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530節

作者:未知
“殺!” “殺啊——!!” 一艘艘帆船劃破清晨的霧霾,露出猙獰的模樣。 他們從港口的另外一頭駛來,在距離港口還有一段距離時,齊刷刷地拋錨停下,接着便從帆船放下小船,爬出一羣羣的人影,他們手持火器和兵刃,嗷嗷叫喚着朝港口衝殺過來。 守衛港口的安南士兵們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弄蒙了,當他們反應過來,試圖組織反擊或者尋求躲避時,卻發現周圍早已擠滿了人潮。 畢竟港口沒有分的那麼清楚,安南軍的水師在用,民間的百姓也在用,所以這時候水手和百姓一開始混亂,軍隊想要抵抗,也是有心無力了。 又過了一會兒,安南士兵們纔在軍官的指揮下勉強組織防禦,試圖抵擋明軍的進攻。 就這種程度的防禦,顯然是不被明軍放在眼裏的。 就在安南守軍準備驅散人羣向前的瞬間,一顆炮彈飛速劃破了霧霾,狠狠砸中了一個隊列最前面的士兵。 “噗!” 火星爆裂,一朵血花綻放,那個倒黴蛋慘嚎一聲,腦袋瞬間被炸得粉碎,鮮血混雜着白骨,灑落在了碼頭上,濃烈的血腥味瀰漫開來。 “轟隆!” 又是一顆炮彈在人羣中綻放,接連砸死了三名士兵,剩下的人嚇壞了,他們爭先恐後地往碼頭外逃竄,甚至忘記了去帶自己的武器,很多人都乾脆利落地扔在了地上。 一個月幾文銅錢,給胡氏父子拼什麼命啊?臨陣叫喚幾聲就算對得起餉錢了。 “砰砰砰!” 銃鳴不斷,密集的子彈穿透空氣,在空中交織成一片死亡的網絡。 “啊!”慘叫聲此起彼伏。 一條條生命開始隕落,而炮彈持續不斷地從半空中墜落下來,濺射在地面上,時不時就有倒黴蛋染紅了一塊塊青石板。 安南國的港口防禦,僅僅堅持了半炷香時間,就宣告了全線崩潰。 除了士兵,水手們也在驚慌之中互相推攘踩踏,不少人更是撞到船上,摔到海里,最後沉底,或者是浮到了海面上,被海水捲走。 一時間,港口內哀鴻遍野。 而被攆上的人,他們也很清楚,如今只剩下最後一條路了,那就是投降明軍,否則,就只有死路一條。 “我投降!” 士兵扔掉了手中的武器,跪地求饒着:“饒我一命!” “不要,不要!” 淒厲的哭泣聲和求饒聲,響徹整個港口。 一名名明軍士兵,如狼似虎,兇猛地抓捕着俘虜。 他們的動作非常熟練,就像是訓練了許久似的,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 “投降的都不殺!” 一名明軍校尉站在船舷旁,大聲喝道:“把這些屍體和武器拖出去,不要擋道。” “遵命!” 幾名士卒擡着木箱和麻袋,朝着安南的俘虜走去,他們毫不客氣地剝奪了俘虜身上的盔甲、盾牌和佩劍,然後發給他們麻繩,讓他們自己將自己捆成一串。 很快,這些非常自覺的安南士兵,便在碼頭的空地上自己捆了自己,又自發地排成了好多排,就像被一座無形的囚籠所包圍。 一名身披赤金色鎧甲的武將從旗艦上坐小船走了下來,來到了這批被俘的俘虜前,看到他們,武將的臉上露出了冷峻的笑容。 武將擡手示意衆人噤聲,隨後拔出長刀,在空中舞了個花兒然後狠狠斬下。 “哧溜.” 沒有鮮血飆飛,只有麻繩斷裂。 李景隆對隨軍的《明報》編輯兼記者裴文麗指示道:“副標題就這麼寫:大明天軍一到,清化港口賊軍望風而降,皆高呼而感沐陛下天恩。” 裴文麗心領神會,在紙上如是寫道。 “曹國公李景隆義釋俘虜,俘虜紛紛表示不願解甲歸田,願爲大軍前驅討伐胡氏逆賊,大明的恩情一生一世還不完。” 第426章 神速 五星上將李景隆完成清化登陸後,原本陷入了短暫僵持的安南戰局看似還在僵持,但實際上開始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 整個安南國的國土就如同一把大錘,而此時整個細長的錘柄部分都被大明給斬斷,光剩下一個錘頭,又該如何發力呢?而且更重要的是,此時的安南國剩下的這個錘頭,還被大明兩頭擠壓着。 但富良江防線是不可能放棄掉的,安南軍在此地經營日久,更何況,就算是放棄了富良江防線,又能退到哪裏去?效仿鐵血大宋放棄黃河-淮河-長江嗎,人家能一退再退,是因爲有足夠的地理單元作爲阻隔,可安南就這麼一道天塹啊! 既然不能後撤,安南軍也只能硬着頭皮繼續跟大明的東西兩路大軍在富良江耗下去,與此同時,讓東都升龍府的總預備隊,以及潘麻休的南征軍集結在一起,向西都清化府開進,試圖把李景隆的軍隊趕下海。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兩軍在富良江一線繼續鏖戰,互有勝負,誰也沒能喫掉誰。 明軍這次出征,雖然攜帶了大量的糧食,但補給線始終是處於緊繃狀態的,而且加之人馬過多,因此每日糧草消耗得比較厲害,不得不把軍隊稍微分散一些,在漫長的正面形成根據不同補給線和兵站進行後勤補充的局面。 而明軍在諒山兩側的陣地,雖然沒能突破安南軍的防線,但掃清了不少外圍據點,也算是打開了一點局面;而安南軍雖然能夠憑藉防禦工事和地理優勢阻攔明軍,卻也沒辦法取得什麼主動出擊的戰果。 不知不覺,雙方已經在諒山周圍爭奪了七八天,這期間,安南軍也曾派遣斥候,偵查富良江北面的情況,然而當他們去探察時,卻只能是有去無回的結果,這就導致安南軍對於明軍的情況瞭解得不多。 而在這段時間裏,明軍已經通過不斷地試探性進攻,瞭解了安南軍的整條富良江防線,並且開始偵查附近的水文以及山道小路等情況,積極尋找着打破僵局的時機。 畢竟對於東西兩路明軍來說,如果在兵力與對面相當的情況下,只能坐享其成等待登陸部隊帶來的戰果,那麼他們其實是撈不到多少戰功的,這跟沐晟和李彬的西路軍要儘可能地誇大自身取得的戰果是一樣的道理一定要讓皇帝看到你幹了多少事情。 在明軍的積極進攻下,安南軍的防線一次次被削弱,傷亡不斷增加。 而且,隨着難以封鎖的謠言的不斷流傳,安南軍的士氣也越來越弱。 甚至,有些士卒產生了畏懼心理。 這就是戰爭,永遠不是紙面遊戲,“士氣”這種指標是不可量化但卻又確實存在的,當一支軍隊士氣低落、缺乏必勝信念的時候,那麼,軍隊就會走向最終崩潰的結局,安南軍此時雖然兵力充足、防線完備、補給齊全,但實際上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了。 富良江南岸,安南軍大營。 “報!” 胡元澄剛忙乎完手頭的一堆事,想喝一口茶水潤喉嚨,便聽見外面有親兵前來稟報:“啓稟衛王,胡烈將軍求見。” 胡元澄點點頭:“讓他進來吧。” 不多時,胡烈走進了屋內,行禮之後說道:“衛王殿下,明軍在今早奪取了越池到木丸江沿岸,左聖翊軍的胡射正在堅守白鶴江北岸。” “什麼?!怎麼丟的這麼快?” 胡元澄騰地一下站了起來,驚愕問道。 目前階段,明軍與安南軍的主要交戰區域,就是基於三江主水道延伸出來的各種湖泊、支流形成的防禦帶,而剛纔胡烈提到的越池、木丸江、白鶴江,都是如此。 而一旦上游的越池、木丸江北岸失守,白鶴江就會暴露在明軍面前,這也就意味着安南軍的兩個重要水師基地——天幕江陸洲和木丸江陸洲,都將直面明軍的兵鋒。 富良江防線之所以被安南人認爲堅不可摧,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安南軍擁有絕對的治水權。 而治水權是基於水師和水師基地纔有意義的,如果水師基地被敵人端了,水師的艦船都被一把火燒了,還談什麼治水權? 而天幕江、木丸江兩個陸洲,正是除了多邦城南岸的水寨以外,安南水師最大的兩個基地。 如果這兩個地方被明軍所奪取,那麼造成的後果無疑是不堪設想的,這也將進一步改變富良江一線的戰局。 “啓稟衛王,是我等無能,沒能擋住明軍……”胡烈慚愧的低下頭。 胡烈和左聖翊軍的胡射都是胡氏親族將領,嗯,胡氏篡國以後大量地提拔了這些人當官,沒辦法,除了任人唯親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來維繫統治了。 而任人唯親的後果就是,除了胡元澄和胡烈這種少數人還算有點能力,大部分被放到高位的,不管是當政務官還是當軍官,基本都是爛泥扶不上牆的廢物點心。 “該死!” 胡元澄罵了一句,隨即說道:“立刻從大本營調動左神翊軍,讓阮公瑰去支援胡射,讓左神翊軍駐紮木丸江陸洲,讓左聖翊軍依舊在白鶴江北岸和天幕江陸洲堅守,一旦左聖翊軍遭到明軍的攻擊,阮公瑰務必要與水師一同增援。” 左神翊軍是胡元澄手裏爲數不多的精銳機動部隊之一,而阮公瑰也是自陳朝以來的安南軍界老將了,有阮公瑰去支持胡射,多少會讓胡元澄安心一點。 “遵命。” 胡烈走後,胡元澄坐在椅子上,眉宇間露出凝重神色。 越池與木丸江北岸失守的消息,絕非偶然,肯定是早有準備,否則大明的東西兩路大軍絕不會選擇今天同時在漫長的戰線上同時發起作戰。 看似是突襲,但實際上,卻是蓄謀已久,顯然當面的明軍已經知道了他們的主帥在清化成功登陸,此時安南軍心動盪,這才選擇趁虛而入。 雖然很惱火,甚至於憤恨,但眼下的胡元澄也不得不承認,這次恐怕他們確實有些不妙了,大明軍隊所表現出來的超凡策略和戰鬥力,超出胡元澄的想象。 當然,即便眼下清化府失守,也並不代表全盤皆輸,安南國除了清化府外還有許多地方可以抵擋登陸明軍的進攻,而且登陸的明軍據說數量也並不算多,只要能夠阻止李景隆的偷家,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而且清化府是胡氏的老巢,當年陳朝爲了防備胡氏這個實力派,其實在升龍府到清化府的路上修建了不少防禦工事,雖然最後沒起到什麼作用,但是在清化府到升龍府的路上,現在地形也算是有些可以倚仗的,頗爲易守難攻,只要臨時加強這裏的防禦,想必大明要攻打這裏,就會付出慘痛代價! 現在胡元澄最擔心的,其實是安南國內的問題。 安南國其實不是什麼富庶國家,胡氏父子的治下雖然有着還算廣袤的可耕種土地,礦產資源也算豐富,但不意味着財政收入還算不錯,因爲.安南國其實更像是一個土司聯合體,雖然歷來都有王朝的統治,但不管是陳朝還是之前的朝代,都只是最大的土司而已,很多地方還是當地勢力各自爲政。 這也就意味着,在與大明的作戰中,胡氏父子其實並不能把安南的全部力量都發揮出來,相反,還受到了種種掣肘。 胡氏父子統治下的國家,國庫裏可憐的錢,全都用來充當軍費了,既要生產鎧甲兵刃等必需品,還需要維持軍隊的生活和作戰花費,官員們的俸祿是一減再減。 當然,這對於安南國官員們來說其實是個重大利好就是了. 除此以外,由於粗放的農業生產模式,雖然安南的稻種很不錯,土地也比較肥沃,但安南國的農田畝產量其實並不高,很多農業潛力都沒有發揮出來,收穫後的糧食價格也比大明貴了許多,在這種情況下普通老百姓很難承擔起喫稻米,雖然自己種植稻米,但最後喫的都是粗糧,因此胡氏父子徵召的普通兵源,身體素質普遍不太行,瘦弱的如同山裏的猴子一樣。 事實上以前這些農人是不用入伍當兵的,在此之前安南軍隊有兩次擴張高峯時期,一次是蒙元入侵,一次是對抗占城國,之後直到陳朝後期,安南國軍隊的規模也始終不算大.但是隨着胡氏篡國,這兩年安南的軍隊頻繁入侵周邊國家,軍隊也開始大肆擴充,逐漸有了十幾萬大軍的規模。 而在明軍的壓力下,安南國國內的局勢越來越緊迫,在這種情況下,胡氏父子自然不願意坐以待斃,所以他們開始重新排查戶籍,然後按照從十六歲到六十歲的標準大肆徵召“青壯”,補充新兵。 而這些新兵缺乏訓練,又是被強迫徵召的,如今隨着與明軍戰鬥烈度不斷增大,已經逐步出現了軍士逃亡的現象,這些人聽說明軍已經從後方登陸,迫切地想要返回家鄉與妻女團聚,不惜冒着被砍頭的風險,也要徒步走回自己的家鄉,軍中士氣衰頹一發不可收拾,不由地不讓作爲前線最高統帥的胡元澄擔憂不已。 沉思良久後,胡元澄提筆寫下了一道重要的軍令。 一、即日起,派出騎兵組建巡查部隊,任何逃跑的士兵都將被以臨陣脫逃論處,同時要對整個什伍的士兵進行連坐。 二、與此同時,沒有得到衛王的直接手令,任何將領不得擅自放棄陣地,違者格殺勿論! 胡元澄下定決心死守富良江防線,然而在難以挽回的局勢面前,很多事情卻並非是他個人堅定的意志所能影響的。 很快,更大的壞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 —————— 十月二十二日,自清化登陸的明軍完全地控制了整個港口後攻克了西都清化。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