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建文?嘉文?

作者:見月明
第297章建文?嘉文?

  接下來,朱標利用年前的最後時間,召集徐達和五軍都督府的衆將領開會。

  衆將很好奇朝廷爲何會臨時更改計劃,但卻並沒有反對此事。

  深入草原去尋找早有準備的也速迭兒,並非明智之舉,大概率是無功而返。

  打河西走廊就太簡單了,而且戰略意義更大。

  在衆將的齊心協力下,很快就制定了全套的河西戰略計劃。

  包括如何打,打下來如何治理,如何建立碉堡羣等等。

  經略河西僅靠軍方是無法做到的,必須要行政系統配合纔行。

  在計劃制定完成之後,朱標又找來了水部郎中白英,詢問了陝西那邊的情況。

  白英這兩年並沒有出去修河,而是在培訓人才,順便搞搞調研工作。

  比如對歷代治水經驗進行了總結。

  而想要恢復植被,首先就必須對當地人口分佈做出調整。

  那裏一旦出問題,整個國家的戰略都會受到影響。

  果然如此,邱廣安回道:“是,臣一定完成任務。”

  應該將一部分遷走。

  自從聽說溫寒變以來,陝北和河套就是朝廷最大的心病。

  聽到如此詳細的計劃,朱標也不禁振奮起來。

  某某地情況良好,可以遷徙一部分人口過去。

  朝廷要對河西動手了?不是說開春要打北元嗎?

  別到時候陝北沒恢復,大明給弄亡國了。

  可以將人遷走封山育林,用不了幾年就能恢復。

  朱標提醒道:“在晉王出兵之前,莫要走漏了風聲。”

  “參照這個計劃,從陝西遷徙一萬戶去河西。”

  比如制定了隋唐運河復通方案。

  白英顯然早就制定好了全盤計劃,此時聽朱標問起,沒有絲毫爲難猶豫,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

  聽到這命令,邱廣安心中一激靈。

  別的不說,黃河泥沙劇增,接下來幾百年朝廷都要投入無數資源去治河。

  陝北高原和河套地區的植樹造林計劃,自然也在其中。

  “提前準備好種子、農具、耕牛和口糧,不要屈待了百姓。”

  邱廣安連忙道:“臣明白。”

  ――

  從皇宮出來,邱廣安對車伕說道:

  “在年底之前,將剩餘七千戶全部安置好。”

  不論是河西戰略,還是陝西移民計劃,都不是小事。

  甚至可以說,人類主動修復自然環境,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之事。

  爲此他還深入當地,實地考察,針對性的做出了計劃。

  所以他裝作疑惑的道:“河西有一半在蒙古王公手裏,遷徙如此多的百姓,恐不好安置啊。”

  現在毫無動靜,就只能是臨近的晉王改變了作戰目標。

  朱標重點關注的是人口分佈調整計劃,在拿到詳細的數據之後,就再次召見了戶部尚書邱廣安。

  雖然很難,但至少有了一個可行的計劃,讓人看到了一些成功的希望。

  但現在軍政分離,軍事作戰不是他能置喙的。

  “去陳伴讀府上。”

  雖然現在陝北的情況並沒有徹底惡化,可想要修復也很難。

  陳景恪肯定知道內情,他想過來問問詳情。

  如果是三路出擊,朝廷應該提前調集軍隊。

  這裏植被被砍伐一空,需要人爲干預才能恢復。

  如何調整人口,自然也要聽他這個專家的建議。

  是三路出擊,還是晉王的戰略目標做了調整?

  只是一瞬間,他就得出了結論,是後一個答案。

  朱標倒是沒有瞞他,說道:“開春晉王就會出兵奪回河西,在六月份之前必須將第一批三千戶遷徙過去。”

  某某地雖然植被還不錯,但人口密度太大,存在過度開墾情況。

  現在看了白英的詳細計劃,他終於有了一些信心。

  能不能做成?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那裏還有一些稀疏的植被,且有不錯的降雨。

  能節省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

  掌握朝廷下一步動向,才更好做事。

  一路來到陳景恪家門口,剛下車就見到徐達溜達着從裏面走出來,他連忙行禮。

  徐達似乎早就猜到他要來,一點都沒覺得奇怪,朝裏面指了指道:

  “進去吧,正好裏面沒人。”

  說完不等他行禮,負着雙手離開了。

  邱廣安立即就知道,徐達來這裏的目的,恐怕和自己差不多。

  甚至兩人方纔還談論過自己的事情。

  這樣想着,就在管家的帶領下徑直來到了大堂。

  見過禮之後,陳景恪笑道:“你來的真巧,魏國公剛剛纔離開。”

  邱廣安順着他的話說道:“方纔在門口遇到魏國公了,你們談的可是河西之事?”

  陳景恪頷首道:“看來殿下都和你說了,就是河西之事。”

  “經略河西事關重大,你可要上心啊。”

  邱廣安也說出了自己的猜測:“朝廷經略河西,可是爲謀求西域做準備?”

  和聰明人打交道就是這麼簡單,陳景恪心道。

  “對,朝廷的真正目標就是西域,而且將由晉王坐鎮河西,全權負責此事。”

  晉王親自負責?邱廣安心中一突。

  這位主可不好伺候,工作做得不到位,他可是真敢騎着馬到洛陽來打人的。

  同時他也知道了,朝廷對此事的決心。

  以後的工作中,河西方面的優先級必須提到最高。

  否則不論在別的方向做出多大成績,只要河西方面出了問題,都等於零。

  接着他又問了陝西那邊的事情。

  陳景恪自然不會對他說小冰河期的事情,只是說道:

  “根據白郎中等人的調查,黃河泥沙百分之七十以上,來自於陝北高原和河套平原。”

  “與漢唐時期相比,陝西的植被大面積退化,土地嚴重荒漠化……”

  “朝廷準備調整當地人口分佈,想辦法增加當地植被面積,一勞永逸的解決黃河水患。”

  邱廣安咂舌不已,這工程可太大了啊。

  但作爲戶部尚書,他更擔心的是財政問題。

  還是那句話,別黃河沒治好,把大明給弄亡國了。

  邱廣安遲疑了一下,說道:

  “大明建國才二十餘年百廢待興,不若再等幾年,朝廷略有盈餘再去治理也不遲啊。”

  陳景恪嚴肅的道:“經過元末動亂,現在人少地多,朝廷有能力調整人口分佈。”

  “再過二三十年,人口必然膨脹,再想調整人口就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價。”

  “且建國之初是官僚系統最有效率的時期,再過上幾十年,是什麼情況你比我清楚。”

  “如果我們不做,後人就更沒有機會去做了。”

  “所以,此事必須要做,還要做好。”

  不過他也知道邱廣安是出於公心,就安撫道:

  “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朝廷還是懂的,這個計劃會用五十年乃至百年去完成。”

  “在不影響國家穩定的情況下,每年完成一點,日積月累總能有所改善。”

  邱廣安這才略微放心,說道:“原來如此,是我多慮了。”

  之後兩人又談了一些別的事情,話題自然而然的就談到了遠洋商隊的事情。

  陳景恪也很好奇到底賺了多少,就問道:“財貨清點完畢了嗎?”

  提起此事,邱廣安也不禁笑了起來。

  海貿的利潤內帑和國庫三七分賬,七成利潤歸國庫。

  大筆財貨入賬,他這個戶部尚書自然開心:

  “才清點了五分之一左右,不過估測能有十倍的利潤。”

  陳景恪早有猜測,依然不禁感到震驚:“海貿的利潤實在是大啊,難怪那麼多人不要命一般出海。”

  然後他又問道:“現在百官對海貿之事是何看法?還反對嗎?”

  邱廣安回道:“在鉅額利潤面前,大部分人都改變了態度。”

  “只有少部分依然認爲農耕纔是根本,商業會壞了人心。”

  陳景恪卻沒有嘲諷那些人,只是說道:

  “他們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糧食纔是一切的根本。”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

  “農纔是一切的根本,否則再多錢財都毫無意義。”

  “你是戶部尚書,不能只盯着國庫裏的錢財,更要把握好糧食生產關。”

  “海貿興盛之後,絲綢、瓷器、茶葉、棉布等價格飛漲。”

  “必然會有人爲了錢財,改稻爲桑,毀田種茶。”

  “一定要監管好此事,不要壞了農業根本。”

  “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朝廷發展工商業,就是給百姓找一條種地之外的存活之路。”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