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乾清宮

作者:未知
紫禁城分內廷和外朝。 內廷乃是宮中妃嬪所居住的場所,外朝大臣王爺未得召見不得入內。 而乾清門則爲乾清門爲紫禁城內廷的正宮門。初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 乾清門是帝后寢宮以及嬪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區域內廷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正門,在清代是皇帝‘御門聽政’的地方。 乾清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高約一十六米,單檐歇山屋頂,坐落在高一點五米的漢白玉石須彌座上,周圍環以雕石欄杆。 門前三出三階,中爲御路石,兩側列銅鎏金獅子一對。中開三門,門扉安設在後檐部位,門廳敞亮,兩梢間爲青磚檻牆,方格窗。 檐下施單昂三踩斗栱,繪金龍和璽彩畫,門兩側爲八字形琉璃影壁,高八米,長九點七米,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裝飾,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絢美豔麗,在陽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將乾清門映襯得華貴富麗。門內有高臺甬路連接乾清宮月臺。 乾清門東爲內左門及九卿值房,西邊內右門及軍機處,門前廣場東西兩端爲景運門、隆宗門。 景運門位於乾清門前廣場東側,東向,與西側隆宗門相對而立,面闊五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單昂三跴斗拱,徹上明造,梁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明間及兩次間闢爲門道,門扉設於後檐金柱處。 門道內外設礓磋慢道以便車輿出入,門內北側爲蒙古王公大臣值房及九卿值房,南側爲奏事待漏值所。門外東爲奉先殿,北爲毓慶宮。 隆宗門位於北京乾清門前廣場西側,西向,與東側景運門相對而立,形制相同。面闊5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單昂三踩斗拱,徹上明造,梁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明間及兩次間闢爲門道,門扉設於後檐金柱處。 門道內外設礓磋慢道以便車輿出入。門內北側爲軍機處值房,門外正西爲慈寧宮。此門是內廷與外朝西路及西苑的重要通路,是緊靠皇帝住所的一處重要禁門,非奏事待旨及宣召,即使王公大臣也不許私入。 清代帝王喜園居,康熙、雍正、道光等幾位皇帝均卒於紫禁城外的西郊皇家園林中,他們的梓宮均由隆宗門迎入,並於門內齋集舉哀。 景運門與隆宗門均爲進入乾清門前廣場的重要門戶,進而可通往外朝中路及內廷中路各處,因此也被稱作“禁門”。 自親王以下,文職三品、武職二品以上大員以及內廷行走各官所帶之人,只准至門外臺階二十步以外處停立,嚴禁擅入。 乾清門是連接內廷與外朝往來的重要通道,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一日,請權貴祗候乾清門,出聲無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義折之。’ 在清代,乾清門則又兼爲處理政務的場所,清代的‘御門聽政’、齋戒、請寶接寶等典禮儀式都在乾清門舉行。 所以說,乾清門纔是清朝時期的上朝所在地,乃是體現一朝正統的所在,也是權力的象徵,受到皇氣的長時間洗禮。故此,這乾清門前的廣場上皇氣比之太和殿還要濃郁一分。 方陽在走入乾清門的時候,卻見一直陪着他的楊妙手突然開口:“方真人,在下就先送您到這裏了,畢竟,老祖宗現在在閉關,在下還是要趕回去護法,不能耽誤!不過您放心,在下已經打點過了,您可以隨意在這紫禁城裏四處觀瞧,沒人會來打擾您。 當然,您最好還是別去頤和軒那邊,因爲您一但去了那邊,那在下也不敢保證會不會引起諸派的誤會,擾了您的清靜!” 聞言。 方陽點了點頭,對楊妙手一笑:“楊門主但去便是,貧道正喜清靜,一人在這紫禁城逛逛挺好!” “那在下就告辭了!” 拱手行禮之後,楊妙手轉身往外走去。 待楊妙手身影消失後,方陽搖頭一笑,那盜門的老祖哪裏是閉關,只怕他現在正時刻關注着紫禁城,就待裏面鬧出動靜,他就會找機會悄悄潛進古井。 而至於那老者爲什麼要對楊妙手說是閉關,在方陽想來,老者也是爲了以防萬一。畢竟他入古井一事十分危險,很可能一去不回,而盜門又只有他一個真人,一但他出了事,被外人知曉,只怕盜門就危險了。 所以,他對外言稱自己閉關,更是小心謹慎的對楊妙手這個門主都沒明說。 因爲這樣一來,不論他能不能再出古井,只要他不出關,只要他被困古井的消息不外傳,那就能保盜門一段時日。 這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搖頭笑了笑,方陽繼續往前行去。 這乾清門前廣場上的皇氣雖比太和殿濃郁,但方陽未曾停下腳步,而是越過廣場,擡步走上乾清宮前的丹陛,擡頭看了眼掛於乾清宮大門上方,書有滿漢兩種文字的乾清宮匾額後,輕輕揮手,欲要打開緊閉的大門。 哪知。 真氣發出,卻突見乾清宮大門之上猛然閃過一道白光,白光消散,方陽所發出的真氣也同時消散無蹤。 嗯~? 見此,方陽眉頭一皺,上前幾步,仔細看了看後,發現,在這乾清宮的大門之上,竟然有着數道封印。 而這些封印,不僅有道門一脈的,更有下九流諸門的,甚至連佛門的蓮花封印都在其中,可謂是十分雜亂。 知道了乾清宮被封印後,方陽看着這些封印一笑。 原本,他只准備進乾清宮看看,沒有多大的熱情。而現在,在看了這些封印後,他好奇心大起,不知道這裏面是有什麼東西,竟然能引得諸派同時封印,這對方陽來說,還必要進去看看不可了。 這門上的封印雖多,但卻不是多強,想要破除的話雖要費一番手腳,但還難不住方陽。 片刻之後。 封印破除,方陽懷着好奇心,邁步入內。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即民間所謂“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中的第一座宮殿。乾清宮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高二十米,重檐廡殿頂。 殿的正中有寶座,兩頭有暖閣。乃明清十六個皇帝的寢宮:明朝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爲寢宮(自雍正始移居養心殿)。 他們在這裏居住,也在平時處理日常政務,清代順治、康熙年間,乾清宮與政務關係相當密切,皇帝在這裏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 雍正帝雖移居養心殿,但還是經常到這裏選派官吏、批閱奏文。 而在乾清宮前露臺兩側有兩座石臺,石臺上各設一座鎏金銅亭,稱做江山社稷金殿,口語也稱其爲金亭子。金殿深廣各一間,每面安設四扇隔扇門,重檐。圓形攢尖式的上層檐上安有鑄造古雅的寶頂,象徵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 自雍正皇帝移住養心殿以後,這裏即作爲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一些日常辦事機構,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都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乾清宮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強。 故此,太和殿雖在紫禁城諸殿中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卻不常使用,導致其皇氣不甚濃郁;而乾清宮雖建築等級不是最高,但卻是經常使用的地方,且還是皇帝長居之地。 而皇帝號稱天子,聚集一國氣運,皇氣皆是出自其身,所以,這乾清宮中的皇氣可謂是紫禁城內第一濃郁。 方陽剛進乾清宮,才擡頭看了眼正前方皇座上方懸掛的‘正大光明’匾額一眼,還未細瞧,便被整座大殿內活躍的皇氣給驚了一下。 只見,在這大殿內,常人看之不見的明黃色皇氣,正在不斷的翻滾流轉,一層疊着一層,濃郁的不像話,且其中竟然隱隱有着一條皇氣幻化出的金龍,在這皇氣中沉浮游走。 而大門一開,這乾清宮內的皇氣便似找到了宣泄口一般,蜂擁而出,往大殿外衝去。 正巧,皇氣往外一衝,將剛進門的方陽給包裹在了其中,這一下,卻是令得方陽大爲驚駭,聞聽着耳中隱約的龍吟之聲,看着那條皇氣金龍往自己身後的大門衝去,被皇氣包裹在其中,方陽不敢亂動,生怕自己一動就引起皇氣的反應,被視爲敵人。 現在,前朝剛滅,這些皇氣正是無主的時候,是最容易吸收,可同時也是最危險的時候,沒了主人的壓制,這些皇氣會做出些什麼可就不好說了。 一但它們將方陽視爲敵人,那在這麼濃郁的皇氣攻擊下,莫說是方陽了,就算是成了仙的仙人,怕也要喫上一個大苦頭。 方陽由於被皇氣包裹,不敢亂動,只能看着皇氣往外衝去,變的稀薄,心中焦急異常。 就在這時,一直被方陽攜帶的御賜寶劍猛然躍出,方陽對皇氣忌憚,御賜寶劍可沒什麼顧慮了。 在方陽剛進紫禁城的時候,感應到皇氣的御賜寶劍就已經蠢蠢欲動,若非方陽壓制,只怕它早就自動躍出,吸收皇氣了。 此時,面對這麼濃郁的皇氣,且方陽也沒有再壓制它,導致這御賜寶劍再也按捺不住,不用方陽操控,它直接自方陽背上衝出。 寒光閃動間,御賜寶劍直接堵住了乾清宮大門,阻擋了皇氣的外泄。 一頓。 只見,原本蜂擁而出的皇氣,在御賜寶劍堵住大門後,齊齊一頓,似活物被突發情況給嚇的一愣的感覺。 但緊接着,這些皇氣猛然暴動起來,整個大殿內颳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狂風,濃郁的皇氣在那條皇氣金龍的帶領下,瘋狂衝向大門,想要撞開御賜寶劍。 這般一來,方陽立馬瞅準機會,身子閃動間便出了大殿,立於御賜寶劍之後,看着前面發生的情況。 而皇氣現在的注意力都在御賜寶劍身上,對方陽的動作倒沒有太大的反應。 隨着皇氣的衝擊,御賜寶劍滴溜溜一轉,劍柄之上的兩顆羊脂玉霎時發出一道皇氣,將整個劍身籠罩在其中。 而待這寶劍原本自帶的皇氣一出後,那些乾清宮內想要撞開御賜寶劍的皇氣,只一接觸這寶劍上的明黃色皇氣,瞬間便被吸收進劍內,與寶劍中的皇氣相互融合,增強寶劍的威力。 衝擊、吸收,衝擊、吸收! 一邊是不斷的衝擊寶劍,想要出乾清宮;一邊則是不斷的吸收皇氣,壯大己身。 兩方暫時形成了一種脆弱的平衡。 方陽看着寶劍中不斷增強的皇氣,心中大喜,現在,只待寶劍將皇氣吸收完畢或是再也吸不下到達頂點之後,那他的紫禁城之行就算是完成了。 只不過,這還要是其中沒有意外情況發生纔行。 所以,方陽現在站在門外看着御賜寶劍,表面上看沒有什麼,但其實他暗中卻是提高了十二萬分的警惕,注意着周圍的一切。 而就在御賜寶劍大肆吸收皇氣的時候。 卻見由於皇氣溢散,乾清宮之上,冒起大量常人瞧不見的明黃色光芒。 此番動靜,不止紫禁城之內的人,便連紫禁城之外的修士,也能看的一清二楚。 至於那一直跟着方陽的真人,則更是瞧的真切,此時,他見方陽竟然能吸收自己等人拿之沒辦法的皇氣,在大驚之餘心中也是升起了一絲想法。 他們這些諸派的修士,在進紫禁城查探那件寶物的時候,就知道乾清宮內皇氣濃郁,早就眼饞的要死,只不過由於沒人有能力吸收,這才合力將乾清宮封起,阻止裏面的皇氣消散,留待以後。 哪知。 現在,這封印竟然被破了。 還有人能吸收皇氣,這一幕被這跟隨的真人看見,他又如何能不起心思?若說他對這皇氣毫無想法,那就是天大的笑話。 而就在這真人起心思的時候。 紫禁城內,頤和軒內還在值守古井的諸派弟子,頓時擡頭,看向乾清宮方向。 待見得那沖天的皇氣後,沒有絲毫猶豫,他們盡皆動身,往乾清宮掠去。 紫禁城外,不起眼的三處院子裏,各自在內打坐的一道、一僧、一女子,在方陽破開封印的瞬間猛然睜開眼,看向紫禁城方向。 毫不停留。 一閃,三人各自自屋子裏消失無蹤,往紫禁城而去。 同時。 一直注意着紫禁城的盜門老者,在見得乾清宮上方的皇氣後,心中一驚,暗道方陽入內竟是爲了皇氣! 不過,他也沒多做思考,直接動身往紫禁城掠去。 一直等着這個機會的他知道,方陽鬧出這般大的動靜,必定會吸引全京城修士的注意,而這個時候,正是他入古井的最佳時間。 就算到時候被發現有人悄悄入井,卻也不知道是他,如此一來,也不會有人知道盜門已經沒了真人坐鎮。 況且,他還對外宣稱自己在閉關,想必也沒人會懷疑到他身上。 一時之間。 因方陽吸收皇氣的舉動,京中頓時熱鬧了起來,三教九流之人現在各個的目光都聚集到了紫禁城中。 便連軍政府也沒閒着,立馬派人入紫禁城。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