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美瑞肯內部的登月訂單爭奪 作者:未知 “大統領先生對我們很失望!” 美瑞肯航天局的會議室內,工作岌岌可危的大統領代言人庫納拍着桌子說道。 經典情景再現,會議室裏的其他人都覺得這個一幕出現過好幾次了,有些人甚至想笑。 “天夏這個月16日進行載人登月任務,那麼按照我們之前定下的計劃,我們必須在月底之前發射我們的載人登月飛船,可是現在我們的登月飛船用哪個方案都還沒確定!” “之前你們都說自己的方案進行到99%了,我們不好進行判斷,也不好進行選擇,現在好了,天夏替我們做出了選擇!” “所以,經過智囊團的會議決定,方案採用標準現在統一了,只有一條,那就是誰的飛船可以最早發射,並且必須是在本月內發射,我們就採用誰的方案!” 好吧,這下有些人笑不出來了。 之前的計劃確實是這樣的,而且當時天夏重新定下的載人登月任務執行日期沒這麼早,他們也沒想到對方會提前這麼多。 進度99%什麼的,大家也就是說說而已,畢竟要爭奪訂單嘛,不往大了吹一下怎麼顯得自己牛批? 自己不牛批,宇航局怎麼會選自己的方案? 就像你上班遲到了,你是跟老闆說“沒起牀”呢,還是“在路上”呢? 你玩了一天,結果客戶來催工作,你是說“沒開始”呢,還是“在做了”呢? 答案很明顯。 在路上了(剛起牀).jpg 在做了(打開電腦).jpg 只不過現在天夏那邊直接把發射日期定在了16日,並且所有系統都動了起來,任務需要的設備已經上路了,顯然是玩真的。 對面玩真得了,美瑞肯這邊的情況就像老闆直接到了你家門口,你是要出門還是快到公司了,結果很快就能出來。 所以這下子三家公司有點麻爪,還好,三家也不是都“99%(新建文件夾)”,有兩家進度還是不錯的。 就是網友不看好,但業內人士看好的兩家公司和兩架登月設備。 深藍起源的“國家隊號”登月設備就是當年“阿波羅”登月設備的復刻版,也是經典的上升級和下降級結構,一上一下摞起來。 只不過“國家隊號”登月設備更大了,也摞的更高了。 阿波羅登月設備的高度是7米,而國家隊登月設備卻達到了12米。 重量也從15噸變成了30多噸。 說它是放大復刻,它就真的放大復刻,當初阿波羅飛船是走樓梯下來的,它同樣是走樓梯。 關鍵是,哪怕當初的阿波羅登月飛船樓梯只有2米高,宇航員還廢了好大功夫纔下來,而國家隊登月飛船的樓梯卻高達9米…… 這…… 那真是又直又高,老壯觀了。 可是地面上看着壯觀,到了月球上就是致命缺憾了。 當宇航員穿上行動不便的艙外宇航服下樓梯的時候,他可能要花上一天的時間才能下到月球表面。 好在是因爲飛船變大,飛船在月錶停留的時間也變長了,阿波羅登月飛船的月錶停留時間最長是3天,而國家隊飛船可以停留7天時間,足夠宇航員上下飛船的。 起飛也是傳統起飛方式,拋掉大塊頭的下降級,上升級噴射模塊帶着載人艙升空,然後對接月球軌道上的獵戶座飛船返回地球。 因爲它的突破性不大,所以它的進度確實不錯,是三個方案裏進度最快的。 再就是動力系統公司的“基地號”登月設備。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那是因爲它的外形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月球基地,而不是飛船。 它的技術突破性不大,但是在動力模塊的佈置方式上有不小的突破。 相對於各個模塊都變大,高度突破12米的國家隊號登月飛船,基地號登月飛船的高度卻反向的降了,降到了只有4米。 當然,載人艙低了,如果向上展開太陽能板的話也不算低,高度也超過了10米。 之所以載人艙有了這樣的“低”度,是因爲它把原來放在下邊的動力平臺撤了,佈置到了載人艙的兩側。 載人艙兩側各有兩個大燃料罐,噴射系統裝在兩個內測燃料罐上,它降落的時候先消耗外側燃料罐的燃料,等接近月表的時候拋掉外側的兩個燃料罐,這樣就可以順利降落了。 起飛好說,多餘的東西在降落的時候就已經拋棄了,所以直接點火起飛就可以。 關鍵是它的載人艙距離地面很低,所以樓梯也低,只有1米! 不說那個9米高的玩意了,它比之前的2米樓梯還低,非常方便宇航員上下飛船。 因爲改了結構,所以它的進度比深藍起源的飛船慢一點,不過它跟深藍起源一樣,都是自己的公司牽頭,然後集合好幾個公司的力量共同研發,如果催一催其他公司的進度,應該能更快一點。 當然,它能快的話,深藍起源也能快,所以基本等於都沒快。 最後就是網友們看好的太空叉“登月星艦”了。 相對於其他兩家的聯合研製,它就是單打獨鬥了,而且它不僅單打獨鬥,它的登月飛船還超級巨大。 它的高度突破了30米,重量也突破了100噸。 因爲動力系統和燃料罐都在下方,所以它的出口距離月面超過20米,上下只能靠電梯。 這聽起來讓網友們熱血沸騰,但是也間接增加了它的研製難度和使用難度。 本章尚未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