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永不缺錢

作者:海冰玉
在接下來的十來天裏。

  易飛和鄭韻去了每個分公司或工廠。

  麗飛公司在擴張之前,首先得把現在的公司正常運做起來。

  他們向負責人系統傳達了公司重新定位的管理思想,對生產設備、研發設備進行調研,準備升級改造,確定公司的研發、生產、質檢、銷售、售後的全新理念。

  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至少得讓分公司的領導領會麗飛的文化、把公司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易飛的目的很明確。

  就是充分利用外資還沒有涌向華夏的這幾年時間,把麗飛公司各個分公司都打造成有獨立研發能力、生產能力、銷售網絡的現代化企業。

  九四年以後,匯率調整,大批外資進入華夏市場。

  麗飛公司才能在各個領域具備競爭力。

  這也是他接受媽媽的投資,對麗飛公司未來計劃的項目匆匆上馬的原因。

  未來幾年,正是企業發展的機會。

  九四年以後,纔是國內企業接受真正考驗的時候。

  無論是國營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迎來抉擇的時刻。

  九四年以後的幾年,不知道多少華夏品牌被外資不懷好意的通過合資、購買再束之高閣,最後消失。

  不要以爲外資進入華夏,是幫助華夏發展的。

  很多企業、個人喫着華夏飯,還砸華夏的鍋。

  千方百計的阻礙華夏民族工業的發展。

  易飛也想着這幾年多賺錢,看能否能收購一些品牌。

  幾年後,事實證明,他想錯了。

  就算麗飛公司出更多的錢,人家也不賣給他。

  當地領導也不同意。

  因爲麗飛公司本身最多算合資企業,錢沒有外資的香。

  真他麼的是日了狗了。

  外資低價收購了這些品牌,利用這些品牌的銷售渠道銷售自己的產品,對這些品牌進行雪藏或打壓,不進地任何投資,還無端提價,藉機推廣自己的品牌產品。

  當自己的銷售渠道完善後。

  就完全拋棄這些國內品牌。

  甚至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國內企業。

  可是,想東山再起就太難了。

  控制國內市場後,就找各種藉口提價或變相提價,以謀取高額利潤。

  問題的關鍵在於。

  很多品牌當初是被動合資的。

  很多人認爲國外的月亮都比華夏圓。

  把所有目前的運營的公司全總調整完畢後。

  鄭韻說道:“小易總,這次公司可要投入不少的錢,可那幾個承包的廠只有五年承包期,改造工廠環境我們已經花了不少錢,如果到時候不承包給我們,不是虧了。”

  投資別的分公司、研發中心,她沒意見。

  她知道小易總的雄心壯志,反正他現在也有錢。

  可是在那幾個承包工廠上投資這麼大,她覺得不妥。

  將來不給承包是一個原因。

  她也能猜到,這些承包的工廠也有那些廠領導的暗股。

  每個廠再投入幾十萬,甚至幾百萬,那還不如建個新廠算了。

  那些廠領導的暗股,可不包括麗飛公司對現有廠房的改建和設備的升級。

  “不承包就不承包唄。”

  易飛無所謂地說:“五年後,我們有人、有經驗、有技術、有市場,不承包我們就建新廠,怕啥,你不用擔心公司沒錢,我保證麗飛公司絕不會資金鍊斷裂。”

  他明白鄭韻的意思。

  五年後,下崗潮來臨,國營企業的效益越來越差。

  有的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這些承包廠的人會不跟着麗飛公司,回到原單位去?

  回原單位等着下崗?

  估計沒這樣的傻子。

  真不給承包,也不改制的話。

  好辦啊,帶着人、技術到外地建廠,還能額外要點優惠條件。

  那時候,關副府長就是關府長了。

  估計他絕不會同意。

  他要繼續承包給自己,自己還不幹呢。

  那隻能改制,讓麗飛公司收購這些分廠。

  也別指望麗飛公司花太多的錢,貴了我就建新廠了。

  至於刑志東他們在承包廠有股份,那點錢易飛更看不上。

  這幾個廠的生產設備目前都不錯,人家還把廠內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逐漸調到這些承包廠,老弱病殘全收回了廠裏。

  憑什麼?

  還不是爲了那點錢。

  幾年時間,麗飛能打造出一隻年富力強的研發、生產、銷售隊伍可比那點錢寶貴多了。

  就說電子管廠吧。

  婁松江把前幾人分配到精密機械廠的六名大學生、四名大專生、十名小中專生、一批技校畢業的年輕人全調到了電子管廠。

  還把一些超過五十歲,又沒啥特長的工人調回精密機械廠。

  大大提高了電子管廠的技術能力。

  婁松江還承諾以後的幾年,陸續向電子管廠輸血。

  葉瑛都笑得合不攏嘴了。

  以前,電子管廠能搞研發的就她和袁立忠,加上幾個打雜的老師傅。

  袁立忠對技術把控很嚴,他就想把電子管技術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精密機械廠前些要的大學生中也有學電子管相關專業,他卻一個不要,只能留在精密機械廠。

  現在,這些人全部調到了電子管廠。

  研發中心一下子擴充到一二十人,而且多少都有些工作經驗。

  小易總雖然掌握電子管最新的技術。

  可是,那只是理論上的,總得有人幹活,做實驗,把理論轉變爲商品吧。

  現在,有人了。

  這些人的檔案都在精密機械廠。

  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袁立忠也完全變了。

  過了年,他和葉瑛研究出一款新型的電子管,無論是材料、工藝都是國內沒有的。

  其實也不算研究。

  葉瑛直接拿出了設計圖紙,上面材料、工藝都寫得清清楚楚。

  直接加工調試即可。

  葉瑛告訴他,他可以寫篇文章,署名他寫第一位,自己第二位,小易總第三。

  袁立忠有點不好意思。

  畢竟在這個項目上,他寸功未立。

  可是他也知道,這篇文章一旦發表,他在國內電子管行業地位將升一大截。

  葉瑛告訴他,小易總說過,麗飛公司要培養一批專家學者,您本來就是專家,小易總要把您打造成電子管行業首屈一指的專家,以後,我就是您的學生。

  相處一段時間,她也沒那麼討厭袁立忠了。

  水平還是有的,就是功利心有點強。

  這個也不算太大的缺點,誰沒點自私心呢。

  袁立忠是三月份寫的這篇文章,沒想到,四月份就收到國內最有權威的電子管期刊的來信,那篇文章被錄取了,而且五月份就發表。

  這讓袁立忠有點意外。

  一般期刊雜誌,就是錄取你的文章能在一年內發表就不錯了。

  尤其是知名期刊,人家一年的內容都排好了。

  哪有隔月就發表的。

  他相信,絕不是編輯因爲他在電子管行業中那微不足道的名氣。

  他爲什麼從海城電子管研究所跑到臨東。

  就是因爲,他覺得在海城,沒有出頭之日。

  回老家時,正好臨東市府有意在精密機械廠組建電子管車間。

  袁立忠跑去問葉瑛。

  葉瑛輕笑着說,套句小易總的話,這就是資本的力量。

  她在該期刊做了一年的廣告宣傳,並承諾以後每年都會做,又沒有幾個錢。

  袁立忠就徹底服了。

  閒暇之餘,真的做起了葉瑛的老師。

  他知道,那個電子管的技術不是來自葉瑛,而是來自小易總。

  葉瑛的專業是自動化控制,學的是電子和機械,對電子管其實所知了了。

  袁立忠覺得,自己都快六十了,收葉瑛這個學生也不錯。

  將來,以現在的電子管人員爲班底。

  再引進一些人才。

  易飛相信,五年以後,麗飛電子管公司研發心中,定能成爲國內最有影響力的電子管研發基地。

  因爲,他連三十年後的電子管都清楚。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