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明爭暗鬥
入朝倭軍已陸續撤走,只待宋、倭、李朝三方的和談條約簽訂。
宋洲第一師大部以漢城未寧,南方糧草供應艱難爲由,一直駐紮在王京近郊。當時,倭軍還未露出敗像,李朝君臣擔心倭軍會再度進攻京畿,因此,對於近在咫尺的宋洲這支武力強橫的軍隊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支眼。如今形勢劇變,和談商定,宋洲第一師在李朝君臣眼中怎麼看都覺得有些礙眼了。
柳成龍乘馬車而來,準備探一探宋洲的口風,說實話,他心裏是不願宋洲軍隊撤走的,至於原因,很簡單,王世子李琿需要宋洲這個盟友的力量來震懾朝堂上不安分的勢力。
目前李朝的朝堂局勢很微妙。李昖返回漢城後,立刻收回李琿“權攝果事”的權力以及王印,同時啓用了李山海、柳永慶、李爾瞻、鄭仁弘等爲首的北人讜大臣,對抗圍繞在李琿周圍的王世子一系大臣。
如果說李昖如此做是爲了自保,倒還可以理解,但近期擡升信城君李珝的地位,並讓其與申砬的遺女成婚,就讓柳成龍嗅出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味。
李琿一日不登上大位,王世子的地位就一日不穩,縱然其有匡扶社稷之功又如何,還不是人死燈滅,因此,不到最後一刻,柳成龍始終不敢大意。
思索間,馬車越過坑坑窪窪的一段路,忽然顛簸頓消。柳成龍挑開車簾瞧了瞧,發現車下的路由細石子鋪成,壓實得極爲平整,不用想,這肯定是宋洲人的手筆。
早在城中時,柳成龍就聽說宋洲第一師被李朝百姓尊稱爲“仁義之師”。戰事結束後,第一師就動員兵力,爲營地周圍的村落清理廢墟屍骸、平整道路、開挖溝渠,這種種行徑給李朝百姓留下了極好印象,柳成龍對此也不得不歎服。
與宋洲軍隊有過相處與合作的李朝將領,雖對宋洲軍官那種趾高氣昂、唯我獨尊的態度頗有微詞,但對其治軍本事卻是無不稱讚。由此,李朝方面也很清楚,自己打倭軍都挺費勁,若是與宋軍交手,只怕會輸得更慘。
倘若是宋洲來攻李朝,以其作風,李朝恐怕危矣!柳成龍目睹此景,鬼使神差的這般想到,心裏不禁一陣後怕。
馬車不知不覺來到宋洲軍營,柳成龍走下車,看到大營門口圍着一幫婦人在嘰嘰喳喳,他派隨從瞭解才知,這幫婦人都是媒婆,是替周邊的村落說親而來。
柳成龍微微皺了皺眉,忙命人前去通傳,不過片刻,就有一軍士領着一行人進入了軍營。
“柳大人,好久不見!”第一師師長劉鵬舉親自出帳相迎,顯得十分熱情。
柳成龍連忙客套道:“劉師長,多日不見,別來無恙?”
兩人寒暄一番,劉鵬舉將柳成龍迎入帳內,隨即聊起了正事。
“不知貴軍何時撤走?”
“怎麼,柳大人對我們不太歡迎?”
“在下絕無此意,此次前來,只是替王上詢問而已。”
“請柳大人放心,一旦和談條約簽訂,賠款事宜處理妥當,我們便會立即撤走!”
自古財帛動人心,按當初最終賠款數目七三分,李朝佔三成,這三成也有六百萬兩白銀,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宋洲依照以物資支付的條件,已向李朝輸送大量物資,後續還會提供一筆種糧、農具等物資以供李朝儘快恢復生產,賬上的六百萬兩白銀一毛都不會給李朝,屆時,就怕李朝一些官員作妖,不識好歹。
“賠款事宜既是由王世子親自商定,李朝必不會反悔,還請宋洲放心。”……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賠款事宜既是由王世子親自商定,李朝必不會反悔,還請宋洲放心。”
“最好如此,也省得宋李雙方大動干戈,傷了和氣。”劉鵬舉笑笑,轉過話題道,“我可聽說柳大人近日麻煩纏身,此事可應付得來?”
劉鵬舉所說的麻煩指得是柳成龍在全羅道以“事急從權”爲由,私自給一些公私奴婢脫離賤籍的事,北人讜以此事爲由頭,對柳成龍展開了攻訐。
“劉師長有心了,這等小事,我還應付得來。”柳成龍輕描淡寫的說道。
事實上因爲這事,柳成龍已錯失了領議政的位置,讓後起之秀李德馨白白撿了這個便宜。
“我是個粗人,實在不懂你們李朝朝堂上的那些彎彎繞,在我看來,柳大人爲了李朝果事,可謂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現在卻爲了這些小事遭人非議,簡直荒謬!”劉鵬舉抱不平道。
“想不到劉師長倒是個性情中人,我柳某爲果事操勞,非是爲了虛名,小人喜歡非議,那就讓他們非議去。”柳成龍努力裝作灑脫的樣子,忽然聲音一沉,問起林巨正在平安道與咸鏡道的所作所爲是否與宋洲有關。
李朝部分勤王的兵馬返回咸鏡道,立刻就被林巨正麾下的將領控制,這件事已有消息傳回漢城。
劉鵬舉打着哈哈,想揭過此事。
柳成龍卻正色道:“劉師長,宋洲有何目的還請直言,不必遮遮掩掩。”
劉鵬舉笑着說出一番歪理:“我大宋元老們常說距離纔會產生美,眼下由林巨正人馬控制的平安與咸鏡兩道,正好能將東北總督府與李朝隔開,避免了兩方日後不必要的衝突,這不正是一件好事嗎?再者,我大宋能替林巨正及其繼任者擔保,對王世子李琿的絕對支持,只要李朝日後不再增加平安與咸鏡兩道的田賦與徭役,這也是件兩全其美的事。”
聽此,柳成龍眯着眸子,細細斟酌起劉鵬舉的一番歪理。
劉鵬舉繼續道:“李朝的戰事雖然即將結束,但朝堂上的局面卻不是我大宋想要看到的結果,對於一切存在變數的情況,作爲一個軍人,我是充滿警惕的,王世子對於何時控制朝堂,可有計劃,如果並無把握,我大宋不介意在順手推一把。”
“這個……如今王上身體還算康健,只怕……”柳成龍猶猶豫豫道。
“讓他在宮中頤養天年如何?李朝現在的局面是怎樣,柳大人應該很清楚,我可聽說在倭國九州島由天煮J徒掀起的動亂,聲勢浩大,以李朝百姓現在的處境,只要有人蠱/惑,恐怕到時,你們將無法收場!”劉鵬舉危言聳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