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下鄉考察(4)
在“飼養員”出動後,郡裏及糧儲部門也派人過來調查,考察隊因此在鄉里耽擱了五天,纔再次起程。
石響後來是在報紙上看到的有關此案的處理結果:其涉案人員8人並未處以死/刑,而是皆判勞役終身,這算是極重的刑罰了。
離開福來鄉,考察隊的第二站是青河鄉。
青河鄉離西鐵城約30公里,該鄉下轄8個村,共有1130戶6859口人。該鄉主要產業是養殖業,鄉里有個大型的肉牛加工市場,導致鄉里始終有股若有若無的牛糞味。
石響還是與張哥、董老師分爲一組下村考察,這一次,三人在青河西村遇到了一個棘手的T婚問題。
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規定越果女子十五歲之前必須嫁出去,否則就要受到懲處。南北朝時期,胡人思想涌入,女子的成婚年齡再向前推了一個檔次,北周皇帝宇文邕就規定女子必須十二歲之前出嫁。到唐代,唐玄宗規定十五歲還沒出嫁的女子要繳納超過普通人五倍的人頭稅,從此便有了女子是“賠錢貨”的說法。宋代,女子有了自主選擇權,當時手工業大發展,稅務寬鬆、商業繁榮、人口增加,有了被動性的生育“節制”。當時女子二十多歲才嫁人的不在少數,更有三十多歲才生孩子的。明清又與唐代以前差不多,甚至有過而不及,T婚、T養媳的現象非常普遍。
宋洲在開始之初,曾有段時間將女子的適齡成婚年紀定在16歲,後來隨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現實的考量,又將這個年紀提高到了18歲。
在強行規定女子適齡成婚年紀的同時,對於T婚、T養媳現象,中樞也是嚴令禁止的,受穿越衆風氣影響較重的西岸,很少有這種情況的發生,不過今天還是讓考察小組遇到了。
“你知不知道你的行爲已經觸犯律法?”村裏一棵大樹下,石響向一個看起來只有十**歲、一臉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問道。坐於石桌一旁的村長與張哥默默抽着煙,目光炯炯地盯着面前的年輕人。
遠處,由桉木建材組件搭建的房屋內,董老師正在勸說少女和自己一道去鄉里衛生院接受檢查。
“大人,我來青河西村纔不到一年,真的什麼也沒做呀!”年輕人急忙解釋。
村長立刻反駁道:“還說你什麼都沒做,我都親眼看見了。你剛移居到這裏的時候,可是跟我說,那少女只是你的妹妹,好一個‘妹妹’,都睡到一個牀上去了!”
石響生怕村長開H腔,急忙接過話,繼續向年輕人問道:“老實交代,那少女和你究竟是什麼關係?”
“我和她……”年輕人慾言又止,最後無奈嘆了口氣,這纔講起自己的經歷。
簡單來說,這是個窮秀才與富家千金兩情相悅,但遭家長反對,最後私奔的故事。年輕人帶着少女從広州登船,一路輾轉來到了宋洲,因其能寫會算,計劃是安排在村裏小學教書。年輕人來到宋洲後,窘迫發現少女年紀不符合成婚要求,因不想與少女分開,他變謊稱少女是自己的妹妹,準備先走一步看一步。
石響聽完年輕人的講述,覺得這事有些難辦,從心裏來說,他是同情這對苦命鴛鴦的。
“石響,你過來一下!”張哥掐滅菸蒂,向石響招了招手。
兩人走向角落,低聲討論着年輕人的處理。
“張哥,你說這事咋辦,我們要是把他送進去,會不會有些不通人情?”石響爲難道。……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張哥,你說這事咋辦,我們要是把他送進去,會不會有些不通人情?”石響爲難道。
“事情終究是遇到了,我們難道要不管不顧?我看還是先把人帶回鄉里再說!”張哥提議道。
石響點點頭,認同了張哥的說法。
男人們這邊還沒商議出結果,房屋裏卻傳來了少女的哭泣聲。
年輕人聽見,露出緊張之色,快步便往回走。石響與張哥見此,也連忙跟上。
“我和項公子兩情相悅,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一切都出自我願,你爲何要爲難我們?嗚嗚……”
“三娘!”年輕人衝入房間,與少女抱頭痛哭。董老師頭一次遇到這樣的場景,一時手足無措。
張哥將董老師叫出,輕聲在這對苦命鴛鴦面前耳語了幾句,隨後也退出了房間。
“先把兩人帶回鄉里再說!”張哥對兩人道。
等了片刻,年輕人與少女各揹着一個包裹,走出屋來。
一行人乘馬車回到青河鄉,隨即向隊長彙報了此事。
隊長先讓人帶少女去衛生院接受身體檢查,意外得知少女已懷有兩個月的身孕。
石響知道木已成舟,此事很難通融,但還是不死心的向隊長詢問起這對苦命鴛鴦處理定論。
“這件事不歸我們管,只需提交給有關人等處理就行。”
“可他們……”
“沒有什麼可是,律法就是律法!”
“律法是爲人而定,如果它不能取得積極意義,那麼我們制定這項律法又有何意義?”
隊長被較真的石響逗樂,笑道:“你說得沒錯!可理想與現實很難完美統一,一條隨意就能更改的律法,同樣對我們沒有任何意義!”
聽此,石響立馬垂頭喪氣起來。
隊長拍了拍石響的肩,說道:“我看那少女因沒有滿十八歲,還未辦理落籍手續,既然不是宋洲果民,那我們的律法對其並不適用。等她先去檢疫站生完孩子,辦理了落籍手續,相/關部門纔會向其詢問是否要追究年輕人的罪責,這件事的處理還有得等,你急什麼!”
得到隊長的這番回答,石響有些喜出望外。
一身輕鬆的走出招待所,石響看到董老師正一臉陰鬱地坐在涼亭裏發呆。他走近,關心道:“你怎麼了?”
董老師無精打采應道:“沒什麼。”
“還在爲剛剛的事芥蒂?”石響順着董老師的目光看向一株綻放的花,安慰道,“你和我只是執行任務罷了,你又何必耿耿於懷。古人說好事多磨,也許這件事的結果並沒有你想得那麼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