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最後的大會戰(下)
十月二十三日,島津義弘率領第一隊人馬抵達化爲廢墟的鄉校附近,旋即擺開陣仗,準備“豬突”。
不想宋洲第二師的組織速度比倭軍更快,倭軍剛剛整頓好隊形,一輪猛烈的炮擊隨即襲來。
這一次,爲了配合“徐進炮擊”的步炮協同戰術,全師並沒有採用線式平均部署炮兵的原則,將炮兵單位部署在每個營,而是採取了集中使用炮兵的辦法,最大提升火炮在野戰中的威力。
面對鋪天蓋地的“炮雨”,倭軍第一隊瞬間損失慘重,當場就有五百多人傷亡,剛組織好的隊形也即刻一鬨而散。
第二師第一團一馬當先,踩着軍鼓鼓點的節奏,排成一條縱隊,突入火炮轟出的倭軍陣型缺口,隨後縱隊快速變橫隊,進行了一輪攢射。後面數門由4匹捥馬牽引的重型火炮也迅速跟進,炮兵選好架設陣地,準備繼續炮擊。
第一團的第一輪攢射打完,倭軍第一隊其實已經崩潰。戰場上,到處都是血肉橫飛的屍體,倭軍潰兵爭相逃跑,被踩踏至死者難以統計。
陣後方,密切觀察戰場變化的島津義弘此時是一臉懵逼的狀態,在出發前,他決計不會想到自己統領的第一隊只是一個照面,就會被宋軍輕易擊潰。
樹立在島津義弘本陣周圍的帥旗成了宋洲炮兵們的顯目標識,一發鐵丸險之又險地避開島津義弘,擊中了本陣側翼。
一衆島津氏家臣見此,急忙拽着還在發懵的家主,迅速逃離本陣。
島津義弘一撤,原本還想組織反擊的倭軍將領旋即亦跟着逃跑,戰場由此愈發混亂起來。
遊弋在第一團周圍的騎兵部隊,觀倭軍大潰,立刻乘勝追擊。有騎士殺得興起,放開去追,馬刀砍到最後,刀刃都被砍鈍。
此戰到下午二時結束,第二師付出3死16傷的代價,共殲滅倭軍1689人、俘虜322人,可謂大勝。
唯一的3名陣亡皆是在追擊途中過於冒進,被倭軍反擊所致。基本上,正面“徐進炮擊”時,倭軍表現得毫無招架之力。
戰後,被派出來打掃戰場的晉州守軍看到鄉校周圍遍地倭軍屍首,滿臉震驚,心底對宋軍的輕視頃刻變爲了懼怕。
島津義弘帶着第一隊的殘兵敗將狼狽逃回馬峴峯,在嚇破膽的倭軍兵士宣傳下,宋軍陡然化身妖魔,漸漸有了不可戰勝的傳言。
宇喜多秀家早就從小西行長、立花宗茂等人口中聽說了宋洲火炮的厲害,但沒想到會這麼厲害,僅一個照面就擊潰了第一隊,瞬間讓己方損失了四分之一的人馬。對於要不要繼續與宋軍硬碰硬,進而佔據晉州,宇喜多秀家此刻忽然有些猶疑。
另一邊,鍋島直茂、黑田長政、加藤清正三人統領的18000兵馬於十月二十四日抵達了鹹安城外。黑田長政隨後獨領6000餘兵,進逼鼎巖津。
這一次,鎮守鹹安城的李朝軍隊將領是權慄本人,吸取了上一次十分荒唐的丟城教訓,權慄特意加強了軍紀,並命人日夜趕工,加固了鹹安城原本低矮的城牆。
雖說靠着宋洲的接濟,李朝糧草供應不足的難題得到了一定緩解,可權慄依舊不敢大肆擴軍。鹹安城只是小縣城,面積不大,亦不可能駐守太多兵馬。因此,此次權慄親自統領的守軍不過5000餘人,和倭軍兵力比差不多是1比2。
鹹安城西界南江,北臨洛東江,河流狹窄處有鐵索吊橋相連,倭軍兵力再多,也難以發揮優勢,這便是權慄有守住此城的信心之所在。再者,不蒸饅頭爭口氣,在與宋洲爭奪最後的大會戰指揮權中,宋洲軍官對李朝軍隊的戰鬥力多加嘲諷,這令權慄憤懣不已,雙方最後妥協,宋洲支援晉州,李朝鎮守鹹安與鼎巖津,兩邊誰的任務完成得好,那最後就聽誰的。不管是爲了顏面,還是爲了自己的仕途,權慄都有理由在此死守。……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鹹安城西界南江,北臨洛東江,河流狹窄處有鐵索吊橋相連,倭軍兵力再多,也難以發揮優勢,這便是權慄有守住此城的信心之所在。再者,不蒸饅頭爭口氣,在與宋洲爭奪最後的大會戰指揮權中,宋洲軍官對李朝軍隊的戰鬥力多加嘲諷,這令權慄憤懣不已,雙方最後妥協,宋洲支援晉州,李朝鎮守鹹安與鼎巖津,兩邊誰的任務完成得好,那最後就聽誰的。不管是爲了顏面,還是爲了自己的仕途,權慄都有理由在此死守。
鍋島直茂與加藤清正偵查完鹹安周邊的地形,一致覺得正面強攻不可取,遂採取攻佔吊橋吸引李朝軍隊注意,主力暗中渡河的策略。鍋島直茂再次請纓,自己願率主力渡河,加藤清正應允,令其多做準備。
二十六日凌晨,渡河木舟打造完畢,加藤清正即刻下令攻城。
倭軍以鐵炮隊爲火力,掩護兵士搶佔吊橋。
河對岸的李朝軍隊絲毫不虛,也以火繩槍還擊,這支裝配火繩槍的部隊,正是由宋洲支援並幫助訓練的李朝新軍。
兩邊“呯呯砰砰”打得好不熱鬧,倭軍並未取得火力上的優勢,加藤清正見此,只得暗自保佑鍋島直茂率軍進展順利。
李朝在河邊巡視的哨兵發現了倭軍渡河的木舟,旋即點燃煙火,向城中傳遞信號。在吊橋邊指揮的權慄得到消息,急忙留下部將接替指揮,自己率兵前往河邊支援。
戰鬥從天黑打到天亮,倭軍一度過河的先鋒部又被李朝軍隊逼退,河水被血水染紅,據說最遠蔓延至下游十里。
進逼鼎巖津的黑田長政部同樣行動不順,駐守鼎巖津的李朝將領是都元帥金命元與巡邊使李薲。
以金命元的能力,指望他打什麼漂亮的進攻仗,那是強人所難,但讓其守守關隘,還是值得信賴的。而李薲在李朝軍隊中是有名的爆竹脾氣,常常開噴諸將懈怠畏敵,權慄委以其治軍重任,就是看中了他鐵面無私的優點。
在兩人的合作下,鼎巖津如同個烏龜殼,任由黑田長政如何挑釁,李朝軍隊始終龜縮不出。
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流逝,直到十月末。
傾巢而出的倭軍在晉州與鹹安兩個方向毫無進展,之前追求的速勝也成了一場空。反倒是李朝進佔鹹安,威脅着倭軍糧道與後路的安全,讓宇喜多秀家寢食難安,如今倭軍逐漸陷入到進退兩難的境地。
相比入朝倭軍,最先堅持不住的是困守在對馬島的那8000人馬,由於糧草匱乏,已經有兵士開始挖草根、扒樹皮充飢。來島通総在不得以下,只得親自駕船,冒險返回名護屋求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