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戰事的終結

作者:真難得糊塗
【還差一章,白天補,補作業好累呀!】

  新世界113年,西元1592年,十一月中旬。

  總大將宇喜多秀家沒有等來鍋島直茂、黑田長政、加藤清正三人獲勝的捷報,等來的卻是宋李聯軍持續向晉州方向增兵的壞消息。已方後路被斷、糧草不濟,敵軍士氣正盛,連李朝軍隊現在都能與倭軍打得有來有回,這如何能讓宇喜多秀家淡定。

  在持續向宋軍陣地發動兩波突襲,毫無效果後,宇喜多秀家對佔據晉州,進而攻取全羅道已不抱幻想,轉而考慮起更爲實際的撤退問題。

  十一月十三日,臨時充當談判使者的小西行長約宋軍使者見面,宋軍並未有所反應。

  見倭軍還沒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宋軍準備繼續熬一段時間再說。

  十六日,名護屋方面派出以內藤如安爲首的使團前往濟州島,落實議和事宜,倭國開出的條件是:倭軍撤走,向宋洲與李朝賠款1500萬兩白銀,另外願出300萬兩向宋洲贖回被佔領的種子島。

  宋洲對倭國的“報價”並不滿意,議和事宜無疾而終,但內藤如安得到允許,順道前往了釜山浦。

  抵達釜山浦,內藤如安便立馬得到倭軍被困晉州的消息,於當地沒有多呆,內藤如安立刻乘船趕回名護屋城。

  十七日,被困在對馬島的八千倭軍饑荒加重,已無樹皮草根可食,老人小孩率先遭殃。

  十八日,宇喜多秀家收到內藤如安派人送來的書信,得知豐臣秀吉已死,未將此事宣揚,又派小西行長與宋軍接觸。

  十九日,對馬島殘存的倭軍向前來遊弋巡邏的宋洲艦隊投降,宋洲同意這部分人撤回九州。

  同日,內藤如安再度前往濟州島,與宋洲進行議和事宜。這次除了撤兵、賠款的條件外,倭國同意割讓種子島與蝦夷島,並開出允許宋洲獨家通商的條件。

  負責談判的袁一鳴向內藤如安嚴明蝦夷島並不歸倭國所有,何來割讓一說。

  雙方除在蝦夷島的問題上鬧了些不愉快,又在賠款金額上浪費了大量口水。

  二十一日,小西行長與宋軍初步談攏,允許其派人回名護屋彙報入朝倭軍詳情,促使倭國儘快達成議和。

  同日,鎮守鹹安城的權慄見河對岸倭軍士氣低落,準備發動反攻。卻不想在反攻行動前,意外截獲了倭軍的文書,文書中稱:加德、安骨、竹島、釜山、梁山等地共11名將領60000人前來支援,要求鹹安附近的倭軍堅守以待。

  權慄將信將疑,但終究不敢冒險,只得取消反攻,嚴令下屬不可輕舉妄動,直到鍋島直茂與加藤清正率軍撤走,權慄這才發現自己上了大當。

  二十二日,遲後趕到的宋洲第三師第一團進兵倭軍在慶尚道的最東部據點——蔚山。

  倭軍此時在蔚山的兵力十分空虛,見宋洲大軍前來,城內的倭軍主動南撤。被拋棄的李朝帶路D們趁亂竄入村落,搜刮財物,被宋洲士兵抓獲。經審訊得知,蔚山城的倭軍不到百人,其餘數千皆是李朝人,宋洲士兵聽完,頓時目瞪口呆。

  二十五日,囿於入朝倭軍斷糧,冬季即將來臨,而對馬島已被宋軍控制的現狀,名護屋方面終於鬆口,除賠款壓至2000萬兩白銀外,退兵、割地與通商三個條件,全部答應。

  二十八日,加藤清正、鍋島直茂、黑田長政、毛利吉成等部焚燬釜山倭城,撤軍回到倭國。

  十二月十日,島津義弘等部作爲最後一支在朝倭軍,從巨濟島出發,回到了倭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十二月十日,島津義弘等部作爲最後一支在朝倭軍,從巨濟島出發,回到了倭國。

  歷時近八個月的李朝戰事就此結束。

  歷史上,壬辰之亂前,整個李朝八道田結合一百四十五萬九千二百四十五結一負,癸卯年(1603年)時起,平安道外,七道合九十四萬五千一百五十三結十八負三束。也就是說,李朝在這場戰爭中最少損失了51萬田結的耕地,有超過35%的田地處於荒蕪或未登記狀態。耕地如此,軍隊也近乎虛設,戰前漢城上番軍士常設5000餘人,戰後最多的月份不滿1000人,“各道上番之軍,多至之月,僅九百餘名”

  本時空,因歷時時間短,雖然沒那麼嚴重,但也破壞不輕,特別是在人口上。僅王京一城人口就在倭亂時期承受了巨大損失,以致於戰後20多年仍未恢復至戰前數量。“世傳開城府城內民戶,前朝時十三萬,而遷都後僅八千餘戶。今漢都平時戶八萬,不及開都之盛,而亂後死亡殆盡,至今二十許年,未滿數萬戶,生聚之難如此。”戰前漢城人口數量暫不可考,不過就世宗十年(1428年)漢城府上報的五部口數——“世宗十年戊申,漢城府上五部戶一萬六千九百二十一,口十萬三千三百二十八”來看,到了宣祖二十六年(1593年)九月,漢城“人口都目總數五萬四千九百六十三名”,可知倭軍的到來,致使王京人口數降至165年前的53%左右。

  但唯一隻得慶幸的是,本時空並沒有發生李朝大量縫官女、陶工等工匠被倭軍擄走的情況。正因如此,這爲宋洲瓷器與絲綢在倭國的暢銷埋下了伏筆。

  歷史上,倭國上層流行茶道,茶道的必備工具是陶瓷茶具,擁有一定級別的名唐物的茶入,是當時武將身份和權勢的象徵。著名的“九十九發茄子”便是自倭國茶道開山祖師村田珠光從華夏購入後,在戰國時代分別被朝倉宗滴、鬆永久秀、織田信長等大名持有。李朝當時的陶瓷製造技術長期與明朝交流,達到了明朝陶瓷的燒製水平。“世宗朝御器專用白瓷,至世祖朝雜用彩瓷,求回青於明朝,畫樽、杯、觴,與明朝無異。”被擄去倭國的李朝陶瓷工匠給倭國的陶瓷業帶來了飛躍式的發展。江戶時代有名的陶瓷產地,大多是李朝工匠開創的,如毛利領內的長門萩燒,開創者爲李勺光、李敬兄弟,鍋島領內有田燒(伊萬里),開創者爲李參平,黑田領內筑前高取燒,開創者爲八山。

  明面上的戰事雖然結束,但李朝與倭國的內部爭鬥纔剛剛開始,不達目的,宋洲這個攪局者是輕易不會罷休的。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