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683節

作者:未知
因爲他知道,姜星火贏得光明正大、實至名歸。 而且從始至終,姜星火的態度都很謙卑禮貌,哪怕先前反方給的壓力非常大,姜星火依舊彬彬有禮地給予反擊,而且沒有動用權力將此事強壓下去,這足以證明他的品性高潔。 這是值得敬重的對手。 “但我有一個問題,還請國師不吝解答。” “好!”姜星火欣賞胡儼的態度,讚許地點了點頭:“既然這樣,我也就不藏拙了,胡祭酒請問吧。” “今日之世風,雖有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可終歸還是能稱上一句大抵淳樸的,這也是爲何我等儒者一力捍衛的緣故。” 胡儼說的沒錯,雖然在南方出現了新的思潮,但如果就整個大明的範圍來看,“民風淳樸”並不是什麼貶義,百姓愚昧的同時,確實在三綱五常等禮教的束縛下,顯得很淳樸。 而這種世風,是有利於以自然經濟爲基礎的大明維持整個社會穩定的。 “可今日之後,天理動搖,國師就不怕三綱五常崩解,整個大明陷入思想混亂嗎?” 胡儼說完,靜待姜星火的回答。 姜星火伸出手指,輕輕敲打膝蓋:“首先,我要問你一個問題。” 胡儼愣了下,道:“請問。” “你知道對百姓來說,什麼是天理嗎?” 楊士奇皺起了眉頭,似乎感覺到了什麼。 姜星火微微揚眉,目中閃過一抹精芒:“喫飽穿暖,就是最大的天理。沒了肚子裏的糧食,再聰慧的人又有多少用處?” “百姓不在乎這些所謂三綱五常的崩解,人是有本能的道德心的,就算沒有父爲子綱,難道父子之間就沒有本能的道德相處了嗎?之前解大紳就說過‘蓋赤子之心,見父自然知愛,見兄自然知敬,此是天理源頭,何消去存天理,而後發之爲事父乎?’就是這個道理,人倫關係,就算沒有三綱五常的約束,一樣是存在的,並不會因爲三綱五常的消失而消失。” “換句話說,在三綱五常這些概念沒有被髮明出來之前的時代,在孔子誕生之前的時代,人倫關係就不存在了嗎?” 這是一個相當尖銳而又真實的問題。 即人的社會倫理關係是先天存在的,儒家沒有出現之前就有,儒家即便消亡了,它還存在。 伱出不出現,它都在那裏,一動不動。 所以姜星火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就算是三綱五常崩解,也不意味着社會基本的人倫關係的崩解,以前什麼樣,現在還什麼樣。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三綱五常的壓迫束縛作用,遠大於它的道德導向所用。 沒有三綱五常的壓迫,大明的社會風氣會變得更加開放,這種開放,對於逐漸轉向新的道路的大明並不是什麼壞事。 “而對於士子來說,理學有道理,別的學說未必沒有道理,道理就擺在這裏,總是越辯越明的,縱有一時的思想混亂,又有什麼干係呢?” 聽到這話,旁邊的王允繩和胡儼,也都若有所思了起來。 姜星火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出了極度的自信。 在思想問題上,不能用武力鎮壓,也不能充耳不聞,陣地就在這裏,你不佔領對立的思想就會佔領。 只有直面上去,用客觀紮實的理論去說服普羅大衆,甚至是你的對手,佔領住這塊陣地,哪怕是一部分,都足夠了。 不去應對纔會造成思想混亂,造成社會動盪,但自己堅持的思想只要站住腳,以後的事情,就都好說了。 實際上,姜星火確實該有這份底氣。 姜星火太年輕了,身體也倍棒兒,心態還好,別說輕鬆熬死朱棣了,朱棣正常死亡的時候,姜星火估計才四十多歲,就是把朱高熾和朱瞻基按正常死亡時間送走,姜星火也就五十多歲,努努力長壽點,沒準能把沒出生的堡宗都送走。 時間站在姜星火這邊。 而按照現在的佈局,二三十年後,姜星火就能做到門生故吏遍佈廟堂了。 經歷二三十年的思想變遷,到了那時候,姜星火的這套“物質一元論+致良知心性論+實學+科學”的完整理論體系,定然已經成了大明的官學,取代了理學的地位。 畢竟,這是一套比理學更加實證化,也更加適用於大明社會的學問。 到了那時候,作爲歷史上爲數不多地構建了“本體論+心性論”的完整理論體系的大哲學家,作爲推廣出了各種科學觀念的存在,姜星火早就抵達了北宋五子的“諸子”級別,成爲當世唯一能被稱爲“子”的存在,也就是聖人的預備役,他的名字早已響徹天下,擁躉極多,幾乎可以說是當代思想界的領袖級巨擘,任何人,即使是皇帝,都得給予十足的尊重。 而作爲一個政治家,他也肯定清楚,一旦失去了統治力量的幫助,任何優秀的理論都無法被推行下去,所謂的學術,也僅是空談。 更別說,現在是亂世剛剛結束。 一切,必須靠刀槍說話! 只要軍權在他這邊,那麼思想界的任何動盪,其實都不足爲懼。 動用武力是下下策,但不意味着這不是一個可被選擇的選項。 “那今日的太學之會。” 姜星火繼續開口,眼睛裏閃爍着銳利的光輝,語調鏗鏘有力:“所有對話論述,便由內閣負責記錄的翰林們整理,明日以連載的方式登《明報》,傳之天下。” 這話一出,四周頓時安靜下來。 胡儼和楊士奇的表情瞬間僵硬,沉默不語。 太學之會這件事情,本身的過程是祕密的。 但是結果既然如此,一定是要公之於衆的。 不過,胡儼繩和楊士奇等人都是讀書人,自詡爲君子。 而現在,姜星火把這層窗戶紙挑開了,直接把這個問題擺放在檯面上,擺到他們面前,就算不承認,也不行了。 “國師。” 國子監司業王允繩臉色難看,低聲欲言又止。 姜星火卻揮了揮手,打斷他的話頭:“總該是有個結果的,至於是非曲直,便由天下人評說便是了,正如朱熹和陸九淵鵝湖之會一般,這也是一樁公案。” 他站起身,環視了一圈,朗聲道:“現在,諸位還有異議嗎?” 底下鴉雀無聲,沒有任何人吭聲,所有人的視線都匯聚在孔希路身上。 孔希路卻只是捻鬚道:“爲學之道,教人之法,君子有節,和而不同。” 前八個字,還是用的“鵝湖之會”的主旨,即理學的朱熹和心學的陸九淵、陸九齡兄弟爭論的核心辯題。 而後八個字,則是自《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引申出來的,其中的寓意就是,“鵝湖之會”的結果是朱熹被氣的拂袖而去,雙方不歡而散,而今日太學之會,孔希路希望不管最終觀點、意見如何,世人又如何評說、解讀,但與會的諸人,基本都是當世大儒,最起碼的君子風度,是要保持的。 這十六個字,算是給這次太學之會蓋棺定論了。 以姜星火爲代表的正方,在本體論上取得了完全勝利,在心性論上獨樹一幟,從此以後算是自成一派。 用江湖話說,這叫“立棍”了。 而以胡儼爲代表的反方,本體論上自然是一敗塗地,本體論牽引着心性論,也是勉力支撐,雖然可以嘴硬堅持不認輸,但胡儼是醇儒,他沒那麼厚的臉皮,所以他認了。 因此,太學之會,姜星火算是取得了整體勝利,而心性論上有些東西或許還有爭議,還有不同見解,但這些都不重要了。 經歷了前後數次論戰,變法在思想上的爭辯,也就是要不要變法、變法的法理性何在、變法對世風學風造成的影響是好是壞.這些問題,今日算是徹底做了一個了結。 從此以後,在思想界中,針對這些問題的後續餘波,定然依舊是爭論不休的,但已經不會對變法造成太大的阻礙了。 畢竟這種爭執只是暫時的,很快新鮮感就會過去,而變法的真正目的,也會在未來的幾年、十幾年甚至更久的歲月,逐漸展露出來。 而且,姜星火相信,只要自己在,變法就永遠不會停止,並且會越來越壯大。 這就足夠了! —————— 坐在馬車裏,姚廣孝不住讚賞地看着姜星火。 “怎麼樣?我今日的發揮。” 姜星火笑眯眯的,絲毫不謙虛。 他不是聖人,不可能沒有任何感情波動,如今直面挑戰,取得了這麼大的勝利,合該樂呵樂呵。 就像是劉皇叔的那句臺詞一樣,“我打了這麼多年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今日之勝,酣暢淋漓。” 姚廣孝點點頭,眼中帶着欣慰:“能將新的思想提早讓世人知曉,對於變革的幫助,絕對是巨大的。” 這是一句大實話。 在華夏漫長的歷史長河裏,各個朝代變法都有先例,幾乎每一個有雄心壯志的皇帝登基之初,都會意圖改變,想要振作,而變法就是這麼產生的,可不是所有的變法不,準確地說,應該是大部分的變法,都是半路夭折的。 一開始,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保守勢力是都不曾想過要進行改變,他們也沒有動力進行改變,所以直到發生某些劇烈的利益衝突的時候,保守勢力就會阻止變法。 正是因爲這種歷史傳統,這種根深蒂固的覺得“變法難以成功”的觀念,很多人都不看好變法,即便看好變法的人,覺得在變法的過程中,應該是順勢而行的,而不應該去對抗“勢”。 但被重重迷霧遮蔽着雙眼的人們,並不能看清楚“勢”的本質。 時勢造英雄的同時,英雄也能創造時勢。 姜星火,就是真正能造“勢”的人。 但是,即便這個世界有姜星火,變法的過程同樣註定是不順利。 只不過姜星火的能力太過強大,對於變法的種種桎梏,以一己之力,實現了逆轉舊“勢”。 在姚廣孝眼裏。 姜星火,就是打破桎梏的人。 在這個歷史的時空裏,他將嘉隆萬大改革提前了上百年讓世人見證,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衝鋒陷陣,使得世間再無正面阻攔變法的人存在,即便是大皇子朱高熾,也不能正面反對變法。 變法,必將在大明的這片土壤上茁壯成長,直到達到歷史的頂峯,甚至走向未知之處。 “今日之後,大勢成矣。” “我的目標,是要讓天下人都明白,這世界上真正的道理是什麼。” 姜星火微微頷首,眸中閃過璀璨精芒:“不僅僅是世俗,包括儒釋道的這些精神上的‘天外之天’,這些天理仙佛鬼魅之境,統統要爲變法讓步。” “終有一日,新學便是這天地間的精神主宰。” “而我們的學說,亦將發揚光大,學術界將重歸爭鳴。” “我不敢說天地間唯新學獨尊,卻也有信心帶領天下人超脫三綱五常的束縛。” “你們可願隨我一起?” 姜星火看向了馬車裏的姚廣孝和解縉。 —————— 太學之會的結束,也預示着變法新階段正式宣告開始,在這個變法新階段進行的過程中,不少人註定都會受益匪淺。 時代的浪潮,會拍死一些人,但同樣也會有一些能夠敏銳地捕捉浪潮走向的人,成爲時代的弄潮兒。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