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下鄉考察(1)
交通不便,成本過高,很好理解。古代一項正令從京城發往各地少說要幾個月,絕不是在城門口貼個榜那麼簡單。鄉間百姓有時候幾年纔來一次縣裏,所以有些正令看不到是常有的事。再者,從縣裏發往各鄉的朝廷正令傳遞極爲困難,有些鄉,車馬根本進不去,就算進去,不識字的大有人在,一對一的宣傳需要的人力物力代價實在過高。所以,正令通常到達各縣後,縣老爺會交給手下的鄉長、里長,至於這些人有沒有宣傳,那就不得而知了。
統治者的意願不強,具體來說,在許多掌權者眼中,美其名曰“無爲而治”是項善正,只要各地把田賦交上來,供其享樂就行,下面具體什麼樣,掌權者並不會關心。
正所謂“鐵打的胥吏,流水的官”。縣令任職幾年就會調任,真正治理還得靠當地有勢力的宗族。在古代,縣之下皆有宗族,有宗族就會有豪強,有些地方上的宗族並不一定是同姓,一些族人很可能都是依附者(士紳有優免)。官府十分依賴這些宗族穩固地方,以致於宗族有時處理宗族人員時,官府也無權過問,這便形成了“王權不下鄉”的奇特現象。
不過還是那句話,權力從來不會消失,只會悄悄進行轉移。如現今的明朝,萬曆帝學他爺爺嘉靖幾十年不上朝,但沒學到精髓,大批官位空缺,得不到補充,導致底層權利真空,被鄉紳獲取,這就爲日後的明末動亂埋下了伏筆(鄉紳逐漸變爲劣紳,逼着百姓造反;土地兼併加劇,朝廷收不上田賦等)。
宋洲儘管是在一張白紙上作畫,但千百年來的固定思維,使得這種現象很難根除,尤其是在基層,下面人有沒有陽奉陰違,實在不好說。正基於此,每三年一次的明暗線下鄉考察,對於中樞掌握底層的現狀,顯得尤爲重要。
今年(新世界113年)的下鄉考察,明暗線選擇錯開,明線從西都迎日城出發,暗線則是從朝歌城開始。
作爲明線考察隊裏的一員,石響其實對考察隊的規模與人員名單,並不清楚。在啓程前,隊長特意向衆人交代了一些事宜,簡單來說,就是不該問的別問,不該講的別講。
考察隊前往的第一站距離迎日城只有50多公里,是一處名叫福來鄉的鄉鎮,該鄉下轄11個村,共有1720戶10627口人。
衆人在鄉里招待所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由隊長分組,每三人爲一組,下往各村考察。
與石響分在一組的,是一男一女,男的不過三十來歲,在統計部門工作,石響習慣稱他張哥。女的和石響一樣,也是高中畢業不久,人長得挺白淨,就是不愛說話,做事一板一眼,石響背地裏叫她“高老師”(和自己高中老師一樣不苟言笑,做事極爲較真)。
石響所在小組下往的村子名叫福來三村,位於一條小河邊。村子裏的房屋修整得極爲整齊,沿着一條筆直的道路鋪開,有如行道樹般。村裏有160多戶800多口人,村民們的農田就在屋後,此時已值小麥的收割季節,入眼所及的除了大片金黃的麥穗外,還有不少的油菜、鷹嘴豆田等作物。(注:鷹嘴豆是豆科鷹嘴豆屬植物。其澱粉具有板栗風味,可同小麥一起磨成混合粉作主食用。小粒型鷹嘴豆籽粒還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磨碎後是飼餵騾馬的精料。莖、葉是喂牛的好飼草。)
石響向陪同的村長詢問了該村的經濟情況,據村長介紹,該村經濟水平在福來鄉11個村中屬中游水平。
“以前我們村是最早的一批農機站站點,在撤站重新規劃的時候,大部分村民選擇分田,並沒有組建大型農場,因此才與一、二、六村拉開了差距。我擔任村長時,鄉里派人下來做工作,重提組建農場之事,但因爲村裏人心不齊,這件事到最後並沒有辦成。”村長有些遺憾道。……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以前我們村是最早的一批農機站站點,在撤站重新規劃的時候,大部分村民選擇分田,並沒有組建大型農場,因此才與一、二、六村拉開了差距。我擔任村長時,鄉里派人下來做工作,重提組建農場之事,但因爲村裏人心不齊,這件事到最後並沒有辦成。”村長有些遺憾道。
石響點了點頭,轉化話題,問起該村農田水利建設與維護情況。
村長邊說,邊領石響去了村外的水閘與水庫,走了一圈。事關糧食安全,中樞對下面農田水利的建設極爲上心,因此,由不得石響馬虎。
一直忙到天近黑,村長才帶着石響返回村子。
這時候,考察衛生及風俗習慣的高老師與覈查田稅的張哥早已結束手頭的工作,正坐在村長家院子裏喝茶。
見天色不早,村長極力挽留三人在村裏過夜,不待張哥開口,他便張羅自家的兩個婆姨去做一桌好菜。
張哥看了看手錶,再過半個小時就要完全天黑,想烏漆麻黑的趕回鄉里實在有些危險,於是他便承下了村長的人情。
趁着村長一家忙着做菜的功夫,石響、張哥、高老師三人彼此簡單彙報了一番村裏考察的結果。
高老師道:“除了有些人家比較重男輕女外,裹小腳的情況,我這邊沒有發現。”
“那受教育情況呢?”張哥問。
“小學建在二村,我抄了一份上學適齡兒童的名單,明天帶回去,和二村那邊的考察小組覈對完,才能知道結果。”
張哥點點頭,說道:“我這邊賬目沒有問題!”說完,他看向石響。
石響急忙道:“我在村周圍走了一圈,也沒發現問題。”
三人正說着,院門外傳來一陣馬蹄聲,接着五個半大小子、兩個丫頭,揹着揹包快步跑進院中。
“娘,我餓了!”一個冒着鼻涕泡的小子剛進門,就大聲嚷道。隨即他忽然看到三個陌生人坐在自家院子,正好奇盯着自己。
“你們是誰?”鼻涕蟲滿臉警惕道。
“叫啥叫,混小子,一頓不喫,難道還能餓死你不成?”村長聞聲走出廚房,沒好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