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 69 章
周大慶趕車帶着兩人前往饒州城,他並沒有多想,人又憨厚,也不會多問,也只以爲聞氏跟桂氏是真的進城有事兒,就很負責的把兩人送去饒州城。
今天早上雪就停了,路上還有點積雪,也不敢趕得太快。
一路上,聞氏跟桂氏都沒怎麼說話。
桂氏也一直在回想夢境中小女孩身上穿的衣物,小女孩的長相,還有叫小女孩淑孃的那個婦人的模樣,以及院門打開後,院子裏頭的情況,只是太過模糊,實在回想不起。
桂氏心中很是忐忑,她並不知此行能否找到親人。
如果祝家真是她的血親,她要如何面對,有五十年沒見,還能適應嗎?
若不是,心境又該是何等變化。
不止桂氏心中忐忑,聞氏也是同樣,她希望娘能找到親人,又擔心祝家不是孃的血親,娘肯定會很失望憂心,她也擔心桂氏的身體受不住。
就這樣,兩個多時辰到了饒州城,已經過了辰時,城門早就開了,兩人說要過去太守府,周大慶也直接把人送了過去,兩人同他道謝,周大慶這才離開。
桂氏跟聞氏走得還是太守府的後院,敲了門,門房是個老婆子,認出聞氏來。
聞氏道:“勞煩婆婆幫着給太守報個信,就說昨兒給老太夫人做喫食的人家又上門叨擾,有些事情想尋太守,若太守願意見民婦,還請太守過來後門這邊,只是有幾句話相同太守說。”
老婆子點點頭,讓二人先等着,她過去跟太守通傳了聲。
太守這幾日推了公務,都陪在祝老太夫人身邊,就擔心老孃隨時都有可能走,有他陪在老太太身邊,老太太走的時候也能少點遺憾。
聽了老婆子的話,有些不明所以。
朱氏說,“老爺過去瞧瞧吧,說不定是她們家裏人有什麼急事兒尋太守,也多虧昨日小廚娘,娘才飽食了一日,昨兒夜裏瞧着都睡得舒坦了些。”
祝太守點點頭,“我本也是打算過去的,你先守着娘,我去去就回。”
祝太守跟着老婆子過去後院門口,還問了問,“昨日那位小廚娘可有一同前來?”
他是想着,要是那小廚娘也來了,想請求她在幫着給老孃做一頓朝食暮食的。
老婆子說,“回大人的話,那位小娘子沒來,來得是另外位婦人還有個老婦人。”
祝太守更加疑惑。
他很快到了後院耳房,見到站在門口的聞氏跟桂氏。
看到桂氏時,祝太守也未朝着長姐頭上想。
看到祝太守,桂氏卻有些激動,手腳都有些顫着,兩人都不在年輕,有了花白的頭髮,臉上也有了皺紋,可她還是覺得眼前的人有些親近。
祝太守上前道:“敢問二位尋我可是有些什麼事需要我幫忙?”
他第一時間也是覺得二人尋他可能是爲一些私事請他幫忙。
要不是違背律法的事情,他能幫肯定會幫的。
聞氏看了守門房的老婆子一眼,祝太守心裏清楚,揮手讓老婆子退下,請了二人進去耳房裏。
進去後,聞氏深吸了口氣,才把昨日從胖廚子那裏聽太守曾有個姐姐年幼時被拐走的事兒,說完她看向桂氏,同太守說,“大人,這位是我的姨娘,她自幼被人拐走,後被賣去牙行,被京城裏頭的程家買去給程家大小姐做了丫鬟,後來跟着程大小姐嫁去聞家……”
她簡單把桂氏的身份說了說,說自己是聞家庶出女,也說了聞家裴家還有自己的身份。
太守有點震驚,他的的確確沒料到眼前的婦人竟是曾經的皇后。
他是知道兩年前京城裏頭換了天子,新帝藉由大皇子之事流放大皇子一脈,還把皇后給流放了,當時他就覺得胡鬧,哪有把皇后跟皇子公主們流放的。
沒想到眼前婦人就是皇后,昨天還在後廚幫着打雜。
聞氏說出自己身份,一來是打算爲接下來的話做鋪墊,想告訴太守,她並不是找理由跟太守府認親的,亦不是貪慕虛榮,她曾經是皇后,不會貪這點蠅頭小利。
另外也提前給太守通個氣,要是娘真是太守的長姐,太守最好先做打算,這事兒對外肯定不能說,得瞞着。
見太守有點震驚的樣子,聞氏繼續說,“知曉太守被拐的長姐右耳後有顆小痣,後腰還有塊紅色胎記,我娘也正好都有,且我娘年紀大概也是在五十四到五十五之間,覺得太過巧合,所以纔來同太守說說。”
太守聽聞這話後,震驚又有點迷茫。
其實昨日他就覺得聞氏長得像娘,只是覺得聞氏年紀對不上,現在聽聞氏這麼說,若眼前老婦人真是長姐,生下來的女兒像老孃也是正常。
只是眼前的老婦人真是會是長姐嗎?
光憑藉這兩點,他不能判定下來。
太過巧合,而且失望太多次,他更怕眼前的老婦人不是長姐,娘也失望。
桂氏顫着聲問,“大人可記得幼年時家中門院是什麼模樣的?我對幼時的印象已經很模糊,但記得家中院門是木門,破破舊舊,左上角有幾道裂痕,還有個破洞。”
她這話剛落,祝太守臉色也跟着變了。
住了十來年的家,他自然記得,家中木門的確有裂痕,還有個破洞。
接下來桂氏說的話,更是直接讓祝太守落了淚,他聽見桂氏說,“因爲太過久遠,其他事兒一點都想不起來,也不記得自己的名字,但昨兒夜裏,我夢見那扇破舊木門後一個婦人喊,木門外一個大概四五歲的小女孩叫做淑娘,喊淑娘回屋喫飯。”
祝太守腦子嗡嗡作響,想說些什麼,卻發現自己發不出聲音來。
家中的木門,還有長姐的閨名,祝太守跟他娘從未同外人說起來過,就是擔心有人冒充前來認親,能夠說出長姐閨名,自然就說明了一切,何況眼前的老婦人連家裏木門的樣子都說了出來,再也沒有錯了。
見太守這般,聞氏和桂氏心中已經瞭然。
桂氏也跟着落了淚。
祝太守哽咽許久,那聲長姐才終於喊出了口。
桂氏也捂着嘴哭了起來,整整五十年啊,但的確有着一絲慶幸,雖然過了五十年,可娘還活着,她跟娘還能見面,彼此都沒有遺憾。
要不是玉娘得來的這份機緣,恐怕她跟親人就真的錯過了。
聞氏也跟着抹淚。
哪怕知曉眼前老婦人十有八九是長姐,但祝太守還得知道她後腰上的胎記是什麼模樣的。
胎記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以前能夠拆穿那幾個冒充長姐的婦人,也是因爲她們身上胎記的形狀不同,只要眼前老婦人身上胎記能對上,他就能帶着她過去見老孃了。
祝太守擦了淚,跟兩人說了說胎記,桂氏也笑着抹淚,“應該的。”
祝太守領着兩人回正院。
他不敢驚動老孃,請了二人過去偏房,然後去老孃屋裏喊了朱氏。
拉着朱氏過去偏房,同朱氏說了此事。
朱氏有點震驚,實在太巧合了些,但其他信息都能對上,其實不看胎記,她知眼前老婦人應該就是婆母丟失的女兒,也是老天有眼,讓婆母在臨終前了了心願。
等祝太守離開,桂氏脫去衣裳,露出後腰的胎記。
朱氏沒聽過老爺說長姐後腰上胎記具體是什麼樣子,她只要瞧見給畫下來就好了。
她就把桂氏後腰上胎記的模樣大小形狀給畫了出來,端出去給祝太守看過。
祝太守一看,又跟着落淚,顫着聲說,“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多謝天老爺。”讓老孃在臨終前了卻今生最遺憾的事兒。
朱氏鬆了一大口氣。
等裏頭桂氏穿好衣裳,祝太守敲門而入,二人相見,這次祝太守再也忍不住,跪在桂氏面前哭着喊了聲長姐。
桂氏也哭得說不出話來,把人拉了起來。
聞氏和朱氏心裏都不好受。
等兩人都哭過,朱氏抹了下眼笑道:“這是好事兒,咱們現在就過去婆母那邊。”
朱氏說完,遲疑下問道:“老爺,長姐跟外甥女身份不一般,可用告訴孩子們?”
“不用。”祝太守聲音還有點沙啞,揮揮手說,“這事兒不能對外說,一會兒等娘見過長姐,我同娘說說,娘肯定也能理解。”
這事兒要是傳到外頭,給京城裏那兩位知道他是皇后母族的兄長,他這太守位置就別想待着了。
他倒也不單純爲了自己,還有長姐一家人,真要給那兩位得知皇后還有個做太守的舅舅,還是西南的太守,他也握着一部分的兵權,只怕新帝跟太后會想方設法除掉四皇子跟長姐一家子。
所以這事兒肯定得瞞得死死的,除了朱氏,他不打算跟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兒孫後輩講,就怕他們大嘴巴子給說了出來,他了解朱氏的爲人,才放心同她說的。
朱氏點點頭,心裏也清楚得很。
幾人過去隔壁祝老太夫人的房間。
祝老太夫人還在昏睡着,桂氏小心翼翼來到祝老太太面前,看着老太太枯瘦的面容和身軀,眼淚又忍不住滴落下來。
哪怕小時候許多事情都已經不記得,夢中婦人溫柔的喊她淑娘,讓她回去喫飯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娘。”桂氏小聲的喊了聲。
不,此刻應該是祝氏。
祝氏喊完,本以爲老太太不會迴應,沒想到老太太手指動了下,迷迷糊糊喊,“可是我的淑娘回來了?”
“娘。”祝氏忍不住有哭着喊了聲。
老太太這下徹底醒了過來,她已經看不見東西,但那聲娘卻聽得清清楚楚。
她喃喃道:“難不成我這已經是駕鶴歸去了嗎?”還以爲自己已經死了,所以才能聽見淑娘喊她。
祝氏上前握住老太太的手,眼淚也吧嗒吧嗒滴落在老太太手背上,“娘,我是淑娘,我回來了,娘。”
“淑娘?真是淑娘回來了?”老太太驚得掙扎着想要起身。
祝太守上前把老太太扶起,讓她靠在大軟枕上,這才細細同她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還把祝淑此生都經歷過的事情跟老太太說了一遍,連着皇后聞氏的事情也沒瞞着。
“竟是如此,竟是如此,孃的淑娘終於找到了,娘對不住你啊,娘應該給你道歉的。”祝老太夫人掙扎着想要下牀榻,她要是細心些,淑娘哪裏會丟,又哪裏會經受這麼多的苦難。
祝老太夫人掙扎下牀榻,其他人攔着,又是一陣慌亂。
好在過了會兒,老太太終於鎮定了下來,拉着祝氏的手不肯鬆開。
只是什麼話都不說,只拉着祝氏的手一聲聲喊着淑娘。
那雙早已瞎了的眼一邊留着淚,一邊喊着。
祝氏也一聲聲的應着,一點都不嫌。
祝太守看着長姐跟老孃,回頭示意朱氏和聞氏過去偏房,把這裏讓給母女二人。
過去偏房後,三人商議着以後該怎樣。
老太太沒幾日活頭,祝太守是想着讓長姐待在太守府,待在老太太跟前。
但家中兒孫問起來,又很難找理由,兒孫雖不在老孃這邊守着,每日都會過來請安,到時候問起,他總不能說長姐是請來陪伴老太太的奴僕。
一時之間,祝太守也不知要如何處理。
大家都沒喫朝食,先過去喫朝食。
老太太這邊也送了過來,但老太太又跟前幾日一樣,喫不下,哪怕找到女兒,她也喫不下。
祝氏哄着老太太吃了幾口,老太太就不願意吃了,又昏昏沉沉睡下,這次睡下拉着祝氏的手不肯鬆開,祝氏只能先陪着。
聞氏既擔心娘這邊,又擔心家裏玉娘那邊,玉孃的食肆今日肯定在開業,掌櫃應該還是請了孟氏幫忙,但她也惦記着,想回去給玉娘幫忙。
老太太時醒時昏睡着,一直喊淑娘,每次醒來都對太守說自己做了個夢,夢見找到了淑娘,得知不是夢時,又要哭上一場。
等到暮食時,老太太才徹底清醒了點,知道真找到了女兒,暮食依舊沒喫幾口,就是喫不進去,也不是故意不想去喫。
祝氏覺得老太太這樣一直不喫肯定不行,哪怕郎中說老太太沒幾日了,可也不能不喫東西。她是想着,要是老太太能喫得下去東西,說不定身子骨還能恢復些,能多活些日子,她也能在老太太跟前多盡些孝。
所以祝氏想着,老太太願意喫玉娘做的喫食,但玉娘不能不顧營生專門過來饒州城給老太太做喫食,加上她跟女兒一家的身份,不適合讓其他人知曉她們跟太守家是血親關係,得瞞着,她留在饒州城這就不好瞞,不若讓老太太跟她回源寶鎮,就能喫到玉娘做的東西。
對外還能說是老太太只吃得下玉娘做的喫食,所以送去源寶鎮養身體。
說不定喫得舒服,老太太身體還能恢復些。
祝氏就跟祝太守和朱氏商量了下。
祝太守覺得這樣也可以,老太太都這幅模樣,肯定一切以老太太意願爲主。
晚上時候,祝太守問過老太太,老太太也是樂意,還說讓現在就啓程過去。
現在啓程子肯定是不行,祝太守去請了郎中來,問了問老太太能不能坐馬車去其他地方養身體,說老太太現在就喫得下源寶鎮上的一位小廚娘的喫食,所以想送過去養着。
老郎中道:“只是去源寶鎮自然沒事,路上跑慢些,馬車上墊好厚褥子,送過去也挺好,老太太要是能多喫上幾口,說不定還能多活上些日子的。”
老郎中都說可以,祝太守就讓朱氏幫着收拾了行李,他明日會一起送老太太過去,然後再那邊守上幾日。
這事兒自然要同家中的兒孫也說一說,祝太守對兒孫也是說老太太只吃許小娘子做的喫食,所以送去源寶鎮養身體。
但兒孫都覺得一個小廚娘,請來太守府不就好了。
祝太守板着臉告訴兒孫們,說人家開的食肆,昨日過來已經是不錯,豈可用太守府的身份強壓人家來太守府,給兒孫們教訓了一頓,兒孫們也乖乖認錯。
………………
源寶鎮。
許沁玉忙完食肆回到家裏天色已經很黑了,入了冬,天黑的就很快,還是成哥兒送她回來的。
回到家,許沁玉先忙洗漱,寧姐兒知道她大概這個點回,熱水都幫着準備好,跟寧姐兒道了謝,許沁玉回屋洗漱,她現在身上一股鍋子的味道。
剛入冬時,她就弄了個銅鍋子涮羊肉。
專門定了不少銅鍋子,裏面燃着炭火,外面一圈是鍋子,煮些清湯,用清湯來涮各種羊肉和喫食。
先涮羊尾油,這樣鍋子裏有了油味,開始涮各種羊肉,涮羊肉鍋子那就得標準的麻醬調料,麻醬也是她自己熬的,配上她做的木桶腐乳,加上適合清水,再配以其他一些調味料,倒入芝麻油,最後加上芫荽碎和蔥花,一碗香濃爽口的麻醬調料就好了。
麻醬調味就是隻有一個香字,入口香,入腹香,那個香老遠都能聞見。
羊尾油羶味比較重,涮過之後的羊尾油蘸着麻醬入口,雖然有些油,但羶味少了許多,又油又解饞還香得很。
涮過羊尾油之後就是涮各種羊肉涮黑毛肚,羊肉的肉質細膩鮮嫩,入鍋稍微燙個幾秒鐘就能撈出來,再蘸上麻醬,真真是口口生香,喫得根本停不下來。
黑毛肚就是羊毛肚,同樣是燙上個幾秒鐘,喫起來爽口脆嫩,再裹上滿滿的麻醬,入口後嘴巴上都要沾上一圈的麻醬,麻醬香跟毛肚的脆嫩搭配起來,回味無窮。
還有手切羊腿肉,稍微多燙個幾秒,喫在嘴裏,麻醬裹着厚實的羊腿肉,肉汁豐厚。
手切羊上腦,肥瘦相間。
蔬菜有白菜,蘿蔔,豆芽,冬筍,豆腐,蓮藕這些。
涮羊肉鍋子剛出來那會兒,食肆裏的跑堂和成哥兒他們都連着吃了好幾日,說是把人都給香迷糊了。
就連食肆的食客們,也幾乎是連着吃了好幾日。
入冬後就屬這個涮羊肉鍋子最走俏,幾乎每桌必點,很少有人去點其他喫食,只有些食客連續喫上好幾日喫多了才換一頓其他炒菜燉菜喫喫,沒兩天又開始喫涮羊肉。
其實許沁玉想弄火鍋。
但火鍋的話,那就必須用牛油做來鍋底。
通常火鍋都是牛油麻辣鍋配上另外種味道的鍋底,有番茄鍋底,大骨湯鍋子,豬肚雞鍋底,菌菇鍋底等等。
但這裏也沒有番茄,菌菇也不好端上桌給食客們喫,如果是單獨的大骨湯鍋,喫火鍋的滋味就少了許多。
等以後啥時候能買到牛肉牛油,她可以熬些牛油麻辣鍋底弄來自家人喫喫。
洗漱過後,等到入睡時,聞氏和桂氏都還沒回,許沁玉心裏頭就清楚,桂氏肯定就是祝家的血親,現在認了親,就先在那邊住着,至於後續的安排,看那邊是怎麼打算的。
等到第二日下午,祝老太夫人一行人來到了源寶鎮。
路上跑得也是真慢,跑了足足三個半時辰,祝太守跟朱氏一起來的,兩人過來,先把老太太安置在裴家,本來想在西街或者東街那邊買個小宅子,還是老太太不讓,說也想住在桂花巷,後來直接就在桂花巷買了個跟裴家差不多大的院子,找了人把裏頭收拾的乾乾淨淨,喫穿用度也都很快準備好。
本來聞氏想讓老太太住家裏,但家裏還擺着不少玉孃的缸罐,她怕老太太住着有些擁擠。
而且住外頭也能打消別人的猜疑,不然老太太是來源寶鎮養身子,可怎麼住去了裴家?
所以商量過後,還是在附近買了院子,隔得也不院,幾十來步就能到了,祝氏也直接跟着住過去。
不到兩個時辰,老太太就住到了新院子那邊。
晚上的暮食,是聞氏過去食肆那邊端的涮羊肉的鍋子。
聞氏過去食肆一趟,許沁玉這會兒不算忙,因爲這個涮羊肉鍋子準備起來很簡單,食材也不用許沁玉操心,都是成哥兒許風他們準備洗菜切菜配菜的,她只用煮清湯調麻醬碟就好,這幾日天氣比初冬時冷上些,喫鍋子的食客就更多了,幾乎食肆裏頭都是來喫涮羊肉鍋子的。
許沁玉見到聞氏,心裏鬆了口氣,兩人過去雜物間說了會兒,得知外祖母真是祝老太夫人丟失的女兒,許沁玉心裏也爲兩人高興,又忍不住在心底把人販子給惡狠狠地罵了頓,不管哪個時代,人販子都是畜生不如。
晚上還有祝太守跟朱氏也在這邊喫住,他們會陪着老太太待上幾日的。
許沁玉讓就功哥兒跟許風他們端着鍋子食材走一趟桂花巷。
所以祝太守跟老太太他們過來源寶鎮的頭一晚上就是喫的涮羊肉的鍋子。
這頓暮食是過去老太太那邊院子喫的,寧姐兒帶着鳳哥兒芫姐兒都去了。
這事兒也沒瞞着寧姐兒,寧姐兒見到老太太,乖乖巧巧喊了聲曾外祖母,老太太雖然看不見,但還是摸着寧姐兒的手說了幾句乖孩子。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