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作者:見月明
朱雄英表面不情不願,其實心裏很高興。

  週報意味着輿論權,有多麼的重要可想而知。

  皇帝想都沒想就交給他辦理,足見對他的信任。

  而他也可以通過週報,向天下人傳達自己的意思。

  他已經做好準備,取個化名每週在上面寫一篇文章,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天長日久,必然會有很多人受到影響。

  等將來這些人進入朝堂,都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他就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陳景恪:“誒,你覺得是否可行?”

  陳景恪考慮了一下,認真的道:“可行是可行,但週報的選稿標準會很嚴格,你有那水平嗎?”

  朱雄英:“……”

  好好好,都針對我是吧。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將來有你們後悔的時候。

  兩人說笑了一陣,就開始討論正事。

  先確定了這份週報放在哪個部門下面。

  本來朱雄英是準備將其放在禮部名下,也算專業對口。

  “聽說解縉在遼東干的還不錯,這次算是升遷,正好升一級放到禮部去。”

  陳景恪卻並不同意:“禮部掌握科舉,再讓他們掌握了口舌,影響力過大了。”

  “不如交給翰林院,也算是對他們的一種彌補。”

  他爲什麼要這麼說呢?

  歷史上的翰林院是養望之地,是閣部搖籃。

  經過陳景恪的變革之後,翰林院就成了純粹的修文館。

  平日裏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各類古籍,編修史書。

  在某種程度上,去翰林院反而有點發配的意思。

  但別看它地位尷尬,還不是誰都能進的。

  能被‘發配’過去的,基本都是飽學之士,沒點水平的進去會被集體排擠。

  頗有點圈地自萌的意思了。

  基於這種情況,慢慢的翰林院就變成了,有真才實學但有點天真的官吏的去處。

  這羣人就是最好的編輯,將週報交給他們,也算是專業對口。

  “不過只能讓他們從事稿件的審覈工作,行政管理方面要另行配置官吏纔行。”

  聽完他的分析,朱雄英頷首道:“你說的多,你有理,就這麼着吧。”

  陳景恪:“……”

  接着,朱雄英就寫了一道旨意,找朱標蓋了印章發往內閣。

  以往皇帝直接下令就可以了,現在必須要先經過內閣同意並備案纔行。

  不過現在皇權的威望足夠大,內閣自然不會在這種事情上唱反調。

  更何況這還是陳景恪提議的,就更沒有人會反對了。

  內閣同意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抽調工匠和銅料製作字模,此事自然不用他們操心,直接給工部下了一道旨意。

  陳景恪設計了一套全新的字模,一改往日的大字,新字模只有黃豆般大小。

  標準的蠅頭小字。

  其目的自然是爲了節約紙張。

  要是還用以前的大字體,紙張的用量將會增加數倍,成本將會高到影響報紙發行的程度。

  經過初步估算,想要實現他的計劃,這套字模的數量高達四十萬個之多。

  爲此,工部抽調了最精銳的工匠,依然需要數月時間纔行。

  不過陳景恪並不着急,先讓方孝孺和理學鬥一鬥再說。

  況且,解縉還沒回來呢,急也急不來。

  至於朱標說的金屬字模着墨能力差的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

  油墨這玩意兒,沒別的特點,就着墨能力強。

  簡直就是爲金屬字模設計的。

  而且,油墨這玩意兒還不是陳景恪發明的。

  事實上以油入墨早在魏晉時期就開始了,不過只是作爲粘稠劑存在,添加的較少。

  民間早就有人嘗試過,多加點油會是什麼效果。

  然後發現,成本變高了,使用還更加不方便。

  首先就是研磨更加麻煩,其次就是書寫效果不佳。

  用毛筆在紙上寫字,尤其是在宣紙上書寫作畫,煙墨的效果完爆油墨。

  所以,油墨這玩意兒就被擱置了。

  在印刷術方面,活字印刷術地位很尷尬,技術上確實是領先的,但不實用。

  主要是字模太難搞了,動輒就要十萬幾十萬個。

  就算用鐵模成本也不是一般人能負擔的起的。

  而且活字印刷術印出來的書,還不如雕版一體形成質量高。

  所以,雖然有了活字印刷術,但這玩意兒始終沒能得到推廣。

  一直到明朝中晚期,隨着大量貴重金屬流入,民間纔開始有豪商製作金屬字模。

  油墨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現在陳景恪辦報紙搞活字印刷,在技術方面是不存在什麼障礙的,也沒必要從前世搞什麼黑科技。

  把現有的技術整合一下就可以了。

  麻煩的反而是那幾十萬銅字模,那可都是真金白銀的錢啊。

  不過還好,現在大明的經濟狀況非常良好。

  海外貿易,一船船商品換回一船船的貴金屬。

  很多貴金屬,被喜歡藏錢的富豪們挖坑埋了起來。

  但也有很多被拿到金鈔局,兌換成了寶鈔進行流通。

  這部分貴金屬最後都會進入國庫。

  除了貿易,還有從日本、南洋等地開採的貴金屬,也是數不勝數。

  也基本都被堆積在了國庫。

  可以說,大明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錢。

  只是爲了防止通貨膨脹,纔沒有將這些錢釋放出去。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他提議搞四十萬個銅字模,纔沒有引起反對。

  朝廷錢多的花不完,造字模印書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少數非議聲也沒人理會。

  總之就是,有錢任性。

  在製作字模的過程中,解縉終於返回京城。

  與當年被貶官不同,這次他回來,前來迎接的官吏塞滿了長亭。

  如果是當初,解縉肯定會很高興,自己朋友遍天下啊。

  可是經歷過這次貶官,確實讓他看清了很多東西。

  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捧高踩低,當你發達的時候,身邊全是好人。

  他環視了一圈,沒有發現方孝孺的身影。

  這讓他很是生氣,只是沒有當場表達出來。

  先去吏部報道,之後他就直奔伊洛書院,恰好見到方孝孺在與人辯法。

  這次的對手非常強勁,幾度讓方孝孺都差點答不上來。

  不過最終還是憑藉着‘地利’優勢,成功將對方擊敗。

  他卻沒有得意,心中反而更加的沉重。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