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
這個問題很棘手,怎麼回答都不好。
所以陳景恪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給他們分析講解了中央權力的構成。
“……票擬可以看做參政議政之權,批紅代表的是最終決策權,駁斥代表的其實是執行權。”
“以前丞相也擁有這樣的權力……皇權與相權之爭,爭的就是這些東西。”
“陛下廢除丞相制,將票擬、批紅權盡歸己身……”
“雖然沒有對駁斥權做出具體規定,但實際上這個權力下移到了六部等具體的衙門。”
“各衙門是執行機關,他們拿到陛下的最終決定,會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可行。”
“如果他們覺得有問題,就會提出建議……其實就是在行使駁斥的權力。”
“只不過他們的駁斥權是經過弱化的,沒有強制性……”
具體執行政令的是六部等衙門。
“二品大員怎麼會甘心受制於五品官呢?”
按照規定,誰的品級高誰的地位就更尊崇。
朱雄英說道:“如果給了內閣票擬之權,他們就能蓋過六部了是吧。”
陳景恪再次點頭,進一步分析道:
在官場,除了職務品級也是非常重要的。
“按理來說,內閣的權力應當在六部衙門之上,代行丞相之權。”
爲什麼駁斥權代表的是執行權呢?
“原因很簡單,內閣學士才五品,六部尚書都是二品大員。”
朱元璋說道:“內閣作爲幕僚機構,向君主提供建議,其實已經具備了參政議政之權。”
五品和二品之間,更是天差地別。
“如果給了他們票擬權,那麼他們的權力就是律法賦予的。”
很容易理解,議政權掌握了政策的制定,執行人只能被動執行。
“而且內閣雖然有議政權,卻沒有決策權和駁斥權,在法理上是無法直接命令六部各衙門的。”
很簡單,因爲執不執行這條命令,是掌握了駁斥權的人說了算的。
如果將這個權力給內閣,那麼就意味着六部等衙門,成了內閣的下屬機構。
名不正則言不順,在官場名義是非常重要的。
再說了,人家熬了半輩子熬到二品大員,又怎麼會心甘情願聽你一五品官的?
朱元璋一拍桌子,說道:“對呀,五品官怎麼能命令二品官呢。”
這麼一剖析,他們心中生出許多的想法。
陳景恪搖頭道:“不,但就算陛下將票擬權給他們,他們依然壓不住六部。”
朱元璋和朱標都恍然大悟,原來中央權力的構成竟然還可以這麼分。
“那麼,能借出去的就只有議政權和執行權。”
“正常來說,掌握了議政權的人掌握了主動,執行權要受制於議政權。”
“只不過沒有票擬之權,他們始終有實無名。”
“只要不將駁斥權給他們,他們就始終要受制於君主,無法和皇權相爭。”
“人力有時而窮,君主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需要臣子輔佐才能治理偌大的國家。”
“丞相府的駁斥權纔是完整的,他們對君主的政策不滿意,是可以拒絕執行的。”
“以前他們的議政權,是陛下借給他們的。”
“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沒有票擬之權的內閣有實無名。”
“給他們票擬之權,就是給了他們參政議政之名。”
“議政權和執行權表面看是並行的,實際上並非如此。”
陳景恪頷首道:“是的,給他們票擬權,就等於是爲他們正了名。”
“這就意味着,君主必然要將自己的一部分權力,借給臣子纔行。”
借別人的權,和法律賦予的權力,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朱元璋思索道:“但他們也只有參政權,沒有決策權和執行權。”
“大明當前的局勢是,內閣在事實上掌握着議政權,執行權在各個衙門。”
“名不正則言不順,六部等衙門,不會聽命於一羣幕僚的。”
“如果陛下不同意他們的意見,他們也只能執行您的意志。”
這也意味着,誰掌握了駁斥權,誰就掌握了六部等衙門。
“決策權只能掌握在君主手裏,不可假於他人。”
自然是前者更主動。
“如此一來,內閣和各衙門就會相互不服氣,相互看不順眼。”
“沒有各衙門支持的內閣,猶如被關在籠子裏的老虎,是無法傷人的。”
還是那句話,名在官場太重要了。
內閣品級低,沒有駁斥權,所能發揮的權力始終是有限的。
前世張居正在官場罵聲一片,爲何?
難道僅僅是因爲他的改革,觸犯了官僚階層的利益嗎?
不是的。
因爲他是通過非法途徑掌權的。
霍光等權臣的權力,是法律賦予的。
他們掌權在程序上是正義的,是名正言順的。
張居正則不然。
他作爲內閣首輔實際上只是個五品官,六部尚書是二品。
在職務上他可以命令六部尚書,可在地位上又低於六部尚書。
雙方是互相轄制的。
可是他勾結太監馮寶,掌握了最終決策權。
徹底壓倒了六部各衙門的主官。
你一個內閣首輔,勾結太監獲得了不屬於你的權力。
這已經不是權臣了,而是奸臣。
張居正的名聲差,也與此有關。
事情分析到這裏,朱元璋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票擬之權可以給內閣,不過咱要先給內閣立幾個規矩。”
朱標精神一振,說道:“您說。”
朱元璋說道:“其一,內閣學士永爲五品。”
這一點很好理解,就是要讓你低品掌權,無法對等的和六部等衙門打交道。
“其二,不可給予其駁斥權。”
同樣的道理,駁斥權代表着執行權。
將駁斥權給了他們,就相當於給了他們命令六部等衙門的權力。
那樣的話,內閣就變成第二個丞相府了。
這是朱元璋不願意看到的。
“其三,內閣學士不可兼任。”
聽到這一條,朱標先是疑惑,繼而恍然大悟露出敬佩之意。
陳景恪也是敬佩不已。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內閣學士可以兼任,那麼六部尚書來兼任內閣學士呢?
六部尚書都二品大員,本就位高權重。
再讓他們兼任內閣學士掌握議政權,那權力可就太大了。
這一點連陳景恪自己都沒有想到,朱元璋卻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能看出來了,還找到解決辦法。
果然不愧是老朱啊,這政治敏銳度是真的可怕
朱元璋又接連說了好幾條規矩,都是限制內閣權力的。
真要按照他的規矩來,內閣還真就是被關進籠子裏的老虎。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