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倮倮彝寨
在顛簸的山區鄉村公路上,幾十里路走了一個上午,中午時分才趕到了昭覺縣境內的一個小鎮。
在一個村子裏找到一家小飯館喫飯,唐成這才明白姐姐爲什麼要帶那麼多喫的了。
這裏的菜有些倒是很新鮮,綠色純天然,但是做的很粗糙,很多調味品都沒有,碗筷也不算很衛生,而且在野外跑出來喫一頓飯很麻煩。
喫飯的時候,唐成擔心地問蔣允方,才知道考古工作隊的越野車壞了,底盤不小心蹭着了石頭把油箱弄壞了。最後蔣允方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
“就算有車,我也不打算讓人接,最後那一段路非常難走,顛簸起來心臟都快吐出去了,還不如走路舒服。”
下午再進山,泥土路越來越窄,越來越陡,連中巴車都沒得坐了。
別看蔣允方身強力壯,但也不想自己揹着這麼重的東西爬山路,能省事還是要儘量省事。
喫完飯,她在村子裏找到一輛拉磚頭的手扶拖拉機,討價還價後便坐着拖拉機出發了,途中加了一次水,姐弟倆還下來推了兩次車,黃昏時來到一個村莊。
迎接他們的是巍峨羣峯,一路山勢起伏,山下的小溪蜿蜒曲折,像一條長長的蟒蛇在羣山密林中緩慢爬行。
這一路要是換個嬌生慣養的少爺,可能都會被顛散架了,但是,唐成的精神卻越來越好。
開拖拉機的山民都不覺得累,他就更沒有理由喊累了。況且,在這樣的山川行遊隨境滋養,對神氣恢復大有好處,還可以益神化境。
姐弟倆在村外下了拖拉機,背上東西步行穿過村莊,再往前走,就只有山間小道了。
在落日的餘暉下,山寨裏靜悄悄的,沒有多少人在外面走動。一羣歸家的黑山羊後面跟着幾隻搖搖晃晃行走的麻鴨,寨子裏的炊煙稀稀落落,偶爾跑過幾個打鬧的孩童,都用很古怪的眼光看着他們不說話。
這個深山裏的山寨給唐成的感覺卻並不貧困落後,寨子裏的房子雖然修建的比較粗糙,但大多很新,沿途山區裏很少見的二層小樓就有幾十棟,傳統農村雙開大木板門,卻配着鋁合金玻璃窗戶,看起來土不土洋不洋很彆扭,但又不失土洋結合的美。
百十來戶人家的寨子,開了兩家飯館、三家商店、甚至還有一棟三層小樓的院門上掛着招待所的招牌,旁邊就是村委會。
這裏明顯比沿路經過的村莊更富裕,也更加繁華。
但是深山裏的村子,又不是旅遊風景區,開了這麼一家招待所,感覺就是小題大做,甚至有浪費資源的嫌疑。
最讓唐成喫驚的還不是這些,他一進村沒走多遠就站住了,指着旁邊一戶人家院子的牆根小聲驚呼:“姐,我沒看錯吧?漢代墓磚,還是帶花紋的,用來砌牆基!”
這戶人家的院牆用普通紅磚砌成,很高很整齊,牆頭上抹着水泥插着密密麻麻的碎玻璃片,但是露出地面的牆根部分是青灰色的菱狀條紋磚,顯得很厚實古樸。
蔣允方嘆了口氣說:“當然沒看錯,你姐夫一進村也注意到了,沒敢像你這麼肯定,跑過去蹲在人家牆根下研究了半天,差點氣得吐血!”然後搖了搖頭說:
“這些磚上的條紋並不是普通的裝飾紋,而是古彝族人的文字符號。”
唐成張大嘴巴,驚訝地說:“這是誰家呀?這麼有錢,也太浪費了吧!”
蔣允方平靜地說:“村主任家!你就別隻盯着這面牆了,這村子裏的水太深了,慢慢看吧,驚喜還在後頭呢。”
往前走了幾步,又路過一戶人家,院子裏散養着幾隻雞,小黃狗趴在地上懶懶地看着門口,唐成停下腳步再一次驚訝了:“姐,你看那個裝雞食的盆,竟然是缺了底座的陶鬥,還是彩陶,應該是唐三彩吧!”
所謂鬥,就是古代一種裝食物的器皿,形狀像帶座的方形盤。唐成看見的這件彩陶,無論從紋飾還是從器形來看,至少也是兩千年前的東西,底座雖然有缺損,但上部容器的形狀保存的基本完整。
這件東西在古玩市場中價格不是很高,在成都太古裏內行出價也只能賣個千把兩千塊,文物販子從這大山裏跋山涉水千里迢迢運去是很不划算的,根本就沒有人稀罕,這戶人家倒是很會“廢物再利用”,變廢爲寶裝飼料餵雞了。
蔣允方已經見怪不怪了,搖了搖頭,微微笑着說:“這寨子裏這種東西多的是,都是盜墓時損毀的殉葬品,文物販子不收,也就成了廢物。”然後,痛心地說:
“唉,其實文物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都相當高,是研究漢武帝時期西南各民族與大漢民族大融合的最好物證,可惜已經無法見到原貌了,連原墓葬都破壞了。”
這個寨子叫倮倮,在來的路上,唐成已經聽說了。這附近的深山谷地中有一大片古代墓葬羣,從西漢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時代,規格相當高,應該是古代彝族人的某一個世系貴族的祖墳地,大涼山彝族當時的史料保存下來的不多,史志考證的線索很少。
爲什麼會在深山中修建規格這麼高的墓葬,而且年代先後綿延近千年,沒有太多的資料可以查證。修建墓葬的材料又是從哪裏來的?木材和石料可以就近採取,其它的材料就需要從山外運進來了。
從唐成今天走的路就能看出來,一千年前陸路交通一定異常艱難,但古時候和現代的交通畢竟有所不同。
唐成不僅看了地圖,也觀察了這一帶的地勢,在古時候可以走水路船運,從重慶、宜賓方向沿長江、金沙江、安寧河逆流而上,在山外下船,再翻過兩道山口走大約十幾公里的山路,可以到達這個地方,那應該是古時最便捷的交通方式。
如今時代不同了,假如蔣允方和唐成也從宜賓方向這麼過來,按古代的方式恐怕至少也有一兩個月,如果是運送貨物建材的話時間就更長了,可見當初千年綿延的人工浩大。只能推測這裏可能是某貴族世家的封地,或者是其發跡的祖源地,這才能解釋的通。
這一切應該是古彝人文化所缺失的重要一環,甚至也涉及到兩漢時期中國具體的行政疆域範圍。
近幾年流散到古玩市場的很多文物漸漸引起了考古部門的注意,這纔有專業人員到這一帶進行考察,可惜已發現的墓葬被盜掘損毀嚴重,很多有歷史文獻價值的文物不是被偷走了就是已在盜掘過程中損毀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