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517節 作者:未知 李景隆自己帶來了長江沿線的二十個衛抽調的兵馬,以及浙江都司的兵馬,而湖廣和福建兩個都司的兵馬也到了此地,其實之前困擾黃福的軍隊集結問題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剩下的無非就是廣東、廣西的都司兵,而這些兵馬調集的關鍵則在於韓觀,畢竟“韓蠻子”在兩廣尤其是廣西的軍界裏經營多年,是不折不扣的地頭蛇,影響力極大,幾乎說一不二。 也正因如此,韓觀之前在南寧府纔會那般憤怒. 但其實韓觀是誤會了,因爲讓他負責對安南的情報,以及在廣西籌措糧食兵員,其實並不是李景隆的安排,而是朱棣的直接指令。 不過這也是韓觀在廣西待太久的弊端之一,朝中有什麼消息,根本沒人跟他說,之前他倒是結交了幾個廣西籍貫在朝中任職的官員,但如今建文-永樂之交的廟堂洗牌過後,也沒什麼消息靈通的人了。 從南寧府到龍州府,韓觀與何時這一路還算順利。 二十九日,戌時發舟,翌日辰時左右就到了江水合流處,然後午時至扶南縣凌山驛轉陸路,一天一夜的時間到馱蘆,在太平府休息了一晚上,一日的時候就趕到了龍州府。 龍州府內,聽聞徵夷將軍、曹國公李景隆設宴替自己接風洗塵,韓觀攜何時欣然赴宴至於有沒有拿何時當人質之類的念頭,那就沒人曉得了。 龍州府衙內,張燈結綵,宴會的歡樂氛圍很濃。 然而甫一進入宴飲之所,韓觀的面色就驟然一變。 正是見到了不太對付的康鎮、陳俊等人。 之前韓觀拿到了管轄湖廣和福建的權限,但手根本伸不過去,幾人之間因爲兵權和勢力範圍的問題,鬧得極不愉快。 洪武朝三十多年下來,各都司的軍界早就形成了各自的派系、山頭,哪能容旁人吞併自己的勢力?而且韓觀行事素來兇狠霸道,爲人也跋扈,不碰一鼻子灰纔是怪事。 韓觀坐在李景隆下手,韓蠻子性格如此自然懶得掩飾,乾脆擺了臭臉,不過倒也不好太明顯,只能裝作滿臉疲憊的模樣,一臉倦容,彷彿幾天幾夜沒睡覺似的。 “呵呵,韓將軍果然辛苦,勞累成這副模樣。” 韓觀剛落座,康鎮便笑眯眯地說了句陰陽怪氣的廢話,眼見雙方就要掐起來,李景隆旋即便是招呼僕役給韓觀斟了碗酒。 這時,李景隆也是微笑說道:“韓將軍,請飲此杯!” “多謝曹國公賜酒,屬下感激不盡!” 韓觀站起來拱手道謝,隨即仰頭喝下,接着坐回了原位,臉上浮現一絲紅暈,顯然是喝得稍許急促了些,不過韓觀也是豪爽,喝完後繼續說道:“屬下確實很勞累,因着曹國公急令,屬下片刻都不敢耽擱,不像某些人哼哼,故而屬下昨天半宿都未曾睡覺只顧着趕路,這不,剛到龍州府,就被曹國公召了過來。” 給陳俊遞了個眼色,李景隆笑着附和:“韓將軍勞碌奔波,我等都甚爲欽佩啊!” “不敢,不敢!” 韓觀謙虛道,隨即又看向了上首的李景隆,沉吟道:“曹國公,你看我這些屬下如何?” 李景隆掃視一眼韓觀身後的幾人,讚歎道:“好精銳!不愧是韓徵南麾下銳士,果然厲害!” 這句話倒是個由衷的,韓觀身旁這些將士全部都是身強體壯的廣西狼兵,個個驍勇善戰,尤其是那幾個身披重甲的將領,威風凜凜,氣勢懾人。 韓觀謙虛地搖頭,旋即又是說道:“說起來也怪我,這些年在廣西太過忙碌,忽略了協助治理民政,以致於讓百姓怨言頗深,幸虧皇上仁慈,沒有怪罪於我,也多虧了這位何知府唉~這幾年也辛苦了諸位,若是能夠一掃這些年來安南在邊界的隱患,屬下也算是代表廣西的軍民感謝諸位了。” 李景隆哪還聽不出來,這是韓觀對自己不能上一線戰場博取軍功的不滿,不過朱棣的意思,他也不好說什麼。 而此時衆將也是紛紛恭維李景隆,說了不少漂亮的話兒,諸如什麼曹國公定能平滅羣醜之類的,李景隆臉上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神色,但很快他就收斂了,說道:“只希望能早日平定安南叛亂,爲我大明盡忠效力。” 衆將又是附和。 李景隆突然笑着說道:“韓將軍這一次我等征討安南,可是要打大仗呀,你有沒有興趣參與?” 陳俊和康鎮紛紛望向韓觀。 李景隆繼續道:“若是韓將軍願意,自是求之不得,只需率部駐守在邊界,屆時等先頭部隊進入安南,即可隨後攻克安南各郡,奪取其國土、人口、財產。” “曹國公說笑了。” 韓觀淡淡地說道:“韓某不善領兵更不敢無詔貪功冒進啊!” 李景隆皺眉,他原以爲韓觀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畢竟這可是立功的機會啊,只要立下了功,就算他韓觀不願意去中樞五軍都督府,也肯定會得到提拔。 韓觀的態度,有點超乎了他的預料,顯然心裏憋着一口氣。 旁邊的何時見狀,忍不住開口勸慰道:“韓將軍,你也別推辭,你在廣西的威名如此卓著,又降服了那麼多土司,這次攻打安南,這些土兵正好派上用場了,否則光靠咱這點兵馬,只怕真的不夠。” 這便是給韓觀遞個臺階下的意思了。 這一番勸告說出口,李景隆也是認可地點了點頭:“是的,這次安南叛逆倒也頗爲勢大,憑咱們手中這點兵馬終究還是少了點,所以韓將軍不妨號召廣西土司也出動一批人馬,協助我等攻伐安南!” 韓觀頓時面露難色,嘆氣道:“曹國公,你也知道我的脾性,這種事情我做不來,更何況土司也不是我能決定的,還要考慮土人們的意願呢!” 李景隆見韓觀拒絕,這是三番五次不給面子了,便是說道:“那若是我這個主帥下令呢?” 說罷,李景隆便向周圍將領投去目光,示意他們不要煽風點火。 韓觀看着衆將,只是冷笑道:“曹國公愛護,我受寵若驚,哪有推脫的道理?只是在下性子急,從不與愚蠢之輩同列出征。” “你他孃的罵誰呢?”陳俊大怒。 “誰跳起來罵的就是誰。”韓觀毫不示弱地反擊道。 康鎮直接拔出了腰中寶刀,而這一下子,韓觀身後那些剽悍的廣西狼兵也紛紛掏了傢伙,宴會廳中剎那間變得劍拔弩張了起來。 “放肆!” 李景隆大怒道:“我請你們幾家赴宴,爲的是解鬥,須不教你們來這裏廝殺!國朝還有規矩嗎?” 這邊韓觀不忿,那邊康鎮只要廝殺,雙方眼看就要火併。 李景隆直接抄起帳篷內用來當儀仗的長戟,只說道:“古有呂布轅門射戟,今日我李景隆不才,也效仿一番,我勸你們不要廝殺,盡在天命,若是不成,我也不管了,你們內訌去吧。” “曹國公這是何意?”陳俊適時問道。 李景隆不答,讓曹阿福拎着長戟去轅門外遠遠插定。 “五十步!” “一百步!” “國公爺,還更遠嗎?” 李景隆大聲道:“一百五十步!” 待長戟到了一百五十步的位置,李景隆回顧韓觀和陳俊、康鎮說道:“呂布用弓,我今日用銃,同樣規矩,若我一銃射中戟小枝,你們握手言和,從此親如兄弟,如射不中,你們各自廝殺我都不管,如何?” 李景隆做到了這個份上,韓觀卻是不好拒絕,而衆將此時都難免覺得匪夷所思,畢竟弓箭還有個準頭,可沒聽說過火銃也有準頭啊! 這玩意五十步能不能瞄準都是個問題,更別提一百五十步了! 故此,韓觀等將自無不允。 “取我神機銃來!” 六尺長拉了膛線的擡銃被屬下擡來,正是飛鷹衛空戰用的那款,此前說過,李景隆從兵器局搞了一把,經常用來打獵,威力大、有準頭,可謂是愛不釋手。 只見李景隆點火,托腮,瞄準,扣動扳機,一氣呵成。 隨後大叫一聲:“中!” 正是: 銃開如霹靂聲響,彈去似流星落地。 一發正中長戟枝,將校無不齊聲採。 待到長戟被人端來,韓觀等人還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 誰都想不到,火器竟然能這麼準? 大明的科技什麼時候揹着我偷偷發達了? 然而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既然都答應了李景隆握手言和,那韓觀即便是心頭再不服氣,也只能跟陳俊、康鎮等湖廣和福建都司的將軍們喝了酒,算是把過去的恩怨掀了篇。 雙方恩怨既解,李景隆在龍州府整編兵馬、訓練士卒,令南方諸都司的兵馬適應當地氣候,學習山地叢林作戰,又與工部尚書黃福及廣西布政使司諸文官調集糧草,一些備戰工作卻是進行的井井有條,顯然李景隆對於整軍備戰是有一套自己章法的。 待兩廣開中的糧食抵達後,東路軍終於基本完成了對安南的戰前準備,隨時可以開拔,而後續江南的糧食,則是維持戰爭進程所需了。 李景隆逐步下達各項注意事項,包括大明境內禁止傳播謠言;進軍安南後禁止燒殺擄掠;禁止無故損毀安南郡邑的文籍圖志;除了有關釋道的經板經文外,其他文獻全部燒燬;蒐集古代銅柱並加以搗毀融化運回國鑄錢用;將安南各地的工匠藝人送往南京;令安南府州縣原任的官吏依次入朝覲見;不得泄露火器的祕密;大軍開拔之後,在雞翎關至大明國內的道路沿途設置衛所、構築城池等等。 五星上將可謂是事無鉅細,但做的足夠認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給軍官和士兵們說的清清楚楚,這也讓全軍都振奮了起來。 而安南國這邊,在得知了南線戰敗,無法迅速滅亡占城國後也將潘麻休所部大部分撤回了安南國境內,只留下一部分人馬防守橫山關,同時開始了最後的備戰和刺探情報工作。 第420章 用意 “明朝的使者?” 安南國東都升龍府的“皇宮”內,胡季犛、胡漢蒼父子,一個大虞國太上皇,一個大虞國皇帝面面相覷。 這都要開始打仗了,大明派使者過來幹嘛? 不過不管究竟是什麼意圖,該見還是要見一面的。 “宣明朝使者進來吧。”胡季犛說道。 片刻後,兩名身穿大明官服的男子被領進“皇宮”中。 這兩人乃是李至剛的心腹,分別名爲朱勸、張,眼看着李至剛下臺,在禮部混沒什麼前途,便主動提出出使安南,等打下來安南以後,便要在交趾布政使司謀個好位置。 而這種戰前出使,便是代價了。 只要不被安南人砍了腦袋,日後定是有一番拔擢的。 看到這兩名男子之後,胡氏父子心中皆是微微一怔。 只因爲眼前的這兩名男子與他們所熟悉的大明使者有些差異。 一個高瘦,一個矮胖,二者完全就是兩種極端,而且神情似乎並沒有以前大明使者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而有些漫不經心。 “你們就是明朝的使者?”看到對方的官袍後,胡季犛問道。 此前朱勸和張便商量過關於對方稱呼的問題,如今大明不承認他們的“皇位”,只認爲他們是謀朝篡位的逆賊,但當着人家面說也不太好,索性便避而不談。 “不錯,我等便是此番前來傳旨的欽差。”朱勸回答道。 雖然疑惑,但是該給的面子還是得給。 “二位遠道而來,辛苦了,請坐吧。” “多謝。” 等朱勸和張落座之後,胡季犛笑呵呵地問道:“敢問二位這次前來,所爲何事?莫非大明國想與我大虞握手言和?” “當然不是。” 張毫不猶豫地給胡季犛撅了,他倆雖然怕死,但有些最起碼的東西還是懂得,那就是人與人之間有欺軟怕硬,國與國之間也有,他倆既然代表大明,那就既不能太過狂傲讓人砍了腦袋,也不能太過軟弱反而讓人瞧不起,要在小問題上輕輕放過,而在關鍵問題上絕不退讓。 如今的對話,就屬於關鍵問題。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