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 115 章

作者:秦湯湯
天才·八六中文網()

  御駕一行來到江南之時,已是十月。按照之前的計劃,這回沒有停駐江寧,而是住進了拙政園。胤礽半年前就派了小池子與夏草等人前來整頓,一切都依他的吩咐佈置,看起來就是比別人爲討他們歡心做出的整修要好。

  當然因爲是在拙政園,也不用當地耗資接駕,一切費用均由胤礽承擔。在沒有橡膠園的拖累後,這兩年胤礽荷包越來越鼓,又財大氣粗了起來。

  園內。胤礽一邊陪康熙觀賞,一邊嘆息:“居然這麼快就到十月了,本來還以爲今年可以奉您跟烏庫媽媽去湯泉園的,又去不成了。”

  這會兒已經十月底,等回京怕是臨近年關了,自然去不成。

  康熙輕笑:“你不是陪朕來拙政園了嗎?拙政園也是你的。都一樣。”

  “可惜烏庫媽媽沒來。”

  康熙也有些可惜:“江南太遠,舟車不便,瑪嬤年歲大了,長途勞累不合適。小湯山倒是近。今年不行就明年,總有機會的。”

  說到明年,胤礽眉眼帶笑:“對,那就明年。明年一定可以。”

  康熙神色間充滿玩味:“這個一定可以,你說幾回了,你自己知道嗎?”

  胤礽:……

  所以說FLAG不能隨便立,總是被打臉。

  他嘴角抽了抽,挽尊道:“就算我沒空,明年太子妃就進宮了,可以讓太子妃陪烏庫媽媽去。所以這次的一定可以是絕對一定可以。”

  康熙忍俊不禁。

  胤礽趕緊轉移話題:“汗阿瑪,明天我們去微服私訪嗎?”

  康熙側目:“這麼喜歡微服私訪?”

  “汗阿瑪不喜歡嗎?若不微服,人人都知道我們的身份,表現出來的自然都是最好的一面,我們如何能看到實情?”

  康熙點頭:“那便微服吧。”

  既是微服,便不好帶太多人,護衛好辦,除明面上的,還能在暗地裏藏一波。兒子怎麼藏?於是由胤礽做主,分成三批,他與康熙一批,胤祉與胤禛各帶一批,各玩各的,午時在指定地點會和。

  第二天,三批人分開行動。沒有康熙看着,其他幾位阿哥樂得自在,唯有胤禟不太高興。憑什麼八哥十弟能跟着三哥,他就要跟着臭臉四哥?一路彆彆扭扭,嚷着不公平,要換到三哥那組去。胤禛可不會慣着他,不管他怎麼嚎,只有一句話:“不想去就回園子。”

  胤禟氣了個倒仰,能怎麼辦?回拙政園是不可能回的,只能委委屈屈跟上。然後獲得胤禛輕蔑地一聲冷哼。

  這邊胤礽陪康熙轉了一圈,就聽聞小柱子來報,三阿哥四阿哥都去了錦和茶樓。胤礽倍感疑惑:“這錦和茶樓有什麼特別之處?”

  “聽說錦和茶樓今兒有戲看。”

  胤礽更是好奇了:“戲?茶樓難道還請了戲班子?若要看戲,去戲園子不是更好?”

  小柱子搖頭:“同戲班子無關。是錦和茶樓現今的東家趙大姑娘設了場子,請人來辯理。”

  “趙大姑娘?辯理?”

  隨行的蘇州知府瞬間瞭然,站出來說:“趙家的事微臣倒是知道一些。那趙大姑娘說起來也有幾分氣性。”

  胤礽側目:“哦?此話怎講?”

  “這事說來話長,錦和茶樓在蘇州有些年頭了,前任當家名叫趙立仁,與趙夫人伉儷情深,膝下只得一女,十五歲時嫁給了同城的張玉博。

  “趙家開茶館,張家開酒樓,酒樓的生意比茶館好得多。但趙家除茶樓外還有一個紡織作坊,這般一來,整體產業倒是比張家高出一頭,不過相差不是很大,勉強也算門當戶對。兩家說好,若生二子,一個姓張,一個姓趙,承繼兩家門楣。”

  胤礽微微點頭,在他看來,這種做法比招贅要好一些。畢竟願意被招贅進來的能是什麼人?不如正常嫁娶,選個不錯的人家,到時候挑個孫輩改姓。如果一切順利,對兩家來說也算和樂。但聽蘇州知府的語氣,這事恐怕有變。

  “趙大姑娘嫁進門三年無所出。趙家子嗣艱難,張家也不豐茂。張家人急,卻不敢直接提納妾。因爲這幾年裏,趙家蒸蒸日上,張家卻剛好相反。

  “成親後的第二年張家酒樓有批食材出了問題,害死了一個人,還使得其他八人大病了一場。衙門介入查辦,張家雖有錯,卻非是故意,受罪的幾家也都願意和解。所以衙門沒抓人,不過張家爲此賠了一大筆錢。

  “張家掏空了家底,在趙家的幫襯下,纔將酒樓保下來。可是經此一事,蘇州百姓對張家酒樓不再信任,生意一落千丈,只能勉強餬口。兩家差距瞬間拉大。張家還需要趙家扶持,哪裏敢納妾讓趙家不快?

  “但子嗣爲重,張家還是出面請了趙家商議,趙家最終鬆口,說再等三年,若三年後趙大姑娘肚子仍是沒動靜,就讓張玉博擡姨娘。當時張玉博跟趙大姑娘不滿二十,尚且年輕,不過三年,這要求並不過分。張家兩老應承下來。

  “可是誰都不知道,這時候的張玉博早已悄悄養起了外室。等到外室生下兒子,終於東窗事發。趙家震怒,上門要說法。張家最艱難的時候,趙家都沒嫌棄,一再援手,如今也不是不讓張玉博終身不得納妾,只是爭取個三年而已。張玉博做得實在不地道。

  “張家理虧,頂着趙家的怒火堅持了半個月,後來不得不將外室和孩子送走。外室確實是走了,但孩子被張家留了下來,偷偷養在親戚家。當然,這事是瞞着趙家的。趙家雖然不知情,卻也對張家寒了心,不再幫扶。沒了趙家支持,張家境況更加艱難。

  “去年,趙立仁與趙夫人要上京尋親,可能是擔心自己不在蘇州,張家會欺負趙大姑娘,乾脆把趙大姑娘也一起帶去。今年開春,一家人回來,帶回了好幾臺白氏紡紗機和飛梭織布機,大動作整改紡織作坊,還爲江南其他紡織商們牽線,讓大家都用上了新機器。

  “不但如此,趙立仁與趙夫人還仿照京師建立商會。趙家一舉成爲蘇州紡織行業的領頭羊,風光無限。對比張家,已成雲泥之別。”

  胤礽微微愣了愣,沒想到這裏頭還有他推進的紡織機器的事。

  蘇州知府繼續:“張玉博受不了這份落差,尤其在得知趙大姑娘有和離之意後,越發氣惱。趙家如今對張家雖沒幫襯,但也沒出手打壓。並且不論兩家內裏鬧成什麼樣,只需姻親關係還在,有趙家的勢頭和名義撐着,張家總能得幾分便利。

  “若是和離,從此兩不相干。張家不只這點便利沒了,恐怕還會承受來自趙家的報復。如今的趙家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趙家,張家都敵不過,更何況是現在?

  “張玉博越想越不甘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表面裝浪子回頭,對趙家各種低聲下氣討好。背地裏卻找人配了讓畜生髮狂的藥。趙夫人信佛,雖然不是初一十五都會去寺院上香,但每年觀音菩薩三壽誕是會去的。趙立仁也會陪同。

  “上個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日。夫妻倆就去了,張玉博趁機將藥下在他們的馬車上,致使馬兒瘋癲,橫衝直撞,滾下山坡,車毀人亡。

  “張玉博以爲趙家夫妻死了,趙大姑娘失了依仗,再也不會提和離,趙家的產業也順理成章收歸張家旗下。可惜他算錯了趙大姑娘的爲人。趙大姑娘不信事有湊巧,懷疑上了他,暗自在張家搜查,找到了罪證,將他一舉告到官府。”

  胤礽睜大了眼睛。蘇州知府感嘆道:“微臣當時也很驚訝,畢竟這世上妻告夫的事情實在鮮見。微臣接了狀子,自然要用心調查。張玉博雖然心腸狠毒,卻並不是什麼硬漢,找到證據,將他捉拿後他就怕了,不到一日,說出了真相,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

  “此等惡人,自有律法處置。趙大姑娘順勢在公堂之上跪請微臣判她與張玉博義絕,讓她迴歸趙家。父母生前她未能盡孝,死後怎可與仇人共處?微臣見她心意已決,甚至隱隱透出若不義絕,寧可去死的念頭,便同意了。”

  蘇州知府擡頭,瞧見胤礽神色中的認可,就知道自己沒判錯。

  康熙又問:“那這位趙大姑娘今日怎麼又弄出什麼辯理來?”

  蘇州知府躬身回答:“微臣判處義絕之後,趙大姑娘回到趙家。張家二老曾上門認錯賠罪,想讓趙大姑娘放過張玉博。趙大姑娘不但沒答應,反而以受害者家屬的身份要求嚴懲,甚至提議殺人償命。”

  “殺人償命?”胤礽鼻尖一嗤,“這難道不是常理?張玉博這種人,按律也該處斬。”

  “太子言之有理。只是法外還有人情。張玉博所犯爲命案,非是趙大姑娘能夠左右。但她是趙家夫婦唯一血脈,若她願意原諒,判決時多少會考慮這點。赦免張玉博不可能,不過刑罰稍微輕一些,保住性命是可以的。”

  話說到這裏,今日這場辯理是怎麼回事,胤礽已有猜測,臉上的諷刺意味更重了兩分,“所以他們說趙大姑娘狠毒?”

  “是。畢竟是妻告夫,且要求嚴懲,判處死刑。張家又鬧了好幾場,每次都有許多人圍觀,趙大姑娘態度堅決,半點不爲所動,看熱鬧的百姓便覺得趙大姑娘過於心狠,冷心冷情。還有一些文人批判趙大姑娘執意弄死自己的丈夫,非爲妻之道,有悖夫妻綱常。”

  “夫妻綱常?”胤礽翻了個白眼,與康熙道,“汗阿瑪,咱們也去錦和茶樓吧。兒臣倒是想要看看,他們狗嘴裏還能吐出什麼噁心話來!”

  錦和茶樓。

  胤礽到的時候,弟弟們都在,還霸佔了最大的包廂。衆人行禮落座後,康熙便問:“如今情形怎麼樣了?”

  胤祉出面回道:“趙大姑娘還沒出來,但下面來了不少人,已經議論一陣子了。”

  胤礽聽了聽樓下的聲音,說議論不太準確,批判更合適。

  “趙大姑娘怎麼還有臉出來搞什麼辯理?都說出嫁從夫,她一個婦人,都把丈夫搞死了。這樣的媳婦,誰敢娶?這若是傳出去她是我們蘇州的,我們蘇州的女兒家還要不要嫁了?”

  “一夜夫妻百日恩,趙大姑娘也太狠了些。”

  “女子當以賢惠大度爲則,她從前就善妒,自己無所出,還不許張玉博找別人生,這是要絕了張家的後啊。”

  “張家二老做了她五年的公婆,看着公婆給她下跪,哭着請求,她都無動於衷,世上怎會有如此狠心的女子。”

  “看着趙大姑娘,我都不敢娶妻了。”

  ……

  廂房內,衆人各自皺眉,胤禟十分訝異:“他們腦子有疾嗎?雖說出嫁從夫沒錯。可是張玉博殺了趙大姑娘父母啊!這麼狠毒的人,若說心狠,不應該是張玉博嗎?”

  胤礻我一臉困惑。胤禩張了張嘴:“這事恐怕有些不對勁。”

  胤礽點頭,何止有些不對勁,簡直是太不對勁了。

  雖說世上什麼奇葩都有,尤其是在這個時代,覺得夫爲妻綱、女子出嫁必須從夫的人不會少,在他們眼裏,或許丈夫不論怎麼傷害妻子都可以,但妻子有一點對不起丈夫就不行。可還是有正直明理之人的。

  就連尚且年幼的胤禟與胤礻我都知道張玉博狠毒,偏偏下面言論一邊倒,全部指責趙大姑娘,無一人說張玉博。張玉博在這些人的話語中好像消失了一樣。

  胤礽看向蘇州知府:“外面的情況也這樣嗎?”

  “差不多。此事確實有些奇怪,本案案情外人知道的或許不全面,可張玉博殺人罪證確鑿,這條大家都是清楚的。張趙兩家當年因外室鬧得不愉快的事也有許多人知曉。

  “案子審完之後,最開始還有人爲趙大姑娘說話,可後來譴責趙大姑娘的聲音越來越多,而這些聲音對張玉博殺人之事一概避重就輕,或者乾脆躲開不提。”

  此等情況,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康熙蹙眉:“趙家可是與人有怨?”

  蘇州知府搖頭:“趙立仁夫婦與人爲善,若說有怨仇的,大概只有張家了。”

  胤礽想了想:“張家生意艱難,本就捉襟見肘,境況不太好。如今又曝出張玉博殺人之事,更是自顧不暇。不論從哪方面看,如今這等聲勢,單憑張家辦不到。知府大人之前說,趙家現在紡織生意做得好,成爲了蘇州紡織行業的領頭羊?”

  蘇州知府頷首:“是!趙立仁主導成立了江南紡織商會,並且出任第一任會長。他與京師紡織商會的關係不錯,江南紡織商與京師的合作,多是由他出力促成。商會聯合起來後,他又依照京師規矩,弄了個婦女救助會,由他的夫人與趙大姑娘負責。”

  胤礽一頓:“趙大姑娘能與其母一同管理救助會,想來是有些才能的。”

  “是。聽聞自京師回來後,趙立仁在紡織上的諸多舉措,都有她的參與。”

  胤礽眼睛眯起來:“在趙家出頭之前,這邊紡織界是誰家最大?”

  這個問題,身爲帝王親信、前任鑾儀衛、現任蘇州織造的曹寅更瞭解,他出面回答:“是劉家。劉家老夫人曾是內子乳母。內子頗爲看重。趙家起來後,劉家還拖內子的關係找到微臣,想走微臣的路子。

  “趙家能這麼短時間內騰飛,靠的是京師紡織商會的支持。劉家說,趙立仁是個耙耳朵,多聽從夫人女兒的建議,紡織商會在他手裏,早晚會變成牝雞司晨之所,對行業發展不利。他們想讓微臣幫忙聯繫京師商會,從趙家手裏把紡織界頭把交椅的位子重新拿回來,被微臣拒了。”

  曹寅頓了下:“太子可是懷疑劉家?”

  胤礽不語。

  曹寅又道:“微臣這就去查。”

  胤礽搖頭:“此事恐怕不止劉家出手。且看看吧,不急這一時。”

  曹寅只能應下來。

  樓下的議論聲更大了,對趙大姑娘的抨擊也更強烈了,用詞不再是單純的譴責,還帶上了幾分侮辱性。甚至有人揣測,趙大姑娘就是善妒,自己生不了,就想讓張家絕後。

  張家不願意,她就用孃家權勢相壓。見張玉博不順着她,想要和離又不願意背上壞名聲,就把父母意外死亡的鍋扣在張玉博身上。

  茶樓後臺,聽着這些話語,趙清韻身體止不住的顫抖,又氣又怒,更覺委屈,眼淚不受控制地往下落。

  小蠻輕輕握住她的手:“別怕。”

  手掌傳來的溫度讓趙清韻汲取到一點暖意,她努力扯出一絲笑意:“我明白他們越是如此,我越不能被他們影響。可是我……我忍不住。”

  “我知道。白姐姐當年被冤枉,牽涉進人命官司的時候,也有很多閒言碎語,他們半點不瞭解真相,卻好似一個個都在命案現場親眼所見一般,說得活靈活現。有些人還說白姐姐當時是如何想,彷彿自己有術法能看透白姐姐的心。

  “你所經歷的這些,白姐姐也經歷過,所以她感同身受。因此收到你的書信,她就讓我來了。其實如果不是她正與太子妃處理羊毛編織品出海之事,脫不開身,是要親自來的。”

  趙清韻咬緊下脣:“我知道白姑娘助我良多,你也助我良多。我很感激你們。這次若不是你們,我不知道要怎麼辦,更不知道自己要怎麼活下去。”

  小蠻微笑:“我們只是給了你一個選擇,真正做決定的人是你自己,幫助你的人也是你自己。”

  小蠻轉頭看向一面屏風之隔的另一側,那裏是原本說書人的位子,而現在是爲趙清韻準備的。

  她手中力道重了兩分:“趙姑娘,白姐姐讓我轉告你,你可以選擇放棄,不必自責,這不是你的錯。但如果你選擇迎難而上,你可知道自己需要面對什麼?今日這場仗不好打。”

  趙清韻深吸一口氣:“我知道。我明白放棄或許更容易,但我不願意。張玉博殺害我父母,憑什麼反而要我受萬人唾棄?是張家對不起我,不是我對不起張家。”

  說到張玉博,趙清韻咬牙切齒。

  其實最初她並沒有多喜歡張玉博,可父母跟她說,女孩子終歸是要嫁人的,而且趙家也需要一個繼承人。張家條件不錯,張玉博又肯對她伏低做小,討她歡心。最關鍵的是,張玉博承諾不納二色,且願意從他們的兒子中挑一個姓趙,記入趙家族譜。

  他們的親事就此定了下來,她與張玉博剛成婚的時候也是有過琴瑟和鳴的,她能感覺得到彼時張玉博確實喜歡她。可這個男人的喜歡來得快,去得也快。沒多久,他對她的好就沒那麼真心了,帶着幾分敷衍。

  她跟父母抱怨。父母說,沒有哪對夫妻永遠濃情蜜意,總會慢慢轉爲平淡,細水才能長流。她接受了這個說法。可是隨着她一直沒懷上孩子,張玉博的態度越來越冷,直到後來養了外室。

  彼時,趙清韻是想過和離的。但父母諸多顧慮。和離的女子日子艱難,會被外人說道。她們不忍心她受這種苦。不過這事之後,她經常回孃家,父母心疼她,沒有趕她走。張家理虧,也沒有強硬阻止。

  她本以爲她往後的日子就會在這樣的一潭死水中度過。直到父母見她鬱鬱不樂,以探親的名義同張家商量,將她帶去了京師。

  在京師,她認識了白少欽,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她這才知道原來女子的歸宿並不一定是嫁人。看,白少欽立志終身不嫁,她一樣生活的很好。

  她發現並不是只有男子才能繼承趙家家業,她也可以接掌門楣。

  白少欽不就是如此嗎?她沒有走世俗認爲女子們應該走的路,她開闢了一條新道。她不但被太子妃賞識,還與和郡王福晉相交莫逆。並且她們都沒有看不起她,更沒有鄙夷她。

  那時,她是震驚的。在京師的兩個多月,她喜歡上跟白少欽相處,她幾乎日日去找白少欽,聽白少欽說故事。她喜歡那些故事。

  於是從京城回來後,她開始改變,也努力讓父母開始改變。她知道父母是愛她的,從前種種不過是因世俗的顧慮。但白少欽讓她看到了希望,也讓他們產生了動搖。白少欽遊走在貴人之間,貴人對她的態度說明貴人們的想法其實並不像他們以爲的那樣。

  既然貴人能夠接受,那麼世上其他人是不是也可能接受?雖然看起來很難,但如果可以,他們也希望女兒能過得更好,更自在。

  在趙清韻的努力下,趙立仁開始接受她的意見,慢慢讓她插手到趙家的生意中來,甚至聽從她的建議,答應她與張家和離。

  趙清韻以爲一切都在慢慢變好,可是她怎麼都沒有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張玉博下手殺了她的父母。

  趙清韻一度覺得是自己的錯。如果她沒有改變,如果她沒有嘗試着讓父母改變,是不是張玉博就不會動手?是不是她的父母就不會死?

  在她最無助最迷茫的時候,她能想到的只有求助白少欽。很快她收到了白少欽的回信。白少欽說她沒有錯,小蠻也說她沒有錯,錯的人是張玉博,是這個人面獸心的畜生。

  趙清韻轉頭透過屏風看着前方極力譴責她的人,她深吸了一口氣,慢慢握緊雙拳:“小蠻姑娘,我知道我在做什麼。我不放棄,也不後悔。”

  她擡手擦掉眼角的淚水,毅然踏上說書檯。

  趙清韻轉頭透過屏風看着前方極力譴責她的人,她深吸了一口氣,慢慢握緊雙拳:“小蠻姑娘,我知道我在做什麼。我不放棄,也不後悔。”

  她擡手擦掉眼角的淚水,毅然踏上說書檯。

  手機用戶請瀏覽八六中文網()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