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洛下學宮

作者:見月明
馬皇后心下莞爾,順着他的話說道:

  “自然是放在洛下書院旁邊,景恪圈那麼大一塊地,不就是這個目的嗎。”

  朱元璋疑惑的道:“什麼目的?”

  馬皇后無語的道:“他要在那裏建立一座稷下學宮……不,是屬於大明的洛下學宮。”

  朱元璋不信的道:“就憑洛下書院那小貓兩三隻?”

  馬皇后白了他一眼,道:“那兩三隻小貓是種子,是理科的種子,現在又多了一座醫學院。”

  “只要他開口,李百室馬上就會在那裏創建一座法學院。”

  朱元璋的想法產生了動搖,但還是懷疑的道:

  “儒家纔是治世的學問,他想要建立學宮,總不能將儒家排除在外吧?”

  “以他和儒家的關係,恐怕很難找到大儒在那裏建立書院吧?”

  馬皇后說道:“你忘了方孝孺了?現在他可是朝鮮王國的文學大宗師。”

  朝鮮王國建立後,方孝孺爲了教化當地百姓,自願留了下來。

  後來召集了一批當地大學者編撰遼東史,期間自然而然的開始宣揚自己的學問。

  是真正屬於他自己的學問,不是理學。

  因爲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他的學問已經和理學鼎足而立,成爲朝鮮王國的顯學。

  而他也順理成章的,成爲了開宗立派大宗師。

  關鍵學習他的學問的,基本都是年輕人。

  還堅持理學的,基本都是老一輩,他們的思想已經定型很難改變。

  這也意味着,不久的將來方學必然會取代理學,成爲朝鮮王國唯一的顯學。

  而且誰都知道,方孝孺肯定不是屈居一隅的人,將來必然會重回大明宣揚自己的學問。

  宣揚自己的學問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一,創辦書院,廣收門徒傳授學問。

  二,遊說皇帝,獲得皇權支持啥都有了。

  陳景恪的洛下書院,就在洛陽城西邊,處在伊洛二水之間的土地上。

  水路、陸路都可以直通洛陽城,非常的方便。

  既避開了洛陽城的喧鬧,又能享受到京畿帶來的便利。

  關鍵靠近陳景恪,可以通過他接觸到皇帝等權力核心層。

  而且方孝孺的思想,本就是受他影響形成的,天然就可以獲得他的幫助。

  以陳景恪對皇帝、太子、太孫的影響力,說服他基本就等於說服了皇帝祖孫三人。

  所以仔細算起來,這裏還真就是最適合方孝孺開辦書院的地方。

  而有了方孝孺,洛下學宮的短板就得到了彌補。

  想通了這一切,朱元璋不禁搖頭嘆道:

  “這小子……算的太遠了。”

  馬皇后笑道:“你啊,就是被他給唬住了,總覺得一切都是他計劃好的,可世上哪有那麼聰明的人。”

  “你仔細想想,他是不是一直在調整自己的計劃。”

  朱元璋一臉懵逼:“這個……有嗎?”

  馬皇后:“……”

  “我忘了你看不懂他的變革了……司法獨立這個你應該看到了吧?”

  朱元璋恍然大悟:“是了是了,他以爲將司法權從行政權裏剝離出來,就能削弱儒家。”

  “卻忽略了,律法的根基是儒家思想確立的,不改變這一點是無法真正讓司法獨立的。”

  “這一點他確實失誤了。”

  馬皇后繼續說道:“同理,當年他引導方孝孺背叛理學,可能就是單純想分裂儒家。”

  “至於怎麼分裂,後續如何發展,他自己也沒有具體的計劃。”

  “而且他對方孝孺也是放養,除了偶爾提點幾句,基本沒有給予太多幹涉。”

  “與其說他是處心積慮,不如說是隨手佈下的一枚閒棋。”

  “當初他也沒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

  朱元璋連連點頭,說道:“是極是極,這小子最喜歡布閒棋,說不定啥時候就能用到了。”

  “現在來看,方孝孺這枚閒棋也下的妙啊。”

  馬皇后說道:“下的棋多了,總能出現幾步妙棋。”

  “不過方孝孺的事情只是我的推測,具體如何還要看他回來後的作爲。”

  朱元璋反倒比她更加肯定:“就算不中也差的不遠,方孝孺的學問確實與理學大相庭徑。”

  “他運氣也好,正常來說,新學說的出現會遭到舊學說的打壓。”

  “而他恰好趕上大明重立朝鮮王國,當地人心動盪,大大削弱了宣揚學問的阻力。”

  “之後又主導了遼東史的編撰工作,佔據了大義名分……”

  “這次他回來,必然不是一個人,而是帶着徒子徒孫一起。”

  “有了這些人的支持,理學想要打壓他就更加困難了。”

  “陳景恪利用他分裂儒家的目的,已經可以視作成功了。”

  馬皇后頷首道:“確實已經達成了,但僅僅是分裂儒家還不夠。”

  “景恪有更深的的圖謀,方孝孺的思想是否符合他的要求,還不好說呢。”

  朱元璋笑着說道:“那就是他……誒?不對啊。”

  “選擇什麼思想,那不是皇帝的事情嗎,怎麼要看陳景恪的意思了?”

  馬皇后白了他一眼,沒好氣的道:“那要不你來選?”

  朱元璋訕笑道:“咱還是算了……他選就他選吧,反正不論他選啥,都要先說服標兒纔行。”

  馬皇后說道:“就是這個理,你以爲漢武帝就懂儒學嗎?”

  “不,他只是知道儒學能滿足他的需求。”

  “皇帝不需要事事都懂,只需要在別人把工具放在他面前的時候,知道選哪一把就可以了。”

  朱元璋認同的道:“妹子你說的對,咱不需要比陳景恪更懂治國。”

  “咱只要知道他的改革對大明有利就可以了。”

  ――

  時間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八月份,八百里加急戰報可謂是一日一封。

  彙報的內容只有一條,晉王和燕王走到哪裏了。

  八月十日,兩位親王的大軍準時出現在洛陽城外。

  朱標率領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洛陽城有十餘萬百姓主動來參加迎接儀式。

  道路兩側可以說人山人海。

  朱雄英和陳景恪自然也要隨行。

  迎接的過程這裏不再贅述,總之在百姓山呼‘萬勝’聲中,大軍進入洛陽城。

  之後就是獻俘儀式,告訴蒼天和祖宗,我們又打了勝仗。

  最後就是盛大的宴會。

  這些都略過不提,等儀式結束,一家子終於可以坐在一起談論大事了。

  陳景恪自然也被特許參加。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