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科技的困境與發展(下)
啓明線以東爲東半球,以西爲西半球。以啓明線爲分界線,正好可以避免將某塊大陸或大島分開。
既然宋洲搶佔了先機,自然沒必要將制定標準的資格讓給別國,隨着宋洲的影響日益擴大,這套標準遲早會成爲世界通用規則。
在西鐵城衆多現代化的工廠中,有一家企業的名字顯得格外古怪。
這家名叫“懸壺濟世古方研究所”的單位坐落於小河旁,環境清幽,一靠近該單位便總能聞到一股淡淡的藥香。
懸壺濟世古方研究所常年在本土各地招募疑難雜症者,不僅會爲病患提供免費的治療,康復出院後,還能提供物資獎勵。
研究所裏工作的主力是一幫從移民隊伍裏篩選出來的老中醫,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審查各種藥方草典與逆向仿製穿越衆從另一個時空帶來的藥品。
隨着穿越通道的關閉,穿越衆面臨特種藥品短缺的風險,許多後世的普通藥物,穿越衆受技術限制,皆暫時無法仿製,只能選擇其他藥品替代,這個時候,中草藥的作用就突顯了出來。
早在從明朝搶奪人口時,宋洲就開始了對各種偏方的收集,畢竟事關穿越衆自己的安危,再重視也不爲過。
華夏上下五千年,治療各種疑難雜症的偏方數不勝數,其中一部分看起來純屬搞笑,如《本草綱目》“服器部”裏的一些奇葩藥方:治小兒驚啼,發歇不定,用臘月者燒灰,水服少許。方法是,將臘月的捆豬繩燒成灰,以水服用少許,可以治小兒驚啼;治腳縫搔癢,或瘡有竅,出血不止,燒灰敷之,年久者佳。方法是,將尿桶竹藤之類的舊箍,燒成灰敷在腳上,年代越久越有效。
當然在奇葩之外,也不乏經典藥方,如後世最爲人熟悉的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的淵源,來自宋代元豐年間的一本名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醫書,該書由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名醫陳師文等人編寫。清代吳瑭的《溫病條辨》中又對此方進行了發展,創立了一加減正氣散、二加減正氣散、三加減正氣散、四加減正氣散和五加減正氣散,都是在藿香正氣水的基礎上化裁而成。後世之人則應用現代工藝手段將其配製成“水”或“膠囊”以便於人們服用,可以說是經久不衰的良方。
宋洲收集來了各種藥方草典,自然需要請老中醫們先行把關,再製藥看臨牀效果,確定有效後,醫學部的人利用現代工藝手段篩查提煉有效成分。
除這項艱鉅的任務外,老中醫們還需爲藥草的本土化種植提供意見。
西方從華夏購買的商品除絲綢、瓷器、棉布、茶葉外,還有一樣不起眼的藥材——大黃。由於西方貴族飲食以肉食爲主,喫多了容易通便不暢。就像漢人對人蔘癡迷一般,西方貴族對據有通便功效的大黃一樣瘋狂,不僅把它當藥,還在食物、甜點、酒水中添加,以致於滿清曾認爲夷人沒有華夏的茶葉和大黃就無以爲生。
宋洲現在的飲食結構,肉類也在增加,因此,不管是自用或是外銷也都需要這類藥材。
最後一項,對穿越衆從另一個時空帶來的某白藥、某痔瘡膏、某清涼油等暢銷藥品進行逆向成分推測,照樣離不開這羣老中醫們出力。
如某白藥,在後世屬果家絕密配方,其廣泛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手術出血,瘡瘍腫毒及軟組織挫傷,閉合性骨折,支氣管擴張及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以及皮膚感染性疾病。特別是那顆紅色的球形或類球形水丸——保險子,更是被譽爲“救命丹”。這樣的好東西,花多大代價研製也是值得的。
科技部部長向東在西鐵城參觀的最後一站,就是懸壺濟世古方研究所。
得知有迎日城的高官前來,所裏的老中醫們顯得格外緊張,當見到向東本人時,這些人又差些跪了下去。
向東不敢託大,急忙攙扶住這羣年近古稀的老者,與他們親切交談,聽完所長的彙報,他隨即讚揚了這羣人的默默付出。……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向東不敢託大,急忙攙扶住這羣年近古稀的老者,與他們親切交談,聽完所長的彙報,他隨即讚揚了這羣人的默默付出。
經過幾十年的臨牀研究,懸壺濟世古方研究所已蒐集到了十幾種切實有效的藥方,並且投入生產,在各大醫院的疾病治療中得到了廣泛好評。
在另一個時空的暢銷藥品逆向研發上,研究所同樣取得了進展,像清涼油與紅花油已能生產仿製品。
說起清涼油,它並不屬完全的中藥方。發明者胡文虎是一名福建客家人,早年隨其父鬍子欽在仰光行醫。緬南那地方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天氣炎熱,雨水充沛,蚊蠅蟲豸繁多。百姓很容易出現中暑、頭暈、疲乏等症狀。胡文虎據此開始研究中草藥,同時吸取了南洋等國的民間草藥配方,從而研製出了火遍國內外的清涼油。
向東拿起一個樣品,打開圓形的鐵盒,立即聞到了那股熟悉的氣味,依舊有些上頭。
他抹了抹,感覺還不錯:“清涼油是好東西,在南洋與奧斯曼都不愁銷路,你們算是找到了一支下金蛋的母雞。”
後世提神醒腦、鎮痛止癢的軟膏——清涼油,在非洲是硬通貨,沒道理這個時空不受歡迎。
聽此,所長用十分標準的話術,答道:“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中樞各位領導的大力支持。”
向東苦笑道:“你們呀!總喜歡先蓋大帽子,再提要求,是誠心想讓我不好意思開口拒絕嗎?”
所長實話實說道:“剛剛向部長您也說這是一隻下金蛋的母雞,藥廠與醫院都盯着我這邊,讓我十分爲難。既然得罪哪一邊都不好,我便想能不能自己開廠生產。”
“少在我面前耍心眼,你的那點伎倆,我還看不出來?你有這個積極性,我自然得支持,不過資金方面,可就得你自己想辦法解決了!”向東點頭道。
“有向部長這句話,我就能把廠辦起來!”所長底氣十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