這諸般規矩?” 李逵聽罷驚得呆了:“那若哥哥讓俺當官,俺還要假意推辭三次不成?萬一哥哥煩躁起來,收回官兒去,你可賠我?” 牛皋笑道:“哥哥,小弟好意教你,你如何反倒攀扯我?不同你說了,你看小弟立個勸進之功去……” 說罷他清一清嗓子,便聽吳用高叫道:“世間若無武帥,我等所立之土,已被異族所據,我等華夏苗裔,皆成異族奴隸,此趙氏不足掌國之明據也!武帥,武帥,請問天下人之福祉,登基大寶,則社稷可安,萬民可活也。” 夏侯虎、黃蜂刺等人齊聲高叫:“正是正是,請武帥登基大寶,纔是天下萬民之福也。” 牛皋哎呀一聲,氣得面如土色,當即作詩一首道: “好個智多星,孃的嘴真快!說話不清嗓,怕輸就玩賴!” 第790章 紫微閃耀帝星高 吳用領一衆文臣起鬨,曹操把臉一沉,勃然大怒道:“諸位先生,欲陷武某於不義麼?此事不許再提,再說讓我登基者,殺無赦!” 嘩啦——衆先生齊齊把頭一低,心裏知道,大家呀,且得玩兒着呢。 不說旁的,當年曹丕篡漢,自己跟自己還演了半天呢,及待漢帝去位,蜀漢劉備繼承大統,劉備也是拼命一通不肯,一直到諸葛亮都要辭職了,這才無奈屈從。 可是一干武將們沒這個見識啊,大夥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殺無赦啊,哥哥這話都說了出口,莫非真的不肯當皇帝? 人羣之中,武松微微一笑,懷中摸一塊小銀子,扣在粗大的手指裏,屈指一彈,一道銀光,正中楊再興腦後,疼的唉喲一聲尖叫。 曹操怒道:“楊再興!我說了不許提,你道我不敢殺你麼!” 楊再興唬得頭一縮,慌慌張張,連忙回頭看武松。 只見他武二哥似笑非笑的,雙眉輕輕一挑,楊再興立刻有數,脖子一梗,按着小肚子叫板:“哥哥你殺我!你殺了我,我也要說,這天下不能沒有皇帝,這皇帝不能不是哥哥,不然兄弟們捨生忘死一場場大戰,爲了誰來?我說完了,哥哥你殺了我吧,順便殺了羅延慶給我陪葬!” 羅延慶大驚,連忙叫道:“哥哥,我可啥也沒說啊!你如今果然也要殺我時,那我卻不可白死,容小弟說一句:你不當皇帝,天理難容!” 曹操愈怒,卻聽武松哈哈大笑,雙臂撥開一衆兄弟,大喝道:“大哥,你當皇帝,上合天意,下合民心,若再推脫,冷了弟兄們的心!” 曹操連連搖頭:“二郎,休要誤我!” 武二郎大笑道:“一生做你兄弟,事事都順着你,今日偏要哥哥順我一回!” 下馬一抱,抱曹操抱定,大喝道:“趙桓,你既誠心讓位,龍袍何在?” 趙桓忙道:“有、有!”連忙端起托盤,盤中正是黃袍一領。 武二郎雄威凜凜,把眼四下一掃,大喝道:“小種相公,晁天王,林教頭,七佛子,請你四位費費力氣,替我大哥着了黃袍。” 那四個喜上眉梢,齊齊大笑:“好個武二郎!且等着,吾等來也!” 當即去取了那黃袍,四個齊齊一披,披定在了老曹身上,老曹雖然掙扎,如何經得住武二郎鬼神般氣力? 周通、劉唐、穆春、白勝幾個粗魯兄弟見了大喜,當即起舞,齊聲大唱:“帽兒光光,今夜做個新郎;衣衫窄窄,今夜做個嬌客……” 晁蓋笑罵道:“咄!胡沁什麼!學究,你帶頭唱一個應景的、大氣些的歌子。” 吳學究把手一拍,唱道:“噫!好了,這正是:弟託兄登基!” 許貫忠哈哈大笑,拍手和道:“虎助龍上位!” 蕭嘉穗滿面歡欣,拍手笑道:“聖天子當朝!” 牛皋聽了大驚,忙扯李逵道:“你看這幹不做人事的,忽然你一句我一句做起詩來,這是不是刻意針對你我?” 李逵哪裏顧得理會他?奮力撐起身體,眼見宋江笑嘻嘻要開口,使足了力氣大叫道:“仁義賽劉備!” 這一嗓子,引來無數目光,衆人呆了一呆,忽然齊齊大樂,都道:“絕了!這詩竟是絕了!” 連曹操也自忍俊不禁,大笑道:“鐵牛,你這一句好詩,當真是神來之筆!哈哈哈哈哈哈!” 李逵得意之極,四下抱拳道:“見笑,見笑,這不是神來之筆,這是俺鐵牛親自寫的手筆!牛皋那廝下輩子也莫想寫出……” 牛皋見李逵露了這般大臉,嫉妒的質壁分離,幾乎自閉了。 這時曹操披着龍袍,被武二放回馬背,愈發顯得霸氣十足,四下百姓看着看着,也不知誰帶頭,忽然跪倒一地,齊聲道:“吾等汴京百姓,參見皇帝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宋江上前幾步,笑道:“哥哥,汴梁百姓,其實從未忘記,是誰把他們丟給了遼人,又是誰把他們救了出來。” 曹操微微一愣,只覺一道熱流從胸中蕩過,回頭喝道:“蔣敬兄弟何在!” 蔣敬聞聽,忙不迭高聲應道:“哥哥,小弟在此!” 曹操大聲道:“當初我們去江州,路上你替愚兄測了一個字,可記得測得何字,又是如何解得?” 蔣敬一震,忙提一口丹田氣,聲嘶力竭高喊道:“哥哥當初令小弟所測,乃是一個漢字!小弟解釋道,漢者,天河也,左爲水,右邊革天相連,李青蓮《明堂賦》有云:伊皇唐之革天創元也,我高祖乃仗大順,赫然雷發以首之。故此乃是天河盪滌、天命格替之氣象也!漢者,又爲男子稱呼,《詩經》有云:“江漢浮浮,武夫滔滔,江漢湯湯,武夫洸洸。”武夫一說,既合兄長之姓氏,亦合兄弟們之本色,因此小弟認定此字之意,當是兄長於大水之畔,集合英雄武夫,盪滌流蘇,重革天命!” 曹操點頭,翹起拇指道:“一轉多年,如今回想,蔣敬兄弟,真不愧神算子也!罷了,既然有這番前緣註定,武氏代趙,我做帝皇,便定國號爲漢,定年號爲天河元年!” 一言既出,四下兄弟齊齊大喜,同時拜倒,高呼萬歲。 數日之後,樊瑞、艾蔻子主持修建禪讓臺,趙桓以宋帝身份,正式禪讓帝位,老曹登基,言出法隨,定國爲漢,史稱:武漢! 老曹登基,封賞權臣,先封趙桓爲應天順德歸義王,許其富貴清閒,安度餘生。 又封武松爲義勇武成王,驃騎大將軍,將蔡京舊宅撥取一半,劃爲武成王府,使其居住京城,震懾天下羣兇。 又封晁蓋爲忠義魯王,將蔡京舊宅含廚房的另一半,劃爲魯王府,許其長住京城,以彰兄弟義氣。 武松大笑道:“到底是親哥哥,端的疼兄弟,和天王哥哥做鄰居,一年省我多少柴火錢?” 晁蓋亦是大喜,指着其他人道:“皇上不必劃下府邸給他們,都住在本王家,隨着本王喫喝。” 晁天王這一生只愛兄弟,不愛女色,不曾生下一男半女,只同好漢們相聚,雖然做了王爺,不改舊日氣派,真正是:座下客長滿,金樽酒不空! 凡南來北往好漢來投,都好好把大酒大肉宴請,若要住下,任你住到天荒地老,若要去時,拿出金子銀子送做盤纏,久而久之,被天下公認爲:世間第一急公好義之人。 也有人因此說他蓄養門客,心懷不軌,要去漢太祖面前告狀,然而告狀信才遞到時遷手中,便被卡住,後來武松得知,更是親自上門,一頓拳腳,打得告狀者奄奄一息。 一直到二十餘年後,晁天王胖到四五百餘斤,自號“汴梁胖虎”,一日大醉,一跤跌翻,無一人扶得他起,及忙忙去隔壁請武成王來扶他時,氣息已絕,這乃是晁天王這一世的下場。 又封方臘爲光明吳王,有監察地方官員的權柄,並賜御劍一口,凡有貪官枉法,許其先斬後奏! 又追封喬道清爲護國安邦忠勇無雙神通法顯靈應道德真仙,令治下州縣,都需立廟祭祀,民間稱爲“喬郎君廟”,應有靈驗,香菸鼎盛無比。 諸王往下又封公侯伯爵位若干,一衆兄弟,凡有功者,皆得厚賞,一時間人人稱心滿意…… 正歡樂時,忽然南邊傳來書信,道是方臘揮師取金陵,眼見破城之際,不知如何出了變故,竟吃了一場大敗,方臘自家亦身中兩箭,傷勢不輕。 老曹聞聽大怒,自龍椅上跳起身:“兄弟們不忙安樂,且點幾個兄弟,隨朕下一趟江南,親自捉了趙佶那老狗,再享太平不遲!” 一言既出,但聽兩側文武班中,無數好漢爭先恐後跳出,都叫道:“陛下,萬萬帶了微臣去呀!” 這正是: 帝星高照紫微天,俠眼全收人世間。忽報金陵干戈動,茫茫兄弟下烽煙! 第791章 一戰九州四海平(上) 卻說老曹聞得方臘兵敗,不由又驚又喜。 驚得是方臘堂堂聖公,又有“花和尚”、“青面獸”這等勇將相助,對付個風中殘燭般的趙宋,竟然還會大敗,着實讓人不可思議。 喜得是方臘經此一役,大約再無別的心思生出,如此一來,君臣得以和諧,翁婿得以永睦,省了多少糟心事情? 他也不敢怠慢,當下令蕭嘉穗、小種相公等人,輔佐武松坐鎮汴梁,親自點起雄兵三萬,御駕親征。 隨其出征的兄弟,乃是吳用、林沖、花榮、方傑、石秀、柳元、竺敬、張伯奮、樊瑞、安道全、戴宗、時遷,宋江、宋清、蘇定、歐鵬、馬麟、李雲、孔明、孔亮、王定六,共計二十一人。 大軍出發幾日,走到應天府,房學度、夏侯成二將鎮守在此,苦苦求戰,老曹允之,帶入軍中一併南行。 又走十幾日,滁州守軍一萬餘人,探聽得老曹兵馬遠遠開來,一鬨而散。 老曹到時,只見城門四開,遂兵不血刃佔了城子,發出告示安民,又點戴宗、時遷二將,令他裝成百姓過江,聯絡江南兵馬,並探聽兵敗情形。 過得兩三日,探馬回報,左面廬州,右面揚州,各有數萬兵馬殺來,其中廬州軍主將乃是太尉杜充,揚州軍主將乃是御營前軍統制王燮。 吳用獻策道:“如今河山一統,宋室據長江而守,其勢也衰,其膽也寒,陛下可分兵而擊。” 曹操擺手笑道:“學究此論雖高,朕不欲取。何也?他兩路兵馬人數非少,一旦擊潰,化兵爲匪,禍亂地方,朕心不忍。且放他來滁州,一舉敗之,免卻多少後患?” 吳用拱手嘆道:“有君如此,乃天下之福祉。” 曹操大笑,傳令道:“林沖、蘇定聽令,你二人引三千馬軍,如此如此,花榮、歐鵬聽令,你二人引三千馬軍,這般這般!” 四將抱拳領命,各自領軍去了。 這時營外通傳,戴宗、時遷回歸,老曹大喜,忙召二人覲見,二人快步上堂,你一言我一語,將此去探得情形一一說出。 原來數月之前,方臘殺敗童貫圍茅山的兵馬後,聽從餘五婆計策,佈置疑兵,於金陵府左右不斷徘徊,嚇得他城中兵馬不敢擅動,自家則領主力轉戰四周,將池州、寧國府、廣德軍、湖州、徽州、嚴州盡數打下。 這些地方本就是方臘前番造反之故地,教徒衆多,一時間景從者十餘萬人,威風復振,方臘大喜之下,便調兵遣將,強打金陵府。 金陵府中,老官家趙佶昭告天下,道是皇帝被明教所害,自己心憂社稷,只得重新登基,封老帥張所做了護國大元帥,死守金陵,又傳令四方兵馬勤王。 趙佶想的雖好,然而此時哪裏還有四方兵馬?只有先前被貶去南劍州沙縣的一個忠臣李綱,聞聽此事,求爺爺告奶奶,向四下各州縣湊出五千兵馬,拉着前來勤王護駕。 期間經過棲梧山,山上殺下一彪強人,要奪官兵糧草,李綱氣得大哭道:“真個是國破家亡時候,連草寇也敢來搶官兵,兒郎們,索性都同草寇拼死一戰,大家一起以死報國吧!” 然而那些士兵都笑道:“我們當兵這些年,糧餉無一月不克扣的,我們哪裏欠了他老趙家,竟要以死報答他?如今肯離家千里來打仗,還是看你李老爺是個忠臣份上,願意陪你走一遭,但是真要死戰,老爺恕罪——請你去找旁人吧!” 李綱搖頭嘆道:“當兵不喫飽,打仗往回跑,若如此說,怪你們不得!” 當下不理這些士兵,抽出寶劍,縱馬殺向賊寇。 他麾下卻有個忠勇的家將,喚作張保,能使一條渾鐵棍,見了李綱拼命,自家說道:“我在李老爺府上做家將,這些年李老爺不曾慢待了我,他雖是個窮官兒,但一向他喫什麼我喫什麼,如何不承他恩情?” 當下拽開兩腿,追上李綱奔馬,大叫道:“老爺往後稍一稍,待末將打殺了賊將,報你這些年的恩德!” 當下撞入人羣,鐵棍揮舞,手起砸翻數十人。 賊中首領見了,驚奇道:“好個猛士,待我去會他!”遂把掌中雙錘一擺,來戰張保。 這個賊酋,年紀不大,使得一雙好鐵錘,張保雖然勇猛,卻不是他的對手,兩個大戰三十餘合,張保那條棍子,眼見得抵擋不住,李綱見了叫道:“張保休怕,你我主僕今日死在一處!”縱馬舞劍上前夾攻。 賊酋見了驚道:“吾平生不曾見這般一對主僕,恁般義氣!” 把錘一分,擋下二人,喝道:“兀那官兒,你究竟是何人,這般不怯生死?”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