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鏡牆

作者:乾唐
唐成從網絡上查到了一些有關彝族人的資料:根據彝族人自己的歷史傳說,他們的祖先來自“邛之滷”,“邛”可以解釋爲邛都,而“滷”這個字則解釋爲“河流兩岸”。

  按照邛都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彝族傳說中出現的“諾以”、“曲以”兩條河,可以推測當年彝族人的先人最早生活在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而邛都則是在今天的四川西昌的西南方,也就是美姑縣龍頭山一帶。

  自從公元2世紀開始,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之後,彝族的先祖逐漸走出了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開始從四川境內向着雲南等地遷移。首先他們到達了雲南的滇池和哀牢山兩個地方。公元五世紀之後,再次擴展,遷徙到了滇東北、滇南、黔西北及廣西西北部,形成了彝族人現今的分佈規模。

  而彝族人定居下來之後,有關於以“邛都”爲中心的觀念在彝族人的心中越來越淡化了,久而久之,邛都也從歷史上消失了,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彝族人聚居地。

  現在的彝族並不是一開始就叫這個名字,他們以前的名字叫做“倮倮”和“夷人”,而他們自己則稱呼自己爲“羅倮”。

  “羅倮”兩個字的意思很特別,在他們的民族語言中,這兩個字一個代表龍,一個代表虎,都是非常迅猛的生物,這也表達了彝族人渴望強大,因此彝族人普遍因爲自己是彝族的一員而感到無比自豪。

  美姑並不是指美麗的姑娘,而是以彝族古代古侯、曲涅兩支系會合結盟遺址“莫古”的諧音得名,其內涵十分深邃。

  古代,居住在今西昌一帶的彝族邛部後裔不斷向雲南、貴州境內遷徙,邛部之第110多代後裔古侯、曲涅居住於茲茲蒲烏(泛指雲貴高原),他們向西北祖籍方向回遷。

  在古侯之第18代後裔古侯支系從雲南巧家渡金沙江,經布拖等地來到今美姑縣洛俄依甘鄉林木莫古村境內。曲涅之第19代後裔曲涅支系也從雲南永善渡金沙江,經雷波等地來到這裏。他們相約在一座現被稱爲莫古格埠的山包上會合結盟,共同開闢大小涼山。

  古侯、曲涅兩支系會合結盟遺址—莫古格埠,成爲聞名全州的涼山彝族發祥地,今涼山州及周邊彝族大都是以這裏爲起點繁衍發展起來的。

  雖在漢代東部有哈拉氏居住,後來也有阿莫、惹古等支系遷入,但從莫古格埠繁衍遷徙各地的古侯、曲涅兩支系後裔至今仍是涼山彝族之主體。

  學術界對“莫古結盟”的年代爭議較大。《涼山彝族奴求社會》書中推測是“大概相當於公元前後”。

  “莫古”本義爲見而親熱,“格埠”指山包,後人將這裏稱爲尼木莫古。

  美姑是涼山彝族的起點和繁衍、發展之地域,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境內沒有一戶其他民族共居,屬衆所公認的涼山彝族腹地和彝族燦爛文化密集區。

  新中國成立後,因歷史上這裏沒有統一的稱謂,按照彝族羣衆的建議並經上級政府批准,以尼木莫古中的“莫古”二字諧音取爲美姑縣名。

  很簡單的道理,兩漢考古中最有文獻價值帶銘文的青銅器,也是盜墓分子的最愛。至於其它的更有史料價值的壁畫、彩繪、竹簡、帛書,只要墓室一打開,很快就會損毀,很難保存下來。而盜墓賊也不可能像考古工作者那樣,以搶救爲目的進行發掘,隨時記錄和保護,只是把所有能帶走的值錢東西儘量帶走。

  這裏山高皇帝遠,而且交通不便,古墓葬羣的發現以及文物盜掘都在地下進行,直到去年才引起關注,於是有了康概帶隊的這個考古小組前來。

  康慨一到這裏就有了兩大驚歎,其一是這裏的深山墓葬羣規模如此之大、年代如此之久遠、價值如此之高!其二是此地盜墓風氣之猖獗令人目瞪口呆。

  由於交通的原因,倮倮寨是通往那一片深山谷地的必經之路,盜掘“工作”被這個山寨完全壟斷了,他們不允許外人插手。

  這個寨子裏的青壯年近年來基本上都不出去打工,也不會老老實實種地或者是搞土特產發展山區特色經濟,連進山的路都故意不修,甚至還人爲地破壞,不讓外面的車輛進入。

  根據蔣允方的觀察猜測,這個寨子裏的男女老幼幾乎全是“地下工作者”。

  康慨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長,帶隊到大涼山區來考古挖掘當然就是很正常的了,就是抽調到外省進行考古及文物保護這種活動也是很常見的。

  他就曾經帶隊去過陝西咸陽、湖南郴州、江西洪州參與過多次搶救性的發掘,整理過考古實物並發表了專業文獻,而對於西南地區這一帶他是最熟悉的,可以說是這方面的文物專家之一了。

  考古工作隊有省文物部門的批文,還有地方縣鄉兩級政府的介紹信,當地村委會表面上也就不好阻止他們的工作了。

  來到這裏之後,康慨才真正感覺到,這裏的文物保護根本不受重視,縣鄉兩級政府的支持只不過就是給工作隊開了一紙介紹信而已,簡單來說就是走過場,敷衍了事。而鄉民們暗地裏就像盯賊似的盯着這些文物保護專家,反而成了合情合理,蔣允方當然能感覺得到。

  康慨他們當然不是單純來挖墓獲取文物的,而是來考察這一帶的墓葬分佈以及其文物種類、文化價值,確定其年代、規模、範圍以及具體的歷史遺存信息。對已經被盜掘破壞的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儘量整理和保存剩餘的文物,記錄其中有價值的發現,並要求地方政府部門對當地依法採取保護措施。

  看見村民院中餵雞的彩陶鬥,蔣允方回首再次指着村主任家的院牆對唐成說:“那個院子是五年前修的,當時他們家的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那堵牆的玄機,後來文物販子進來的多了,村裏人才明白過來,並以此來判斷:假如有人進到寨子裏,沒有在村長家牆根下蹲一會,就說明這個人不懂行,可以判斷他不是文物販子而是進山遊玩或有別的事,於是,村民們對他都不會搭理的,認爲沒什麼生意做,也不夠檔次。”

  唐成聽了這話真是哭笑不得。

  沒想到就是這一堵牆,陰差陽錯竟然成了考驗文物販子的一面鏡子,甚至有了意想不到的神力,能區分外來人員的身份。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