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娘娘

作者:未知
看着身前恭敬的阿三和阿四,方陽擡手一揮。 瞬間。 大量靈氣彙集,直往兩鬼體內鑽去。 感受到平時極難吸收的靈氣,蜂擁而至,兩鬼瞬時一呆,還沒搞清楚狀況,就聽得方陽的聲音傳來。 “凝神靜氣,吸收靈氣!” 反應過來,兩鬼忙努力吸收這還在源源不斷涌來的靈氣。 片刻。 身子不斷凝實,擴大,陰氣、鬼氣不斷凝實的兩鬼突然面露痛苦之色,且雙眼發出滲人的紅光。 暴戾之氣大漲! 原本,只是孤魂野鬼的兩鬼只是陰氣重,道行卻不高,常人若是懂點對付鬼物的手段,就能對付他們,且兩鬼鬼性還算平和。 可現在,靈氣的大量灌輸,竟然使得兩鬼實力增長的同時,目露紅光,暴戾之氣高漲,而且在方陽的感覺中,兩鬼的靈智竟然在慢慢消散,被一種本能取代。 猶如野獸一般。 在九叔處,方陽無意間給那隻鬼提升實力的時候,並沒有發現這一點,但現在,他已經對兩鬼使用了茅山的御鬼之法,和他們之間有了一種心靈聯繫。 能輕易的感覺到兩鬼的感受和變化,這才發現了他們在實力提升的時候,靈智消散的情況。 故此。 感受到這一點,方陽眉頭一皺,揮手間,將被自己聚集來的靈氣給驅散開去。 他要的是能幫他辦事的,有獨立智慧的鬼物,而不是沒腦子,憑本能行事的野獸。 等靈氣驅散後,方陽仔細觀察了一番眼前的兩鬼,感應了一下他們心中所想,鬆了口氣,還好,出手還算及時,沒有真的使得兩鬼靈智全無。 知道了大幅提升鬼物實力,會使得他們喪失靈智後,方陽感嘆,上天果然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沒有取巧的路徑。 要不就老老實實,慢慢修煉;要不就實力大漲,但卻變成野獸一般,被本能驅使。 見兩鬼還在消化入體的靈氣,方陽便沒有多管他們,而是在腦海在翻閱着《茅山祕錄》,看看裏面有沒有關於這方面的記載。 結果,仔仔細細回憶了一遍《茅山祕錄》,卻沒有發現任何有關這一點的記載,連隻字片語都沒有。 過不多久。 只見,閉目站在方陽身前努力吸收體內靈氣的兩鬼,猛然睜眼,原本泛着淡淡綠光的雙眸,夾雜着一絲紅光。 感受到兩鬼醒轉,方陽擡眼:“感覺怎麼樣?” “多謝主人,感覺非常好!” 揮了揮比原本凝實的多的手臂,阿三略帶暴戾之氣的聲音響起,其中充滿了興奮之意。 “實力如何?” “啓稟主人,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百五十年的道行!” 聽得阿四的回答,方陽點了點頭,對於他們能達到一百五十年的道行,方陽還是比較滿意的,現在,這兩鬼的實力,相當於入道境的修道者。 實力比之之前可以說是提升了一大截,對方陽來說,也算是對他有點幫助。 鬼修一道,在《茅山祕錄》中也有記載,不過他們與修道者的境界劃分不一樣,他們是以道行來計算的。 每兩百年道行爲分界線。 而這道行,並不是指他們存活的時間長短,而是指能發揮出的實力。 剛成鬼,且道行低於一百年的,都是一些沒什麼實力的鬼,只要學過一些驅鬼之法的人,都能對付。 而一百年到三百年道行之間的,則相當於入道境的修道者,這個時候,他們就已經不是一般的道士能對付了,就算是同境界的修道者想要對付他們也是十分困難。 而三百年到五百年道行之間的,則相當於宗師境的修道者,這個時候,就可以算是一方鬼王,霸距一方了。 只不過,想要成爲宗師境的鬼修,成爲鬼王,談何容易。不但需要鬼物天資高絕,還需要渡過一次小劫,天、地、人三劫取其一。 渡過,則成鬼王之境;渡不過,則煙消雲散,多年苦功化爲烏有。 至於五百年以上的鬼修,則是相當於金丹境的修道者。而想要得五百年道行,需渡過一次大劫,而且到了這個時候,境界的劃分,已經不再是以兩百年爲分界。 修道者,到了金丹境,就可以稱之爲地仙,爲陸地真仙之意,壽長五百載,雖有誇大的嫌疑,但也差之不多。 而鬼修五百年以上,也可以稱之爲鬼仙一流,當然,這所謂的鬼仙,名不符實。若真想成鬼仙,必須在隨後的時間裏,經過各種大小劫難,再得五百年的道行,達到一千年道行,纔算是有了鬼仙的實力。 但只是實力,還需要了因果才能跳脫輪迴,不在五行,正式成爲鬼仙。 只不過,人修成仙都困難重重,更別說是異類得道,他們在修煉途中,所要經歷的劫難比之修道者要多的多,大部分連百年道行都達不到,就消亡了。 而能成鬼仙者,必是要有大智慧、大毅力、大福緣之鬼,可謂是少之又少,基本屬於不可能的事情。 至於修道者,在金丹之後,則有兩條路。 一是入世修行,開始積累功德,消除因果,成仙得道。 二是隱世修行,躲避因果,努力修煉,最後以自身功力強行抗下因果,成仙得道。 這些,在《茅山祕錄》中都有記載。 但最後,在記載完一切的文後還言明,要弟子莫要想着成仙了道,應以降妖除魔爲己任。 說實話,在方陽看來,之所以在後面還要加上這句話,無非是在這個時代,成仙過於困難,與其以成仙這種不切實際,鏡花水月的目標進行修煉,還不如說是降妖除魔的好。 一眉道長身爲茅山主脈的傳人弟子,現今都以及五十多歲,還只停留在入道境,而他見過的,茅山派修爲最高的祖師,也不過是真人境。 且修煉一途,越往後,突破越難,難度那是呈幾何倍數上升,莫說是金丹境,便是宗師境,現在修道界存不存在都不知道。 要知道,茅山派在修道界,可是一等一的大派,他們派中都只有真人境的修道者,那其他門派怕也好不到哪兒去。 故此,成仙了道,在這個時代不過是一幻想罷了! 想罷。 看了兩鬼片刻,知道不能再給他們增加實力,不然就弄巧成拙的方陽,現在想的是給他們找一個寄身之所。 看了看身上之物,一笑,方陽一頓手中竹杖:“你們以後就寄身於這竹杖之中,潛心修煉,有事我自會通知你們!” 聞言。 拱手,恭敬行禮,兩鬼立馬化成兩道青煙,沒入方陽手中竹杖之內。 見此,方陽起身,身形沒入黑暗之中。 …… 第二日。 告別熱情挽留的村長和前來道謝的老嫗、阿文,在村長家休息一晚的方陽,拄着竹杖,離開村子。 繼續前行。 知道方陽是遊方道士後,村長告訴方陽,在這村子的後面,還有一村子。 按村長所說,村子後面有一條沿山小路,順着小路一直往前,越過幾座山後就到了。 但由於路途過遠,兩村交往不多,所以這路可以說就是一條小徑,甚至許多地方都沒有路,完全就是現走現開。 而方陽現在,就是準備去村長所說的那村子看看。 順着小路一路前行。 走了沒多久,前方就已經沒路,只剩雜亂的荒草。 見此,方陽縱身一躍,腳下輕點,身子在樹梢掠行,按照下方隱隱約約的小路痕跡而去。 身爲先天宗師的他,自然不會像村民一般,真的去劈荊開路,浪費時間。 哪知。 剛走沒多久,身在半空的方陽突然聽得手中竹杖中傳來阿三的聲音:“主人,我們還是不要去那村子了吧!” 嗯~? 眉頭一皺,知道這其中必定有問題的方陽,落下,站於林中一巨石之上。 一頓竹杖。 只見,一道青煙瞬間自竹杖中冒出,落在方陽身前,扭曲變化,顯出阿三的模樣。 “拜見主人!” 一出來,阿三就向方陽行了一禮。 “不必多禮!” 輕輕擡手,方陽看着阿三,“你剛纔說不要去那村子,可是因爲那村子有什麼古怪?” 聞言。 不敢隱瞞,阿三恭敬道:“主人,那村子有神護着,方圓五十里內無有鬼怪敢進村冒犯,故此,我們不敢進入!” “神?” 眉頭一挑,方陽立馬就知道這所謂的神有問題,這個時代,修道者修煉都如此困難,更別說是走神道的神了。 根本就不可能。 故此。 方陽立馬問道:“你可知那神是如何來的?底細如何?” 搖搖頭。 阿三一臉爲難:“主人,我只知道這神是十年前到的那村子,他一到,那村子方圓五十里之內的鬼怪就都被驅趕出來。結果,有不服的惡鬼集結人手前去生事,但一進村就再也沒有出來,鬧出了很大的動靜。 如此,我才知道了那裏有一個神存在,從此不敢踏入一步。所以,對他的底細,我是一點也不知道。” 點點頭,知道阿三什麼也不知道的方陽,也不再多問。 將阿三收入竹杖後,他繼續前行,準備去那村子一觀。 原本,去不去都無所謂,但現在知道了那裏有一個神,被勾起好奇心的他,那就非去不可了。 感覺到方陽前往的方向,竹杖中的阿三和阿四,對視一眼,皆是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擔憂,在他們看來,那可是一尊神靈啊! 方陽這樣過去,他身爲人可能沒事,可他們兩是鬼,若是一個不小心,惹惱了那神,被那神給打的煙消雲散,只怕他們哭都沒地方哭。 迅速掠行,不多時,站於樹梢的方陽,凝神看着山下一不大的村子。 這村子,毫無奇特之處,與一般的村子別無二致。 唯一的區別,便是村子上方,籠罩着的一股淡黃色氣體。 這種氣體,一般人是看不見的,但在方陽眼中卻是分毫畢現。 看了片刻,毫無發現。 提高心中警惕,方陽往村子而去。 這種氣體他從未見過,鬼物的乃是黑色氣體,芭蕉精的乃是綠色氣體,這種氣體他卻是第一次見,小心駛得萬年船,由不得他不小心行事。 到得村口。 還沒進村,當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村口一棵數人合抱粗,高達十數丈的樟樹! 樟樹,在民間傳說中,乃是有靈的靈樹,能保村子安寧。人們奉樟樹爲神樹,成爲地方保護神或家族祖先的化身,祭樹避災或寄名樟樹是重要的民俗之一,祈求風調雨順、六畜興旺、健康長壽。 其中,最常見也最爲人們重視的,就是認樟樹爲樟樹老爺或者樟樹娘娘。 事先選擇一個初一、十五的吉祥日,將孩子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寫在紅紙上,藏在孩子的胸口衣服內,一大早由父母或長輩抱着孩子,在樹腳下襬上酒菜飯等供品,擺完供品之後,點燃兩根紅燭,宣讀寫在紅紙上的“認娘書”,拜認樟樹爲娘,祈禱樟樹老孃對孩子多加關照,使孩子勿生百病、日夜成長等等,然後將紅紙或貼或掛在所要拜認的樟樹上。 再燒黃表紙,再拜幾拜,撤回供品,儀式結束。 拜認樟樹娘娘以後,就如簽下生死契約,孩子對待樟樹就要像對待生身父母一樣,孩子生日或四時八節,都要用香燭祭拜。過去春節時,孩子也需要給樟樹娘娘拜年,爲它貼上春聯掛上彩燈。 這種禮節,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淡化而自行結束。 更有趣的是,有些大戶人家若生女嬰,也會在家中庭院栽樟樹一棵,女兒到待嫁年齡時,樟樹也長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樹,便知該家有待嫁姑娘,便可來提親。女兒出嫁時,家人要將樹砍掉,做成兩個大箱子,並放入絲綢,作爲嫁妝,取“兩廂廝守(兩箱絲綢)”之意。 而眼前的這棵樟樹,上面貼滿了各種紅紙、白紙,寫着生辰八字,各種心願,且在樹根處的泥土上,插滿了燃盡的蠟燭、清香。 上前,仔細看了看,並未發現這樟樹有何奇怪之處後,方陽便初步將這樟樹從自己的懷疑名單中剔除。 看來,村子上方的淡黃色氣體,不是這樟樹發出。 搖搖頭,走過樟樹,進入村子。 剛一進入,走不多久,便見一羣村民正圍在村中祠堂大門處,聊天說笑。 見此。 爲了打探清楚這所謂的神的底細,方陽立馬上前幾步,作了個道稽:“貧道見過諸位施主!” 聞言。 村民立馬轉頭,看向方陽,‘道長客氣了’,‘道長快坐’……問好聲緊接着響起,一大娘還熱情的請方陽坐下。 “我們這山高路遠,偏僻異常,道長怎得會來此?” 請方陽坐下後,大娘笑看着方陽,開口詢問。 農村的大娘大媽就是這樣,也不怕生,經常第一次見面就會問長問短,這屬於一種熱情的表現。 聞言。 方陽笑了笑:“貧道偶然聽聞,貴寶地有一靈驗異常的神靈,故此,慕名前來,失禮之處還望恕罪!” “哎~!” 見方陽如此說來,這大娘忙擺了擺手,“道長這是哪裏話,什麼失禮不失禮的,您到我們這小地方來,那就是貴客!” 說着,這大娘原本想伸手往祠堂裏指,但這手擡到一半她卻又突然放下,衝方陽努了努嘴,向祠堂裏面示意了一下:“娘娘就在裏面!” “娘娘?” 話音一落。 見方陽皺眉,另一村民忙在一旁說着:“娘娘就是我們村供奉的神靈,保佑我們村風調雨順,不受邪魅侵擾!” 點點頭。 方陽轉頭往祠堂一側看去。 這祠堂正對大門的牆壁上,畫着一身穿金甲的將軍,按村民的說法,這畫像乃是村子的老祖宗,原是宋朝時的人一員大將。 因被人誣陷而丟官去職位,舉家搬遷此地,多年下來,便形成了這個村子。 而在畫像的左右兩邊,擺放着數不清的靈位,乃是村中逝世的先人。 至於方陽看向的祠堂大門左邊牆壁前,卻是有着一神龕,龕中乃是一牌位,牌位上的字卻是看之不清,而在神龕前,則是擺放着一張供桌。 桌上有着一被紅布蓋着的東西。 看着在清香繚繞下的牌位,方陽眉頭大皺,仔細看了看後,他並沒有在這牌位上看出任何鬼物或是妖物的蹤影。 難道,這假扮神靈的東西,道行這麼高? 自己竟然一點也看不出來? 眼睛一轉,方陽不再看着這牌位,反而故意大喇喇的伸手指着這神龕中的牌位,對一旁的大娘道:“大娘,不知道這神龕中的牌位,可就是那神?” “別瞎指,要遭報應的!” 見此,大娘忙將方陽的指着的手給壓下,小心的看了看那牌位後,這才小聲說着,“道長,您可不能對神無禮啊!娘娘可靈的很,要是被她老人家知道了,你就慘了!還好,現在娘娘在仙山修煉,不在此處,不然……” 說到此處,這大娘沒在往下說。 “仙山修煉?” 聞言,方陽略微一想後,點點頭,看來這所謂的神不在此處,難怪自己在這牌位上看不到這所謂的神。 想罷。 方陽問道:“大娘,那不知道這娘娘是在哪座仙山修行啊?” “這我們就不知道了!” 搖搖頭,大娘笑道,“這娘娘是神,高高在上的,我們凡人哪裏知道娘娘去哪兒了!” “也是這個理!” 聞言,方陽順着大娘的話附和一聲,但緊接着他故意做出一副好奇的樣子,“既然你們不知道娘娘在何處仙山修行,那你們若是有急事,一時之間豈非聯繫不上娘娘?延誤大事?” 哪知,方陽剛說完。 就見在場的村民皆是笑了起來。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