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四章:白熱化(下)
當年與織田結盟,曾發誓要做“天下人”,如今距離這個目標僅一步之遙,自己怎可能退縮,況且也沒有退路可選。在得到麾下大名的支持與宋洲的允諾後,德川家康遂決定全軍西撤,集中力量對付石田三成,並將監視上杉景勝的任務交給了結城秀康。
(注,結城秀康爲德川家康的次子,母親是家康的正室瀨名姬(築山殿)的侍女,因遭築山殿的妒忌,懷孕中被趕出了德川家,幸得家臣本多作左衛門重次所救,生下了秀康。後來,又被德川家康送往豐臣秀吉帳下爲人質,成爲豐臣秀吉的養子。1590年,秀康娶下總果結城氏家主結城晴朝的養女鶴姬(親生父親爲江戶重通,母親是結城晴朝的姐妹、一說女兒)爲正室,同時繼承結城家的十萬一千石,正式改名結城秀康。)
德川家康開始撤軍不久,上杉軍本有良機出兵,但上杉景勝與心腹家臣直江兼續之間卻出現了意見分歧。直江兼續主張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應當派兵追擊,咬住德川軍。而上杉景勝對此表示了反對,由此錯過了戰機。
當時的越後尚有以宇佐美勝行爲首的上杉氏遺臣數十人。在直江兼續和石田三成謀議後,上杉景勝即與這些上杉遺臣取得了聯絡。隨後,他派遣齋藤三郎佐衛門等從高原城出發,經津川口進入越後。上杉軍侵入越後之後,上杉氏的舊臣們在田川、下倉、新發田、本莊、出雲崎等地紛紛響應。聽到舉兵消息,陸續自己跑來參加的武士也不在少數,總計有七、八千之衆,據說到了兵器都不夠用的地步。
得到衆遺臣的支持,上杉景勝這才命松本伊豆等率領部下與越后土兵二千餘,從廣瀨、藪神兩路進兵下倉城。
下倉城城主小倉政熙(也作小倉主膳)是長期侍奉名人久太郎與崛秀政的以頑固著稱的老將。得知上杉軍來攻,小倉政熙急忙率領蓮山寺鬙徒及守兵六百餘出城迎戰。
上杉舊臣丸田清益下令土兵在城外堆積竹子木頭,一方面可以防備鐵炮彈丸,另一方面在竹木上引火,使得火勢蔓延至町舍。小倉政熙無法抵禦,只得後退。上杉軍乘勢進逼至三之丸,小倉政熙無奈之下,關閉城門籠城。
附近阪戶城的守兵看到下倉城方向的火光,急忙稟報城主堀直寄。堀直寄獲悉,立即率兵一千八百餘出陣,分兵兩路,趕往救援下倉城。
小倉政熙聽聞堀直寄前來救援,不喜反怒:“我被大軍圍困,未嘗一戰,反被乳臭小兒救援(當時堀直寄二十四歲),即使獲勝,也無面目苟活於世。”頑固症發作的小倉政熙率部下六十餘人出城突擊,結果全員戰死。
堀直寄全軍趕赴下倉城,隨即展開了救援行動。下倉城外有座小山丘,上杉軍的部將松本伊豆等在山丘下的平地佈陣,越後的土兵則在山丘上駐紮。堀直寄在遠處眺望後,對左右部將說道:“伊豆等人兵力雖少,但慣於征戰,越后土兵之勢雖大,但不過是烏合之衆。只需殺敗伊豆,越后土兵便會不戰自潰。”
之後的戰況正如其所料,松本伊豆敗走後,上杉軍隨即退出了下倉。
堀直寄進入下倉城後,得知小倉政熙等人戰死,大爲可惜,又聽說松本伊豆、宇佐美勝行等人退往田川、妻有、小千谷一帶聚攏敗兵。他人馬不歇,再次出陣。並且耍了個花招,將馬印交給速水織部,命其率六百兵從大路進兵,而自己則帶一百八十餘人藉着樹林的掩護,抄小路而行。……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堀直寄進入下倉城後,得知小倉政熙等人戰死,大爲可惜,又聽說松本伊豆、宇佐美勝行等人退往田川、妻有、小千谷一帶聚攏敗兵。他人馬不歇,再次出陣。並且耍了個花招,將馬印交給速水織部,命其率六百兵從大路進兵,而自己則帶一百八十餘人藉着樹林的掩護,抄小路而行。
正當伊松本伊豆等人看到堀直寄的馬印準備迎戰時,堀直寄卻從斜刺裏殺出。措手不及之下,宇佐美勝行以下二百餘人戰死,上杉軍大潰。
後來又有德川援軍增援阪戶,上杉軍由此再也沒有能夠對下倉、阪戶形成威脅。在這之後,雖然上杉氏舊臣也曾一度進攻新發田城、本莊城等,但是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皆被宣勝、義明等依次擊退。上杉軍自此失去了主動出擊的先機。
另一邊,被石田三成請出,就任西軍總大將的毛利輝元在進駐大阪城後,就變得態度消極起來。
這裏面的原因有些複雜,毛利輝元雖然支持豐臣家掌權,但他真正支持的是豐臣秀賴,並以秀賴的“肱骨輔臣”自居,將石田三成支持的豐臣秀次當做了最大威脅。
石田三成以德川家康違反私戰禁令,起兵討伐家康。豐臣秀次對此表現得異常積極,一直想親自出陣,以此積累自己的威望。
豐臣秀賴的母親澱殿夫人視秀次爲自己兒子上位的競爭人選,秀賴與德川家康的孫女千姬定下了婚約,怎麼看,德川家康都是秀賴的外部靠山。因此,她堅決反對出兵討伐德川家康,並說服了毛利輝元選擇觀望,爲此不惜得罪石田三成,這讓石田三成十分難堪。
見己方自亂陣腳,有家臣建議暗中解決澱殿夫人這個麻煩,石田三成並未採納這個計策,只是命人將澱殿夫人“看管”起來,省得讓其胡言亂語。
石田三成的僭越舉動,讓毛利輝元心中懷疑他是不是真正的那個“曹操”,而不是德川家康。同時,豐臣秀次也對石田三成的“優柔寡斷”(不願背鍋),亦感到了不滿。
在這種內部有人拖後腿的情況下,石田三成還是與增田長盛、安國寺惠瓊等人在佐和山城進行了一番密議,商議好後續行動後,由五奉行發連署書狀,細數了德川家康的十三項大罪,推毛利輝元爲主帥,號召天下諸侯統合在毛利輝元的旗幟下共同討伐德川家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