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月表生物圈計劃
星海研究院中,在徐川協調準備着載惹月的前期工作的時候,門外的走廊傳來了腳步聲。敲門聲響了幾下,隨即被一名女士推開了。
徐川擡頭看去,走進來的是他在星海研究院這邊的助理之一,歐婧凌。
對他來,如今的助理人數已經超過了兩位數。光是星海研究院這邊就有整整六人,其中有四名助理分別對應能源、航、信息和材料四大研究所的工作,剩下的兩人則負責整體日常。
而歐婧凌就是負責日常工作的助理之一。
“教授,華農大學那邊的武煒華和韓志新教授在接待室中,想和您約個時間聊聊月球表面種植中心開發的事情。”
歐婧凌快步走了進來,輕聲彙報道。
聞言,徐川微愣了一下,開口問道:“華農大學?武院士?”
歐婧凌點零頭,道:“嗯,武院士表示如果您最近忙的話,可以等載惹月工程完成後再約個時間也沒關係。”
徐川想了下,開口道:“請他們過來吧。”
雖最近處理載惹月工程方面的工作較忙,但也不至於一點時間都抽不出來。
一名院士級別的大牛親自跑過來,這份面子無論如何還是要給的。
“好的。”
歐婧凌應了一聲,快步走了出去。
不一會,在她的引導下,兩名中老年男子跟着走了進來。
“徐院士,咱們又見面了。”辦公室中,之前來星海研究院這邊領取過實驗樣品的韓志新教授快步走上來,熱情的伸出了雙手打着招呼。
徐川笑着打了個招呼,和這位華南大學的教授握了握手。
月球表面的種植中心一事,上次和這位韓志新教授聊過一會,當時只是他的一個想法,並沒有確定下來。
不過很顯然,這位韓教授上心了,不僅記在了心裏,還帶着南華大學的院士親自過來了。
“徐院士,容許我介紹了一下。”
笑呵呵的打了個招呼後,韓志新開口介紹道:“這位咱們華農大學的武煒華武院士,專門從事植物生理學領域研究。上次我回去後,武院士聽您想弄一個月表種植中心,他對這件事相當的上心,和我瞭解了很多,這次過來打擾您,也是想和您具體聊聊這方面的事情。”
徐川笑着上前,伸出了右手招呼道:“武院士您好。”
武煒華臉上堆着笑容,上前和徐川熱情的打着招呼:“耳聞徐院士的大名已久,今初見,徐院士果然和傳中一樣年輕有爲啊。”
“客氣了,先坐吧。”
徐川笑着招呼道,三人順勢在辦公室中的沙發上坐了下來。
歐婧凌端上熱茶後,幾人寒暄了幾句,武煒華切入正題,笑着道:“在登月前期冒昧過來打擾徐院士的工作,還請多多包涵。主要是關於月面種植中心這種事情對於農業工作者來太具有吸引了。”
徐川笑着道:“武院士言重了,有什麼打擾不打擾的,喫飽肚子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頓了頓,他接着道:“月面種植中心這種事情我的確有考慮過,不過目前來還只是個想法。具體情況如何,還需要等星海號載惹月工作完成後再來進行分析。”
“畢竟月壤的情況,目前來的確算不上多麼的適宜種植,缺乏必要的營養物質不,且含有氦三等有害物質。”
武煒華點零頭,笑着開口道:“理解,月面種植中心這種工作的確不是這麼容易就做到的。”
“不過想來你考慮這種項目,其目標應該並不單單是爲了月面種植而準備的吧?後續的火星開發和未來的星際殖民等開拓,外星種植在徐院士您的心裏我推測重要性應該佔比不低。”
徐川點點頭,笑道:“的確,畢竟民以食爲。無論在什麼地方,保障食物的供應纔是生存的第一要素,只有能活下去才能談未來,談開拓。月面種植中心也的確有一部分的原因在於未來的星際開發。”
老實,如果不是爲未來的星際開發做準備,月面種植中心其實價值算不上很大。
畢竟現在的無土栽培技術已經相當的成熟了,只需要準備好營養液和種植架,以及適配的種植大棚之類的設備,大部分的農作物都可以一茬一茬的收割。
遠比耗費力氣去建一個月表種植中心更快更輕鬆。
月表種植中心的意義並不單純的在於爲月球殖民提供食物,而在於科研價值。
畢竟月球獨特的環境,無論是低重力還是含有氦三等物質的土壤,都是地球無法提供的,也能夠爲太空種植提供各種各樣的經驗。
武煒華笑着點零頭,接着道:“的確是,不過相對比單純的月面種植中心,徐院士有沒有興趣聽聽我的想法?”
徐川笑着道:“當然,武院士請。”
武煒華沉吟了一下,組織了會語言後開口道:“就我個人而言,相對比一個科研使用的種植中心,如果是想要爲星際殖民開發做準備的話,先在地球上模擬建造一個封閉生物圈做一下生存性實驗會不會更好,更具有科研經驗一些?”
“封閉性生物圈實驗?”
徐川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對方指的是什麼,開口道:“你是生物圈二號這種類型的麼?”
生物圈二號。
這個名字想必所有人都很熟悉,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這都是生物學必考的知識點之一。
其是米國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爲了與生物圈1號區分而得此名。
它由一名前橄欖球運動員約翰·艾倫發起,並與幾家米國的財團聯手出資,歷時8年才完成。
建成後,生物圈二號幾乎完全密封,模擬霖球上的所有生態系統,包括沙漠、沼澤、荊棘叢、雨林、熱帶草原,甚至是海洋。
圈內還引入了約4000個物種,其中動物、植物約3000種,微生物約1000種。其目的是製造人工模擬生命支持系統,以驗證人類離開地球后,僅靠太陽能能否維持生存。
不過在經過四年時間的試驗,及先後兩次實驗人員的入住後,這個大型科研項目最後以失敗告終。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