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晉州之戰(中)

作者:真難得糊塗
城山總指揮部接到晉州的戰報,一面派快船前往名護屋,讓袁一鳴暫停和談;一面又命駐守在忠州休整的第二師回援,同時要求李朝儘快派兵支援晉州城。

  在這次晉州之戰中,李朝盡顯豬隊友的一面,差點沒把總指揮部的一幫人氣死。

  晉州被圍的消息傳出,周邊李朝官軍畏敵如虎,並無一人支援。

  因募兵有功被升爲慶尚道觀察使兼嘉喜大夫的金誠一聽聞晉州被圍,派遣的均是“假將”義兵——“令三嘉義兵將尹鐸,宜寧假將郭再祐,草溪假將鄭彥忠等,由東而入,陝川假將金俊民,由北而入,全羅義兵崔慶會,由西而入,固城假將趙凝道,伏兵將鄭惟敬,由南而入”。

  多路援軍雲集晉陽,各路只有數十至一兩百人,“尹鐸領二百餘名,鄭彥忠領百餘名……金俊民領敢死士八十餘人”,“初晉州告急於諸陣。鄭仁弘令假將金俊民、中衛將鄭邦俊等,自擇精銳射手五百餘名,馳送赴援”。最先趕到的郭再祐部,沈大承所率也不過一兩百人。

  這些援軍總數加起來實際不過千人,亦不是接受正規訓練的李朝士兵,而是地方豪強以私奴組建的義軍,在晉州圍城戰中所起的作用有限。在這些人當中,金俊民所部戰鬥力尚可,但與鄭邦俊等合兵也僅有五百餘人,因其出身低賤,吏曹論功之時,公然稱他爲“其族系庶孽”。金俊民再有才能,也難以因功升遷,發揮不了大作用。從陰暗的角度來說,金誠一所作所爲,有藉着倭軍之手消耗義軍的嫌疑。

  支援不利不說,在用人方面,金誠一的決策也極爲不妥。

  金時敏面額中流彈,傷重不起,金誠一趁機派手下親信接管了晉州防務。

  接管晉州防務之人姓徐名禮元,是李朝儒家名士徐仁元之弟。靠着兄長的名望,徐禮元無功被提拔爲邊帥,與金俊民成了鮮明對比。

  戰前在咸鏡道,徐禮元因殺良冒功而屢被彈劾,倭軍釜山浦登陸時,他正好任金海府使。四月十九日,黑田長政率領的第三軍、毛利吉成率領的第四軍一部聯合進攻慶尚道金海城。徐禮元打算從水上攔截倭軍,結果被黑田長政打成了狗。倭軍割取城外的禾苗野草將護城河填平,然後翻過城牆,徐禮元見大勢已去,出城逃走,因此撿回了一條小命。

  如這樣一個才能平庸之輩,卻委以重任,簡直是把全羅道的安危視作兒戲。

  第一次晉州之戰,李朝人首次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大型會戰中擊敗了處於絕對優勢的倭軍,這對倭國諸將而言是不可接受的。歷史上,倭軍破城後,對晉州百姓展開了血腥T殺,就有泄憤的因素。另一方面,據傳晉州城內儲存着大量糧草,這是倭軍眼下急需。綜合兩方面的原因考量,晉州城,倭軍勢在必得。

  九月末,總大將宇喜多秀家再度聚兵,親率倭軍主力盡出。鍋島直茂、黑田長政、加藤清正、島津義弘部兵力共約25000人,小西行長、宗義智、松浦鎮信、長谷川秀一等部兵力約26000人,自己統率兵力18000人,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等部兵力約22000人,一共約92000兵力,進攻晉州城。

  這一次出兵,等於公開將之前三方簽訂的初步和談條約撕毀,宋洲接到消息,隨即封鎖了李朝海峽,禁止任何倭船來往李朝與倭國。

  打探到倭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反應遲鈍的李朝軍隊終於有了動作。

  權慄、金命元等人集結李朝官軍、義軍數萬於宜寧,打算渡過南江,逼近釜山。

  郭再祐、高彥伯等稱倭軍集結一地,聲勢浩大,而李朝軍隊人數雖多,但堪戰者少,且前無糧草,不可輕易前進。巡邊使李薲責罵諸將逗留不進,與權慄合謀渡江,抵近鹹安。鹹安城中空無所得,軍中糧食缺乏,士兵只能靠摘生柿子果腹。……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郭再祐、高彥伯等稱倭軍集結一地,聲勢浩大,而李朝軍隊人數雖多,但堪戰者少,且前無糧草,不可輕易前進。巡邊使李薲責罵諸將逗留不進,與權慄合謀渡江,抵近鹹安。鹹安城中空無所得,軍中糧食缺乏,士兵只能靠摘生柿子果腹。

  得知李朝軍隊來襲,倭軍自金海雲集而來。鹹安城牆低矮,外有高山,當李朝將領正商議死守鹹安還是退守鼎津之時,倭軍前哨在附近放槍,城中的李朝兵士聽聞槍聲,懼潰出城,多有爭路而墜落吊橋者,未戰而被踩踏、淹死者甚多。

  李朝軍隊在鹹安潰散,滯留於宜寧縣南面鼎巖津一帶。李薲見倭軍遮山蔽野而來,認爲晉州孤軍難守,要求義軍盡入晉州,以壯聲勢。郭再祐以晉州不可守,願爲外援而寧死不入城。李薲無奈,只得命郭再祐把守鼎巖津。

  倡義使金千鎰率先鋒軍先入晉州。此時,主持晉州防務的徐禮元正前往尚州,聽聞倭軍進攻晉州,他又快馬折回,於十月初二傍晚趕回晉州城。隨後,徐禮元與支援而來的金千鎰商議城防事宜,認爲城池堅固,糧食充足“計算倉谷,幾至數十萬斛”,可以防守。

  十月初五,全羅兵使宣居怡、助防將李繼鄭、忠清兵使黃進、助防將鄭名世、京畿助防將洪季男、慶尚右兵使崔慶會、復讎義將高從厚等率軍入城。宋洲第二師一路急行軍,也在同一天抵達了全羅道中部的南原城。

  一直在宜寧滯留的權慄,此時對於該不該堅守晉州猶豫不決。金命元建議撤兵避戰,保存有生力量,以拖待變。全羅兵使宣居怡及洪季男等人也修書送來,認爲賊衆我寡,不如退守星州。

  關鍵時候,還是宋洲送來的書信起了重要作用,逼着權慄堅守晉州,而不是歷史上那般魯莽下令全羅道各路援軍撤離晉州,導致城中大亂,士兵爭相逃離。

  由於上一次,宋洲沒有支持權慄的追擊計劃,還派兵將其扣押,因此,權慄心中對宋洲頗有微詞。考慮到這一點,宋洲並沒有直接與權慄溝通,而是找的經略接伴使尹根壽從中協調。

  話說,李朝的官員不知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倭軍都TM第二次打到晉州了,尹根壽對此還一無所知,從宋洲派遣官員口中,他才知曉原來倭軍撕毀了和談條約。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