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口感有誤
江吟眯眼一笑,繫好圍裙便將江四娘往門外推。
“四娘快些去吧,姑父可想你了,每日都在念叨呢。”
雖然她是臨時決定立馬啓程來徽州,但方文遠卻是早就把信交給她,讓她帶過來了。
看着四娘回屋看信,江吟這纔回身來到竈臺前。
四娘來的時候便帶了兩個幫手,他們跟四娘一樣都是炒茶的好手。
而此時,他們倆正在竈前炒茶。
“家主”
“家主”
兩人停下手上的活兒,喚了江吟一聲。
江吟擺擺手道:“你們繼續,不必管我。”
她先看了看旁邊已經炒好的茶,順便讓小蘿去泡一壺過來。
她想嚐嚐,用蒙山茶的手法炒出來的黃山毛峯,味道到底如何。
與此同時,她也開始上手親自炒起茶來。
據四娘所言,她現在炒的不止是包下的這片茶園產的茶,還要炒制收購回來的鮮葉。
自打包下這片茶園後,四娘便往外遞了消息,自己這裏收購鮮葉。
而鮮葉的價格,只要達到標準,她全都按照炒制好的黃山毛峯來給價。
尋常那些炒制好的黃山毛峯口感不行,價格也不高。是以,即便鮮葉按照茶葉的價格來收,也不會太貴。
而黃山毛峯的採摘期,則是清明前後到立夏前。
通常,在清明前後開採的黃山毛峯,質量更優,採摘標準爲一芽一葉初展。
而這類優質的毛峯,生長環境優越,土壤肥沃,溫度適宜,雨量充沛,還兼有高山深谷、巖壁陡峭、溪水長流、茶樹終日處於雲霧籠罩之中。
採摘在清明前後,此時芽尖初冒,芽頭壯實銀毫豐富,色彩更爲翠綠且帶金黃色魚葉,是最爲極品的一批茶。
次一級的,在穀雨前後開採,採摘標準爲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
再次之的也是在穀雨前後開採,採摘標準爲一芽二葉或一芽三初展。
採摘回來的鮮葉,需進行嚴格挑選,剔去老葉、莖後,再進行加工。
當然,這些都是黃山毛峯的特色,江四娘並未改變什麼。而是隻在炒制手法上,採用了蒙山茶的手法。
江吟邊炒茶,邊思索。她其實不是很明白,像黃山毛峯這樣的好茶,爲何會被埋沒。
還是說,徽州優良的茶葉種類太多,黃山毛峯可有可無?
亦或是,種植的人太少,炒制手法不足。所以,才未顯名。
但徽州茶不比蒙山茶差,這麼多人,難道就沒有一人能改進製茶手法,讓黃山毛峯更好喝?
江吟暫時想不明白是何緣由,只能加快手裏的動作,先炒茶。
她以爲用炒制蒙山茶的手法,定然能讓黃山毛峯的口感更上一層樓。
但當她喝了一口小蘿泡出來的茶後,她便收回了先前的想法。
她抿脣朝小蘿問道:“你用的是四娘新炒的茶?”
不應該啊,怎麼口感比不上蒙山茶不說,還失了黃山毛峯特有的口感。
小蘿頷首道:“是的娘子,奴問過四大娘子,是在倉庫拿的這幾日炒好的新茶。”
她頓了頓補充道:“四大娘子說這茶按照蒙山茶的炒制手法炒製出來,口感便是如此。雖不及蒙山茶,但亦能跟茶馬司那邊交差。”
正好以假亂真,不讓人察覺到黃山毛峯。
江吟沉吟片刻,隨即道:“再去泡兩壺,一壺用收上來炒好的茶,一壺用今日炒的茶。
泡好後放院子裏,我跟着殺完青便出來。”
以往她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還真不知道這是什麼個情況。
小蘿應聲出去,而江吟,也在完成第二道殺青後,出門來到院裏。
江四娘也看完信,擦拭着眼角的淚水從屋裏走出來。跟江吟一起坐在院兒裏的石凳上,品嚐剛泡好的茶。
這麼一對比,江吟竟覺得先前一直以爲粗製濫造的黃山毛峯,喝起來竟更有味道。
而以蒙山茶的手法炒製出來的黃山毛峯,口感雖跟蒙山茶更相似,但也只能跟次等的蒙山茶相比。
江吟眉頭微蹙道:“四娘可知這是什麼緣由?咱們蒙山茶的炒制手法,竟無法用在黃山毛峯上?”
是她對蒙山茶太過自信,還是對黃山毛峯抱有太大的幻想?
總之,這跟她原本想象中的不一樣。
江四娘搖搖頭道:“我們試過許多辦法,都無法提升它的口感。就連用原本制黃山毛峯的手法,改進、精細的炒出來,亦無法提升口感。”
她捏了捏眉心,隨即眉頭一鬆,吐了口氣道:“不過這樣也好,以此來跟茶馬司交差,不會太惹眼。
只是,阿吟你的打算怕是要落空了。這黃山毛峯,是難伺候的茶。”
怪不得徽州這麼多有名之茶,偏偏沒有黃山毛峯的一席之地,原來竟這般難炒制。
江吟攤手,無奈一笑道:“倒是沒料到會是這種情況,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
等咱們把新的茶炒制完,再想想有沒有什麼辦法,看能不能改善黃山毛峯的口感。”
她多嘆了口氣,看來,不能把黃山毛峯往蒙山茶的方向炒制,還是得按照黃山毛峯本來的路子走。
至於該怎麼改善,還得再想想辦法。
黃山毛峯是困難亦是機遇,現在這種情況,正好能讓她以低價來收購茶園。
之後,若是真能改善黃山毛峯的口感,她江氏又能壯大一番。
到時候,即便蒙山收歸朝廷,她也還有退路。
想到先前聽到的消息,她擡眼道:“四娘可知如今徽州的情況,聽說官家派了監察使來徽州,想施行榷茶制。”
如今蒙山茶已經盡榷入官,若是在徽州推行,想必也是要盡榷入官的。
江四娘點頭道:“此事有所耳聞,但不出意外,應是不會波及到黃山毛峯的。”
畢竟有更好的選擇,爲何要把目光放在這種散茶上。
江吟贊同道:“那咱們得加快速度,除了買茶園外,還得改進黃山毛峯的製茶手法。這片茶園留些鮮葉,別全部用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