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找到幾人 選蔣德璟

作者:紫月藍冰
顧橫與龔鼎孳找了一段時間,最終確定以蔣德璟大人爲首,陳子壯、倪元璐、顧錫疇、文安之、陳子龍等幾個歷史上忠於大明、很有氣節的人爲輔,負責維持朝廷的清廉之風的具體事宜。

  顧橫之所以選擇蔣德璟擔當清廉之風的主要負責人,是因爲顧橫知道蔣德璟的一些歷史記載。

  蔣德璟的父親蔣光彥,也是進士出身,官至江山縣知縣,廣東布政司參議,有武功政績,配享(今泉州)文廟先賢祠,因忤當事,棄職宦場,返鄉歸養。

  蔣德璟從小受到父親耿直性格的影響,爲官也很清廉!

  這人有幾點讓顧橫覺得蔣德璟作爲肅清朝廷不正之風的主要負責人,還是沒有問題的!

  首先,蔣德璟以拯百姓爲已行,這點很重要,也最核心!不以百姓爲念,是無法真正用心去做好這件費力不討好的事的!

  據顧橫結合從前瞭解到的歷史記載和現實中讓孟仙舟派人調查到的情況,確定蔣德璟作爲封建時代的朝廷要員,他以其與同僚絕然迥異的節操,一直被後世所稱頌。

  蔣德璟體恤民艱,重視農業生產,以拯百姓爲已行。

  明朝末年,很多官員只知道從朝廷從百姓那裏要錢到自己手上,貪婪自私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朝廷幕僚,渾渾噩噩,於是農民揭竿而起,崇禎皇帝爲了苟延殘喘,以各種名目把負擔轉嫁到百姓身上。

  而蔣德璟提出了不少匡正時弊的建議,如制止佔取民田,鼓勵墾荒,鞏固統治,防止天變,莫如拯百姓。

  這時,楊嗣昌任兵部尚書,因議增兵十二萬,增餉二百八十萬。

  楊嗣昌提出來的措餉之策有四論因糧、溢地、事例、驛遞。

  所謂因糧,就是因舊額之糧,量爲加派,畝輸糧六合,石折銀八錢,傷地不與,歲得銀百九十二萬九千有奇;

  所謂溢地,就是民間土田溢原額者,覈實輸賦,歲得銀四十萬止;

  所謂驛遞,就是前此郵驛裁省之銀,以二十萬充餉。

  對這種不體恤民艱,只知道無限度進行搜刮,橫徵暴斂的病民之術,亡國之咎,蔣德璟深感憂慮。

  站在國家社稷的角度,蔣德璟置生死於度外,直接一針見血地指出嗣昌倡聚斂之議,加剿餉、練餉,致天下民窮財盡,胥爲盜。又匿失事,飾首功,宜按仇鸞事,追正其罪。

  蔣德璟拯百姓的慷慨陳詞,陳明利害關係、懇求皇帝開恩,不要拆國家之根本,來補眼前軍事危局。練餉之事再尋求其他辦法。

  蔣德璟說的其實也沒錯,雖然得到崇禎皇帝點頭稱是,可惜崇禎皇帝和其他大臣也沒有其他辦法來籌措軍餉,所以蔣德璟的很多建議終究不能實行。

  其次,蔣德璟第二個優點是留心國計,善於理財治兵,竭盡心力,犯顏苦諫。

  崇禎十一年六月,剛被廷推爲閣臣首位的蔣德璟,因目睹邊防廢弛,且諸邊皆虛兵冒餉,便上疏力陳其弊。

  並且以現代眼光看,作爲一名員工,蔣德璟能據理力爭,敢於與自己的大明總裁崇禎皇帝作驚心動魄的脣槍舌劍的辯論。

  蔣德璟以事實作根據,指出薊督半年更換五人,很多軍事管理將更加廢弛。

  蔣德璟認爲欲鞏固邊防,邊臣必須久任。

  崇禎皇帝不以爲然,說不稱當更。

  蔣德璟毫不客氣地辯答與其更於後,曷若慎於初。說明必須慎擇邊將,一量選定了,就應該充分信任,讓其全面考慮、長期規劃,才能變被動爲主動,克敵制勝。

  崇禎皇帝被這蔣德璟懟得沒辦法,非常反感並歇斯底里地發問天變何由弭?

  蔣德璟從容不迫,毫不含糊地說莫如拯百姓!

  蔣德璟之所以回答莫如拯百姓,並不是泛泛之祠,抽象之說,而是有事實作依據的。

  他接着說“近來加遼餉千萬,練餉七百萬,民何以堪!”

  然後蔣德璟又以今昔作具體對比,來充實他莫如拯百姓的迫切性。

  他同時指出祖制,三協止一督、一撫、一總兵,如今增二督、三撫、六總兵,又設副將數十人,權力不統一,將怎麼制勝?

  這些闡明瞭兵將在精不在多的道理。因而使崇禎皇帝在這鐵證如山的事實下,終於採納了他的意見,但可惜又是不能行!

  第三點,蔣德璟對朝廷忠心耿耿,肯腳踏實地地實幹。

  蔣德璟除了一而再,再而三,不斷疏議、上奏、辯論之外,還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通過認真調查,詳細考證,充分研究,將各邊餉冊細加整理分析。

  計祖制九邊及先後增設東西二協,昌、通、津、登、保五處,共16鎮,一切新舊練餉兵馬及屯鹽、、漕糧、馬價,各項原額、現額,苦心編纂,分綱立目,寫得一清二楚。

  而諸形勢要害,及近邊部落,今昔疏議有可採者,亦附見焉,名說《御覽備邊冊》呈上。

  之後又進《備邊撫賞冊》1本,再又進出口《薊密山永》1本,《薊永三衛考》1本,《守邊乞賞各部落》1本,以及《守邊賞彝考》、《大寧三衛考》等等近40本之多。

  可是那個時候明廷氣數將盡,無藥可救,蔣德璟這些嘔心瀝血的建議,只有束諸高閣而已。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清兵已經入關,崇禎皇帝臨危抱佛腳,令羣臣討論練餉大事。

  蔣德璟雖然深知明室大勢已去,敗局已定,但作爲閣首,其忠心赤膽,猶不減當年,復力斥練餉殃民之咎。

  並且他以自己身爲閣臣,未能語達天聽爲憾,而於三月二日引罪出直。給中中汪惟効,檢討傅鼎銓等交章乞留,他都不聽。

  蔣德璟的引罪出直並不是大勢已去,趁機要溜回老家的遁詞,而是深明自己身爲位重一時的閣臣,卻未能挽大廈之將傾,拯百姓出水火而感到顏無向處。

  所以,他出直去位,仍移寓外城,直至城陷,會館創,明朝徹底滅亡。纔不得不離京回家。

  不久,福王朱由崧由馬士英等擁戴監國於南京,召蔣德璟入閣,蔣德璟深爲內疚,自陳三罪,固辭不受。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