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當面抽老朱大嘴巴子

作者:見月明
蘇州府崑山縣,老朱和馬娘娘一身樸素的行走在鄉間小路。

  湯和帶着兩名侍衛跟在身後,更多的護衛則在遠處警戒。

  路兩旁是整齊的農田,田間有許多百姓在勞作,還有一些小孩子在地頭玩耍。

  一幅欣欣向榮的美好畫面。

  老朱神情裏非常的滿意,嘴上卻說道:“冬日還需勞作,百姓苦啊。”

  馬娘娘豈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卻並沒有配合,而是故意說道:

  “都是當政者無道,才讓百姓終年勞作不得片刻喘息。”

  老朱臉一黑,這媳婦一點面子都不給啊。

  只是還不等他反駁,就聽路邊一放羊的老漢說道:

  “大妹子這話可說不得,若沒有太上皇和當今聖上,百姓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老朱頓時樂了,朝馬娘娘使了個得意的眼神,然後蹲下身笑呵呵的道:

  “老哥此話怎講?”

  那老漢也是個碎嘴子,見老朱搭話頓時就打開了話匣子:

  “我前半輩子經歷了北元亂世,那世道纔是人喫人。”

  “地全是大戶人家的,就我們村和隔壁村,全是一個姓趙的大財主家的。”

  “兩個村子的人,都是他們家的佃農,未經他們家允許,路邊的一根草都不能動。”

  “一年到頭忙碌就爲了混口飯喫。”

  “後來亂世一起,連飯都喫不上了,草根樹皮都喫光了。”

  “等到太上皇建立了大明,我們的日子……嘿……”

  朱元璋見他一言難盡的樣子,非常的好奇,追問道:

  “大明建立後怎麼樣了,老哥你怎麼不說了。”

  馬娘娘似乎猜到了什麼,露出一幅看好戲的表情。

  老漢左右瞅了瞅,小聲說道:“我和你說了,你可別亂傳。”

  老朱一拍胸脯,說道:“老哥放心,咱這張嘴那就是鐵打的,保準不外傳。”

  老漢這才說道:“大明建立後,我們也就是從牛馬不如,變成了牛馬罷了。”

  老朱大喫一驚,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馬娘娘戲謔的表情,更是讓他臉上有些掛不住。

  不過他也沒有和老頭置氣,而是不服氣的問道:

  “爲何會如此?咱可聽說太上皇最恨貪官污吏,愛民如子……”

  老漢應該是嘴不把風,聽到這話頓時樂了:

  “嘿,要說太上皇恨貪官污吏老漢不反駁,要說愛民如子……”

  說到這裏,他反問道:“聽口音老弟是北方人吧?”

  老朱點點頭,說道:“北方人,過來做點小生意。”

  老漢說道:“那就難怪嘍……這麼給你說吧,洪武十六年以前,我們這裏的田稅是別處的兩倍。”

  “還有苛捐雜稅加起來三十多種。”

  “風調雨順的年景還好,能混一口喫的。”

  “要是年景不好,辛辛苦苦勞作一年,最後一算賬還要倒欠朝廷一大筆。”

  “爲了納稅,多少人被逼的賣兒賣女。”

  “生了孩子養不活只能溺死,我們村東頭亂墳崗裏面有個大坑,就是專門用來扔死嬰的。”

  “老人爲了不拖累孩子,選擇自我了斷的也不在少數。”

  “那日子……慘吶。”

  老漢一臉的不堪回首。

  這話無異於當面抽大嘴巴子,朱元璋徹底破防又羞又怒,面容也有些猙獰起來。

  老漢也被他的表情給嚇到了,一時間不敢說話。

  這時馬娘娘上前一步,拍了拍老朱的手,說道:

  “你看,一說起悲傷的事情又開始急了。”

  然後對老漢說道:“我家老頭子當年也不容易,打小給人放牛,父母兄弟都餓沒了,就剩他一個人熬了過來。”

  “所以一提起這些悲傷的事情啊,他的情緒就會失控。”

  “不是針對你的,老哥不要害怕。”

  老漢拍了拍胸口,心有餘悸的說道:“老弟剛纔的眼神太嚇人了……”

  “哎,理解理解,都是苦過來的。”

  然後他忽然想到什麼,說道:“老弟這經歷,倒是和太上皇差不多啊。”

  老朱兩口子:“……”

  馬娘娘趁機轉移話題道:“既然太上皇當政百姓日子不好過,老哥爲何還說他的好話呢?”

  老漢頓時就忘了方纔的事情,滔滔不絕的道:

  “以前是我們老百姓見識短,不懂國家大事,只覺得太上皇嚴苛。”

  “前兩年朝廷弄了預備役,我四個兒子六個孫子都去參加過訓練。”

  “在那裏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們才知道太上皇也是沒辦法。”

  馬娘娘故作好奇的道:“哦,此話怎講?”

  那老漢憤憤的道:“還不是北元造的孽,雖然大明建國了,可北元餘孽一直想打回來。”

  “爲了徹底將北元擊敗,太上皇只能徵收重稅養活軍隊。”

  “聽說北方更慘,人都快打沒了。”

  馬娘娘頷首道:“確實如此,宋末北方還有幾千萬人口,到洪武十年統計人口,只有不足千萬了。”

  老漢說道:“所以啊……太上皇也是沒辦法,一開始我們確實覺得太上皇不公平。”

  “後來瞭解了真實情況就不恨了。”

  “不把北元打跑,我們還要過牛馬不如的日子。”

  “而且把北元打敗之後,太上皇就馬上調整了政策,將我們的稅減了下來。”

  “還下令停止徵收所有的苛捐雜稅,連人頭稅都免了,現在除了田稅再無別的賦稅。”

  “那真是幾千年沒有過的善政。”

  “我們老百姓只是見識少,又不是真的不知道好歹。”

  “這樣的明君,感謝還來不及,怎麼會去恨他。”

  遠處的幾個老農見他們聊天,也好奇的湊了過來。

  紛紛打開話匣子,述說着以前的苦,以及今日的甜。

  總之,話裏話外對目前的生活非常的滿足。

  對太上皇和皇上,更是感恩戴德,期望他們都能長命百歲。

  “大明合該坐擁天下,太上皇、皇上還有太子,都是明君啊。”

  “三代明君,未來的日子能有多好,不敢想,不敢想啊。”

  “對對對,還有太子殿下,別看年齡小,將來肯定是明君。”

  “我們南方的血吸蟲病,哎呀當年把我們禍害慘了,多虧了太子纔給治住。”

  “要不都說太子是天命聖君嗎,還有陳伴讀也是天命賢臣。”

  “織布機就是陳伴讀改良的,用了新梭子,織布比以前快了十倍。”

  朱元璋的臉色好轉了不少,但還是感覺火辣辣的。

  因爲按照他的本心,巴不得多徵稅,從來沒有考慮過減稅的事兒。

  這些惠民政策,都是陳景恪力主之下才推行的。

  但老百姓不知道這些啊,將功勞歸在了他身上,對他感恩戴德。

  妥妥的屬於白撿的便宜。

  當然了,朱元璋的強勢,纔是這些政策落實的主要因素。

  在這件事情裏,他的功勞並不比陳景恪小。

  可是對於他來說,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因爲後來的功就忘記之前的種種苛政。

  所以,他依然覺得羞愧。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